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s656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出现一开始就引起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注意,他们强调,德国想要发生真正的改变,就必须“反对一切能够更加冲淡和削弱对于共产主义同现存秩序的充分对立性的认识的词句”[1]。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种实际上的唯心史观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揭露了其黑格尔式的思辨唯心主义本质,并在批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文探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进路以及批判的原因、特色和功能,并简要讨论了这一批判对于当代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真正的社会主义”
  19世纪40年代,“真正的社会主义”在德国“像瘟疫一样流行起来了”[1]。这种所谓的“社会主义”由一批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牵头,以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理论为其哲学前提,试图通过纯粹思辨的方式,达到改变德国落后现状的目的。他们宣传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但事实上却是在“以广告式的笔调”[2]重复那依然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美好的精神王国。他们深深不满于德国现存制度,大谈社会改造,却逃避任何真正的改造,妄图在哲学家的大脑中构建完美世界。
  一、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神秘学说
  (一)现实基础:落后的德国社会经济制度
  19世纪初,英法在工业革命后建立起了强大的资产阶级社会,而同期的德国,“资产阶级才在封建专制下姗姗来迟”[4],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生动地描述过:“在法国和英国行将完结的事物,在德国现在才刚刚开始”。在英国法国业已成熟的资产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英法国内社会正致力于寻求办法解决阶级矛盾,此时的德国刚刚流行起来的小资产阶级们,他们惧怕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造成大资本家出现,剥夺了其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坚决反对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反对威胁到自身阶级利益的任何民主革命。这样一批小资产阶级家们为了维护自身最大利益,只有既批判资本主义,又反对科学社会主义,披着无产阶级的外衣替资产阶级发声。
  “真正的社会主义”看似是一种可以指导德国现实的理想化的哲学思想,实际上这样一种理想化的思想坚实地植根于德国的现实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未达到英国和法国的阶段,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也还未爆发出激烈的矛盾,因此社会中并没有产生英国和法国那样的“现实的、激烈的、实际的党派斗争”,所以在英国和法国的激烈的斗争,到了德国就变成了“纯粹文学的运动”,变成了头脑中的“革命”。而“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们所宣扬的“纯粹的爱”、“人类的解放”是否是其真正的目的呢?当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德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兴起并发展,那么小资产阶级们就面临着一方面在资本累积中等着灭亡,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运动中被消灭的命运。所以他们所谓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过是为了德国的现存制度争取生存的时间,也是为其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争取生命。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阶级实质进行了揭示,“由于德国实际存在的各种关系,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这个中间派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想把共产主义和流行观念调和起来的企图。同样不可避免的是:许多曾以哲学为出发点的德国共产主义者,正是经过这样的过渡而走向了并且继续走向共产主义,而其他那些不能摆脱意识形态羁绊的人则宣传这种‘真正的社会主义’,直到寿终正寝。”[5]这些“中间派别”的目标是迎合德国最广大群众的需求,争取到最大多数的支持者,以此来巩固自身阶级,维护个人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真正的社会主义”学说应运而生,并且在德国迅速流行起来。
  (二)哲学基础:英法哲学下的“德国哲学”
  “中间派别”的代言人们——德国“先进”的思想家们,将他们引以为傲的哲学家大脑作为批判的武器。“当法国资产阶级经过历史上最激烈的革命跃居统治地位并且影响到了整个欧洲大陆的时候,当政治上已经获得解放的英国资产阶级推进了工业革命并在政治上控制了印度、在商业上控制了世界上很多地方的时候,软弱无力的德国市民奉献给世界的却只有抽象的‘哲学’理论”。
  这种“抽象的‘哲学’理论”来自于对英法哲学的拙劣复制。《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开篇指出,“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将德国哲学前提与英国和法国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其中的共产主义思想相结合,以其为框架,填充进德国人自己的“哲学”;但是反过来说,正是由于德国哲学作为前提,禁锢了他们的思想,使其忽略现实中的社会关系,省略了必要的社会考察,所以他们并没有对真正的英國和法国的共产主义思想产生真正的理解,更不要谈在没有与英法相同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的情况下将其运用于现实了。即使是在当时的英国和法国社会,尚且不具备成熟的发起共产主义革命的条件,其共产主义思想依然具有理想性和简单性,而此时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们便恰巧运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来克服这样的理想性和简单性,对于英法哲学的拙劣复制品——“真正的社会主义”诞生了,这种复制就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所谓“揭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真理”的过程,即创立“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过程。
  这种“德国哲学”是以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人本主义理论为前提,将人和自然等同起来,以实现人的“本质”为目标,实际上却是故意忽略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否定阶级矛盾,拒斥从实践上进行社会改造。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拙劣复制英法哲学并企图以此种“纯粹思辨”的思想体系来构建“最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的哲学家们评价道:“这种在法国人的论述下面塞进自己哲学词句的做法,他们称之为‘行动的哲学’、‘真正的社会主义’、‘德国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论证’,等等”。以这样一种抽象的、纯粹思辨的“德国哲学”作为哲学根基,“真正的社会主义”在此之上发展起来了。
  (三)阶级基础:
  “真正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像瘟疫一样流行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是小资产阶级“斗争”的武器。“在德国,16世纪遗留下来的、从那时起经常以不同形式重新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是现存制度的真实的社会基础。保存这个小资产阶级,就是保存德国的现存制度”[6]。德国的小市民、小资产阶级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阶级基础。一方面,他们希望社会先行状态能够产生变革,这样一来小资产阶级的能在社会中获得更广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社会发生大的改变,他们担心资产阶级政权被彻底推翻,那么他们也会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其生存空间将彻底消失。正如马克思、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的:“这个阶级胆战心惊地从资产阶级的工业统治和政治统治那里等候着无可幸免的灭亡,这一方面是由于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是由于革命无产阶级的兴起。在它看来,‘真正的’社会主义能起一箭双雕的作用”[7]。   “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们,也就是小资产阶级家们,一方面指责资本主义,看似站在无产阶级的角度来宣扬所谓的“社会主义”思想;另一方面拒斥无产阶级革命,他们整天在脑海中构思“社会变革”,却又不敢发起真正的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对此指出,“它不再诉诸德国‘思维着的精神’,而是诉诸德国‘情感’。而这样做对于‘真正的社会主义’来说是再容易不过的,因为它所关心的既然已经不是现实的人而是‘人’,所以它就丧失了一切革命热情,就不是宣扬革命热情,而是宣扬普遍的人类之爱了。因此,它不是求助于无产者,而是求助于德国人数最多的两类人,求助于小资产者及其博爱的幻想以及这些小资产者的意识形态家,即哲学家和哲学学徒;总之,它求助于德国现在流行的‘平常的’和不平常的意识”[8]。
