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幼儿园太昂贵 农村幼儿园太匮乏
政协委员呼吁教育公平“起步”
“学前教育也是教育链中的一个环节,教育公平应考虑学前教育。”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教授王玉凤委员7日在教育界联组会上发言的话音刚落,就有委员举手要发言。
“我总算找到了一个知音,今年我的提案就是学前教育内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刘焱委员没等在前排发言席落座就激动地说。
刘焱指出,我国学前教育一直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支持长期处于较低水平。2006年全国近6000万三岁至六岁幼儿中只有2263万人在幼儿园或学前班就读。“学前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格局中的薄弱环节。”她说。
她还指出,长期以来有限的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主要偏向城市,造成公办幼儿园越办越好,有的甚至向高标准、豪华型发展,在市场中形成“优势竞争”并获得收费“越来越高”的效益。而农村、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的学前教育迄今为止基本停留在空白或粗放型阶段。农村学前教育主要靠农民自己支撑,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基本是让“农民掏钱办幼教”,导致农村幼儿园规模小、条件简陋、教师工资低、保教质量差。“政府投入的不平衡,加大了学前教育城乡两极分化。”刘焱说。
“学前教育有被忽略的现象。”王玉凤委员说,当前一方面要规划农村儿童、留守儿童及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减少城乡差距;同时对现有幼儿园进行规范和管理,包括收费和教学内容。
刘焱说,在基本实现“普九”目标之后,政府应当考虑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建议把以五岁至六岁儿童为对象的学前一年教育纳入我国义务教育体系,重点扶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同时,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力量,改变当前大多数地区只是由负责基础教育的干部兼管学前教育的做法。
(《中国教育报》2008.3.9 周婷玉 吴晶晶/文)
义务教育应向幼儿教育延伸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出,应尽快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
曾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朱永新代表说:“前两天,有一条新闻让我特别关注。3月4日,深圳市22所幼儿园在大门口张贴告示,宣布从即日起停止上课。原因是幼儿园的老师们不满意将学校从公办性质改为民办性质,据说有近万名孩子受到影响。”
朱永新说,现在许多地方入园贵、入园难已经成为教育的一个新问题,在一些城市,上幼儿园至少每月花费500元,多的甚至要1500元,一年下来大约要6000至18000元。幼儿教育的花费已成为继大学教育之后压在年轻父母身上的一大负担。而在农村,大部分孩子还没有机会上幼儿园。“我前些时间去贵州的毕节,那里的幼儿入园率只有25%左右。如果要提高到80%左右,幼儿园教师就缺少2000名左右。”
朱永新说,应尽快普及12年义务教育,即加上幼儿园3年,因为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决定人的一生发展的关键,在孩子走进中小学学校大门以前,他们的人格特征、行为方式、认知风格基本上已经形成或具备了雏形。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他说,前几年全国范围内对幼儿教育的松懈有抬头的趋势。一些地方甚至以幼儿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为借口,把许多公办幼儿园转制,一卖了之。所以国家应尽快启动“幼儿教育法”的立法工作。
(新华网2008.3.7 石永红 吴 栋/文)
教育研究要基于实证
任何教育研究首先要注意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本土性。科学性是解决教育研究是对还是错的问题,前瞻性是解决教育研究是否有水平的问题,实用性和本土性是解决有没有用的问题。我们要用这四个标准来衡量和指导当前的教育研究。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教育研究的科学性要放在第一位。为什么科学性最重要?因为教育和教育研究在经历一次大的变革,特别是教育的科学研究正在经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当我国提出要进入现代化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社会、国际环境和自然环境都会对我们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脑科学和ICT技术,使得教育科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国现在的教育研究除了一小部分是实证性研究外,大部分研究是在作文学性的文字叙事,是一种感想,或是一种实践经验的总结。这就是我们现在教育研究的主流——很少提出要依靠科学技术来解决教育问题。所以,在今天,强调基于实证的教育研究非常重要。
(《上海教育》2007.11A 韦 钰/文)
教育智慧哪里去了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小宇趁教师板书时说话、做小动作。教师看到后拿起教鞭对着自己狠狠抽了一鞭,然后问小宇:“你还想让老师受到惩罚吗?”
据《新京报》报道:为感化学生,海口市一中学校长曾三次跪在讲台上为学生上课,并在全校师生做早操时,面对千余名师生,双手合拢,跪在地上呼喊:“求你们了,不要再玩闹了,好好学习。”
看到这些接连发生的下跪、自罚等“教育怪招”,不禁叫人长叹一口气:“我们的教育智慧哪里去了?”
