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飞在性格的掌中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w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一个勤劳、善良、精明能干的好儿媳。但她的婆婆焦母却怎么也看不上这个别人眼中的好儿媳,非要逼着他的儿子将其遣归回家。其中原因历来说法不一。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该从人物性格入手。刘兰芝的精明,焦仲卿的懦弱,焦母的专横共同诱发了这场悲剧。
  刘兰芝的精明在诗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看穿了焦母的心思
  
  诗歌一开始就是刘兰芝自请遣归:“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谁也没说让她走,刘兰芝自己向丈夫提出“遣归”,她认为自己:“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个人素质是非常不错的;结婚以后“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不仅勤快而且干活麻利。但婆婆仍“嫌迟”。由此她认为婆婆是不愿要她这个儿媳,便主动向丈夫提出“遣归”。再从下文焦仲卿与焦母的对话中可以看到焦母遣归刘兰芝的态度非常坚决:“便可速遣之,遣之慎莫留!”不仅要遣归,而且还要“速”!对此,刘兰芝是洞若观火。
  
  二、对焦仲卿“还必相迎取”的判断
  
  焦仲卿幻想暂时让刘兰芝回娘家,不久再去接她回焦家。对此,刘兰芝的回答是:“勿复重纷纭”,让焦仲卿不要再提接回来的话。可见当时她对再回焦府是不抱任何希望的。从事情后来的发展看,刘兰芝的判断是正确的,不仅焦母不会同意,就是她自己的亲哥哥也不同意她在家中等待焦仲卿来接。
  
  三、对自己兄长的认识
  
  刘兰芝离开焦仲卿时对焦说:“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她清楚地看透了哥哥的本性,所以预料哥哥不会“任我意”。而后来逼迫刘兰芝改嫁的正是她这位亲哥哥。
  悲剧的始作俑者焦母是一位有心机又极端专横的一家之主。焦仲卿请求她不要赶走刘兰芝,她先是以“东家有贤女”相诱,不成时“槌床便大怒”。她的专横已显而易见。有了这样的性格,刘兰芝的精明就犯了焦母的大忌。在焦母眼中,刘兰芝“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以刘兰芝的精明,我们可以猜想刘兰芝在生活中应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她可能会有一些“自专由”的举动,可凭她“十六诵诗书”的教养,应该不会做什么有违礼仪的事。但她面对的是一位专横的婆婆,于是即使是最轻微地“自专由”也会在焦母眼中被放大成“无礼仪”的举动。
  另外,刘兰芝良好的修养触犯了焦母的威严,而威严恰是专横者的命根。刘兰芝离开焦家时仍是“严装”而出,并且很有修养地向焦母告别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并且还叮嘱“小姑”要“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焦母那样待她,但她被遣时仍不忘行孝行,其修养绝非常人可比。面对这样的刘兰芝,焦母只是“怒不止”——活脱脱一个无修养的村妇所为。这样,我们可以由此推想,在婆媳日常的生活中,刘兰芝的修养必然会使焦母妒火中烧。当精明面对专横,良好的修养面对缺少涵养时,焦母能够做的就是利用她的家长权威,将刘兰芝遣归回家。
  最后,我们再来看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的性格冲突。相对于刘兰芝的精明,焦仲卿则表现得比较懦弱。他在其母亲那里碰了钉子,回到刘兰芝处就“哽咽不能语”。作为丈夫,本该在这时勇敢的做妻子可以依靠的坚强臂膀,可他却先流下了无能的眼泪,其懦弱的性格可见一斑。再往后看,即使他要殉情时也要再懦弱一把:“徘徊庭树下”——犹豫,不如刘兰芝坚决。这样,他俩性格上的差异,也就成为焦母遣归的一个原因了。我们可以从母亲爱儿子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虎毒不食子。以焦母的心机,她也会考虑刘兰芝的精明对她儿子的影响。在那个社会中,一家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应该是丈夫。可刘兰芝和焦仲卿这对夫妻,丈夫懦弱缺少主见,妻子则精明能干谙于世事。焦母能够看透这一点,并且会从爱子的角度来考虑他儿子将来在家庭中的地位。这样,焦母为儿子换一个老实听话,没什么主见的儿媳当在情理之中的。
  总之,性格的差异与冲突埋下了悲剧的祸根,封建家长的专横导演了这幕悲剧。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二高
其他文献
[摘 要]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式子,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结合生活实例,从图形的缩放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比例的意义,经历比例性质的探究过程。  [关键词]图形;比例;意义;性质;实际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9003501  比例的教学内容包含“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放大和縮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抓住契机,培养其兴趣。而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写作兴趣的重要基础,丰富想象能力是培养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是激发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能力;契机;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40020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对写作存在着
[摘 要]教育,不能忽视细节。关注细节,方能震撼心灵。实践证明,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并非由抽象的知识转化而来,而是来自每天经历的充满细节的生活。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情感细节的力量,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关键词]品德课堂;情感细节;课程资源;教育契机;沟通平台;实践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我们“当务之急”,“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我把“如何使学生展开想象,标新立异”融入实际工作中。    一、激发兴趣,发散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惊弓之鸟”时,为了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于是,学生提出了:(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写了哪些人物?(3)课文中鸟
[摘 要] 焦虑是学前儿童群体中常见的一组情绪障碍。学前期的焦虑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干预,很可能会扩散到儿童期甚至成年期。为了解4~5岁儿童焦虑的类型及其社会适应特征,为识别和缓解儿童焦虑问题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上海市2所幼儿园296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究学前儿童焦虑问题的异质性,并进一步比较不同类别儿童在社会适应特征上的差异。结果显示潜在剖面分析得到三种焦虑类型,分别为
[摘要]罗兰·巴特符号学理论的核心是区分了符号的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由此出发,罗兰·巴特把玩具视为一种符号,从儿童玩具性质的转变、儿童玩具功用的丧失、儿童玩具材料的去生命化三个方面对儿童玩具进行了分析,揭示出直接意指层面的儿童玩具已经消逝这一事实。  [关键词]符号;直接意指;含蓄意指;玩具    如果有人说“儿童玩具消逝了”,想必人们听到后很是惊讶。商场、超市的专柜上不是摆满了形状各异、质料不一
所谓“趣味性”,就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有“滋”有“味”,具有浓厚的“游戏”色彩,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寓教于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乌申斯基又从另一角度强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而语文活动课教学所创设的生动形象、民主参与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去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其  做法主要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观念的一种深刻变革是:师生共学,教学相长,变讲堂为学堂,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发挥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组织教育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
“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由于历史课内容纷繁复杂,年代、人名、史实颇多,学生很难记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史实和结论,除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的方法外,使用历史插图进行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要重视和其他艺术种类的结合,唤醒学生的内心情感。将故事元素融入美术教学,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情趣,又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美术教学中,教师可挖掘连环画、插画、绘本、绘画日记等艺术形式中的故事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美术教学;故事元素;连环画;绘本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