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们长大成人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晓松的电影《那时花开》秉承了青春年少的懵懂与成长,同他的音乐一样,一起带我们长大成人。高晓松在《那时花开》中将上世纪末的关注重点放在了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暴露的虚荣、自私、不负责任、欲望膨胀上,不得不说是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自我。
  [关键词]成长 友情和爱情 记忆 被关注
  
  高晓松说:“其实我特喜欢电影,我对电影比音乐更钟情。”于是处女作《那时花开》诞生了。作为80后,校园民谣是那个青葱岁月中陪伴我们成长的伙伴。作为校园民谣的先驱,高晓松这部《那时花开》中网聚了老狼、朴树、郑钧等校园民谣歌手。校园民谣讲的是青春年少的懵懂与成长,而高晓松的电影《那时花开》,一样秉承了这一主题。
  
  一、在友情与爱情中成长
  
  故事的主人公高举、张扬和欢子之间演绎着诡异、缠绵、悲怆的友情与爱情——高举和张扬是好兄弟,他们同时爱上了欢子。并且,他们同时拥有了欢子……
  在欢子没有出现之前,高举和张扬拥有着简单而干净的友谊,一起聊聊天,一起跑去看女孩。直到欢子的出现,才让两个纯粹的少年开始经营三个人的关系。年轻的高举和张扬傻傻地以为坚强的友情能承受住轰轰烈烈的爱情,可是他们错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约定早已灰飞烟灭,而他们还是故作镇定地保持着变了味的友情,目的是享受廉价而极端的爱情。
  后来谁也没有遵守约定,张扬在周末违约去和欢子亲呢,高举同样如法炮制在不是周末的时候去找欢子。高举和张扬在这种畸形的关系中痛并快乐着度过了大学时光。转眼毕业,他们似乎是长大了,因为他们终于决心去面对这个事实。理智下来的三个人又作出约定——以后谁也不见谁。事实上,他们还是在成长中徘徊,因为后来高举去找了欢子。高举觉得自己错了,他想收拾残局,想跟欢子结婚。上天再次跟高举开了个大玩笑——欢子有了张扬的孩子——原来欢子和张扬早就违背了第三次约定,他们早就见面了。欢子再次选择逃避,她约定和高举一起死,高举怕死,但是他觉得这可能是这辈子惟一的一次跟欢子实现约定的机会,就和欢子一起吃了药。高晓松最后没有告诉我们,这个约定是否实现,因为实现或者没有实现,都是他们的青春祭——死亡或者再次违背约定。青春流逝了,就再也没有了,可是他们却不知不觉中成长了。
  无论是高举、欢子还是张扬,在他们的世界中只有两个人,这正是友情与爱情的归属。高晓松故意将青春中匆匆而过、无关痛痒的人用木偶人代替,正是想说明过客是不存在脑海的,只是友情与爱情伴随他们长大。
  
  二、成长篡改了记忆
  
  《那时花开》中的高举扮演者夏雨跟《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夏雨一样,成长中有些说不清楚、讲不明白,或者不愿意谈起的事情,就故意含糊其辞地跟观众讲出来,或者天马行空,或者多种版本,那是因为成长本身就篡改了记忆。
  一个人可以有不同的身份,可以是企业家,可以是司机,可以是无所事事的人;可以穿长衫,可以穿时装;生活中可以是真人面孔,也可以是没有表情的木偶人;双秀园一号也就是二号:欢子可以跟张扬结婚,还可以跟高举结婚:他们可以是熟悉的朋友、恋人,也可以是素昧平生的人,就像高举那个猜想一样: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十层关系认识。还有那些昏暗的灯光,浓烈的色彩,跳跃的镜头,梦幻的假面舞会,神奇的双秀园,风景如画的郊外,草丛中的床,挂满玩偶、纸鹤和风铃的枯树……其实都是年少成长中的记忆碎片,当拼凑不起来,或者即使拼凑起来也讲不清楚的时候,他们就主观地润色、改编、臆造出了很多记忆。正如影片中旁白道出的:“回忆比幻想还不真实,生活是无法被记录的。”等真正长大成人的时候,想重新整理那些记忆,却发现它们被成长默默地篡改了,这也正是成长的代价。
  长大成人以后不去纠结那些是是非非,作为青春的礼物,留在了脑海里,就像片尾曲《那些花儿》唱的那样:“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三、在被关注中成长
  
