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留言条》教学及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E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
  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学写留言条。
  2.在学习写留言条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用写作服务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玩给《动物王国开大会》配音游戏。
  一、读绘本故事,认识留言条
  (一)共读绘本,引入话题
  1.绘本导入,(播放《留下一点冬天》)引导学生听读绘本。
  师:今天我们来听一个绘本故事《留下一点冬天》。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会看到今天要学写的“留言条”哦。
  2.学生聆听绘本故事,捕捉故事中的相关信息。
  师:冬天到了,小刺猬要冬眠了,冬眠就要错过整个冬天。小刺猬多么希望小兔子能给他留下一点冬天。因为他想知道冬天是什么样的。可是小兔子的记性真的很差。于是,小刺猬想了一个办法……大家猜猜看,小刺猬想到的是什么办法呢?
  师:没错,小刺猬在一棵大树的树干上写了“留言条”。大家看,小刺猬的“留言条”是这样写的。(出示“留言条”,生读。)
  亲爱的兔子:
  请你在我醒过来的时候,留下一点冬天给我。
  爱你的刺猬
  (评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留言条是新知识,写留言条是新能力。新知识和新能力如何出新,如何让二年级学生愉快地练习?教师尝试借助绘本,将留言条嵌入绘本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容易接受。这样的开篇,使教学有趣起来。)
  (二)借助绘本,认识留言条
  1.教师结合绘本故事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刺猬为什么要写留言条呢?
  2.学生根据绘本信息认识留言条,了解留言条的写作意义。
  师:是呀,写留言条真的太有用了!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樣的情况,需要借助留言条帮助我们传递信息。
  (评析:为什么要学写留言条?因为有用。有用,就学;学了,就能在生
  活中用起来。有用就是学习的动力。这个环节的师生活动,很好地解决了留言条写作意义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用写作解决问题。)
  二、学留言条
  (一)内容讲清楚
  1.教师出示课本中的留言条,并播放例文中的留言条录音。
  师:课本中就有一张留言条,大家一边听一边想:这张留言条写了什么?
  2.学生听读留言条,捕捉留言条中的信息。
  师:这张留言条是谁写的?写给谁?什么时间写的?都写了什么?
  3.教师结合例文引导学生关注留言条的内容,强调留言条写作的基本规范。
  师:这就是留言条。先写留给谁,再写有什么事,最后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虽然很简短,但是内容却表达得很清楚!(板书:内容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  1.厘清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  本单元导语点明了语文要素:观察。课文的编排意图是要落实这一要素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方法指导;交流平台是习作单元的灵魂,重在归纳梳理、提炼方法;习作例文是进一步感知方法;习作则是实践运用学到的方法,形成单元学习成果。可见,本单元从导语、课文、交流平台、习作例文到习作安排,都围绕观察这一目标来设计。编者意图是将阅读中习得的方法在习作中运用,体现阅读与
教学目标:  1. 认识“箱”“夸”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夹”,借助图片、字典、课文语境理解“夹袄”等词语。会写“衬”“衫”等12个字。  2. 分角色朗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裁缝和顾客的性格特点,读出裁缝和顾客不同的语气。  3. 利用表格梳理故事主要内容。借助表格学习按时间顺序、找主要人物、抓关键情节进行简要复述;通过关注细节描写,学习用自己的话生动复述。  第一课时  板块一 激趣导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自我提问”阅读策略单元,围绕“自我提问”阅读策略的学习,安排了4篇课文。教学时,要遵循教材的内在逻辑,通过梯度式支架教学,把教学效能最大化。  一、遵循单元内在逻辑  阅读教学中的“自我提问”,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在理解文章的关键处向自己提出问题, 问题涵盖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关键情节的推理、课文框架结构的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寄寓的情感, 以及对整个作品的评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写了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机智聪明、遇事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由于年代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文艰涩难懂,这也正好是文言文的“特点”之一。人教版教材共选编了四篇文言文,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六年级下册的《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选编文言文,
适用年级:二年级  教学目标:  1. 在愉悦的交流氛围中,更深入地认识书中的人物。  2. 能对感兴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3. 在群文阅读中,连结“群狼形象”,体验、辨析、深化对人物的认识。  4. 激发阅读其他童话书籍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猜人物  师:《笨狼的故事》这本书陪我们度过了两个星期的时光,我们一起评选最有趣的故事,一起读故事讲故事,很快乐!相信
课堂实录  一、回顾方法,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谈读书》第三则,在前两则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到不少读书方法,第一种方法,谁读给大家听?(出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生读)  师:你怎么理解“眼到”?  生:读书的时候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减一个字,要看清楚。  师:“口到”怎样理解?  生:就是要放出声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生:要多读几遍,读熟练。  师:那怎样才
文本解读  《有趣的动物》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一次口语交际课。本课主题聚焦,围绕“有趣”来谈,且介绍的是“有趣的动物”。笔者以为,这种“有趣”不仅仅是说的人这么认为的,也应该让听的人认同这种看法。教材中也明示了本课的目标应从一年级的“敢说”“说清楚、听清楚”向“说清楚、听明白”发展。“听明白”意味着不仅要听清楚,还要能听懂。在此基础上,还提出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相比一年级的交际
在一个研讨会的会场上,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找春天》。讲到“羞”字时,他说:“上面是个‘羊’字,下面是个‘丑’字,其实原来不是‘丑’,但是今天我们都写成了‘丑’,我们就按这个意思理解,小羊甩起小尾巴,遮住了丑的地方。”大部分孩子接受了这个解释,有个叫龚可心的小女孩执着地举起手来发问:“请问,它原来下面到底是什么呢?”  听课的老师大笑起来,我也在台下微笑:这笑不是嘲笑,而是出于对
总有一些精彩的课堂长久地在脑海中印刻着,没有刻意去记,但常常涌上心头,浮现眼前——  支玉恒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让学生自由朗读,就“悟出道理、受到感动、得到启发、感到兴趣、提出疑难”五个方面圈点批注,然后交流。支老师则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学习、追问,或者在学生碰上困难的地方点拨。  学生汇报“说碰壁”一部分时,支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追问。  第一次追问:“好,你是说作者用‘碰壁’来说什
文本解读  本文最大的特点莫过于作者突破传统的叙事方式,为一个故事安排了三个结局;而编者有意隐去每一个结局的最终结果,更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推想故事的结尾,另一方面也要引导他们学会比较:比一比自己的预测和同学的预测有什么不同;比一比自己的猜想和作者的原文有什么差异;比一比究竟哪一种结局更合理、更贴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辨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