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ang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产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古村落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有必要基于乡村振兴视域,采取有效策略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本文简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以珠海市会同村为例,探究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策略,以期为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古村落;保护;活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会同村是广东省古村落,是珠海保存最完好近代村落的传统村落。近十年来,该古村落风貌更胜昔年,被定为珠海市乡村振兴样板村。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会同村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了有效的古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策略,实现了对会同村古村落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现状民居以及公共空间的有效保护,并实现了对会同村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活化利用,促进了会同村文化旅游事业的良好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简述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该战略能有效激发传统村落的活力,能促进传统村落构建和谐融洽的城乡关系,能促进传统村落形成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思维。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古村落要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古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策略。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的保护策略
  在深刻认识会同村具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会同村生活聚落实施系统保护,包括保护会同村生活聚落与自然环境二者间和谐共存的关系,保护生活聚落各类物化历史信息,诸如空间格局、历史建筑、街巷尺度等,保护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如民俗、口耳相传的史料以及文字记载等,实现对会同村历史文化以及传统气息的有效延续,并大幅提升会同村生活聚落的居住质量,是对会同村实施保护的第一要务[2]。具体保护策略如下:
  (一)对文物建筑及历史建筑按历史原貌修复、活化利用
  会同村有会同村村前古建筑群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莫氏大宗祠、会同祠、调梅祠、云飞碉楼、风起碉楼以及南、北闸门),栖霞仙馆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莫氏大宅、缉庐、缉卿亭、单孔桥等市不可移动文物6处,以及绍庐、莫如彬家祠等历史建筑。对文物建筑及历史建筑按历史原貌修复,并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具体策略如下:
  1.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深入挖掘文物建筑及历史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和能力。全面完成文物“四有”工作,实施文物和历史建筑数字化工程,推进信息共享服务工作。
  2.积极宣传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知识和意义,让全社会关注爱护文物和历史建筑。由政府主导,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联合区文化事业单位、国资、社区及文物和历史建筑管理使用单位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的相关要求,切实推进文物保护维修工作。至2018年底,村前8处文物维修工程已列入政府投资计划,完成了维修工作。
  3.以服务社会、服务公众为出发点,遵循正面导向、注重公益、促进保护、服务公众的原则,切实进行文物及历史建筑开放工作,让文物及历史建筑活在当下,为社会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文化服务。至2018年底,已维修文物主要用作村史馆、非遗传承基地、市民艺术中心、社区书屋、博物馆、展示馆、公益讲堂等,进行文物建筑展示和文化陈展,开展文化活动,如在莫氏大宗祠设立会同村史馆,调梅祠设立会同电影小馆,会同祠设立会同市民艺术中心,缉庐设立国学院等,打造了文化品牌,也大大推动了古村的旅游发展。
  (二)对古村落内存在的现状民居进行保护、整饬、更新
