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能力,是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的过程,需要教师用引导、指导、示范、讲解、实践等多种教育手段去有意促成。
下面谈谈自己的若干认识与做法。
一、学习环境的创设——自主学习的基础
教育的服务对象——学生,并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也有基本的情感需求,而这些需求和态度必须得到教师的重视和理解。只有努力满足这些需求,创建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学习活动,充满信心地学习。
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把握好四个关键要素:
1.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优化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采用有意义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设法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让学习尽可能变得生动有趣。
2.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权利与自由
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并相互讨论的机会。
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研究表明,如果学生自认为不能胜任学习。即便他们实际能够学好,也可能失败或放弃掌握课业的努力。因此,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经常给予学生需要的额外帮助;承认差异,任何时候都不要羞辱学生;教导学生设定自我学习目标,并努力实现目标。
4.让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学生提出疑问或者发表见解,很多时候意味着承认和公开自己的无知。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承认自己的无知并非难堪之事,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教师要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多用合作学习来加强学生和同伴间的交流联系,让他们在互相交流中寻找答案。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和被尊重,使课堂成为学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自主学习的前提
动机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培养求知兴趣。维持学习动机
(1)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索之心,着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和愿望。
(2)教师要适当进行课堂教学的延伸,积极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生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兴趣。如:在教学运用心理描写表达情感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护蛋行动”——也就是要求每人保护一个鸡蛋一个星期,使之不破。而后要求他们运用心理描写写一篇护蛋日记,写写自己的亲身体验。由于学生有了丰富而真实的感受,所以轻松地完成了习作任务,达到了习作的预期目标。
(3)教师要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艺,新课导入应简洁别致,方法指导应明确恰当,点拨启发性强,以便精心营造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氛围。
2.适时进行激励,强化学习动机
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期望。比如,教师与学生谈话时,可用“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老师知道你是一个有自制力的孩子”等激励性的语言来表露自己对学生的希望与激励。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又较强的学生,更要尽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3.建立评价机制。内化学习动机
评价的促进和导向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一套相对完善的语文学习评价机制,在及时、全方位地检测、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同时,学生可以自我监控、调节,自我总结、评价,从而使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相互结合,彼此交替,起到推动和维持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的作用。
三、学习策略的形成——自主学习的关键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提出“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即语文教学应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策略性知识因素占极高比例。因此,日常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渗透对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显得十分重要。
1.方法指导
协助学生就预习、课堂学习、复习、作业、课外活动等环节制定自主学习的细则,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加强指导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予以运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让学生自己“读、思、议、练”,在亲历学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步加深对学习方法的体验。
2.注重渗透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教师要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
(1)教学模式中渗透学法。课堂教学渗透自主学法的“教”(教师在优选学法的基础进行示范)——“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探索和学习)——“放”(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收”(教师及时收集学生运用学法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四步程序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效果会十分明显。
(2)教学环节中渗透学法。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展示问题、检查答案的表演,务必将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确实转变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上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以前的设计“教师如何教”改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则教给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学。
案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片段: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学生进入理解诗意的环节。在此环节开始之前,老师提问:同学们,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古诗的意思?
学生纷纷回答:看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看课文插图、查字典。
师:老师给你们一份资料,利用资料去理解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办法。现在请大家用一用这个方法,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自己读懂诗的大意。
学生运用以上方法自学。5分钟后师生共同交流诗意。
从以上案例中不难看出,教师提高学习者能力的意识非常强,教师的教学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诗意,更是为了帮助学生习得理解诗意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增加了这么一个小小的环节,就给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3)教学评价中渗透学法。评价在发挥其诊断、激励功能的同时,还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在教学进行时,必须密切关注来自学生的语言信息,并给予客观评价,或点拨,或总结,或提示学习策略和学习技巧,这样久而久之,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评析矫正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方法问题,要及时分析并寻找原因,及时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矫正。教师可介绍中外名人的读书方法、推荐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等等,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开导和解疑,以帮助学生矫正学习上的偏差,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学习时间的管理——自主学习的标志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时间能否进行自我计划和管 理.是判别他是否已经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相对其他能力而言明显落后,主要表现为常常将自己的学习任务往后拖延,以至无法按时完成作业。我们如果通过引导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学习之中让他们学会自我监控、调节学习进度,学习之后进行自我检查、评价,那么就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管理学习时间的能力。
五、课堂结构的优化——自主学习的基石
课堂结构的优化,有助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优化课堂结构,不仅需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而且还需要优化整合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要素,包括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自主学习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
1.问题情境式
问题情境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一般为:揭示主题、提出问题——自读自悟、探究思考——引导、点拨、反馈讲评。
这种课堂教学结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师着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过去在教师主宰课堂,以情节分析式的讲、问独占讲台的状态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被剥夺。现在如果教师要让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去从事阅读活动,就应把时间和空间尽量归学生所有。教师必须从逐段分析、繁琐提问的套子中走出来,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应努力创设一两个能引导学生研读的问题情境,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以便把阅读的主动权、时间的支配权和空间的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2.质疑探究式
自主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质疑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也属于问题情境式的一类。不同的是,这种问题情境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质疑引出。基本教学程序为:疑难情境——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解决办法——检验假设。一般分为两种形式:
(1)由质疑。所谓自由质疑,就是在教学开始之前让学生自由提出各种疑难问题,教师一边引导学生互助解难,一边梳理归类,从中找出最具有穿透力和覆盖面最广的疑问,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引申为研读专题,最后组织学生开展研读活动。
(2)引发质疑。学贵有疑,有疑则进。在学生不善于质疑的情况下,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以启发式的谈话引导质疑,师生共同“析疑”、“解疑”。
