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學科学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开展都要以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为基础。本文以《金鱼》一课为例,简述教师如何基于学生已知开展教学活动。
良好的教学目标能使教学活动不陷入盲目的状态,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当然,良好的教学目标一定是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确定的。在《金鱼》一课,教师是这样诊断学生的已有认知的。
1.调查学生对于金鱼的已知情况
(1)通过访谈,初步了解学生已有认知
访谈法是了解学生的一种常用方式。通过访谈教师发现,学生对于金鱼并不陌生,部分学生有养金鱼的经验,部分学生有喂金鱼的体验,但学生很少仔细地观察过金鱼;学生对于金鱼吃东西和金鱼的游动很熟悉,对金鱼身体外部形态不太清楚;学生知道金鱼有尾巴、嘴和鱼鳍,甚至还知道鱼鳞和鱼鳃,而这些身体结构什么样子、长在哪,学生不清楚。并且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有些学生可以将金鱼的整体外形、运动描述得非常清晰,而有些学生不知道鱼鳃等器官的名称。
总的来说,学生对金鱼的整体形态和运动有大概的了解,但是缺乏细致观察,尤其是对外形结构的细致观察,并且因生活经验的不同,学生个体间差异较大。
(2)利用前测题,深入了解学生已有认知
前测题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已知的方式。在获取学生对金鱼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想进一步了解学生对金鱼外部形态的认识,于是对两个班68名学生进行了前测,让学生画出见到的金鱼的样子,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如
图1。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基本都能画出鱼的眼睛、嘴巴和尾鳍,然而对于金鱼外形的认识还是较为薄弱,而且有许多学生将真实世界和童话世界混在一起。
2.关于学生观察方法的调查
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
己去发现获得知识的方法。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前提,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因此,科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发现,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增强观察能力。
一年级的学生,观察技能还比较低,注意力也不能很好地集中。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多是无序观察,观察不系统,把注意力重点放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上。《金鱼》一课,需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即顺序观察法:从整体到部分,从前到后有序地进行观察。
3.关于学生记录能力和画画技能的
调查
在科学课上进行记录,学生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建构新的经验或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观察更细致、思考更认真,逐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养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所以本课主要利用画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学生的画画水平差异也较大,有些学生可以将金鱼画得特别像,也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画出看到的金鱼。68名学生中,22人几乎不能画出金鱼的外形。教师在与其中部分学生进一步交流中发现,有很多学生知道金鱼身体什么样,但不知道怎样画。
4.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阶段,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处在从自我中心主义向去自我中心化过渡阶段,并能尝试逐渐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同一件事物的专注时间为6~8分钟。
基于上述调查和分析,教师将《金鱼》一课划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观察金鱼的外形,将学习观察方法作为教学重点。第二课时观察金鱼的各种运动。本文主要围绕第一课时进行分析。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学生通过对金鱼的观察,不仅认识金鱼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而且能从整体到局部有序地、仔细地观察金鱼并画出金鱼的外部形态。在观察记录活动中认真、细致,能够如实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提升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乐于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和
交流。
在调查学生已有认知,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设计了教学活动,本节课设计的教学过程和时间分配如图2。
由于学生对金鱼的了解差异性较大,所以一开始,教师请学生介绍已知的有关金鱼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为每一小组提供一条草金鱼,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在观察后组织语言介绍自己组的金鱼。通过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观察到的金鱼和介绍的形态不匹配,进而激发学习欲望:到底应该如何观察和介绍呢?
