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欠缺地理思维能力的种种现象:对地理学科的特点认识不足;综合分析鉴别能力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到位;依赖思维定式,思维的逻辑性欠佳。从几个角度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大有裨益: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正确思维;打好学习地理的思维基础,完善地理知识结构;提高地理思维能力,提倡注重运用生活实际。
【关键词】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知识结构 生活实际
当今很多高中文科学生觉得地理很难学,诸多地理老师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要学好文科必须学好地理,学好了地理就如同学好了文科。”高中地理的难点,也是最难学的部分大致为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人教版)以及区域地理分析这两部分,笔者经过连续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学不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发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归结于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欠缺。
一、对地理学科的特点认识不足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教版)中,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归纳为: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动态性等,这几种特性决定了学习高中地理需要转化思维,对高中地理问题的认识更要全方位多角度考虑,可是现实中,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只是把地理学科局限在文科,同时加上初中学习时没有形成全面的地理知识,长期以来,导致了学生学习高中地理依赖死记硬背,依赖记忆地理结论,对地理知识原理的探究基本上忽视,从而导致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无法解决。例如分析“地方时”,课本中只是明确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时刻早,可是没有提供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设置为几点钟,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只局限于能计算时间,同时不少老师在课堂上教学时,不去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这就对学生在思维能力上形成了障碍,简单的问题还能解决,遇到较难的问题就无从下手了。
二、综合分析鉴别能力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到位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思维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学生学习时用综合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抓住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现实中很多学生往往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因此导致学生学习时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不能形成全面的认知。例如对光和热的理解,学生认为某地方的太阳辐射非常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就必定充足,但学生不够清楚的是:热量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这就导致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光照充足的青藏地区,热量不足时,怎样去进行正常的思维。再如在分析为什么阿巴拉契亚山脉比较平缓,多数学生就束手无策了,其根本在于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到位。
三、提高学生高中地理的思维能力的途径
1.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正确思维。学生学习地理形成正确的思维,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具有决定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倡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利用的已有的知识积极正确思维,循序渐进,逐步挖掘,使学生拥有完整的全面的知识。例如对地貌的分析,学生开始会有一些零碎的认识,比如明确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同时不太清楚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此时老师适机引导,抛出问题:为什么大陆会飘移,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由此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推论,大陆水平漂移需要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哪?长期朝一个方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大陆那么重还会漂移?最后引导学生找出一系列的假设,再归结到已经明确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同时也能解决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这类问题。
2.打好学习地理的思维基础,完善地理知识结构。总复习阶段,要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打好学习地理的思维基础。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具有逆向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内容,要求教师充分地思考这些内容,甚至依靠地理学科教研组的集体思维实施教学。例如对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分析,要结合高一地理学习的内力和外力作用,分析比较平缓的原因;再有如果遇到相关学科的某些问题,很有必要询问相关学科的老师,如此学生的地理思维打好基础,完善地理知识结构,知识掌握就能全面。比如分析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需要与物理学科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才能充分理解。在总复习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集中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以此完善地理知识结构。
3.提高地理思维能力,提倡注重运用生活实际。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是辩证统一的,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往往来源于先认识地理中的种种现象,再逐渐分析其成因,进行验证,最后推广到一般。因此对地理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以及地理知识的运用。例如分析时间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时间计算的完整概念与思路,所以不必在这个地方费多大精力,也不必给学生留过多的難题,只让学生思考时间的概念,尝试让学生分析来源,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脉络: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再如对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先分析为什么粮食会低产?属于地理的原因是什么?符合该地区的原因有哪些?怎样形成了这些原因?解决途径是什么?等等,注重了运用生活实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知识结构 生活实际
当今很多高中文科学生觉得地理很难学,诸多地理老师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要学好文科必须学好地理,学好了地理就如同学好了文科。”高中地理的难点,也是最难学的部分大致为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人教版)以及区域地理分析这两部分,笔者经过连续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学不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发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归结于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欠缺。
一、对地理学科的特点认识不足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教版)中,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归纳为: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动态性等,这几种特性决定了学习高中地理需要转化思维,对高中地理问题的认识更要全方位多角度考虑,可是现实中,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只是把地理学科局限在文科,同时加上初中学习时没有形成全面的地理知识,长期以来,导致了学生学习高中地理依赖死记硬背,依赖记忆地理结论,对地理知识原理的探究基本上忽视,从而导致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无法解决。例如分析“地方时”,课本中只是明确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时刻早,可是没有提供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设置为几点钟,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只局限于能计算时间,同时不少老师在课堂上教学时,不去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这就对学生在思维能力上形成了障碍,简单的问题还能解决,遇到较难的问题就无从下手了。
二、综合分析鉴别能力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到位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思维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学生学习时用综合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抓住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现实中很多学生往往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因此导致学生学习时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不能形成全面的认知。例如对光和热的理解,学生认为某地方的太阳辐射非常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就必定充足,但学生不够清楚的是:热量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这就导致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光照充足的青藏地区,热量不足时,怎样去进行正常的思维。再如在分析为什么阿巴拉契亚山脉比较平缓,多数学生就束手无策了,其根本在于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到位。
三、提高学生高中地理的思维能力的途径
1.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正确思维。学生学习地理形成正确的思维,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具有决定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倡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利用的已有的知识积极正确思维,循序渐进,逐步挖掘,使学生拥有完整的全面的知识。例如对地貌的分析,学生开始会有一些零碎的认识,比如明确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同时不太清楚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此时老师适机引导,抛出问题:为什么大陆会飘移,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由此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推论,大陆水平漂移需要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哪?长期朝一个方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大陆那么重还会漂移?最后引导学生找出一系列的假设,再归结到已经明确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同时也能解决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这类问题。
2.打好学习地理的思维基础,完善地理知识结构。总复习阶段,要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打好学习地理的思维基础。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具有逆向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内容,要求教师充分地思考这些内容,甚至依靠地理学科教研组的集体思维实施教学。例如对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分析,要结合高一地理学习的内力和外力作用,分析比较平缓的原因;再有如果遇到相关学科的某些问题,很有必要询问相关学科的老师,如此学生的地理思维打好基础,完善地理知识结构,知识掌握就能全面。比如分析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需要与物理学科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才能充分理解。在总复习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集中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以此完善地理知识结构。
3.提高地理思维能力,提倡注重运用生活实际。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是辩证统一的,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往往来源于先认识地理中的种种现象,再逐渐分析其成因,进行验证,最后推广到一般。因此对地理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以及地理知识的运用。例如分析时间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时间计算的完整概念与思路,所以不必在这个地方费多大精力,也不必给学生留过多的難题,只让学生思考时间的概念,尝试让学生分析来源,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脉络: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再如对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先分析为什么粮食会低产?属于地理的原因是什么?符合该地区的原因有哪些?怎样形成了这些原因?解决途径是什么?等等,注重了运用生活实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