  二、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之原因、特色和功能
  (一)批判之原因
  “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们”在看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时,忽略了这些理论正是来源于德国的现实境遇,是应国家和阶级需要而产生的;而当他们在思考国家境遇和现实需要时,又沉浸于意识形态之中,丝毫没有考察德国社会的现实条件。这样浮于现实社会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处于共产主义的对立面的。
  “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们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看作是社会发展中同时存在的两个极端。他们忽略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除了存在对立关系,更存在递进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与其完全相反,他们将资产阶级看作是无产阶级产生的前提和原因,无产阶级的产生是资产阶级出现和发展的必然后果,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社会主义是“实际存在着的共产党”的运动,是无产阶级对现实世界的实践改造,绝不只是单纯的文献,社会主义运动是切实的行动,不是“行动的哲学”。割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递进关系,无视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那么他们所有的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声,都是“纸上谈兵”,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美好幻想”。
  “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们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最终引向“人道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海尔曼·泽米希曾发表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他在其中说到,“法国人通过政治走向共产主义,德国人通过最后变成人类学的形而上学走向社会主义。”[10]他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看作是两种抽象的、对立的理论原则。他还说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归根到底都消融在人道主义中了”[10]。“真正的社会主义”这种虚伪的人道主义说教对当时刚刚觉醒的无产阶级队伍起了“可怕的松懈意志的作用”,把人们脑子里的“一切明确的东西都变成朦胧的梦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9]。总之,“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一种虚假性的理论,是不可能将人类带向真正共产主义的虚假理论,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其进行批判的最重要原因。
  (二)批判之特色
  丰富的报刊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基本阵地。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贯穿其诞生、流行、消解的全过程。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等,其中,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真正的社会主义”批判最为直接的文本。正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真正的社会主义”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作出了整体性的批判。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们既可以清理还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真正的社会主义”批判中生发出来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亦即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进路,对“认识论的断裂”也具有修复的意义。
  严谨的论证逻辑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法宝。马克思恩格斯丰富的文章中,處处体现出其论证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例如《共产党宣言》中对于“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阶级基础和理论支柱的剖析过程,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二卷,其中对于“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主要主要代表人物,如泽米希、格律恩等人进行了批判。
  犀利的批判语言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色。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是如此从“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从“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这种制度虽然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对象……在同这种制度进行的斗争中,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它是激情的头脑。它不是解剖刀,它是武器。它的对象是自己的敌人,它不是要驳倒这个敌人,而是要消灭这个敌人”。
  (三)批判之功能
  从历史意义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大大消解了这种虚假性社会主义思想在欧美工人运动中的消极影响。当“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在德国扩散开来之时,工人运动中无论是领导人还是工人都通通受到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影响,对于正确的运动道路有所偏离。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写作大量文章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剖析和揭示,同时也不断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领导人进行思想工作,通过辩论、劝导等等方式,不断指出他们的错误之处。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地不断劝解,越来越多的工人们接受了他们的观点,逐渐回到了共产主义工人运动的正轨。
  从理论意义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是对德国哲学,尤其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批判的深化,也是对刚刚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澄清和阐发。在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揭示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地为科学社会主义进行阐释,在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阶级基础、哲学基础进行具体分析时,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也逐渐形成。在这一批判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的科学性、现实性得到了体现。   从现实意义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对于当今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指导意义。在当今世界仍然流行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思潮,他们有的是别有用心的阶级群体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的篡改,有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对派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污名化和歪曲。总而言之,一百多年前的那场批判运动时时刻刻指导着当代世界的我们该如何辨析,如何应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
