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以及多种形式的交互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更好地改善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不良的生存状态,花港迎春小学初步建立了一套多样化和可选择性,能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反馈评价方式,这套评价方式不仅能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更促进了儿童身心的成长。
关键词:数学 儿童立场 评价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要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项目多元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能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同时随着2011年课程改革的再出发,“一切立足于儿童人格发展”的“儿童立场”教育观已逐步渗入到教学实践层面,评价方式也由以往“单一化、一刀切”式逐步走向不仅能优化结果和过程的展现,更注重体现新时代的人文关怀,并致力于儿童的未来。
一、以“生愿”为源,加强学习动力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评价现象:教师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孩子,优秀生评价后进生,评价总是以一种权威式、少数人才有的权利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也更多地淹没了一般学生的感受。心理学家阿德勒曾在论述学校教育中,他说:“孩子们甚至无需教师的评价,能对彼此的能力做出合理的判断。例如,他们知道班中谁的数学最好,谁的语文最好,谁在最顽皮,谁最友好等,他们能将知道每个人在班里的强弱秩序。”那如何构建有效评价坐标,激发学生内在生长力?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在班级中举行了“寻找闪光点”的活动:找一找你感兴趣的同学,说一说他比你优秀在哪里。学生饶有兴趣地相互打量着对方,思考着并梳理总结,最后我出示一则发布在雅虎上的美国“优等生”的十大表现,伴随着我逐条展示,学生们都惊呆了,因为我出示的调查报告居然和他们想得几乎一样,于是征得同学们授意,我制成表格贴于每个学生桌角,以此为镜。
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情况进行“争星”,这样就不知不觉给了学生一把能衡量自己的标尺。而在不久前,在一次全校的公开课上,就发生了这样一件小故事:
师:你能说说通过自学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吗?
生:我学到了:1×a可以直接写作a,也就是说1和任何字母相乘就直接写作它本身。(可能是由于听课老师多,平时胆子就很小的她战战兢兢站起来,轻声答道,声音轻得如同细针掉落在地上。)
师:你回答得真棒,假如你声音在大点,那就更加漂亮了。能再说一遍吗?
(生居然真的大声地说了起来)
师:恭喜你,为自己的“良好的记忆能力”又夺得了五颗星。
同时我发现接下来她整堂课表现得都很积极,急切的表现欲游然于脸上。
刘铁芳教授曾在一篇关于儿童立场的文章中写道:“教育只是一种灵魂转向的技巧,一种使灵魂尽可能容易尽可能有效地转向的技巧。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把成人的世界简单地灌输到儿童世界之中,而恰恰应该是从儿童世界的既有内涵出发,引导他们逐渐去认识、体验、发现外在的成人世界的内涵,来进一步丰富、拓展儿童世界的内涵。”观察表格的评价指标,一切都是基于学生自发的内在向上的渴望,其背后都树立着那些优秀学生的身影,体现著他们的优秀品质,学生在遵循着表格中的内容执行的时候,是向优秀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自身成长的一个过程,同时表格的设立本身注重了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强硬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争星。由此为舵,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把评价内容内化为学习的准则,不知不觉加强了学习动力,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习更加积极、有效。
二、以“过程”为径,释放差异品质
“多元化”评价的提出改变了以往过于注重结果的传统评价理念,强调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研究证明:过程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显著和真正的进步,特别对那些需要额外帮助的低成就者最为有效。(Black
关键词:数学 儿童立场 评价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要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项目多元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能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同时随着2011年课程改革的再出发,“一切立足于儿童人格发展”的“儿童立场”教育观已逐步渗入到教学实践层面,评价方式也由以往“单一化、一刀切”式逐步走向不仅能优化结果和过程的展现,更注重体现新时代的人文关怀,并致力于儿童的未来。
一、以“生愿”为源,加强学习动力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评价现象:教师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孩子,优秀生评价后进生,评价总是以一种权威式、少数人才有的权利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也更多地淹没了一般学生的感受。心理学家阿德勒曾在论述学校教育中,他说:“孩子们甚至无需教师的评价,能对彼此的能力做出合理的判断。例如,他们知道班中谁的数学最好,谁的语文最好,谁在最顽皮,谁最友好等,他们能将知道每个人在班里的强弱秩序。”那如何构建有效评价坐标,激发学生内在生长力?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在班级中举行了“寻找闪光点”的活动:找一找你感兴趣的同学,说一说他比你优秀在哪里。学生饶有兴趣地相互打量着对方,思考着并梳理总结,最后我出示一则发布在雅虎上的美国“优等生”的十大表现,伴随着我逐条展示,学生们都惊呆了,因为我出示的调查报告居然和他们想得几乎一样,于是征得同学们授意,我制成表格贴于每个学生桌角,以此为镜。
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情况进行“争星”,这样就不知不觉给了学生一把能衡量自己的标尺。而在不久前,在一次全校的公开课上,就发生了这样一件小故事:
师:你能说说通过自学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吗?
生:我学到了:1×a可以直接写作a,也就是说1和任何字母相乘就直接写作它本身。(可能是由于听课老师多,平时胆子就很小的她战战兢兢站起来,轻声答道,声音轻得如同细针掉落在地上。)
师:你回答得真棒,假如你声音在大点,那就更加漂亮了。能再说一遍吗?
(生居然真的大声地说了起来)
师:恭喜你,为自己的“良好的记忆能力”又夺得了五颗星。
同时我发现接下来她整堂课表现得都很积极,急切的表现欲游然于脸上。
刘铁芳教授曾在一篇关于儿童立场的文章中写道:“教育只是一种灵魂转向的技巧,一种使灵魂尽可能容易尽可能有效地转向的技巧。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把成人的世界简单地灌输到儿童世界之中,而恰恰应该是从儿童世界的既有内涵出发,引导他们逐渐去认识、体验、发现外在的成人世界的内涵,来进一步丰富、拓展儿童世界的内涵。”观察表格的评价指标,一切都是基于学生自发的内在向上的渴望,其背后都树立着那些优秀学生的身影,体现著他们的优秀品质,学生在遵循着表格中的内容执行的时候,是向优秀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自身成长的一个过程,同时表格的设立本身注重了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强硬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争星。由此为舵,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把评价内容内化为学习的准则,不知不觉加强了学习动力,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习更加积极、有效。
二、以“过程”为径,释放差异品质
“多元化”评价的提出改变了以往过于注重结果的传统评价理念,强调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研究证明:过程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显著和真正的进步,特别对那些需要额外帮助的低成就者最为有效。(Bl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