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第三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主题为“向‘互联网 ’与智能制造进军”,论坛期间,围绕互联网 、中国制造、大数据等国家战略,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作了主题报告,就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要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进行了部署。工信部、中央网信办、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中兴通讯、曙光股份有限公司等代表作了主场报告,围绕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产教融合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讨。论坛期间有关方面还签署了多项协议,汇聚创新要素,促进各界联手合作共赢。
关键词 互联网 ;智能制造;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5-0032-04
2016年5月13~15日,第三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河南驻马店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向‘互联网 ’与智能制造进军”,论坛期间,围绕“互联网 ”、中国制造、大数据等国家战略,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作了主题报告,工信部和中央网信办的有关领导作了主要发言,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中兴通讯、曙光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代表作了主场报告。论坛期间有关方面还签署了多项协议,使国内外创新要素得到汇聚,促进各界联手合作共赢。
一、高校要主动变革,对接“互联网 ”和智能制造的现实需求
当今世界以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等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由此推动的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正在对现有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及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为适应世界产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大势,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这给包括教育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带来创新和发展的机会。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在讲话中指出,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结合点,与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面临未来城市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教育必须主动变革,大力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发挥人才红利,更加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切实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如何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趋势,更好地促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 ”战略的实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朱之文强调,高等教育肩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要主动对接互联网 和智能制造的现实需求。这迫切需要高等学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大力培养互联网 和智能制造领域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着力突破人才瓶颈,促进智能制造和互联网 战略的发展。
朱之文指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转型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和突出地方高校合理定位内涵发展,真正做到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重点,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转到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转到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上。他指出,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在国家层面上已做出明确部署,一些地方和学校也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有诸多问题亟待破解。比如如何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来合理确定办学的定位和发展模式;如何根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如何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转型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如何建立和完善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拓展办学资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如何加强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打破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流动的壁垒,改革教师的评价机制,拓宽教师的发展通道,切实优化教师质量结构。
朱之文强调,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以下五方面问题:一是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实际,合理确定办学定位和发展模式;二是要根据行业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三是要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四是要建立和完善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拓展办学资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五是要加强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打破高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人才交流的壁垒,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拓宽教师发展通道,切实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素质。朱之文希望,高校要进一步强化使命意识、机遇意识,紧跟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发展步伐,自觉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转型高校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在论坛主场报告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处长王鼎、中兴通讯总裁助理曾力、曙光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沙超群、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主席Denise女士作专题报告。围绕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产教融合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研讨。
李北光作了“中国制造2025—人才为本”专题报告。他指出,中国制造2025是瞄准未来10年,推进中国制造业由大转强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针对当前我国制造业存在的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不高、绿色发展程度不够、结构不优化、人才不足等五大问题提出了解决路径,明确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方针,设计了九大战略任务和一项支撑任务。中国制造2025的主题是创新发展,主线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他强调,人才为本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方针之一,实现智能制造,需要建设高水平的科学家队伍、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尤其要建设好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他介绍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工业信息化部正在联合编制《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一支和制造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建设格局,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基本确立制造强国建设的人才优势;主要解决供需结构矛盾问题,校企合作脱节问题,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问题和制造业一线技术工人待遇偏低的问题;重点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依托重大工程研发平台开展校企合作,打造一批工程创新实践基地。他指出,要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鼓励校企联合招生,订单培养人才,建立现代学徒制。企业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等共建共管制造类专业的二级学科,鼓励企业举办职业学校。组建一批校企共建的制造业职业教育基地,等等。 王鼎在“从战略视角看互联网 ”报告中指出,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的重要途径,适应时代趋势建设网络强国,需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供给作为支撑。
