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发起了学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仇视,对腐朽的政府的痛恨,对自己民族遭遇的同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冷静思考国家民族的前途和个人命运的联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没有独立富强的国家,没有一个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府,也就没有个人理想、前途。
背景文字的介绍,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为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一定的基础。
一、利用对课文的分析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愫
“东京也非是这样。”文章开篇就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厌恶之情。因为作者是怀着一腔热情去日本留学的,而在那里却有一批附庸风雅、不学无术且令人作呕的清国留学生,这些人对国家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于不顾,麻木不仁,令作者极为失望、厌恶、痛心,且又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于是离开东京仙台,这个行动本身就是受强烈的爱国之心所驱使。
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习呢?因为他深恨中国的庸医,他父亲的亡故是由两个要以“原对蟋蟀”作药引的庸医造成的。学医小则可“救治像我父亲似的病人的疾苦”,大则可“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走的是学医救国的道路。显而易见,这也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是对当时中国严重落后局面的一种疗救办法。但是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给作者这个天真幼稚理想以当头一棒,于是作者幡然省悟,“我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我的第一要著,是要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呐喊》自序)。
作者行动背后有一个清晰的思维轨迹:他有着一腔救国救民的热忱,首先想到中国是因为落后才挨打的,于是,提倡科学,但科学的发展依懒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中国封建社会一向重“文”而不重“工”,光辉灿烂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很多年来一直用来做爆竹,指南针成了风水先生骗人的法宝,于是作者提到了要对国民进行启蒙教育,而影响最为深广的则首推大众传媒——文艺,旨在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使国家繁荣、民族强盛。
文中的一段愤激之词更是令读者刻骨铭心:“中国是弱国,那么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国家贫弱,任人宰割,而弱国的国民更是受人欺凌,被看着下等人——“低能儿”,联想到那个时代上海的租界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招牌,怎不令人义愤?而反省自身,一群愚昧麻木的国民看到自己的同胞被抓起来枪毙非但无动于衷却欢呼喝采的情景,又怎能不让人心酸?腐败的政府、愚昧的政府、愚昧的国民,泱泱大中国何时能强盛于世界?启蒙思想、提高人的素质才是根本出路之所在。此时此刻,对作者为什么要穷尽毕生精力致于国民性的研究和批判,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正是由于“哀其不幸”,才会“怒其不争”!作者对藤野先生非常尊重,最终却弃医从文,内中痛苦可想而知,如此之举,可敬可佩!
不作深究,文章貌似作者的留学生活,然而透过现象,可处处领略到作者的那颗激烈跳荡的爱国之心,那份殷切的报国之情。文中那“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那黑疲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于是便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便是最好的注脚。
二、利用写作训练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对作品进行分析、探究、理解以外,还可以利用写作训练这一手段予以实施。写作训练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不是作品上的标签,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也不是语文课固定程序,而是一个让思想认识升华的过程,学文明道,形成能力才是语文教学的归宿。
为此,我们以“中国人决不是低能儿”为话题,进行习作训练,以求达到以上教育教学的目的。课堂上,学生群情激奋,振振有词,他们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站起来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用智慧、勤劳的双手建设出了强大的新中国,这怎么能说中国人是低能儿呢?还有同学问题看得很辩证,今天的中国较过去是发展了、强大了,但某些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我们不能还继续沾沾自喜于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又该担当起怎样的责任呢?那就是满怀一腔报国热情,并把它作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的巨大动力,今天练就过硬本领,明天投身祖国建设,让社会主义的大中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强大!听着学生发自肺腑的话语,我感到非常欣慰,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巨大热情,我们相信,同学们今天的抱负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变成现实。
水到渠成的契机已出现,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所了解的时事新闻,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同学们的习作写得真不错,立意深刻,证据确凿,议论有力,有深度,有力度,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思想教育,在改革开放大潮冲击下,更凸现了它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作用。它不但能帮助我们和学生一起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深刻挖掘其思想教育素材,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前途理想教育、审美教育作为一根红线有机地贯彻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全过程,激发起同学们立志成才报国的巨大热情,让语文教学园地呈现出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背景文字的介绍,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为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一定的基础。
