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非遗旅游外宣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文本包含大量历史、习俗、宗教等信息,给外宣翻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由于其文本功能的特殊性,外宣文本既要考虑到文本的可读性,又要考虑如何保留原文的文化要素。关联翻译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以最佳关联为标准,为非遗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关联翻译理;非遗旅游外宣;承德地区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文化的真实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不仅是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面向旅游产业的非遗翻译属于外宣文本翻译的一种,同时又具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非遗的翻译要兼顾目的语文本的可读性和文化的传播,因此对译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关联理论视角下非遗翻译的原则
  1986年,由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独树一帜,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分析了人类语言交际行为,之后,Gutt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关联理论指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并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承担着双重身份,要在作者意图和读者期待之间找到平衡点。译者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判断依据就是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指的是用适量的努力达到所需的效果,也就是说,译者要尽量用较少的文字,为读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达到最佳关联要求译者对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和交际线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一)读者的认知语境分析
  认知语境是包含一系列读者假设的心理构架,是包含各类信息的事实和假设的集合。因此,认知语境不仅包括话语产生时的外部环境,还包括对未来的期待、科学假设及宗教背景、见闻、一般的文化设定、对说话者情况的认识等各个方面都可能会影响读者的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可以视作是对所经历过的世界的一系列的存储。而认知语境可以分为三部分:词汇信息、百科信息、逻辑信息。不同的人认知语境的三要素的差异也会导致推理结果的差异。
  在非遗翻译的過程中,对读者认知语境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非遗作品包含密集的文化信息,包括特有的名词、历史典故、宗教、习俗等。这些内容是吸引外国游客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读者了解非遗的障碍。作为旅游外宣文本的非遗翻译,尤其要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才能保证读者的接受程度。
  (二)尽量保留文化线索
  Gutt认为,翻译过程中要保留的不是源语的语言特征,而是要保留源语的交际线索(communicative clue)。与话语有关的任何联想都可被视为线索(clue),线索可以无限扩大,但交际线索是线索中的一小部分,是指可以引导读者达到交际目的的线索,交际线索产生于语义表征、句法特点、音位特点、相关的语义制约、客套用语等。而在非遗翻译的过程中,文化因素是读者阅读的重要交际目的,因此,与文化相关的交际线索应当作为重要部分被保留下来。
  二、非遗英译常见的问题
  (一)认知语境判断失误
  对认知语境的判断是译者取舍的基础,对于外宣文本来说,对读者认知语境的判断尤为重要。但由于非遗翻译涉及语言、典故、历史、宗教等多方面因素,在非遗翻译过程中,经常会忽略读者的认知语境或对读者的认知语境产生判断失误。
  例1:很久很久以前,在茫茫的北方草原上,流淌着两条河流,一条叫西拉木伦河,意思是“黄水”。另一条河叫“老哈河”,也叫“土河”……(契丹始祖传传说)
  译文:Once upon a time there were two rivers flow through the north vast grassland.One is West Lamulun River which means “Huangshui”,and another is“Laoha River”,or“Tu River”……
  在本句中,“黄水”是对西拉木伦河名称的解释,而在译文中,将其音译为“Huangshui”,显然是对读者的认知语境考虑不足。对英语读者来说,“Huangshui”并没有相应的词汇意义,因此对“黄水”的翻译并没有达到交际的目的。在这里可以根据“黄水”的字面意思进行直译,译为“Yellow Water”。
  例2:“蝴蝶舞”又名“背阿哥”,是我国满族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源于清宫廷太监哄阿哥的游戏,……(丰宁蝴蝶舞)
  译文:“Butterfly Dance”,Also known as“Bei A Ge”,is a traditional Manchu sport originated in the games of the Qing Dynasty court,which is the game that the eunuch play with young princes.
