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形态的“六个转变” 催生师生“双赢课堂”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2gst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课题研究是在当前全社会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通过对普通高中传统课堂的转型升级,以构建新型课堂形态为载体,进而重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的应用型研究课题。通过在高中学段若干学科领域开展研究,通过推进课堂形态的变革,促动课堂形态实现“六个维度”的转变,最终达成增强教师科研能力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同行并进的师生“双赢”目标。
  [关键词] 课堂形态;六个转变;师生双赢
  課堂形态是指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主要包括导入、提问、展示、交流、合作、矫正反馈、练习、总结等环节,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独特性和生成性。高中课程改革的立足点和关键点在于课堂教学改革。从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去研究课堂形态,尝试构建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课堂形态,是解决核心素养落地问题的有效举措。此举对于改革当前高中学段课堂教学存在的盲目被动、枯燥乏味、耗时低效的教学方式,构建洋溢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学段‘6 2’课堂形态的研究”是在当前全社会聚焦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依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合作学习、生成性学习、翻转课堂等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通过对普通高中传统课堂的转型升级,以构建新型课堂形态为载体,进而重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的应用型研究课题。课题在高中学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教育技术等部分学科领域开展研究,通过推进课堂形态的变革,促动课堂形态实现“六个维度”的转变,最终达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增强教师科研能力同行并进的师生“双赢”目标。简称,“6 2”课堂形态。
  一、“6 2”课堂形态的核心要义
  “6 2”课堂形态通过对课堂实施有效操控,逐步实现课堂形态“六个维度”的转变,建构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创新课堂模型,最终达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增强教师科研能力同行并进的师生“双赢”目标。“6 2”课堂形态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六个转变”建构“六个课堂”。也就是,课堂教学形态从“教后学”向“学后教”转变,构建理念超前的翻转课堂;从“满堂灌”向“精讲练”转变,构建精讲巧练的高效课堂;从“孤独学”向“互助组”转变,构建合作互动的活力课堂;从“独白式”向“发现法”转变,构建自主探究的发展课堂;从“一言堂”向“百家鸣”转变,构建以生为本的魅力课堂;从“痛苦学”向“快乐学”转变,构建激情洋溢的幸福课堂。
  课题研究还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由“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学习者”转变,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自然生成精品课堂等研究成果,由“教书匠”向“研修者”转变,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师生发展同步并行,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最终构建一种教学相长的师生“双赢课堂”。
  二、“6 2”课堂形态的“六个转变”
  “6 2”课堂形态中所体现的“六个转变”,能够从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去研究、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于打破当前高中课堂教学僵化守旧的传统教学樊篱和枷锁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从“教后学”向“学后教”转变,构建理念超前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利用微课、视频等教育技术手段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其核心原理体现了从“以教导学”到“以学定教”的全新教学理念,其教学流程体现了由传统的“先教后学”方式到现代的“先学后教”模式的变化。主要做法是充分利用导学案这一重要载体,辅助于教室内智慧终端等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将学生自主学习前置的方式翻转教学流程。彻底颠覆以往“老师讲了,学生就会了”的传统观念和“教师备课,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学生笔记,课后作业,教师批阅”的传统流程。上课前,依托教材精细制定导学案,导学问题重点突出、富有针对性。课堂上,学生依托导学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行自学、思考、理解、练习后,然后小组内展开讨论、争议、质疑,互帮纠错、反馈矫正。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从表面上看,翻转课堂只是教与学前后顺序颠倒了一下,但其中蕴含着传统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的根本性转变。
  2.从“满堂灌”向“精讲练”转变,构建精讲巧练的高效课堂
  教学的艺术性不在于给学生讲多少,而在于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欲望。彻底扬弃“满堂灌”“拼时间”“拼体力”等陈旧观念和行为,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讲解或点拨。一是做好课堂时间管理,合理规划教学流程的每一分钟时间,摆布好课堂中“讲解、活动、训练、反馈和反思”的关系和时间分配,把课堂活动的时间、学生动脑动手的时间、合作交往的空间还给学生。二是讲解要做到“四讲四不讲”:讲重点问题,讲知识缺陷问题,讲易混易错问题,讲学生自学、讨论和质疑后还不理解的问题;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教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三是作业布置要做到“四布置四不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布置强化重难点的作业。不布置不能引发学生思维的“白开水”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
  3.从“孤独学”向“互助组”转变,构建合作互动的活力课堂
  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为孤独学或单一学,而高效课堂学习方式为对学或群学。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为一对多,而高效课堂中实现了多元化,既有一对多,也有多对一,更有一对一和多对多。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个体发言、同位商讨、小组讨论、同学辩论、教师点评等多维互动形式搭建平台,实现了课上互学、课下互助、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多边活动形态。一是通过合作学习、质疑争辩,智慧共享,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了学习态度,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体现了不同的学习风格,融洽了合作者之间的关系,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二是教师点拨或精讲,抓住要害,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收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三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训练题,并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结果,给予评价,及时矫正学生错误,并当堂进行针对性或补偿性限时限量训练。   4.从“独白式”向“发现法”转变,构建自主探究的发展课堂