这些自残式教育感化方式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是实在没辙了才出此下策的,但是这样做昭示了什么?孩子们被感化了吗?教育效果达到了吗?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说话、做小动作天天都在上演,难道教师就要一直牺牲下去?教师爱孩子应该动脑筋,想出更合适的办法来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教师下跪行为中的感化意义是那么薄弱,更多的是束手无策,其实教师应该学习和借鉴更好的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应倡导教师多学习,多借鉴,多调研,让那些“教育怪招”走开,让那些自残式的教育感化手段走开,让先进的教育理念走来,让真正的教育智慧走来。
(《现代教育报》2007.11.30)
教育是一种态度
游人看风景时有两种态度:积极和消极。以积极的态度去欣赏眼前的事物,那么你眼中的一切一定都是美好的,即使是秋天里的一丛矮树;反之,如果意志消沉,那么你眼中的一切都将暗淡无光,即使湖水中有鱼儿跳跃,你也不解它们的快乐,去看风景结果反为风景所累。
教师看待学生不亦如此?如果教师用积极的观念,从欣赏的视角去看待学生,就不会有什么挡住你期待发现的心。你与学生像亲密的朋友,因为彼此欣赏,你会爱上他们,即使他们有许多缺点;他们也会更喜欢你,因为你眼中装有他们。就这样,他们在你的赏识中变得更完美。反之,教师看自己的学生冷漠严苛,一堵无形的墙便隔开了心的交往。你因态度消极看不到美好,却看到了学生身上更多的缺点。身教胜于言教,如此他们从你身上会学到些什么?你不会欣赏,他们又怎么懂得去感悟美好?
教育其实是一种态度。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仅用四颗糖果,从赏识的视角去对待学生,结果不仅纠正了学生的一次错误,而且可能改变了学生的一生。教育的方方面面莫不如此。
(《小学德育》2007.21 陈立杰/文)
金钱培养不出“小神童”
“现阶段我国的早期教育变成了片面灌输知识技能、急功近利、让儿童身心疲惫的训练,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早期教育的核心价值被忽视,早期教育的科学规律被漠视。”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李季湄教授在“儿童早期发展高层论坛”上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当下,一些机构利用社会、家长的认识误区,打着培养“小神童”“小天才”的旗号吸引人的眼球,实则是为赚取千金万金的学费。这种拔苗助长、把早期教育当成商业和产业来做的结果,误导了儿童发展。
专家强调,儿童早期是游戏和探索的时期,也是儿童发展社会性和情感、身体、认知和语言这四种关键技能的时期。因此,儿童早期的学习应建立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之上,为儿童一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打好基础。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韦钰指出,早期儿童的认知技能、愉快情绪、社会能力、健壮的身体和健康的精神对人的一生发展十分重要,它不仅影响儿童后继的学业,而且是他们事业成功、成为负责的合格公民的先决条件。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忽视或措施不当,即使有的方面以后可以补救,也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中国教育报》2007.11.22 苏 婷/文)
运动提升儿童的学习能力
儿童每天疯玩,可能不仅健身,而且健脑。一份新的研究报告说,每天疯玩20到40分钟的儿童可能更能学好功课、写好作业、学好数学。在奥古斯塔的佐治亚医学院儿科副教授凯瑟琳·戴维斯说:“不好动的儿童可能在学习方面处于劣势。”戴维斯在美国肥胖协会的年会上提交了这一研究报告。
戴维斯及其同事对163名7至11岁的极少活动的肥胖儿童进行了3个月的跟踪调查。这些儿童被分成三组:一组是放学后不进行任何体育活动;一组是每周5天放学后活动20分钟;还有一组每周5天放学后活动40分钟。研究发现,每天活动40分钟的儿童在执行能力测试中比第一组儿童好很多。每天活动20分钟的那组儿童的测试结果也比第一组儿童好。开展活动的两组儿童在数学方面都有所进步,但阅读能力没有提高的迹象。开展活动的两组儿童的身体脂肪约减少1%到2%。研究人员还对这些儿童进行了大脑扫描,发现活动多的儿童大脑前区神经更活跃。而大脑前区对执行能力而言很重要。
戴维斯说,其他研究已经表明,多运动可以增强成年人的执行能力。她说:“教育系统需要知道这一点,他们需要增加孩子们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不是减少活动时间。”
(《参考消息》2007.11.5)
政协委员呼吁教育公平“起步”
“学前教育也是教育链中的一个环节,教育公平应考虑学前教育。”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教授王玉凤委员7日在教育界联组会上发言的话音刚落,就有委员举手要发言。
“我总算找到了一个知音,今年我的提案就是学前教育内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刘焱委员没等在前排发言席落座就激动地说。