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科学观察方法,并带领学生从整体观察金鱼的身体形状、颜色以及头、躯干、尾三部分。前文中提到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画金鱼,针对这一情况,在带领学生对草金鱼进行整体观察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金鱼的身体轮廓,为学生后续记录金鱼提供帮助。
整体观察后,学生再进行局部观察。用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金鱼的身体外形,并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学生画完后,进行全班交流,再次介绍自己小组的金鱼。
最后,教师出示四种不同的金鱼的图片,让学生分小组自由选择其中一种,利用刚刚学习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介绍,并与草金鱼进行比较。本环节不仅向学生渗透“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这一重要概念,而且强化和检验学生对于刚刚学习的观察方法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同一件事物的专注时间只有6~8分钟,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不断集中注意力。如,在“学生初步观察金鱼并分享自己看到的金鱼外形”这一环节,观察时,学生的注意力在草金鱼上;分享时,学生努力想象其他小组介绍的金鱼的样子;而在学习观察方法时,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身上、大屏幕和黑板中提供的图片和文字上。通过这样变化的活动设计,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注意到课程内容上来。
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呢?如果从学习进阶的角度来看,本节课学生经历的学习进程如下:首先,对金鱼外形的凌乱的认识;其次,能够整体地观察金鱼外部形态;再次,能有序地对金鱼局部进行观察;最后,综合运用观察方法观察其他鱼。
第一次将看到的金鱼介绍给其他人时,学生的介绍情况是这样的:
生1:尾巴有黑色的,嘴很小,不眨眼睛,鱼鳍上也有一点黑色,还有胡须。
生2:背上是红色的,肚子是白色的。
生3:头上面是红色的,身体是橘色的。
生4:眼睛是圆的,小小的,身体上面是橘色的,尾巴后面是白色的,还有条纹。
不难看出,此时学生对金鱼外形的观察处在混乱的状态。教师向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并带领学生整体观察一条金鱼。继而,学生整体地介绍自己组的金鱼时是这
样的:
生:金鱼身体是金色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而且分为三部分,最前面是头有点尖,中间是躯干有些宽,后面是尾扁
扁的。
学生通过学习观察方法能够整体认识金鱼的形态,也就是达到了第二层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布置任务,通过评价,促使学生进入第三层教学目标:能够有序地从局部观察金鱼。
当学生到达第三层后,教师展示几种不同的金鱼的图片,通过小组讨论,推动学生进入第四层。同样来看看学生汇报的情况:
生:这条金鱼整体看颜色是白白的,头上有一块红,上边比下面颜色深。身体胖胖的。分着看,头上有眼睛,顶着鼓鼓的包。躯干上有两对鱼鳍,背上面和草金鱼不一样,没有鱼鳍。尾也比较鼓,尾鳍没有草金鱼大。
不难看出,整节课教师设计的活动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效果也是不错的。课后教师从学生观察草金鱼的记录单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真实地记录草金鱼的形状。所以说,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紧扣学生的已有认知,可以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教师要充分调查学生已知情况,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再设计教学活动,才能更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更充分地发挥科学课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季庄小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一、诊断学生已知,确定教学目标
良好的教学目标能使教学活动不陷入盲目的状态,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当然,良好的教学目标一定是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确定的。在《金鱼》一课,教师是这样诊断学生的已有认知的。
1.调查学生对于金鱼的已知情况
(1)通过访谈,初步了解学生已有认知
访谈法是了解学生的一种常用方式。通过访谈教师发现,学生对于金鱼并不陌生,部分学生有养金鱼的经验,部分学生有喂金鱼的体验,但学生很少仔细地观察过金鱼;学生对于金鱼吃东西和金鱼的游动很熟悉,对金鱼身体外部形态不太清楚;学生知道金鱼有尾巴、嘴和鱼鳍,甚至还知道鱼鳞和鱼鳃,而这些身体结构什么样子、长在哪,学生不清楚。并且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有些学生可以将金鱼的整体外形、运动描述得非常清晰,而有些学生不知道鱼鳃等器官的名称。
总的来说,学生对金鱼的整体形态和运动有大概的了解,但是缺乏细致观察,尤其是对外形结构的细致观察,并且因生活经验的不同,学生个体间差异较大。
(2)利用前测题,深入了解学生已有认知
前测题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已知的方式。在获取学生对金鱼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想进一步了解学生对金鱼外部形态的认识,于是对两个班68名学生进行了前测,让学生画出见到的金鱼的样子,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如
图1。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基本都能画出鱼的眼睛、嘴巴和尾鳍,然而对于金鱼外形的认识还是较为薄弱,而且有许多学生将真实世界和童话世界混在一起。
2.关于学生观察方法的调查
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
己去发现获得知识的方法。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前提,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因此,科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发现,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增强观察能力。
一年级的学生,观察技能还比较低,注意力也不能很好地集中。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多是无序观察,观察不系统,把注意力重点放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上。《金鱼》一课,需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即顺序观察法:从整体到部分,从前到后有序地进行观察。
3.关于学生记录能力和画画技能的
调查
在科学课上进行记录,学生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建构新的经验或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观察更细致、思考更认真,逐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养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所以本课主要利用画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学生的画画水平差异也较大,有些学生可以将金鱼画得特别像,也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画出看到的金鱼。68名学生中,22人几乎不能画出金鱼的外形。教师在与其中部分学生进一步交流中发现,有很多学生知道金鱼身体什么样,但不知道怎样画。
4.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阶段,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处在从自我中心主义向去自我中心化过渡阶段,并能尝试逐渐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同一件事物的专注时间为6~8分钟。
基于上述调查和分析,教师将《金鱼》一课划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观察金鱼的外形,将学习观察方法作为教学重点。第二课时观察金鱼的各种运动。本文主要围绕第一课时进行分析。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学生通过对金鱼的观察,不仅认识金鱼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而且能从整体到局部有序地、仔细地观察金鱼并画出金鱼的外部形态。在观察记录活动中认真、细致,能够如实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提升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乐于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和
交流。
二、依据学生已知,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
在调查学生已有认知,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设计了教学活动,本节课设计的教学过程和时间分配如图2。
由于学生对金鱼的了解差异性较大,所以一开始,教师请学生介绍已知的有关金鱼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为每一小组提供一条草金鱼,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在观察后组织语言介绍自己组的金鱼。通过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观察到的金鱼和介绍的形态不匹配,进而激发学习欲望:到底应该如何观察和介绍呢?