  毋庸置疑,高晓松的电影《那时花开》是向法国新浪潮电影《朱尔与吉姆》致敬的影片,这不仅仅体现在同为“一女侍二夫”的故事结构,还突出在关注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上。“由于风格样式本身特点的作用与创作者有意为之的选择,相当一批艺术影片具有散文体或诗体的风格”,所以《那时花开》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难得的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存在被动的意味,是导演高晓松的主观感受,这正是向着法国新浪潮的学习。高晓松是桀骜不驯的音乐人,也是勇于表现自我的电影人,电影虽然是处女作,但是仍然愿意尝试实验电影,将主见大胆地表现出来。高哓松目前只有两部电影,在后来的《我心飞翔》中,一样是走实验电影的路线。暂且不谈这种尝试是否成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暂且分析导演给了主人公什么样的关注。
  影片既然展现的是三个人畸形的友情与爱情,一定是要告诉观众,是有一种力量支持着他们甘之如饴地维持着这种关系,这种力量就是欲望。高举和张扬的欲望是一样的,他们想要的是和欢子的爱情,顺带着或多或少的友情以便稳定地维持着三角关系。他们为了得到欢子,不守信用,不遵循约定。欢子呢,欲望似乎要更大一些,英俊扮酷的张扬不足以满足她,还要一个细心呵护她的高举。张扬给她肉体的解放,高举可以弥补心灵的空缺,既然都能得到,为什么不全收入囊中呢?高晓松在上世纪末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暴露的虚荣、自私、不负责任、欲望膨胀上,不得不说是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自我——导演本人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又何尝不是懵懵懂懂地长大成人?这也正是高晓松杂糅自我进去的主观创作。
  不知不觉中,青春不再,那些人,那些故事都已老去。因为本片而恋爱的演员朴树和周迅早已分手,夏雨再也不是青涩的威尼斯影帝,老狼、朴树、郑钧的校园民谣已经成为经典,就连导演高哓松也有了80后的娇妻。青春年少的时光转瞬即逝,对于以前的幼稚或者偏执,已经过眼云烟。没有讲完或者不想去讲的故事,就随他去吧,铭记在心的,是那一年,我们长大成人了。
其他文献
摘要 从表现人的深刻和复杂来说,《蜘蛛侠3》是电影蜘蛛侠三部曲中比较成功的。虽然仍然是正邪对立的情节线索,但其在讲述惊险而猎奇的故事同时,还刻画了生动的人物。从主人公帕克身上,我们看到了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必须直面的人生难题,以及自我拯救的可能性。这种刻画人物的方式体现了对人的存在的现代性反思。  关键词 《蜘蛛侠3》 现代人性 红与黑 隐喻    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文艺作品表现人,要真实
[摘要]奥斯卡获奖影片《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是一则当代社会浪漫传奇,是后现代社会的童话。在关注现实和底层生存境遇的同时,影片又用喜剧的形式削弱和消解了批判力度,这使影片仅留下一个关怀的姿态,而无法深切地把同情与悲悯贯穿始终。  [关键词]奥斯卡 后现代 底层关怀    与去年科恩兄弟的黑暗和暴力得令人窒息的《老无所依》不同,2009年新科奥斯卡金像奖大赢家《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下文简称为《贫民富
【摘要】 以女性主义电影的视角,探讨关锦鹏导演的《阮玲玉》和法斯宾德导演的《维罗尼卡·福斯的欲望》中女性在时代压力下的生存状态以及由此折射出的种种社会矛盾。在电影中,两位导演通过对片中女性命运的书写,本着对艺术的真诚,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性的冷漠;同时又从不同的表达手法以及叙事方式,表达了各自不同的艺术观念以及个人情怀。  【关键词】 女性主义电影 《阮玲玉》 《维罗尼卡·福斯的欲望》  