刘焱指出,我国学前教育一直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支持长期处于较低水平。2006年全国近6000万三岁至六岁幼儿中只有2263万人在幼儿园或学前班就读。“学前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格局中的薄弱环节。”她说。
她还指出,长期以来有限的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主要偏向城市,造成公办幼儿园越办越好,有的甚至向高标准、豪华型发展,在市场中形成“优势竞争”并获得收费“越来越高”的效益。而农村、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的学前教育迄今为止基本停留在空白或粗放型阶段。农村学前教育主要靠农民自己支撑,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基本是让“农民掏钱办幼教”,导致农村幼儿园规模小、条件简陋、教师工资低、保教质量差。“政府投入的不平衡,加大了学前教育城乡两极分化。”刘焱说。
“学前教育有被忽略的现象。”王玉凤委员说,当前一方面要规划农村儿童、留守儿童及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减少城乡差距;同时对现有幼儿园进行规范和管理,包括收费和教学内容。
刘焱说,在基本实现“普九”目标之后,政府应当考虑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建议把以五岁至六岁儿童为对象的学前一年教育纳入我国义务教育体系,重点扶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同时,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力量,改变当前大多数地区只是由负责基础教育的干部兼管学前教育的做法。
(《中国教育报》2008.3.9 周婷玉 吴晶晶/文)
义务教育应向幼儿教育延伸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出,应尽快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
曾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朱永新代表说:“前两天,有一条新闻让我特别关注。3月4日,深圳市22所幼儿园在大门口张贴告示,宣布从即日起停止上课。原因是幼儿园的老师们不满意将学校从公办性质改为民办性质,据说有近万名孩子受到影响。”
朱永新说,现在许多地方入园贵、入园难已经成为教育的一个新问题,在一些城市,上幼儿园至少每月花费500元,多的甚至要1500元,一年下来大约要6000至18000元。幼儿教育的花费已成为继大学教育之后压在年轻父母身上的一大负担。而在农村,大部分孩子还没有机会上幼儿园。“我前些时间去贵州的毕节,那里的幼儿入园率只有25%左右。如果要提高到80%左右,幼儿园教师就缺少2000名左右。”
朱永新说,应尽快普及12年义务教育,即加上幼儿园3年,因为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决定人的一生发展的关键,在孩子走进中小学学校大门以前,他们的人格特征、行为方式、认知风格基本上已经形成或具备了雏形。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他说,前几年全国范围内对幼儿教育的松懈有抬头的趋势。一些地方甚至以幼儿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为借口,把许多公办幼儿园转制,一卖了之。所以国家应尽快启动“幼儿教育法”的立法工作。
(新华网2008.3.7 石永红 吴 栋/文)
教育研究要基于实证
任何教育研究首先要注意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本土性。科学性是解决教育研究是对还是错的问题,前瞻性是解决教育研究是否有水平的问题,实用性和本土性是解决有没有用的问题。我们要用这四个标准来衡量和指导当前的教育研究。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教育研究的科学性要放在第一位。为什么科学性最重要?因为教育和教育研究在经历一次大的变革,特别是教育的科学研究正在经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当我国提出要进入现代化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社会、国际环境和自然环境都会对我们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脑科学和ICT技术,使得教育科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国现在的教育研究除了一小部分是实证性研究外,大部分研究是在作文学性的文字叙事,是一种感想,或是一种实践经验的总结。这就是我们现在教育研究的主流——很少提出要依靠科学技术来解决教育问题。所以,在今天,强调基于实证的教育研究非常重要。
(《上海教育》2007.11A 韦 钰/文)
教育智慧哪里去了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小宇趁教师板书时说话、做小动作。教师看到后拿起教鞭对着自己狠狠抽了一鞭,然后问小宇:“你还想让老师受到惩罚吗?”
据《新京报》报道:为感化学生,海口市一中学校长曾三次跪在讲台上为学生上课,并在全校师生做早操时,面对千余名师生,双手合拢,跪在地上呼喊:“求你们了,不要再玩闹了,好好学习。”
看到这些接连发生的下跪、自罚等“教育怪招”,不禁叫人长叹一口气:“我们的教育智慧哪里去了?”