  对古村落内存在的现状民居进行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采取三种保护整治模式:(1)保护。对外观风貌相对较好,且质量相对一般的古村落民居实施有效保护。避免改动原有建筑具备的结构外观,对之进行局部修缮,对建筑内部进行重点改造,并对现代化的各类生活设施进行配备;(2)整饬。对在一定程度上悖离传统建筑风貌的新建民居和改建民居进行整饬,受历史原因影响,未能对之进行及时拆除的民居,可暂时保留。但要改造此类民居的外观风貌,主要是对外饰面进行更换,实施平改坡、降层等;(3)更新。对与传統建筑风貌存在巨大冲突的新民居以及质量极差的各类旧民居进行拆除,并遵循相关设计进行重建,对民居内存在的各类生活用品,诸如碑刻、家具、契约、宗谱等进行保护。在古村落核心保护区范围内,要求各类新建民居和改建民居采用传统的坡屋顶建筑形式,确保建筑具备的外部形式与原有建筑风貌保持一致。在古村落核心保护区与古村落边界之间的建设控制地带内,各类建筑要具备景观过渡效果,要求建筑采用坡屋顶形式,并严格按保护规划控制建筑层数及檐口实际高度。
  (三)对古村落公共空间进行维护修缮
  对会同村古村落的“三街八巷”进行维护,并对通道界面、市政设施以及各类环境小品等进行修缮,确保街巷通达,并保持协调一致的风貌。对街巷内涉及的市政管线实施地下铺设,对公共开放空间具备的空间退让和尺度以及绿化植被进行维护,对空间界面以及各类环境小品进行修缮,对各类水面面积进行拓宽,对河道进行疏浚,对驳岸进行治理,对会同村原有的风水意象进行有效恢复[3]。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的活化利用策略
  会同村具备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且具有丰富的文化景观。据此,可适度发展文化旅游事业,促进会同村古村落的经济实现良好发展。同时,要避免文化旅游业过度膨胀,对古村落造成不良影响。会同村古村落要实施科学的统筹规划,制定科学的活化利用策略,对古村落道路交通、用地功能布局等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引导文化旅游事业的适度发展,实现对古村落的有效活化利用[4]。   (一)对“三街八巷”的原有空间结构进行重现
  会同村古村落原有的“三街八巷”空间结构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有效实现对会同村古村落的活化利用,要对“三街八巷”的原有空间结构进行重现。针对街巷格局以及古民居残缺不完整,要实施有效的恢复措施,对“三街八巷”的原有空间结构進行有效恢复,展示古街巷及民居的景观;为恢复街巷的连续性,可将坍塌宅院露出的墙基作为依据,考察村民对半开放空间提出的功能要求,对院墙、出入口以及铺地等进行恢复,并对相关环境小品进行配置;将复原的会同村总平面图作为依据,基于对古民居涉及的历史信息的严格考证,沿地块周边对院落式建筑进行插入和重建,保持协调一致的肌理风貌;恢复村前园林养云山馆,结合祠堂、碉楼等建筑物,共同构建公共空间,策划举办“会同艺术节”等特色品牌文化活动,提高古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会同村古村落南北向的两条道路进行改善拓宽,将村落内三条主街之外的道路恢复为步行街,并铺筑麻石板,在村北设置较大型停车场及高标准旅游厕所,完善指示、说明牌和游客服务处等各类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满足各类文化旅游需求。同时,通过鼓励会同村村民利用自有房产举办本地特产店、特色餐饮、民宿客栈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该地区经济实现良好发展。
  (二)利用栖霞仙馆保护区构建文化艺术沙龙
  在会同村古村落的空间架构中,栖霞仙馆占据着重要地位。会同村古村落可基于对栖霞仙馆历史遗存的有效保存,构建文化艺术沙龙,在栖霞仙馆的基础上举办画廊、私人聚会以及音乐会等,借助门楼、斋堂、入口以及电影投射墙等构成空间,满足人们的休闲、聚会需求,还可采用现代装饰技术对内部空间进行布置,形成现代化功能。要对后花园原有的花木可以保留,并强化花木混搭风格,营造优美的后花园环境,满足各类户外活动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同村古村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且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会同村古村落要通过对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原样修复,对古村落内存在的现状民居进行保护、整饬、更新,对古村落公共空间进行维护修缮等策略加强对古村落的有效保护,还要通过对“三街八巷”的原有空间结构进行重现、策划,举办特色品牌文化活动,利用栖霞仙馆保护区构建文化艺术沙龙等策略对古村落进行科学合理的活化利用,促进会同村古村落在新时期实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铁鹏.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乡村文化保护与振兴策略——以沈阳市拉塔湖村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
  [2]周美娟,王舵.传统文化保护视域下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8,2,24(12):33.
  [3]王院成.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37-40.
  [4]廖军华.乡村振兴视域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J].改革,2018(4):130-139.