  此处,“背阿哥”被音译成了“Bei A Ge”,而在后半句的“太监哄阿哥的游戏”中,将阿哥翻译成了“princes”,两个“阿哥”并没有进行一致的翻译,没有使读者在前文构成对“阿哥”的认知,在后文也无法将“Bei A Ge”同“princes”联系起来,因此这里“Bei A Ge”是无效的翻译。在修正该译文时,可以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译为“Bei A Ge”(Carrying the prince behind the back)。亦或采用省译的方法,为了保证译名的简短,将“背”翻译成carry,“背阿哥”译为“carrying the prince”,虽然“背”字译为“carry”在语义上有缺失,但是却增强了可读性。
  (二)关联失误
  翻译是明示——推理的过程,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越少,语境效果越好,关联性就越强;反之推理所付出的努力越多,语境效果越差,关联性越弱。翻译的过程就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最佳关联是指在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而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会无法达到最佳关联。   例3:从八间房村民张克富开始,先后有王老、王大辫子、陈良、陈志清、陈志中、周根山、张桂臣、马永良、陈国明、张宗喜、刘芳等十一代人传承。(丰宁吵子会)
  译文:Ever Since the villager Zhang Kefu in Bajianfang,there have been eleven generations of inheritors, including Wang Lao,Wang Dabianzi,Chen Zhiqing,Chen Zhingzhong,Zhou Genshan,Zhang Guichen,Ma Yongliang,Chen Guoming,Zhang Zongxi,Liu Fang,etc.
  在本句中,主要为读者呈现的是丰宁吵子会的历史传承,重要的交际线索是“十一代人”,用以体现吵子会悠久的历史,而这里十一代传承人的名字并不是重要的线索。将十一代传承人译出后,增加了读者在阅读时所需付出的努力,但是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认知效果,因此,这里的人名可以省略,该句可译为:“Ever Since the villager Zhang Kefu in Bajianfang,there have been eleven generations of inheritors”。
  例4:“二贵摔跤”是流传于河北省隆化县的一种传统满族民间舞蹈,形成于清朝道光末年,兴盛于清末至中华民国期间……(二贵摔跤)
  译文:“Er Gui Wrestling”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Manchu folk dance which is spreading in Longhua,Hebei Province.It was formed in the late Emperor Daoguang’s period,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原句是对“二贵摔跤”历史的介绍,其形成和兴盛的时间体现了非遗的历史,因此,历史时期是重要的交际线索。中文读者在阅读时可以通过“道光末年”快速地了解“二贵摔跤”形成的大概时间。但对于目的语读者来说,译文“late Emperor Daoguang’s period,Qing Dynasty”很难让读者了解“二贵摔跤”形成的大概时间,造成读者无法取得所期待的认知效果,因此这里应增加注释,标注大概的时间,译为“late Emperor Daoguang’s period(from 1821 to 1850 A.D.),Qing Dynasty”。
  非遺翻译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宣传的重要工具。非遗的翻译要保障译文的可读性的同时,最大化地保持原有的文化信息。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非遗的翻译既要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又要尽量保存原文的文化线索。
  参考文献:
  [1]崔艳荣.“文化走出去”语境下的中国旅游文化翻译策略——以关联翻译理论为视角[D].绿色科技,2015(5):319-320.
  [2]黄瑞.旅游文化外宣网站中的文化因素英译策略研究——以洛阳市旅游局官方网站(英文版)为例[M].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5(4):89-92.
