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学目标,讨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现状的基礎上,对土木毕业设计环节提出可行的教改措施,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改革与探讨
基金项目:四川理工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1328)资助。
2009年教育部提出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按照“3+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目的[2]。土木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本科培养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要把人才培养与职业目标“工程师”紧密结合。从这个角度出发,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紧密围绕“卓越计划”进行土木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尤显重要。
因此,为培养“卓业工程师”的教学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
1 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毕业设计已引起各高校的重视,对其教学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保证了毕业设计教学的顺利完成,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毕业设计的整体教学质量仍令人担忧,主要存在问题是:
1.1毕业设计期间,学生面临就业、考研复试等,甚至少部分学生要进行毕业前大补考。学生心理状态和压力影响到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投入,进而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
1.2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对毕业设计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另外,有些指导教师一直从事理论研究和课程教学工作,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甚至没有,对整个工程设计过程把控缺乏了解和认识,对新规范、新的计算方法、新的施工技术的发展缺少关注。在毕业设计指导时会显得力不从心,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
1.3有些高校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不甚健全,或者制度健全但执行不到位,对学生日常不考勤或考勤不严格,导致部分学生长期缺席。
另外,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不重视对设计各阶段的进度检查,不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前期比较松散,后期又加班追赶,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成果很难得到保证。
1.4设计过程中,很多学生不在设计室而是在其他教室或宿舍,导致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老师辅导时,因见不到学生,又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最后只能进行大修改甚至无法修改,致使设计质量严重下降。
总之,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影响了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学目标。
2 基于“卓越计划”培养特点的土木专业毕业设计教改措施
2.1毕业设计选题与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如结构设计大赛、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项目、大创项目等,从而实现毕业设计题目的工程化、多样化。教师在满足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顺应学生的工作走向,设计新颖且不脱离工程实际的题目。
2.2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实施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学目标,培养创造性人才,教师是关键,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层次与毕业设计指导效果有直接关系,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一是利用条件选送教师到企业培训,特别是刚参与教学的青年教师;二是聘请知名企业专家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三是定期组织教师开设及参加研讨会,相互交流学习,由实践能力强和理论水平高的學科带头人通过“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专业水平。
2.3实行企业学校双导师制
限于有些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优化指导教师的师资队伍措施。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实行“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模式,把一些有经验、有威望、有指导能力的校外工程师请进来,发挥校内外导师各自的优势共同对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工程实践和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指导,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早日与真正的“工程师”接轨
2.4规范毕业设计程序
规章制度是保证毕业设计教学有序、高校运作的先决条件,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保障。学校应有对毕业设计工作的具体要求,有完整规范的制度、科学的质量管理和检查评估系统。对毕业设计计划、选题、实习调研、指导、中期检查、论文撰写、答辩、成绩评定、总结、研究分析等各环节进行科学、系统的规范,使管理者、指导教师明确科学、规范化的要求。
规章制度是根本保障,科学运作才是关键。有了规章制度,关键在于认真、科学、规范的操作运行。
3结语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特点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创新的过程,只有在毕业设计环节的每个步骤中都本着培养土木卓越工程师的目的去设计教学方法,并配合良好的运行和实施,才能实现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7(194):25-27、29.
[2]曹晓岩,赵永平,武鹤,王丽荣,董胜利.基于寒区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 (23):116-117.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改革与探讨
基金项目:四川理工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1328)资助。
2009年教育部提出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按照“3+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目的[2]。土木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本科培养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要把人才培养与职业目标“工程师”紧密结合。从这个角度出发,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紧密围绕“卓越计划”进行土木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尤显重要。
因此,为培养“卓业工程师”的教学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
1 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毕业设计已引起各高校的重视,对其教学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保证了毕业设计教学的顺利完成,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毕业设计的整体教学质量仍令人担忧,主要存在问题是:
1.1毕业设计期间,学生面临就业、考研复试等,甚至少部分学生要进行毕业前大补考。学生心理状态和压力影响到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投入,进而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
1.2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对毕业设计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另外,有些指导教师一直从事理论研究和课程教学工作,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甚至没有,对整个工程设计过程把控缺乏了解和认识,对新规范、新的计算方法、新的施工技术的发展缺少关注。在毕业设计指导时会显得力不从心,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
1.3有些高校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不甚健全,或者制度健全但执行不到位,对学生日常不考勤或考勤不严格,导致部分学生长期缺席。
另外,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不重视对设计各阶段的进度检查,不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前期比较松散,后期又加班追赶,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成果很难得到保证。
1.4设计过程中,很多学生不在设计室而是在其他教室或宿舍,导致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老师辅导时,因见不到学生,又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最后只能进行大修改甚至无法修改,致使设计质量严重下降。
总之,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影响了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学目标。
2 基于“卓越计划”培养特点的土木专业毕业设计教改措施
2.1毕业设计选题与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如结构设计大赛、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项目、大创项目等,从而实现毕业设计题目的工程化、多样化。教师在满足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顺应学生的工作走向,设计新颖且不脱离工程实际的题目。
2.2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实施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学目标,培养创造性人才,教师是关键,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层次与毕业设计指导效果有直接关系,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一是利用条件选送教师到企业培训,特别是刚参与教学的青年教师;二是聘请知名企业专家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三是定期组织教师开设及参加研讨会,相互交流学习,由实践能力强和理论水平高的學科带头人通过“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专业水平。
2.3实行企业学校双导师制
限于有些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优化指导教师的师资队伍措施。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实行“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模式,把一些有经验、有威望、有指导能力的校外工程师请进来,发挥校内外导师各自的优势共同对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工程实践和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指导,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早日与真正的“工程师”接轨
2.4规范毕业设计程序
规章制度是保证毕业设计教学有序、高校运作的先决条件,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保障。学校应有对毕业设计工作的具体要求,有完整规范的制度、科学的质量管理和检查评估系统。对毕业设计计划、选题、实习调研、指导、中期检查、论文撰写、答辩、成绩评定、总结、研究分析等各环节进行科学、系统的规范,使管理者、指导教师明确科学、规范化的要求。
规章制度是根本保障,科学运作才是关键。有了规章制度,关键在于认真、科学、规范的操作运行。
3结语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特点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创新的过程,只有在毕业设计环节的每个步骤中都本着培养土木卓越工程师的目的去设计教学方法,并配合良好的运行和实施,才能实现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7(194):25-27、29.
[2]曹晓岩,赵永平,武鹤,王丽荣,董胜利.基于寒区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 (23):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