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发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小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动手操作参与数学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实际应用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应用意识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实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并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联系生活——激发应用意识
当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未知欲,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在编排体系上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老教材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质量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反复练习练习题,就是为了让学生记住这种题型的计算方法,考试时不失分。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学习数学主要是计算,考试时会做已经反复练习的题目,而不知道如何把书本上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致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作用。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的例题中提供了三种生活原型:蝴蝶、天安门、飞机,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多找一些这样的例子,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如京剧脸谱、蜻蜓、字母图片、花卉等,先请学生说说“这些事物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觉得它们美在何处?”接着,让学生通过对折进一步感受、验证这种“美”,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对称,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了解对称轴的所在位置。学生在边欣赏边操作中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对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以此为契机找到更多的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从丰富的生活实例入手,找到它们之间的共性,再从共性出发,验证出更多的符合特点的对称现象来丰富自己的理解。通过生活原型的再现让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确实处处有数学,原来学习数学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有趣的过程,习得的知识是能学以致用的,进而打开思路,找到更多的生活中的数学。
二、动手操作——培养应用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通过参与数学活动形成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从而“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提高他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很多学生对“角”的概念没有正确理解,不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有的学生认为角的两条边短的角就小,而角的兩条边越长角就越大。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教师设计了以下三个数学活动。
1.做角:给学生准备两条相等的边的学具,学生利用学具做出一个活动角。仔细观察自己做的角和其他同学做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玩角:拿出自己做的活动角,跟着老师玩角变大变小的游戏,一边玩角一边思考,这个角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3.比角:把较小的角的边延长,再来进行比角,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三个层次的师生互动、动手操作活动,教师设计活动的每一步目的性都非常明确,总是让学生活动时要带着问题思考,边动手边思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做角”的活动让学生知道两条边叉开的大小也就是角的大小;在“玩角”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大小有关;在“比角”的活动中学生又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经过上面三个操作的活动,学生认识了会活动的角,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知角的内涵,了解角的本质。听到的很容易就忘记,看到的短时间可能会记住,时间长了也会忘记,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探索了数学规律,思考发现得出结论,学生牢固掌握在实践中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因为这个是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得出的,所以不易遗忘,记忆深刻。这样的数学教学使学生既掌握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更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发现问题——强化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强化。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这一课后,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哪些是长方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并算一算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很快在教室里找到数学书封面、练习本的面、教室门的面、黑板的面、讲台的面……接着学生就要考虑找到的这些面分别是什么形状,思考这些物体面的面积需要测量哪几条边、用什么工具测量、如何计算面积、面积的单位用什么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有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平时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是几节数学课就可以完成的,应该贯穿于每一堂数学课中,把培养应用意识常态化。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才是数学教学的真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应用意识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实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并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联系生活——激发应用意识
当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未知欲,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在编排体系上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老教材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质量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反复练习练习题,就是为了让学生记住这种题型的计算方法,考试时不失分。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学习数学主要是计算,考试时会做已经反复练习的题目,而不知道如何把书本上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致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作用。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的例题中提供了三种生活原型:蝴蝶、天安门、飞机,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多找一些这样的例子,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如京剧脸谱、蜻蜓、字母图片、花卉等,先请学生说说“这些事物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觉得它们美在何处?”接着,让学生通过对折进一步感受、验证这种“美”,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对称,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了解对称轴的所在位置。学生在边欣赏边操作中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对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以此为契机找到更多的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从丰富的生活实例入手,找到它们之间的共性,再从共性出发,验证出更多的符合特点的对称现象来丰富自己的理解。通过生活原型的再现让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确实处处有数学,原来学习数学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有趣的过程,习得的知识是能学以致用的,进而打开思路,找到更多的生活中的数学。
二、动手操作——培养应用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通过参与数学活动形成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从而“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提高他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很多学生对“角”的概念没有正确理解,不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有的学生认为角的两条边短的角就小,而角的兩条边越长角就越大。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教师设计了以下三个数学活动。
1.做角:给学生准备两条相等的边的学具,学生利用学具做出一个活动角。仔细观察自己做的角和其他同学做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玩角:拿出自己做的活动角,跟着老师玩角变大变小的游戏,一边玩角一边思考,这个角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3.比角:把较小的角的边延长,再来进行比角,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三个层次的师生互动、动手操作活动,教师设计活动的每一步目的性都非常明确,总是让学生活动时要带着问题思考,边动手边思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做角”的活动让学生知道两条边叉开的大小也就是角的大小;在“玩角”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大小有关;在“比角”的活动中学生又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经过上面三个操作的活动,学生认识了会活动的角,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知角的内涵,了解角的本质。听到的很容易就忘记,看到的短时间可能会记住,时间长了也会忘记,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探索了数学规律,思考发现得出结论,学生牢固掌握在实践中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因为这个是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得出的,所以不易遗忘,记忆深刻。这样的数学教学使学生既掌握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更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发现问题——强化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强化。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这一课后,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哪些是长方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并算一算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很快在教室里找到数学书封面、练习本的面、教室门的面、黑板的面、讲台的面……接着学生就要考虑找到的这些面分别是什么形状,思考这些物体面的面积需要测量哪几条边、用什么工具测量、如何计算面积、面积的单位用什么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有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平时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是几节数学课就可以完成的,应该贯穿于每一堂数学课中,把培养应用意识常态化。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才是数学教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