  三、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启示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真正的社会主义”是我们需要引以为戒的对象,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立场,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阶段,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分析中国现象,解决中国问题,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勇敢进行社会主义自我革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建设的自我革命仍需继续推进。只有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最大优势。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同时,我们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要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来保证將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2009年版第590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2009年版第60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2009年版第59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2009年版第58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2009年版第59页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2009年版第59页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2009年版第590页
  [9]孟羽.马克思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54-61.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侗族织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民族意识的逐渐复兴,给侗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将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运用到动漫作品开发与设计中,成为越来越多设计师思考的方向和研究的内容。侗族织锦其丰富的造型艺术和表现手法对动漫元素的创意表现和设计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运用动漫的形式可以更好的将非遗侗锦的独特文化艺术价值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宣传。将侗族织锦纹样与
期刊
摘要:巴勃罗·聂鲁达是智利著名诗人、政治家与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二十世纪以来南美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之一,聂鲁达一生的诗歌创作集中于爱情与革命两大主题,他以细腻的爱恋与热切的激情诗意反映智利乃至南美人民追求个性解放、民主自由与民族独立的艰辛历程。同为南美文学巨擘的1982年诺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价其为“二十世纪所有语言中最杰出的诗人”,对这个“从肉体到灵魂完全由
期刊
摘要:资本本性决定资本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增殖而进行资本扩张,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扩张是一种“掠夺性积累”,它以全球化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自己的扩张空间,同时也带来的资本悖论,引起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生态危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中国的发展道路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经济、五大发展理念以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都表明我国发展以增加“使用价值”为目的,提高“剩余价值增殖”为手段来不断提高人民的
期刊
摘要:推动烟叶产业发展的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实现烟叶高质量发展,关键要优化资源优化配置,优化组织模式,优化调控体系。当前烟草行业正转入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然而面對整个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的尴尬局面,烟叶生产主体、服务主体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差距越来越大。据预测,我国农村再过5-8年就会因缺乏青壮年劳动力而“空心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基于资源优化配置视角的烟叶高质量发展深入探讨具有重要意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因符合受众碎片化阅读习惯而大受欢迎,在热点舆情事件的传播中逐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 2019 年 7月发生的重庆“帽子姐”事件为例,分析短视频在舆情事件中的传播特征,探究短视频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并为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舆论传播提供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短视频;舆情传播;影响与优化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功能日趋完善的智能手机已成为我国网民
期刊
摘要:武侠片《刺客聂隐娘》由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执导,影星舒淇、妻夫木聪、张震、阮经天等倾情参演,该部电影取材于唐代裴刑的短篇小说集《传奇》中“聂隐娘”一段。影片以紧凑的情节以和极具冲击的视觉效果,通过胶片拍摄的方式成功吸引了观众的关注,2016年该片还获得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奖等殊荣。下面就来从叙事手段、情绪表达等角度来对其艺术风格展开分析。  关键词:《刺客聂隐娘》;艺术风格;
期刊
宫崎骏作为日本动画电影导演,漫画家,同时也是现代日本动画电影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于2014年11月获得第87届奥斯卡荣誉奖,在世界动画电影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一生中制作了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这些出色的作品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上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多以女性角色为电影主角来展开故事,如《千与千寻》中的千寻,《悬崖的金鱼姬》中的波妞等,并致力于传播生态保护,反男性中心主义以及反
期刊
一.作家莫言  莫言,本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2012年凭借作品《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实现了中国诺贝尔奖零的突破,自此莫言及其作品都成为研究热点,如分析作家的创作背景,写作风格,作品在国外的接受度及各种外译本的翻译策略等。其写作风格以“大胆新奇”著称,擅以魔幻现实主义融合民族故事、历史与当代,创作出一批带有先锋色彩的独特作品,如《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等。  二.作品内容  这是一
期刊
摘要:不论是塞吉欧·莱昂的《美国往事》,还是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都运用了丰富且相似的镜头语言来展现故事内容。暖色调里的青春,流畅巧妙的转场,暧昧的长镜头和特写镜头,反差性的配乐等,共同组成了一场关于青年好友的回忆。  关键词:暖色;转场;镜头  一、光线与色调  刺眼阳光下的青春岁月,金色汗水里的烈火青春。《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对于光线的运用篇幅很大,暖色调很好地诠释了主人公的暖色回忆。例如主
期刊
摘要:陈之佛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一代巨擎。将中西方设色理念相结合,采用宁静典雅的色彩,来描绘画面独特的韵味。大胆运用无骨与双钩画相结合的绘画技法,以及色彩与水的碰撞新技法,丰富了工笔花鸟画的绘画语言。将宣纸本来颜色巧妙运用,同时把颜色恰当使用具有装饰趣味,并灵活大胆地采用对比调和等着色方法,形成一种清淡典雅、明净柔和、清新空灵的色彩。陈之佛为工笔花鸟画画坛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陈之佛;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