曾力作“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变革”的报告,从企业用人角度,分析了产教融合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中兴通讯是国内企业中开展产教融合比较深入的企业之一,11年来,中兴通讯已经与相关院校合作为信息通讯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数万名。中兴通讯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科技创新人才的专项奖励,这个奖励也深入到高校,其中有一半用于奖励在创新成果方面突出的优秀学生。中兴通讯还和高校联合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和学校联合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企业派专家和工程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和导师,和学校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沙超群作了“数据中国建设方略与数据产业的兴起”专题报告。他指出,当前数据正在逐步开始产业化,工业大数据、政府大数据、科学大数据不断发展,很多地方政府也成立了大数据交易中心。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他希望大数据相关行业与高校进一步加深数据领域的合作,促进学校提升教育水平,培养出更多的大数据领域专家、更多人才,推动数据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让全社会共享数据价值和产业发展成果。
Denise女士作了“新技术革命挑战下的美国应用技术教育创新”专题报告,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美国应用技术教育的基本情况和特色。她介绍说,美国的高等教育处于全球领先位置,但是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也存在不适应问题,很多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工作,因为他们缺乏企业用人所需要的技能和技巧。根据德勤等咨询机构做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美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技能与产业的需求匹配度只有7%。为弥合这个鸿沟,美国正在加速教育改革和转型。美国正在实行生态循环学习法,目标是希望包括教育专家、高校教师、企业人士、社区领袖等形成一个联盟,共同参与人才培养,通过这个联盟保证毕业生的技能能够真正为社会所需要。其美国应用技术教育发展积累的经验将对中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汇聚创新要素,各界联手实现合作共赢
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在本次论坛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曙光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数据中国-产教融合促进计划“百校工程”项目合作协议,与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教育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
数据中国-产教融合促进计划“百校工程”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百所高校,部署集人才培养、科研支撑、行业应用及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曙光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设立“曙光大数据学院”,并构建对于保障数据安全、提升数据科学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的“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网络”,聚焦大数据关键技术和若干国家重点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开展协同创新,为教育及其他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服务。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恒丰银行开展战略合作,以产业基金加全产业链融资模式,将教育行业上下游有机融合,实现资金链和融资链的全覆盖、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双增双创。借助“互联网 ”的全新理念,从建立教育金融信息互通机制、搭建新型教育金融评价服务体系、创建政银企校合作对接平台、组建教育金融政策研究机构4个方面,为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专业金融服务。
“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数字化工厂模拟平台”“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技术中心”,开展产、学、研、创一体化深度校企合作,打造一批具有专业核心竞争优势、制造业转型升级技术能力的专业集群,加速高校以主动融入为特征的改革进程,为“中国制造”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该计划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起,得到ABB、GE、施耐德、菲尼克斯、发那科、中兴通讯等全球领先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与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合作实施的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将在5年内实现100对中美应用型高校的深度合作以及100对中美校企深度产教融合,并将其纳入中美人文交流机制,开启两国在应用技术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为地方高校提供国际标准的应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院校管理模式等资源,帮助地方高校借助国内外资源强化内涵建设,实现成功转型。
关键词 互联网 ;智能制造;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5-0032-04
2016年5月13~15日,第三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河南驻马店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向‘互联网 ’与智能制造进军”,论坛期间,围绕“互联网 ”、中国制造、大数据等国家战略,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作了主题报告,工信部和中央网信办的有关领导作了主要发言,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中兴通讯、曙光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代表作了主场报告。论坛期间有关方面还签署了多项协议,使国内外创新要素得到汇聚,促进各界联手合作共赢。
一、高校要主动变革,对接“互联网 ”和智能制造的现实需求
当今世界以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等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由此推动的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正在对现有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及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为适应世界产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大势,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这给包括教育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带来创新和发展的机会。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在讲话中指出,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结合点,与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面临未来城市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教育必须主动变革,大力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发挥人才红利,更加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切实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如何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趋势,更好地促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 ”战略的实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朱之文强调,高等教育肩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要主动对接互联网 和智能制造的现实需求。这迫切需要高等学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大力培养互联网 和智能制造领域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着力突破人才瓶颈,促进智能制造和互联网 战略的发展。
朱之文指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转型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和突出地方高校合理定位内涵发展,真正做到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重点,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转到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转到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上。他指出,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在国家层面上已做出明确部署,一些地方和学校也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有诸多问题亟待破解。比如如何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来合理确定办学的定位和发展模式;如何根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如何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转型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如何建立和完善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拓展办学资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如何加强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打破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流动的壁垒,改革教师的评价机制,拓宽教师的发展通道,切实优化教师质量结构。