  自主探究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主线。改变单靠一张嘴的独白式、告诉式或讲解式的传统教学习惯和套路,引导学生自我矫正,以旧启新,主动质疑,自我发现,进一步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推进过程,使自主探究活动贯穿课前、课上和课后等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一是精心设计自主探究活动,创设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和欲望。二是引導学生自主制定探究计划,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阅读、观察、调查、实验、收集分析资料等多种探究形式和方法,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三是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习惯,通过课堂训练和课外实践,检测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巩固探究习惯。
  5.从“一言堂”向“百家鸣”转变,构建以生为本的魅力课堂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解放学生”,使学生把握学习主动权,回归主体地位,焕发生命活力。改变以往“独裁式”“一言堂”或“君临天下式”的教学形态,使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建构者和创造者,形成“百家争鸣”教学局面,打造以生为本的魅力课堂。一是教师少讲,归还学生课堂话语权,使学生争当预习小名士、阅读小博士、发言名将、探索精英、推理明星、表达健将、构思神童、辩论大王、演讲首席、擂台霸主、解读英才、公关先锋、进步明星、发明专家、点评能手等等。二是学生多说,给予学生展示、表现的机会和时间,通过学生讲、学生议、学生演、学生辩、学生评等学生活动,增加师生、生生讨论问题的机会。三是生生互动,在安排优秀生介绍展示的同时,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后进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等手段,增强后进生的学习信念、激发学习激情、主动纠正错误、体验成功快感,享受学习愉悦,感受成长幸福,使其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
  6.从“痛苦学”向“快乐学”转变,构建激情洋溢的幸福课堂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旅程。”课堂应该是生动的、生活的、生成的、生态的和生命的,要呈现和谐之美,要洋溢幸福之情。一是教师讲课充满“精、气、神”,以积极的精神状态登台讲课,要把信心带进课堂,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要把魅力带进课堂,做到节节认真讲授,课课生动精彩,堂堂师生幸福。二是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课堂上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认真听取教师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看法与见解;教师则尊重学生学习实践中的多元感受,呵护学生在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予他们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在合作、讨论、探究、互动、分享中,师生都能够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幸福,交流的幸福和成长的幸福。三是教师始终坚持学习状态,提升专业状态,改变工作状态,追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新颖灵动、独具慧眼、见解深刻、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征服人心,每节课要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感,有所悟,要让学生愉快学习,幸福听课,享受课堂,不愿下课,流连忘返,终生难忘。
  三、“6 2”课堂形态的价值取向
  1.核心素养的研究视角彰显了课题研究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课题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促动传统课堂形态的革故鼎新,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中,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典型范例。当前,尽管国内外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高中学段课堂形态的研究和实践还非常鲜见。其前瞻性和创新性在于:一是着重解决与纠正以前对多元化课程目标的定位不恰当问题,如知识与技能目标“缺失”,过程与方法目标“游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贴标签”现象。二是课堂教学形态着眼于以问题解决力、创造力、批判力、元认知和适应力为核心内涵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在复杂情境中所需的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三是课题还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
  2.课堂形态的“六个转变”体现了新型课堂的操作性和生成性
  课堂形态的“六个转变”体现了生成性学习理论,且具有可靠的操作性。教师的千方百计、师生的多边活动、操控的多种维度,能够最大化地实现课堂形态的革命性变革。新型课堂打破了师道尊严,改变了单调乏味,冲破了惯性束缚,改变了消极被动,更加形式多样、新颖灵动、兴味盎然。课堂导入更加引人入胜,课堂提问更具启发诱导,课堂展示更加丰富多彩,课堂训练更加精练有效、交流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在这样的动态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知识建构,完善情感性格。课堂回归学生主体,释放生命活力,散发无穷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可操、可控的,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主动发生、自动生成的。
  3.教学相长的“双赢课堂”诠释了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 2”教学形态所达成的师生“双赢”目标体现了课题研究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助力作用。课程改革呼唤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型,促使教师不得不主动地加快专业发展。“6 2”教学形态的研究实践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减轻了教师的职业倦怠,缩短了青年教师培养周期,一批教学名师随之应运而生。由主演变导演,由经验变科学,由师长变学长,由教者变学者是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研修型、专家型教师。课堂形态的“六个转变”,促动教学相长的师生“双赢课堂”,催生了课堂教学的魅力嬗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查尔斯·菲德尔,玛雅·比亚利克,查尔斯·菲德尔,伯尼·特里林,四个维度的教育:学习者迈向成功的必备素养[M].罗德红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南希王坦·费雷.引导学生互动学习的50种方法(第2版)[M].林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4]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5]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沈祖芸.让教育真实的发生: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智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7]魏忠.静悄悄的教育变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8]褚清源.问道课堂[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
  [9]卢伟栋.对话式教学:高中英语教学的理想形态[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1):59-61.
