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相关行业、企业及用人单位合作,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为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是一种“三方共赢”模式。本文以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为例,探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中职院校;校企合作
1 引言
1.1 校企合作的概念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相关行业、企业及用人单位合作,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为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1.2 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优势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培养国家事业继承人的过程,因此教育培养的人才就必须适合社会之需,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目前,各地涌现的各类大中专院校,特别是职业教育院校,通过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反思,对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采用“技能+学历”的教育方法,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采用“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教育风潮。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职业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
首先,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校企合作,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再次,校企合作是一种“三方共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共赢”模式。
1.3 校企合作的模式
1.3.1 学校引进企业模式
学校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1.3.2 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模式
(1)工读轮换制
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
(2)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
学生在企业被全日雇佣,顶班劳动,利用工余进行学习,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系统的课程,到企业去是技能提升训练。
1.3.3 校企互动式模式
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
1.3.4 "订单"式合作
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通过引企入校、顶岗实训、订单教育等合作方式,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互惠共赢。本文以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为例,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探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2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1 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实训基地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政府的支持下,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共建电气焊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和技术人员由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
2.2 “顶岗实习”,使学生就业率高,稳定性好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紧密合作,争取企业提供更多的实习工位和工时,组织学生进行多轮次、学习性的企业岗位实践,将学校的教学活动延伸至企业,并为企业优先培养急需、特种人才提供可能。在进行顶岗实习之前,造船厂领导安排安监局领导和造船厂安全员为学生进行进厂前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培训完后,经公司组织考核合格,学生顶岗实习。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这种合作针对性强,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突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性强、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好。
2.3 通过校企合作,人才订单培养,实现学生与企业的融合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根据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人才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培养技能人才。学校针对企业岗位要求,做好“订单式”课程开发工作,与企业共同开发制定专业标准,开办“企业冠名”班,“经贸一班”、“经贸二班”,有效利用企业技术、设备、场地、资金等条件,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和支持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并将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更多地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录用新员工,满足生产、经营、服务对人才的需求。
实践证明,企业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陈革,王国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J], 2009,(6)
[2] 张伟萍.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探索[J] .职业与教育,2011,(23)
[3] 白永红.中国职业教育.人民出版社.2011
【关键词】中职院校;校企合作
1 引言
1.1 校企合作的概念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相关行业、企业及用人单位合作,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为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1.2 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优势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培养国家事业继承人的过程,因此教育培养的人才就必须适合社会之需,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目前,各地涌现的各类大中专院校,特别是职业教育院校,通过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反思,对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采用“技能+学历”的教育方法,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采用“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教育风潮。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职业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
首先,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校企合作,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再次,校企合作是一种“三方共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共赢”模式。
1.3 校企合作的模式
1.3.1 学校引进企业模式
学校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1.3.2 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模式
(1)工读轮换制
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
(2)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
学生在企业被全日雇佣,顶班劳动,利用工余进行学习,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系统的课程,到企业去是技能提升训练。
1.3.3 校企互动式模式
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
1.3.4 "订单"式合作
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通过引企入校、顶岗实训、订单教育等合作方式,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互惠共赢。本文以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为例,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探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2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1 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实训基地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政府的支持下,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共建电气焊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和技术人员由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
2.2 “顶岗实习”,使学生就业率高,稳定性好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紧密合作,争取企业提供更多的实习工位和工时,组织学生进行多轮次、学习性的企业岗位实践,将学校的教学活动延伸至企业,并为企业优先培养急需、特种人才提供可能。在进行顶岗实习之前,造船厂领导安排安监局领导和造船厂安全员为学生进行进厂前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培训完后,经公司组织考核合格,学生顶岗实习。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这种合作针对性强,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突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性强、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好。
2.3 通过校企合作,人才订单培养,实现学生与企业的融合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根据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人才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培养技能人才。学校针对企业岗位要求,做好“订单式”课程开发工作,与企业共同开发制定专业标准,开办“企业冠名”班,“经贸一班”、“经贸二班”,有效利用企业技术、设备、场地、资金等条件,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和支持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并将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更多地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录用新员工,满足生产、经营、服务对人才的需求。
实践证明,企业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陈革,王国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J], 2009,(6)
[2] 张伟萍.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探索[J] .职业与教育,2011,(23)
[3] 白永红.中国职业教育.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