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成功之母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198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看,他们都渴望得到别人尤其是师长的肯定和赞许,渴望得到愉快的心理体验。班主任更应充分考虑和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正确运用表扬的方法,对学生的良好言行和取得的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赞扬,使学生时时刻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中受到鼓舞激励。
  一、表扬的方法
  1.善用表扬方法,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自信心是个人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心理品质,是个人从事活动、展现才华的出发点。笔者班里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差,大多数学生失去了信心。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联系任课教师,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研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确定了“低起点、小台阶、大密度”的策略,编印难度相对较低的《每日一题》。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做得较好,笔者和任课教师及时总结表扬,特别是一段时期内比较突出的学生。这样天天做题,天天受表扬,天天有进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学习数学课的畏惧心理,树立起了自信心。
  2.善用表扬方法,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一种驱策力量,是将愿望变为行动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强烈,学习活动就越坚决、越持久。班主任要运用表扬的方法,激发和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善用表扬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是学习的动力、成才的契机和基础,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习有兴趣,就会自觉、刻苦地学习,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笔者班里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学生,除了玩、看小说,对什么都没兴趣。笔者多次找他谈话,收效不大。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到班里听课,语文教师把他的一篇作文列为范文,大加称赞。笔者终于发现了他的“亮点”,专门找语文教师了解这篇作文的写作特点,在班里表扬了他的写作长处,极大地激起了他的写作热情。笔者因势利导,使他的兴趣由写作扩展到语文学习,并逐渐扩展到其他各学科的学习中。
  4.善用表扬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乐学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效率高、效果好。教师要运用表扬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步养成学生乐学的良好习惯。班里的一位女生,总觉得政治课难学,上政治课就打怵,甚至几次逃课。笔者了解情况后,课堂上有意让她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表扬她学习扎实,回答正确。经过一段时期的反复提问、表扬强化,她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大了,积极性高了,并逐步养成了乐学的良好习惯。
  二、运用表扬方法应注意的问題
  1.要善于捕捉、发现、挖掘学生的“亮”点。班主任心目中不应当有坏学生,要全面、发展地看待学生,捕捉、发现、挖掘其“亮点”。要抓住时机,对学生的“亮点”及时予以表扬,特别是各方面都较差的学生,表扬越及时,越有利于克服缺点,争取进步。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表扬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场合,要择机而用,富于变化。
  要配合班级管理,突出重点,根据不同时期班级管理的需要,重点表扬什么,班主任心里应当有数。比如,一段时期纪律有些松懈,就应特别表扬努力学习的典型;学习气氛不浓厚,就应特别表扬干净整洁的典型。这样树立各方面的典型,使学生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有利于整个班级的健康发展。
  2.表扬应实事求是。要深入了解具体的情况,当学生确实表现好时,就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既不能夸大,也不要缩小,必须实事求是,分寸适度,真实可信。表扬应该把握时机。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贴心人,工作上的细心人,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小进步,了解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学生表现出一点点进步的苗头,班主任就应该给予适时适度的表扬。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表现出的进步苗头的时候,班主任一定要十分小心,保护这小小的进步的火焰不要熄灭。如果一时没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闪光。
  另外,如果一时学生没有值得表扬的方面,可以用赞美的方式,鼓励他们的积极性、进取心。要知道,赞美在人心里引起的是积极效应,这种积极效应会起连锁反应,也许就因为你的一句赞美的话,学生上课注意听讲了,发言积极了,作业认真了,这一切又造成了更多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又成为了班主任表扬的契机。所以说,一句表扬或赞美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也许就是因为一句赞美的话,形成一学生向上的良性循环。
  要掌握好表扬的度,讲究表扬的分寸。同样做一件好事,对好学生,只要向他本人点头、微笑即可;对一贯表现差的学生,则应大张旗鼓,当众称赞一番;对做了重大好事的学生,表扬要广泛一些,可由班级扩大到年级、学校;对做一般好事的学生,表扬最好限于班内。
  3.表扬要与其他教育手段相结合。表扬不是思想教育的唯一方法,教育者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只有充分认识各种方法的功能和效果,博采众法之长,加以综合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班主任应大胆运用表扬的武器,不要各吝啬赞美之辞,让每位学生每一天、每一次都能得到赞扬和鼓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发挥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使他们在一声声表扬中,走向更大的成功。
其他文献
一  中学语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而在诸多问题中最根本的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多年来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使语文已失去了原有的生动、形象、趣味性和文艺性。语文内容变得干巴,语言知识变得支离破碎,语言的文化传统教育、情感熏陶、审美鉴赏等作用被淡化。特别是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语文教学变成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成了扼杀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技术性训练,这就严重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如今,我们呼唤素
期刊
一、形成背景  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的潜能,要把这种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的环境和氛围。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练习学生操练,学习任务重,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问,社会实践能力差,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开发,制约了课堂教学的延续,这是我们实践101项王、优秀争取活动的契机。为此,我校以“育人为先”的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全
期刊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因此,兴趣在音乐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以我校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点着手,从营造民主氛围、优化教学设计、运用媒体技术、积极鼓励评价四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热忱,使学生能喜欢音乐,爱上音乐课。  关键词:音乐课;体验;兴趣  应该说,没有不爱音乐的学生,但却有一些不愿进音乐课堂或进了音乐课堂却心不在焉的学生。显然,音乐课并不受到他们的欢迎和喜欢,相反的是受到了排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信息呈现,设疑释疑,个性拓展”为教学程式,对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思维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付诸教学实践。目前,该课堂程式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在理论性和系统性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信息;设疑;个性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欣赏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鉴赏
期刊
我校以民族文化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开展系列教育,引导学生获取民族文化知识。在浓厚的氛围下,学校的艺术教育结合了学科特点,以“民族音乐丰富的内涵,浓厚的文化底蕴,美妙旋律的感染力,舞蹈肢体语言的感召力”为艺术教育思路,通过民族音乐的“声乐、器乐、欣赏、舞蹈”四部分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民族音乐的学习中,感受民族精神的博大、精髓、和谐、唯美。  一、民族的声乐艺术——感受和諧中华民族精神的博大  音乐每册
期刊
1研究目的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作为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和灵魂的道德教育,也必将在教育内容、形式和教育方法上发生重大变革。开发、利用传统道德资源,开展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形式道德教育更能贴近学生生活,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也就更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唤起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道德教育的目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分式》的教学为例,选择两种不同的引入——类比引入和联系实际引入进行比较,虽然采用的方法不同,但都达到预定的目的。在对比讨论中引发师生智慧的碰撞,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反思和提升,优化课堂,使学生的学习达到积极主动参与的目的。  关键词:分式教学;求同存异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同样的课题,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是同一位教师,由于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
期刊
《新课程标准总目录》中的第七条明确指出:教师们有责任使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应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踏实些,耐心些,自信些,激发农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及自信心。而且,当前各大省市的语文中考阅读分值占了全卷的40%左右,可以说学生阅读水平及能力提高,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笔者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
期刊
一篇文章讲究精美的开头,一部著作讲求恰当的引言,一堂成功的课也要寻求精彩的导语。成功的导语如同缓缓拉开的序幕,能吸引学生去欣赏台上美丽的布景和精彩的表演,激活强烈的求知欲。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问导入法  学生在上课的注意力往往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造成注意力分散。教师如运用精彩的导入,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的某个对象转移到课堂上来。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可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让学生爱学,就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运用“先学后教,以学促教”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兴奋起来,促使他主动探索知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