  作者简介:罗玉芬(1969-),女,汉族,广东省珠海市人,会计师职称,中山大学在职本科;研究方向:村镇发展史、非遗文化。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的民间音乐可谓是浩如烟海,贵州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多姿多彩,除民歌、戏曲外,还有许多民间吹管乐器,如苗族芦笙,布依族勒尤,侗族侗笛等,可谓是种类多多。然而,彝族的莫轰却鲜为人知。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音乐文化异常丰富的民族,每逢彝族重要场合必有莫轰,这是彝族从远古时期一直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本文通过形制、人文背景、功能并与唢呐的异同对比等几个方面阐释彝族莫轰。  
【摘要】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格萨尔》史诗,不但在藏族群众中家喻户晓,而且流传范围也比较广。通过浅析《格萨尔》史诗及其在甘南地区的传播来解读史诗传播所依据的内在生命力;《格萨尔》史诗以佛教文化价值和苯教文化价值的优异面在民间融合后,形成具有普世价值思想的一种热爱和平、反对暴力,且积极向上、追求自由的民族精神。它不但是藏民族对于理想生活的美好憧憬,而且也是向往在一种由强力保障的公平社会下,可以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文本包含大量历史、习俗、宗教等信息,给外宣翻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由于其文本功能的特殊性,外宣文本既要考虑到文本的可读性,又要考虑如何保留原文的文化要素。关联翻译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以最佳关联为标准,为非遗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关联翻译理;非遗旅游外宣;承德地区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
【摘要】王海兵是将中国纪录片带入西方世界的第一人,他的《藏北人家》代表我国的纪录片最早走出亚洲走向世界。通过他的片子,让西方世界再一次认识了来自东方文明古国的电视纪录片。从业30年来,他的作品获全国以上奖励60多项,在国际上获得诸多奖项,为中国电视纪录片争得了荣誉,在不断学习、实践、创作、推进中国纪录片发展的过程中,在他看来:“我们只是在探路,是一个铺路人。”  【关键词】纪录片;人与自然;纪录片
【摘要】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画创作过程中,笔墨文化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及内容,赋予了中国画最内在的灵魂。对于笔墨所具有的内涵,不管是从纸、笔等工具的狭义意义上来讲,还是从抽象绘画形态这种广义意义来讲,都体现了中国画与我国传统笔墨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和相关联系的相辅相成性。所以,在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对笔墨的融会表达必须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以此才可充分将现代绘画的那种审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改革,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将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摘要】依据我国《文物保护法》,如同古人类化石一样,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同样是我国重要的科学文化遗产,属于国家珍贵文物,受到国家保护。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古生物复原及保护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本文以诸城恐龙博物馆为例,对利用混合现实(MR)平台实现古生物数字化复原与保护进行研究,可以为山东乃至全国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具有积极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混合现实(MR)平台;古生物;数
【摘要】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交通路线,也是思想、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碰撞与交流的途径,服饰文化在交流中发生了变异。本文首先对中西服饰设计文化的比较进行探究,然后对丝绸之路的范围界定进行阐述,以为后文做出铺垫,最后从空间、时间的角度对丝绸之路上中外服饰文化交流引起的民族服饰变异做出分析。  【关键词】丝绸之路;中外服饰文化;民族服饰变异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因为社会文化背景
【摘要】表现性语汇的肢体表达在当代戏剧创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在特殊的舞台时空下巧妙地传达出富有意味的言外之意,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和人物的潜在意识,并与整个剧场形成新的陌生化的舞台效果,从而启迪观众在获得情感共鸣之余作出理性的思考。 《惜》运用了大量的肢体表达,并探讨在实验性的舞台上如何形成表现性语汇的审美风格。  【关键词】表现性语汇;肢体表达;《惜》  【中图分类号】J71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2015年3月20日我国博物馆行业开始正式实行首个全国性法规——《博物馆条例》,将博物馆的三大目的做了序次调整,将“教育”提到了首位。无论一个博物馆藏品的价值如何,它们都是发挥博物馆作为教育机构职责的媒介,而串联一系列展品的展览,其本身亦是博物馆发挥教育这一首要功能的最主要手段。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的人更主动自愿地走进博物馆享受惠民成果,既收获知识,又享受快乐,目前已经成为文博界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