朱之文强调,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以下五方面问题:一是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实际,合理确定办学定位和发展模式;二是要根据行业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三是要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四是要建立和完善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拓展办学资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五是要加强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打破高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人才交流的壁垒,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拓宽教师发展通道,切实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素质。朱之文希望,高校要进一步强化使命意识、机遇意识,紧跟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发展步伐,自觉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转型高校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在论坛主场报告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处长王鼎、中兴通讯总裁助理曾力、曙光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沙超群、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主席Denise女士作专题报告。围绕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产教融合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研讨。
李北光作了“中国制造2025—人才为本”专题报告。他指出,中国制造2025是瞄准未来10年,推进中国制造业由大转强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针对当前我国制造业存在的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不高、绿色发展程度不够、结构不优化、人才不足等五大问题提出了解决路径,明确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方针,设计了九大战略任务和一项支撑任务。中国制造2025的主题是创新发展,主线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他强调,人才为本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方针之一,实现智能制造,需要建设高水平的科学家队伍、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尤其要建设好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他介绍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工业信息化部正在联合编制《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一支和制造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建设格局,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基本确立制造强国建设的人才优势;主要解决供需结构矛盾问题,校企合作脱节问题,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问题和制造业一线技术工人待遇偏低的问题;重点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依托重大工程研发平台开展校企合作,打造一批工程创新实践基地。他指出,要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鼓励校企联合招生,订单培养人才,建立现代学徒制。企业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等共建共管制造类专业的二级学科,鼓励企业举办职业学校。组建一批校企共建的制造业职业教育基地,等等。 王鼎在“从战略视角看互联网 ”报告中指出,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的重要途径,适应时代趋势建设网络强国,需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供给作为支撑。
曾力作“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变革”的报告,从企业用人角度,分析了产教融合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中兴通讯是国内企业中开展产教融合比较深入的企业之一,11年来,中兴通讯已经与相关院校合作为信息通讯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数万名。中兴通讯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科技创新人才的专项奖励,这个奖励也深入到高校,其中有一半用于奖励在创新成果方面突出的优秀学生。中兴通讯还和高校联合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和学校联合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企业派专家和工程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和导师,和学校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沙超群作了“数据中国建设方略与数据产业的兴起”专题报告。他指出,当前数据正在逐步开始产业化,工业大数据、政府大数据、科学大数据不断发展,很多地方政府也成立了大数据交易中心。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他希望大数据相关行业与高校进一步加深数据领域的合作,促进学校提升教育水平,培养出更多的大数据领域专家、更多人才,推动数据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让全社会共享数据价值和产业发展成果。
Denise女士作了“新技术革命挑战下的美国应用技术教育创新”专题报告,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美国应用技术教育的基本情况和特色。她介绍说,美国的高等教育处于全球领先位置,但是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也存在不适应问题,很多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工作,因为他们缺乏企业用人所需要的技能和技巧。根据德勤等咨询机构做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美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技能与产业的需求匹配度只有7%。为弥合这个鸿沟,美国正在加速教育改革和转型。美国正在实行生态循环学习法,目标是希望包括教育专家、高校教师、企业人士、社区领袖等形成一个联盟,共同参与人才培养,通过这个联盟保证毕业生的技能能够真正为社会所需要。其美国应用技术教育发展积累的经验将对中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汇聚创新要素,各界联手实现合作共赢
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在本次论坛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曙光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数据中国-产教融合促进计划“百校工程”项目合作协议,与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教育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
数据中国-产教融合促进计划“百校工程”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百所高校,部署集人才培养、科研支撑、行业应用及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曙光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设立“曙光大数据学院”,并构建对于保障数据安全、提升数据科学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的“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网络”,聚焦大数据关键技术和若干国家重点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开展协同创新,为教育及其他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服务。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恒丰银行开展战略合作,以产业基金加全产业链融资模式,将教育行业上下游有机融合,实现资金链和融资链的全覆盖、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双增双创。借助“互联网 ”的全新理念,从建立教育金融信息互通机制、搭建新型教育金融评价服务体系、创建政银企校合作对接平台、组建教育金融政策研究机构4个方面,为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专业金融服务。
“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数字化工厂模拟平台”“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技术中心”,开展产、学、研、创一体化深度校企合作,打造一批具有专业核心竞争优势、制造业转型升级技术能力的专业集群,加速高校以主动融入为特征的改革进程,为“中国制造”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该计划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起,得到ABB、GE、施耐德、菲尼克斯、发那科、中兴通讯等全球领先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与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合作实施的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将在5年内实现100对中美应用型高校的深度合作以及100对中美校企深度产教融合,并将其纳入中美人文交流机制,开启两国在应用技术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为地方高校提供国际标准的应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院校管理模式等资源,帮助地方高校借助国内外资源强化内涵建设,实现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