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改革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关注,强调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参与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具体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合作探究 创设情境
新课程改革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关注,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探究知识,最终学会学习。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尝试采用参与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其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阶段:创立情境-确定课题-确定探究方式-调查收集材料-研究成果质疑和评价-课后拓展。
一、合作探究性学习主要阶段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美国思想家培根说:“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须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可见创设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
形成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解答活动;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问活动;深化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解答活动。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才能迅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跟着运转,学生自然而然地主动参与数学解答活动之中。
2、师生合作确定探究课题
确定探究课题是决定探究学习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指导确定课题时应注意:探究的课题要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应与学生实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密切相关;有意义的、有探究价值和实用性的。课题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适合学生知识发展的水平,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调查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科学知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确立课题。
3、确定探究方式、方法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适合的探究方法。开始时可选择有结构的探究,学生掌握一定探究方法后再进行指导性的探究。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多次训练后,可以选择自由探究。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个人独自进行探究,或采用小组合作探究。采用合作探究可以由学生自主组合探究小组,并进行必要的分工。
4、调查收集材料
首先,学生要亲自去进行调查,收集有关数据、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收集;其次,要查询资料,分析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探究结论。
5、研究成果质疑与评价。
调查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把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让其他同学或其他小组进行分析质疑,再由探究者解释。学生们相互讨论各自问题的解释,能引发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将实验证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结论三者之间更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质疑来检验探究结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整个探究过程的肯定与否定的过程。教师注意评价的激励性,要肯定、表扬学生的探究精神,肯定他们对待知识事实求是。对学生的探究结论教师要简要归纳,概括要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探究获得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
6、课后拓展
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课堂同学的质疑,教师的指导,进行自我改进。对展示、质疑延伸出来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使学生学习更加深入,并且在教学中对以往研究课题进行回顾和拓展,为进一步深入打下基础。
二、合作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教师要更新观念
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传统的教学是把学生当做“容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突破传统教育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被动的格局。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教师教法的转变;二是学生学法的转变。教师要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把传统的教学中的教师的“教”转换成现代教学中教师的“教”,教学注入新活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2、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
现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有调查表明,现在知识更新为七、八个月一周期。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大大拓宽获得知识的途径。如果教师满足于原来已有的知识,不断继续学习新知识,那么就会跟不上教学形势的发展。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涉及教师所任教的某个领域,而是涉及许多领域。因此,教师要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其次学会探究,教师不会探究就无所谓指导。
3、注意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主动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个体的分层指导,帮助他们主动参与,使学生群体全面提高,要坚持以教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提出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也会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快乐学习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清华.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尝试.数理化研究.2010.2
[2] 严云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展开探究性学习的尝试.吉林教育.2010.6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合作探究 创设情境
新课程改革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关注,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探究知识,最终学会学习。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尝试采用参与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其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阶段:创立情境-确定课题-确定探究方式-调查收集材料-研究成果质疑和评价-课后拓展。
一、合作探究性学习主要阶段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美国思想家培根说:“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须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可见创设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
形成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解答活动;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问活动;深化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解答活动。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才能迅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跟着运转,学生自然而然地主动参与数学解答活动之中。
2、师生合作确定探究课题
确定探究课题是决定探究学习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指导确定课题时应注意:探究的课题要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应与学生实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密切相关;有意义的、有探究价值和实用性的。课题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适合学生知识发展的水平,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调查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科学知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确立课题。
3、确定探究方式、方法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适合的探究方法。开始时可选择有结构的探究,学生掌握一定探究方法后再进行指导性的探究。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多次训练后,可以选择自由探究。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个人独自进行探究,或采用小组合作探究。采用合作探究可以由学生自主组合探究小组,并进行必要的分工。
4、调查收集材料
首先,学生要亲自去进行调查,收集有关数据、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收集;其次,要查询资料,分析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探究结论。
5、研究成果质疑与评价。
调查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把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让其他同学或其他小组进行分析质疑,再由探究者解释。学生们相互讨论各自问题的解释,能引发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将实验证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结论三者之间更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质疑来检验探究结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整个探究过程的肯定与否定的过程。教师注意评价的激励性,要肯定、表扬学生的探究精神,肯定他们对待知识事实求是。对学生的探究结论教师要简要归纳,概括要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探究获得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
6、课后拓展
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课堂同学的质疑,教师的指导,进行自我改进。对展示、质疑延伸出来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使学生学习更加深入,并且在教学中对以往研究课题进行回顾和拓展,为进一步深入打下基础。
二、合作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教师要更新观念
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传统的教学是把学生当做“容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突破传统教育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被动的格局。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教师教法的转变;二是学生学法的转变。教师要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把传统的教学中的教师的“教”转换成现代教学中教师的“教”,教学注入新活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2、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
现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有调查表明,现在知识更新为七、八个月一周期。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大大拓宽获得知识的途径。如果教师满足于原来已有的知识,不断继续学习新知识,那么就会跟不上教学形势的发展。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涉及教师所任教的某个领域,而是涉及许多领域。因此,教师要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其次学会探究,教师不会探究就无所谓指导。
3、注意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主动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个体的分层指导,帮助他们主动参与,使学生群体全面提高,要坚持以教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提出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也会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快乐学习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清华.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尝试.数理化研究.2010.2
[2] 严云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展开探究性学习的尝试.吉林教育.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