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数学教学而言,需要重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立足其原有知识经验水平,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寻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对问题本质和规律的理解,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案例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一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學活动的起点”这一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尊重学生的成果,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案例描述一】
第一次执教《长方形的特征》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形纸片,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1:老师,我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
生2:长方形有四条边,还有四个角。
师:那谁愿意为大家指出长方形的四条边和四个角呢?
(学生上台指出长方形的四条边和四个角)
师:其实啊,长方形的边和角还藏着许多小秘密,想知道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话音刚落,学生中一声脆响)
生1:我知道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2:老师,我也知道。
……
(无师自通?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一时不知所措,但只能硬着头皮按原来的教学预设继续进行着……)
【分析与反思】
课后,我陷入了沉思。虽然按原设计思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样的教学是对学生思维的压制、束缚。学生的一句句“我知道”使我认识到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再纯粹地从零开始,只有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之上,采取的教学策略才能更行之有效。
【案例描述二】
结合上次的教学反馈,我再次走进课堂执教了这节课。
《长方形的特征》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形纸片,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1:老师,我想告诉大家它有四条边。
生2:它有四个角。
师:(我继续追问)还有没有不同的?
(课堂沉寂了一会儿,几只小手高高举起)
生3:(生指着长方形纸片)这个角是直角。
生4: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的学生也不甘示弱,继续观察,找独特的发现。)
生5:它有两条长边、有两条短边。
(我暗自感叹这不是长方形的长和宽吗?)
生6:我发现“对着的边相等”。
(这不就是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吗?学生的这一发现令我吃惊!)
……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地发现,真了不起!那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用手中的工具去验证一下。
(学生顿时来了兴趣,快速用手中的直尺、三角板去验证自己的猜测。不一会儿,一个个小脸通红、小手高举。此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适时引领与点拨“如果没有直尺怎么办?”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多种方法,同学们有的量、有的折、有的比,最后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自己得出了长方形的特征。)
【分析与反思】
经历了这两次不同寻常的执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是课堂的重要资源。学生走进教室不是空着脑袋坐在那儿,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奠定了基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拨与引领,这样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我们也由此看到了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
在教学中只有做到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巧妙创设教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使课堂焕发活力,充满智慧。
1. 走进学生 预约精彩
在科学备课的前提下,教师不但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教师要多角度探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的预设,才能更有效地把握课堂。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确定性,从而决定了许多东西也是老师无法预设的。那我们就不妨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师备课。让我们的教师走出课堂,走进学生,在交谈、活动中一起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并在此基础上巧妙的设计教学问题和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搭建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
2. 体验宽松 以学定教
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开辟真正属于学生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学生创设有话可说的情境,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教师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并对学生加以引导、点拨。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还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潜能、机智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 用心倾听 巧用智慧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要忽视课堂的“另类”声音,对于一些有价值的观点进行及时的捕捉并灵活地驾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能不能及时捕捉住“闪光点”并加以合理运用,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而教师的智慧来源于教师知识的储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让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每一个充满疑问的学生。
让我们共同关注学生的已知,珍视课堂上这些来之不易的智慧之光,一起预约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案例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一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學活动的起点”这一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尊重学生的成果,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案例描述一】
第一次执教《长方形的特征》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形纸片,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1:老师,我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
生2:长方形有四条边,还有四个角。
师:那谁愿意为大家指出长方形的四条边和四个角呢?
(学生上台指出长方形的四条边和四个角)
师:其实啊,长方形的边和角还藏着许多小秘密,想知道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话音刚落,学生中一声脆响)
生1:我知道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2:老师,我也知道。
……
(无师自通?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一时不知所措,但只能硬着头皮按原来的教学预设继续进行着……)
【分析与反思】
课后,我陷入了沉思。虽然按原设计思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样的教学是对学生思维的压制、束缚。学生的一句句“我知道”使我认识到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再纯粹地从零开始,只有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之上,采取的教学策略才能更行之有效。
【案例描述二】
结合上次的教学反馈,我再次走进课堂执教了这节课。
《长方形的特征》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形纸片,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1:老师,我想告诉大家它有四条边。
生2:它有四个角。
师:(我继续追问)还有没有不同的?
(课堂沉寂了一会儿,几只小手高高举起)
生3:(生指着长方形纸片)这个角是直角。
生4: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的学生也不甘示弱,继续观察,找独特的发现。)
生5:它有两条长边、有两条短边。
(我暗自感叹这不是长方形的长和宽吗?)
生6:我发现“对着的边相等”。
(这不就是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吗?学生的这一发现令我吃惊!)
……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地发现,真了不起!那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用手中的工具去验证一下。
(学生顿时来了兴趣,快速用手中的直尺、三角板去验证自己的猜测。不一会儿,一个个小脸通红、小手高举。此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适时引领与点拨“如果没有直尺怎么办?”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多种方法,同学们有的量、有的折、有的比,最后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自己得出了长方形的特征。)
【分析与反思】
经历了这两次不同寻常的执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是课堂的重要资源。学生走进教室不是空着脑袋坐在那儿,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奠定了基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拨与引领,这样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我们也由此看到了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
在教学中只有做到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巧妙创设教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使课堂焕发活力,充满智慧。
1. 走进学生 预约精彩
在科学备课的前提下,教师不但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教师要多角度探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的预设,才能更有效地把握课堂。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确定性,从而决定了许多东西也是老师无法预设的。那我们就不妨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师备课。让我们的教师走出课堂,走进学生,在交谈、活动中一起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并在此基础上巧妙的设计教学问题和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搭建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
2. 体验宽松 以学定教
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开辟真正属于学生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学生创设有话可说的情境,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教师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并对学生加以引导、点拨。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还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潜能、机智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 用心倾听 巧用智慧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要忽视课堂的“另类”声音,对于一些有价值的观点进行及时的捕捉并灵活地驾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能不能及时捕捉住“闪光点”并加以合理运用,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而教师的智慧来源于教师知识的储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让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每一个充满疑问的学生。
让我们共同关注学生的已知,珍视课堂上这些来之不易的智慧之光,一起预约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