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科学观察方法,并带领学生从整体观察金鱼的身体形状、颜色以及头、躯干、尾三部分。前文中提到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画金鱼,针对这一情况,在带领学生对草金鱼进行整体观察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金鱼的身体轮廓,为学生后续记录金鱼提供帮助。
整体观察后,学生再进行局部观察。用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金鱼的身体外形,并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学生画完后,进行全班交流,再次介绍自己小组的金鱼。
最后,教师出示四种不同的金鱼的图片,让学生分小组自由选择其中一种,利用刚刚学习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介绍,并与草金鱼进行比较。本环节不仅向学生渗透“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这一重要概念,而且强化和检验学生对于刚刚学习的观察方法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同一件事物的专注时间只有6~8分钟,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不断集中注意力。如,在“学生初步观察金鱼并分享自己看到的金鱼外形”这一环节,观察时,学生的注意力在草金鱼上;分享时,学生努力想象其他小组介绍的金鱼的样子;而在学习观察方法时,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身上、大屏幕和黑板中提供的图片和文字上。通过这样变化的活动设计,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注意到课程内容上来。
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呢?如果从学习进阶的角度来看,本节课学生经历的学习进程如下:首先,对金鱼外形的凌乱的认识;其次,能够整体地观察金鱼外部形态;再次,能有序地对金鱼局部进行观察;最后,综合运用观察方法观察其他鱼。
第一次将看到的金鱼介绍给其他人时,学生的介绍情况是这样的:
生1:尾巴有黑色的,嘴很小,不眨眼睛,鱼鳍上也有一点黑色,还有胡须。
生2:背上是红色的,肚子是白色的。
生3:头上面是红色的,身体是橘色的。
生4:眼睛是圆的,小小的,身体上面是橘色的,尾巴后面是白色的,还有条纹。
不难看出,此时学生对金鱼外形的观察处在混乱的状态。教师向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并带领学生整体观察一条金鱼。继而,学生整体地介绍自己组的金鱼时是这
样的:
生:金鱼身体是金色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而且分为三部分,最前面是头有点尖,中间是躯干有些宽,后面是尾扁
扁的。
学生通过学习观察方法能够整体认识金鱼的形态,也就是达到了第二层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布置任务,通过评价,促使学生进入第三层教学目标:能够有序地从局部观察金鱼。
当学生到达第三层后,教师展示几种不同的金鱼的图片,通过小组讨论,推动学生进入第四层。同样来看看学生汇报的情况:
生:这条金鱼整体看颜色是白白的,头上有一块红,上边比下面颜色深。身体胖胖的。分着看,头上有眼睛,顶着鼓鼓的包。躯干上有两对鱼鳍,背上面和草金鱼不一样,没有鱼鳍。尾也比较鼓,尾鳍没有草金鱼大。
不难看出,整节课教师设计的活动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效果也是不错的。课后教师从学生观察草金鱼的记录单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真实地记录草金鱼的形状。所以说,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紧扣学生的已有认知,可以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教师要充分调查学生已知情况,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再设计教学活动,才能更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更充分地发挥科学课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季庄小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