这些自残式教育感化方式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是实在没辙了才出此下策的,但是这样做昭示了什么?孩子们被感化了吗?教育效果达到了吗?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说话、做小动作天天都在上演,难道教师就要一直牺牲下去?教师爱孩子应该动脑筋,想出更合适的办法来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教师下跪行为中的感化意义是那么薄弱,更多的是束手无策,其实教师应该学习和借鉴更好的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应倡导教师多学习,多借鉴,多调研,让那些“教育怪招”走开,让那些自残式的教育感化手段走开,让先进的教育理念走来,让真正的教育智慧走来。
(《现代教育报》2007.11.30)
教育是一种态度
游人看风景时有两种态度:积极和消极。以积极的态度去欣赏眼前的事物,那么你眼中的一切一定都是美好的,即使是秋天里的一丛矮树;反之,如果意志消沉,那么你眼中的一切都将暗淡无光,即使湖水中有鱼儿跳跃,你也不解它们的快乐,去看风景结果反为风景所累。
教师看待学生不亦如此?如果教师用积极的观念,从欣赏的视角去看待学生,就不会有什么挡住你期待发现的心。你与学生像亲密的朋友,因为彼此欣赏,你会爱上他们,即使他们有许多缺点;他们也会更喜欢你,因为你眼中装有他们。就这样,他们在你的赏识中变得更完美。反之,教师看自己的学生冷漠严苛,一堵无形的墙便隔开了心的交往。你因态度消极看不到美好,却看到了学生身上更多的缺点。身教胜于言教,如此他们从你身上会学到些什么?你不会欣赏,他们又怎么懂得去感悟美好?
教育其实是一种态度。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仅用四颗糖果,从赏识的视角去对待学生,结果不仅纠正了学生的一次错误,而且可能改变了学生的一生。教育的方方面面莫不如此。
(《小学德育》2007.21 陈立杰/文)
金钱培养不出“小神童”
“现阶段我国的早期教育变成了片面灌输知识技能、急功近利、让儿童身心疲惫的训练,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早期教育的核心价值被忽视,早期教育的科学规律被漠视。”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李季湄教授在“儿童早期发展高层论坛”上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当下,一些机构利用社会、家长的认识误区,打着培养“小神童”“小天才”的旗号吸引人的眼球,实则是为赚取千金万金的学费。这种拔苗助长、把早期教育当成商业和产业来做的结果,误导了儿童发展。
专家强调,儿童早期是游戏和探索的时期,也是儿童发展社会性和情感、身体、认知和语言这四种关键技能的时期。因此,儿童早期的学习应建立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之上,为儿童一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打好基础。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韦钰指出,早期儿童的认知技能、愉快情绪、社会能力、健壮的身体和健康的精神对人的一生发展十分重要,它不仅影响儿童后继的学业,而且是他们事业成功、成为负责的合格公民的先决条件。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忽视或措施不当,即使有的方面以后可以补救,也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中国教育报》2007.11.22 苏 婷/文)
运动提升儿童的学习能力
儿童每天疯玩,可能不仅健身,而且健脑。一份新的研究报告说,每天疯玩20到40分钟的儿童可能更能学好功课、写好作业、学好数学。在奥古斯塔的佐治亚医学院儿科副教授凯瑟琳·戴维斯说:“不好动的儿童可能在学习方面处于劣势。”戴维斯在美国肥胖协会的年会上提交了这一研究报告。
戴维斯及其同事对163名7至11岁的极少活动的肥胖儿童进行了3个月的跟踪调查。这些儿童被分成三组:一组是放学后不进行任何体育活动;一组是每周5天放学后活动20分钟;还有一组每周5天放学后活动40分钟。研究发现,每天活动40分钟的儿童在执行能力测试中比第一组儿童好很多。每天活动20分钟的那组儿童的测试结果也比第一组儿童好。开展活动的两组儿童在数学方面都有所进步,但阅读能力没有提高的迹象。开展活动的两组儿童的身体脂肪约减少1%到2%。研究人员还对这些儿童进行了大脑扫描,发现活动多的儿童大脑前区神经更活跃。而大脑前区对执行能力而言很重要。
戴维斯说,其他研究已经表明,多运动可以增强成年人的执行能力。她说:“教育系统需要知道这一点,他们需要增加孩子们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不是减少活动时间。”
(《参考消息》20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