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欣赏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9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为例,体会国画艺术欣赏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
  【关键词】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中国画;齐白石;审美
  中国画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以汉族为主、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她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體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因此,它具有中华民族的气质、情感和文化特性,由此奠定了中国画在世界绘画史中独特的地位。所以加强青少年对中国画的认识和理解,让他们能更好的体会到画中的美感和意境,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步。
  对于青少年来说,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以能否“看懂”为主要依据。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答出,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传统的讲“故事”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具体、真实。但如果是豪放、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作品,较难欣赏。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让人看不懂,并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当然,一般人常用画的“像不像”来欣赏作品的方法也完全可以理解,因为画得像,才看得明白,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鸣。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折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国画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当然,青少年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绘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绘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所以,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国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即,国画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抑或笨拙,表现手法是工笔还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感受。
  以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为例,画面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这是绝妙的构思。这种构思从何而来呢?那就要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蛙声如何画,据说老人想了整整两夜,后来从诗句规定的“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启示,就在“泉”上做文章。老人没有画蛙,而是在四尺长的立轴上,画两山峡谷间的泉水汩汩而来,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游动着。人们见到摇头摆尾、活灵活现、似顽皮的蝌蚪离开了水的源头,告别了它们的妈妈(或者去找寻它们的妈妈),自然会想到蛙的叫声,似乎那蛙声随着水声有远而近……真是画中有画,画外有画,通过欣赏者联想,创造出一个隐含场面。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进一步,我们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性格、身世、人生观、创作特点和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白石大师出生于穷苦的农民家庭,自幼对生活有着浓厚体会。所以能把感受融合于画作之中,灵感的激发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切感受,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到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青少年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发挥自己的灵感,在认识之后,尝试着把自己的意象表达出来。就如,《蛙声十里出山泉》之所以这么传神,是因为白石老人有着童年乡村生活对青蛙、蝌蚪、螃蟹等有仔细深入的观察,不然,是很难画出这么生动的画来。以文人的笔墨表现劳动者的情怀,这正是白石老人的伟大之处。而这一步,也是整个欣赏过程中尤为重要的阶段。
  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通过美术教学欣赏国画,利用美术教学课堂的方寸之地,让学生懂得这种特有的独具中国味的绘画语言体系,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族美术热爱的浓厚感情。这就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追求,满心希望我的学生都能根据各自特点,发展个性,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外语教学中,对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研究非常重要,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本文就外语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进行简析。  【关键词】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教学的主体;非智力因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乔伊指出: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自主学习的人。我国素质教育呼吁广大老师更新观念,在新的教学观指导下,进行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青少年足球是足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一直以来,中国足球似乎在青少年足球培养上更多的停留在口号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校足球活动的急剧萎缩。本文对目前小学学校足球课余训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针对性阐述,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小学;足球课余训练;现状;影响因素  一、小学足球课余训练现状  目前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职业俱乐部的后备梯队;二是省级及
期刊
【摘要】“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一个人文化素质提高的第一步,而且识字还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从小发展他们的创新素质和创造才能。本学期,在学校总课题《新学校 新经典》的指导下,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真研读每一期的《实验通讯》、韩兴娥老师的专著《踏上阅读快车道》以及观看韩兴娥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等,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组织、引导学生大量识字。  【关键词】兴趣;识字;海量
期刊
【摘要】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因此,它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的良好载体。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支架的作用,指导幼儿阅读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技能;选择与投放最适合幼儿的绘本;根据知识经验类的读本、鉴赏类的读本、偏向策略教学的故事类绘本、有偏向图文理解能力绘本的不同特点教学针对性地指导。  【关键词】绘本阅读;自主阅读;支架  绘本,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少量
期刊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进取,关爱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尊重;鼓励;宽容;动情;牵引  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现在我们进入一个关心生命的课改年代,融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思想,不仅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期刊
【摘要】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他们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必要条件。该种能力的培养就是在关注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前提下,培养他们的语言学习理解能力和学习使用能力,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能力能够帮助他们获取更为丰富的语言学习方法,便于他们形成多元的学习认知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语言学习;使用  外语习得理论认为,学习者依据课
期刊
新课程进行到今天,的确让我们的教学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还是不难发现,我们一些教师在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理解和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一些教师盲目地追求所谓的“新”,而忽视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导致部分课堂教学环节陷入误区。  误区一:教学只求“表面热闹”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留心一下现在的语文公开课,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场面。老师发话:下面请同学四人
期刊
【摘要】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一种偏重于应试的教学理念,即偏重认知的传统教育观,使得本该生动活泼、情意盎然的语文教学索然无味。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就应该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妙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达到一种情感的愉悦。以真情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交融,以文本实现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以探讨促使学生与学生的心灵交流,从而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心灵
期刊
【摘要】发散思维自1959年由吉尔福特提出后,引起了很多教育者和心理学家的兴趣,但几十年来,纵观国内的有关研究,一般将其视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发散思维;思维方式  一、发散思维的内含  发散思维,亦称分散思维,辐射型思维,求导思维等等。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从已有信息出发,沿不同方向思考,寻求多种符合要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思维者在独创性、适应灵活性、自发性、构思的流畅性、联想的流
期刊
【摘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做到既切实“减负”,又能确保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受影响不呢?本文从课堂教学、课外引导以及教法改革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切实实现“学习负担降下来,学习成绩提上去”的目标。  【关键词】减负;增效;自主学习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求教师要从高耗低效的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对一些称为“废品”的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