一、利用对课文的分析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愫
“东京也非是这样。”文章开篇就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厌恶之情。因为作者是怀着一腔热情去日本留学的,而在那里却有一批附庸风雅、不学无术且令人作呕的清国留学生,这些人对国家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于不顾,麻木不仁,令作者极为失望、厌恶、痛心,且又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于是离开东京仙台,这个行动本身就是受强烈的爱国之心所驱使。
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习呢?因为他深恨中国的庸医,他父亲的亡故是由两个要以“原对蟋蟀”作药引的庸医造成的。学医小则可“救治像我父亲似的病人的疾苦”,大则可“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走的是学医救国的道路。显而易见,这也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是对当时中国严重落后局面的一种疗救办法。但是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给作者这个天真幼稚理想以当头一棒,于是作者幡然省悟,“我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我的第一要著,是要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呐喊》自序)。
作者行动背后有一个清晰的思维轨迹:他有着一腔救国救民的热忱,首先想到中国是因为落后才挨打的,于是,提倡科学,但科学的发展依懒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中国封建社会一向重“文”而不重“工”,光辉灿烂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很多年来一直用来做爆竹,指南针成了风水先生骗人的法宝,于是作者提到了要对国民进行启蒙教育,而影响最为深广的则首推大众传媒——文艺,旨在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使国家繁荣、民族强盛。
文中的一段愤激之词更是令读者刻骨铭心:“中国是弱国,那么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国家贫弱,任人宰割,而弱国的国民更是受人欺凌,被看着下等人——“低能儿”,联想到那个时代上海的租界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招牌,怎不令人义愤?而反省自身,一群愚昧麻木的国民看到自己的同胞被抓起来枪毙非但无动于衷却欢呼喝采的情景,又怎能不让人心酸?腐败的政府、愚昧的政府、愚昧的国民,泱泱大中国何时能强盛于世界?启蒙思想、提高人的素质才是根本出路之所在。此时此刻,对作者为什么要穷尽毕生精力致于国民性的研究和批判,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正是由于“哀其不幸”,才会“怒其不争”!作者对藤野先生非常尊重,最终却弃医从文,内中痛苦可想而知,如此之举,可敬可佩!
不作深究,文章貌似作者的留学生活,然而透过现象,可处处领略到作者的那颗激烈跳荡的爱国之心,那份殷切的报国之情。文中那“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那黑疲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于是便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便是最好的注脚。
二、利用写作训练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对作品进行分析、探究、理解以外,还可以利用写作训练这一手段予以实施。写作训练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不是作品上的标签,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也不是语文课固定程序,而是一个让思想认识升华的过程,学文明道,形成能力才是语文教学的归宿。
为此,我们以“中国人决不是低能儿”为话题,进行习作训练,以求达到以上教育教学的目的。课堂上,学生群情激奋,振振有词,他们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站起来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用智慧、勤劳的双手建设出了强大的新中国,这怎么能说中国人是低能儿呢?还有同学问题看得很辩证,今天的中国较过去是发展了、强大了,但某些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我们不能还继续沾沾自喜于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又该担当起怎样的责任呢?那就是满怀一腔报国热情,并把它作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的巨大动力,今天练就过硬本领,明天投身祖国建设,让社会主义的大中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强大!听着学生发自肺腑的话语,我感到非常欣慰,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巨大热情,我们相信,同学们今天的抱负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变成现实。
水到渠成的契机已出现,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所了解的时事新闻,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同学们的习作写得真不错,立意深刻,证据确凿,议论有力,有深度,有力度,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思想教育,在改革开放大潮冲击下,更凸现了它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作用。它不但能帮助我们和学生一起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深刻挖掘其思想教育素材,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前途理想教育、审美教育作为一根红线有机地贯彻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全过程,激发起同学们立志成才报国的巨大热情,让语文教学园地呈现出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