  [10]施九铭.当“核心素养”来敲门,学校准备好了吗?[J].人民教育,2016.(24):22-23.
  [11]王媛.探寻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J].中小学校长,2016.(12):30-33.
  [12]褚启红.核心素养是“行为能力”而非纸上功夫[J].中小学管理,2016.(11):60.
  [13]丁建勇.以学定教,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英语讲评课堂[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9):94-100.
  [14]丁建勇.高中英语“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J].河北教育,2012.(6):42-43.
  [基金项目]项目主持人:丁建勇;项目名称: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学段“6 2”课堂形态的研究;项目来源:2016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资助经费重点课题;项目编号:1602012。
  (作者单位:河北定州中学)
其他文献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规则意识的教育是小学低年级法治教育的核心和实质,也是此次各版本教材编写的重点之一。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设计按照道德学习规律,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依据经验累积程序而编写。教材亮点之一是融入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规则意识
前段时间,笔者对区内部分学校进行了教育科研工作例行检查,特别是对教师主持的区级及以上规划课题给予了重点关注。检查中,笔者发现一些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研究质量不高,阶段性成果的梳理不清楚。再反观这些课题原先制定的研究方案,发现不同程度存在着研究内容不明确、研究目标不具体、研究路径不清晰等诸多的问题。显然,相关课题组在课题研究开始前,对所研究的问题还没有想清楚。这也许与当前教育科研倡导的行动
校园中的德育活动开展了多年,而当社会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当信息的吸纳越来越普通,再用原来的老一套面对今天的新生代,无疑许多的德育形式不能不疲软了。当我们的学科教学越来越充分认识到兴趣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时,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时,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如何做学生喜欢的活动,寓教于乐,才能达到德育目的。  皮亚杰认为,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而且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摘 要] 人性的尊严,是一面鲜艳的旗帜,指引着我们的生活。年轻的学生应该珍惜人的尊严,将自己的尊严植根于崇高的信念和深邃的思想中,并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尊重自己独有的人格,尊重自己金子般的名誉,尊重自己的重任,尊重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珍惜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生命,珍惜一切与自己密不可分的人和物。自觉地做一个自信又谦逊的人、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  [关键词] 尊严;生命;成人典礼
山东省章丘市刁镇中心中学坐落在一代儒商孟洛川故里,长白山下,漯河湖畔。学校创建于1988年,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现有30个教学班,师生1800多人,这里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是教师成长的沃野。在近30年的发展中,有40多名教师荣获省市表彰,特别是冯启秀老师2006年荣获山东省创新人物提名奖、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参加了全国骨干班主任国家级培训,其“六全式”班级管理模式得到省市专家的认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你拿到了大学文凭,并不代表你就是有文化的人。进一步的说,即使未来的你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有自己的建树,同样不意味着你就具备了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那么,文化到底意味着什么?在个人品质上那就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的是:他能够独立思考,对世界和社会事物有客观清醒的判断;他心存大志,愿意为他人、国家和社会奉献;
随着现代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已成必然。特色办学是各学校走向多元发展的标志,是学校内涵提升的必经之路,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层次表现。作为各地重点发展的国家级、省级示范高中,不仅仅是高考升学的榜样,更应该是办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典范。我校在培育多种有内在联系的特色项目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办学特色,学校内涵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  一、培育好特色项目  特
案例    某校是地处县城的一所市级示范中学,多年来,不仅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而且有关素质教育方面的活动也开展得井井有条。与众不同的是,学校一贯倡导“文明办学、清洁校园”的理念;广大师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崇尚高雅,摒弃低俗,真正体现了学校乃书香文雅之地。为了纯洁校风,每当新学年开始,学校都要对入学新生进行言行举止等方面的规范教育,而对招聘而来的教师也有思想品德方面的严格要求。  与不少地方一样,近
【编者按】  有一种心情叫感动,有一种岁月叫成长,在记录心情的岁月里,我们愿与各位读者一起分享感动和见证成长。不知不觉中,《校长参考》已经10岁了,从创刊的那天起到去年年底,她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杂志全文转载31篇,其中有2个话题被全文转载;2013年,经龙源期刊网调查统计,她荣晋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排行第78名,这样微不足道的荣誉,不足以让我们沾沾自喜;未来前行的路上,我们将和读者一起共享她
[摘 要] 主题班队会是落实活动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站在区域整体推进幸福德育的立场,分析学校主题班队会存在的问题,探索创新的内容、举措和机制。突出主题班队会的“四化”建设,从而提升区域德育的品质,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 区域设计;幸福德育;班队会;研究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有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自2013年起,湖北黄石市黄石港区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