  作者简介:郭立超(1985-),女,河北承德人,硕士,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武博(1983-),女,河北承德人,硕士,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旅游文化;刘彦奎(1973-),男,河北承德人,博士,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翻译、英语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四川以西地区的汉族传统古村落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不可被分隔与取代的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与时间的流逝中陪伴并证明着四川以西地区各种文化的传承与变革和时代转移与变迁。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使得绝大多数古村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惊人变化。加之广大普通群众对历史文化遗产认识严重缺失,不能作出正确的保护措施,从而使得大批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古村落慢慢的从我们身边消失。
【摘要】纵观历史长河,各个时代都是盛况与苍凉相织相错。本文把时代背后的苍凉统称为时代的饥饿性。“饥饿”代表的不仅仅是字面本义,而更多涵盖了其横纵延伸方面。每一个时代,“饥饿”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于物质、精神、人性、社会等方面,而随着时代的更迭,“饥饿”的表现形式也不断演变。然而,在本文看来,产生“饥饿”的源头在万千变化中永恒。“饥饿”是各个历史阶段的永恒主题,对于人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对“饥
【摘要】近年来,异族舞蹈在我国很是流行,尤其是来自中东地区的舞蹈犹如旋风一般席卷了中国大陆,2013年央视春晚的肚皮舞《火》的精彩演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火》的亮相为我们逐渐揭开中东舞的神秘面纱,同时也激起了更多舞迷们的热情和弘扬中东舞的决心。而如何在中国引领和发展中东舞,则一直是舞者们苦苦探索的问题。特别是目前中东舞在我国处于发展中时期,面临着太多的抉择和挑战,这个问题也就更加突出了。那么什么是
【摘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所承载的真、善、美等价值观和正能量,其传承和保护在国内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于新形势下的博物馆工作者而言,传承和保护“非遗”是自觉,更是责任。本文就安徽博物院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面的实践,从收藏、研究、展示、宣教、文创等方面对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览;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
【摘要】在高效率、高速度、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织造西兰卡普的技艺正面临后继乏人,日渐凋零的困境。学者从西兰卡普的传承与现状、西兰卡普图纹艺术的表现形式、图纹元素与装饰性油画在创作上的相互影响与借鉴等方面创新研究,用全新的视角探索西兰卡普的表现方式,并对西兰卡普艺术做出美好展望。  【关键词】西兰卡普图纹;装饰性油画;创新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族原生
【摘要】芭蕾基训是舞蹈教学的必须课之一,钢琴伴奏是基训课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新疆艺术学院舞蹈专业近七十年的舞蹈教学中,随着办学层次的细化及教学方向的细分,对基训课的伴奏曲目的要求也有了不同的侧重点和要求,由此,基训课的伴奏曲目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伴奏曲目对舞蹈教学有极大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新疆艺术学院舞蹈专业基训课伴奏教材、曲目历年来的变化,分析并思考怎样更好地为舞蹈教学服务,
【摘要】革命历史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本文以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为例,结合新疆维吾尔族青少年群体,探究如何发挥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藏资源优势,开展少数民族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  【关键词】毛泽东纪念馆;少数民族;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国务院颁发的《博物馆条例》明确强调:博物馆就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
【摘要】汉画像石是汉人在墓室、山崖、石阙等以石为地,用刀作笔雕刻的艺术品。这是一种独特的雕刻艺术,简单来说就是在石材上雕刻的画作。这种艺术形式多是古代一些有钱的人家为自己的墓室雕刻的,多半是墓室的主人和家属同画工们一同创作,前者提供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由后者完成雕刻等创作。汉制规定,皇帝和王侯被封后第二年就可以开始建墓,可以用征租税收入的1/3建造墓室。墓室主人生前可以开始营建祠堂、墓室。其实,汉人
【摘要】我国的民间音乐可谓是浩如烟海,贵州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多姿多彩,除民歌、戏曲外,还有许多民间吹管乐器,如苗族芦笙,布依族勒尤,侗族侗笛等,可谓是种类多多。然而,彝族的莫轰却鲜为人知。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音乐文化异常丰富的民族,每逢彝族重要场合必有莫轰,这是彝族从远古时期一直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本文通过形制、人文背景、功能并与唢呐的异同对比等几个方面阐释彝族莫轰。  
【摘要】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格萨尔》史诗,不但在藏族群众中家喻户晓,而且流传范围也比较广。通过浅析《格萨尔》史诗及其在甘南地区的传播来解读史诗传播所依据的内在生命力;《格萨尔》史诗以佛教文化价值和苯教文化价值的优异面在民间融合后,形成具有普世价值思想的一种热爱和平、反对暴力,且积极向上、追求自由的民族精神。它不但是藏民族对于理想生活的美好憧憬,而且也是向往在一种由强力保障的公平社会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