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2)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相聚在华夏古都、文明之源的名城西安,相聚在淳厚博雅、声誉卓著的陕西师范大学,共同举办“庆祝第三十六个教师节暨2020中国教师发展论坛”。
  首先,我代表民进中央,向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向民进教育界会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前来参加此次论坛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对论坛举办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的各部门、各单位和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我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732万人,这是一支庞大的、了不起的队伍。正是这支队伍,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今天,我们在此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庆祝教师群体的节日,希望能彰显尊师重教的时代意义,弘扬教师甘当人梯的精神,传承源远流长的尊师敬师传统,呼吁全社会增强对教师群体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中国民主促进会是以教育为主界别之一的参政党,汇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名字在新中国教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马叙伦、叶圣陶、吴贻芳、段力佩、王企贤、霍懋征……今天,民进17万会员中,有三分之二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民进人的优良传统,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在教育事业和党派工作中积极作为,默默奉献,涌现出大量先进人物和事迹,是我们民进的自豪和骄傲。
  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节。每到这个时候,就不由得想起民进与教师节的深厚渊源—是民进率先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发出恢复设立教师节的呼声,也正是由于民进的极力推动,才有了新中国的教师节。在1981年的全国政协大会上,叶圣陶、雷洁琼、徐伯昕等17位民进会员联名提出了《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的提案,得到了中共中央、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的高度赞同和积极推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终,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民进始终以推动国家教育发展为己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发挥界别特色和会员优势,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不仅是教师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立法工作,都凝聚着民进组织和成员的智慧和力量。近年来,民进中央还提交了关于改革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优化“特岗计划”等一批高质量的提案和建议。
  “中国教师发展论坛”是民进中央2007年创办的一项品牌活动。每年在教师节前夕举办,希望在庆祝教师节的同时,发挥界别特色,加强与教育界的联系,集人之智、聚人之力,诚邀专家学者共同为教师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讨论交锋、畅谈交流,提出真知灼见。本次论坛是第十三届,十余年来,论坛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长久吸引了各方目光和关注,中国教师发展论坛的主题也随着教育发展不断深化。我们先后围绕“提高教师素质,推进教育公平”“科学发展观和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制定”“助推乡村‘好教师’建设”“教师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等主题,进行探讨,形成建议,对有关政策的制定、调整、完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20年的论坛,以“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主题。体制机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是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是需要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的现实课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2035年的相关目标任务,即“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件出台以来,相关部门细化分工、狠抓落实,各地及时出台了实施意见、开展了有益探索,教师队伍的准入、招聘、培养、交流、激励、待遇保障、退出等一系列机制在不断改革和完善当中,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出不断向好的局面。但是,一些体制机制问题是多年来困扰我们的大难题、老问题,如何秉持改革的决心和勇气,集聚创新的思路和智慧形成突破?我们期待着与会专家学者,不吝发表高见,积极贡献力量。会后,我们将认真梳理和报送论坛成果,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对于一些有待深化的问题,我们将继续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取得共识和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参政党的资政
  建议。
  中国已经迈入新时代。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将会不断加快,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将会不断完善和提升,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将不断推进。广大教师也将不忘初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传播知识、传授技能、传递文明,在教与学、师与生的代际传承中,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这是民进的创始人之一趙朴初先生当年写给广大人民教师的。民进这样一个“教育党”“教师党”,无论今朝、明朝,愿与教育界同人一道,积极发挥参政党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民进会员尤其是教育界会员,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共同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昂首迈进!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其他文献
“神奇的电磁铁”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粤教科技版)》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能量及其转换”第12课。本单元围绕能量展开,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具体事例和装置中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之间是能够转换的。基于学生已经学习过能量形式的转换,本课将对能量转换进行更深入的探究:电能如何转换成磁能。以具体装置—电磁铁—让学生深入体会能量的转换,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得出电磁铁的神奇特性。本课采取问
【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着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承载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深入研究历史核心素养,并将核心素养融入历史教学过程中,努力讲出历史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历史教学 立德树人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育才由育师始,育人者先受教育,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面对教职工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现实情况,如何改造教师培训机制,推进教师培养、交流和质量监控与评估等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旅行都是人类丰富见闻、拓展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形式,研学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和自然,在这样一个别样的课堂中,学生在行走中拓宽了视野,在青山绿水中看到了祖国之美,更在其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从2010年春季起开始举行研学旅行活动,内容充实,管理到位,效果显著,得到了教师、家长的广泛认同。  一、纳入课程,凸显目标  1.突出课程的知识性  
师以载道,以道化民。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古今多少脍炙人口的尊师佳话至今不绝于耳。但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进步,传统师道受到严峻挑战,在当前“互联网 ”时代,传统师道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当前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优秀师道传统?  为此,2017年12月2日,由《中国教师报》、海淀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杂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主办的“中国教师·敬德会讲”之“传统师道的现代践行”举行,北京师范大
一、家长助力部——名字背后的秘密  2014年8月的一天,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  学(以下简称北师大贵阳附小)不大的会议室里,23名家长“群情激愤”地向学校“讨说法”。  “教书育人就是你们学校该做的事儿,要不我把孩子送到你学校干吗?”  “我不管,送到了你们校门里,责任都是你们的,我们是家长,能干什么……”  “我早晨时间紧,才把孩子送到学校吃饭,你看你们那个饭是给人吃的吗?”  刚到任校长职
有一位师姐在我的微信空间中写道:“有的人去世后,给人留下了科研成果;而有的人,留下的却是方向和精神。”我想对于恩师,对于遥感研究方面的指引,以及大爱的精神将永远闪耀着光芒,也将无形中引导我们如何继续为人师表。  2015年1月10日,恩师永远离开我们的当日,我在外奔波了一整天,晚上看到西北大学的一位同学发来短信:“小文老师怎么去世了?”再一看微信中几近刷屏的消息,几乎不敢相信恩师已经仙逝多时了。后
辽宁省朝阳市育红小学(以下简称“育红小学”)创办于1958年,是辽宁省首批重点小学之一,2016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美育特色示范校。经过几代育红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形成了“大美润泽,育师生共同成长”的特色办学理念,以艺术教育为引领,促“师生共成长”的办学特色。育红小学的美育特色发展方向是向真、向善、向美、向上,通过探索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特色路径,最终达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益心”的
编者按  讀书,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有效途径。而共读与分享,是其中的重要方法。共读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分享的过程,则是读者与读者互换思想的过程。读一本书,读者最终得以收获诸多不同的思想,帮助自己快速成长。本期栏目,与读者分享两位青年教师的共读所得。  《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苏轼也在《稼说送张琥》中提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观点。作为一名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承担着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人才和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重任。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职业要求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日趋多元。与此相适应,高中教育应如何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这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国家明确提出的战略举措。它对于破解普通高中同质化的难题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