总之,教师只有树立教育教学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的理念才能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
下面谈谈自己的若干认识与做法。
一、学习环境的创设——自主学习的基础
教育的服务对象——学生,并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也有基本的情感需求,而这些需求和态度必须得到教师的重视和理解。只有努力满足这些需求,创建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学习活动,充满信心地学习。
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把握好四个关键要素:
1.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优化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采用有意义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设法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让学习尽可能变得生动有趣。
2.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权利与自由
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并相互讨论的机会。
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研究表明,如果学生自认为不能胜任学习。即便他们实际能够学好,也可能失败或放弃掌握课业的努力。因此,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经常给予学生需要的额外帮助;承认差异,任何时候都不要羞辱学生;教导学生设定自我学习目标,并努力实现目标。
4.让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学生提出疑问或者发表见解,很多时候意味着承认和公开自己的无知。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承认自己的无知并非难堪之事,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教师要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多用合作学习来加强学生和同伴间的交流联系,让他们在互相交流中寻找答案。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和被尊重,使课堂成为学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自主学习的前提
动机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培养求知兴趣。维持学习动机
(1)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索之心,着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和愿望。
(2)教师要适当进行课堂教学的延伸,积极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生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兴趣。如:在教学运用心理描写表达情感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护蛋行动”——也就是要求每人保护一个鸡蛋一个星期,使之不破。而后要求他们运用心理描写写一篇护蛋日记,写写自己的亲身体验。由于学生有了丰富而真实的感受,所以轻松地完成了习作任务,达到了习作的预期目标。
(3)教师要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艺,新课导入应简洁别致,方法指导应明确恰当,点拨启发性强,以便精心营造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氛围。
2.适时进行激励,强化学习动机
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期望。比如,教师与学生谈话时,可用“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老师知道你是一个有自制力的孩子”等激励性的语言来表露自己对学生的希望与激励。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又较强的学生,更要尽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3.建立评价机制。内化学习动机
评价的促进和导向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一套相对完善的语文学习评价机制,在及时、全方位地检测、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同时,学生可以自我监控、调节,自我总结、评价,从而使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相互结合,彼此交替,起到推动和维持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的作用。
三、学习策略的形成——自主学习的关键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提出“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即语文教学应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策略性知识因素占极高比例。因此,日常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渗透对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显得十分重要。
1.方法指导
协助学生就预习、课堂学习、复习、作业、课外活动等环节制定自主学习的细则,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加强指导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予以运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让学生自己“读、思、议、练”,在亲历学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步加深对学习方法的体验。
2.注重渗透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教师要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
(1)教学模式中渗透学法。课堂教学渗透自主学法的“教”(教师在优选学法的基础进行示范)——“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探索和学习)——“放”(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收”(教师及时收集学生运用学法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四步程序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效果会十分明显。
(2)教学环节中渗透学法。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展示问题、检查答案的表演,务必将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确实转变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上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以前的设计“教师如何教”改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则教给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学。
案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片段: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学生进入理解诗意的环节。在此环节开始之前,老师提问:同学们,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古诗的意思?
学生纷纷回答:看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看课文插图、查字典。
师:老师给你们一份资料,利用资料去理解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办法。现在请大家用一用这个方法,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自己读懂诗的大意。
学生运用以上方法自学。5分钟后师生共同交流诗意。
从以上案例中不难看出,教师提高学习者能力的意识非常强,教师的教学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诗意,更是为了帮助学生习得理解诗意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增加了这么一个小小的环节,就给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3)教学评价中渗透学法。评价在发挥其诊断、激励功能的同时,还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在教学进行时,必须密切关注来自学生的语言信息,并给予客观评价,或点拨,或总结,或提示学习策略和学习技巧,这样久而久之,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评析矫正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方法问题,要及时分析并寻找原因,及时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矫正。教师可介绍中外名人的读书方法、推荐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等等,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开导和解疑,以帮助学生矫正学习上的偏差,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学习时间的管理——自主学习的标志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时间能否进行自我计划和管 理.是判别他是否已经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相对其他能力而言明显落后,主要表现为常常将自己的学习任务往后拖延,以至无法按时完成作业。我们如果通过引导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学习之中让他们学会自我监控、调节学习进度,学习之后进行自我检查、评价,那么就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管理学习时间的能力。
五、课堂结构的优化——自主学习的基石
课堂结构的优化,有助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优化课堂结构,不仅需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而且还需要优化整合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要素,包括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自主学习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
1.问题情境式
问题情境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一般为:揭示主题、提出问题——自读自悟、探究思考——引导、点拨、反馈讲评。
这种课堂教学结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师着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过去在教师主宰课堂,以情节分析式的讲、问独占讲台的状态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被剥夺。现在如果教师要让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去从事阅读活动,就应把时间和空间尽量归学生所有。教师必须从逐段分析、繁琐提问的套子中走出来,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应努力创设一两个能引导学生研读的问题情境,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以便把阅读的主动权、时间的支配权和空间的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2.质疑探究式
自主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质疑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也属于问题情境式的一类。不同的是,这种问题情境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质疑引出。基本教学程序为:疑难情境——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解决办法——检验假设。一般分为两种形式:
(1)由质疑。所谓自由质疑,就是在教学开始之前让学生自由提出各种疑难问题,教师一边引导学生互助解难,一边梳理归类,从中找出最具有穿透力和覆盖面最广的疑问,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引申为研读专题,最后组织学生开展研读活动。
(2)引发质疑。学贵有疑,有疑则进。在学生不善于质疑的情况下,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以启发式的谈话引导质疑,师生共同“析疑”、“解疑”。
总之,教师只有树立教育教学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的理念才能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