[摘要] CG的出现是电子时代的产物,当它被运用在电影中为电影的视觉效果带来极大冲击的同时,在纪录片领域也出现这一用电脑模拟虚构的画面景象。当cG出现在以真实性为本质属性的纪录片中,从而引发了对纪录片真实性的从新思考的同时,出现在20世纪末西方的新纪录电影提出的新虚构策略同样引起了对纪录片真实性的讨论。  [关键词] “新纪录电影观” CG 真实    [1] CG就是computer cra
[摘要]《心灵捕手》是美国一部描写心理咨询成功范例的故事片。影片通过一位优秀的l心理学教授肖恩·马奎尔运用倾听、尊重、关注、对峙等专业技巧,成功帮助了一个桀骜不逊有数学天赋和心理问题的叛逆青年成尔·杭汀,消除了他长期郁积的心理痼疾,使他重新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同时给心理工作者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技巧。  [关键词]心理咨询 尊重 真诚 倾听 对峙  《心灵捕手》是1997年由美国著名导演格斯
【摘要】通过视觉媒介表达信息的范围早已超出了“影像、图像”。信息的传达,是通过塑造综合性的形象来进行的。视觉文化其实是一种审美的生活方式。其审美标准有很强的潮流性。当网络成为新媒体的主流时,计算机与人的交互方式是通过图形界面来完成的,视觉成为一种思维传递的手段。文字和图像均为视觉元素,他们与其他感觉元素共同营造一个网络阅读环境。给予浏览者一种视觉、听觉、感受、理解全方位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视
[摘要]影片《立春》拥有特殊的电影时空,“慕春”情结和黑白影像以其独特的文化蕴含表征了时间的向度;而小城意象与镜像表达则对影片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关键词]《立春》 理想与现实 电影时空    《立春》的上映引起了无数的关注,我看完之后首先就想到了影片《黑暗中的舞者》信  2000年,冯·提尔导演的影片《黑暗中的舞者》,获两项“金棕榈”奖。在某种意义上,影片可以理解为一个赴美移民的
【摘要】作为法国“左岸派”电影的代表人物,阿仑·雷乃总以其独特的探索精神推动着法国电影的发展,贯穿在影片的代表性元素始终是生命的遗忘与记忆、交织的过去与现在、偶然的相遇与表象的神秘。  【关键词】阿仑·雷乃 遗忘 记忆 过去 现在    一位导演,贯穿他影片的代表性元素始终是生命的遗忘与记忆、交织的过去与现在、偶然的相遇与表象的神秘,那反过来思考,他的影片该有怎样一种电影语法?哪种语法才能更为精准
[摘要]越来越多的外文电影,特别是英文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如果仔细对比一下英文名字和汉语的译文,就会发觉许多有意思的意译、改译的现象,有的令人眼前一亮,有的则令人啼笑皆非,借助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来分析和解释英语电影片名汉译中的现象,通过分析英语片名汉译中几种“叛逆”的表现和误区,在片名翻译时应紧扣对原文文本一原片名和影片,并且要严格贯彻“目的论”法则,不能随意妄为。  [关键词]电影片名 汉译 叛逆
[摘要] 小学阶段是人生步入知识的重要阶段,而这个时期又是音乐学习的最佳时期,它对形成人生丰富情感,产生乡音乡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应从小抓起,民族音乐更应从小学音乐开始。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引入本土音乐,是民族音乐复兴的根本。  [关键词] 民族音乐 本土音乐 小学音乐教育 接龙打击乐    随着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凸显,教育部《新课标》是出了“为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体现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