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为创新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教会学生质疑论争,在质疑中学会求异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学习;质疑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56-1
在数学教学中,针对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少疑、无疑、质疑能力相对欠缺等现象,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通过创设良好质疑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探索,从设疑、起疑、思疑到释疑逐步培养,使学生想问、敢问到会问,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创设质疑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为学生提供主动提问的机会,不局限于已有的答案,对同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个体的差异性。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时,我先是进行操作演示,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再让他们阅读课本材料,然后问学生:“当你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你的同学?”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有不少学生提出了比较好的问题,如“圆的对称轴是什么”,“为什么要说所在的直线”等。但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
同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充分解放学生的思维,创设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氛围。教师在创设环境,培养学生数学质疑能力时,必须给予学生鼓励。
二、引导学生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却无法解答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引导、创设情境等不同方法,选择有利于学生思考和质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导思考,大胆设想,发表见解,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质疑的能力。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看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数学知识之间总是存在多种多样的联系,学会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质疑,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时,我通常这样质疑“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等腰三角形”,在教学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课堂上学生有时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有的甚至是不沾边的问题。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进行筛选,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可以说,质疑的方法很重要,但这也不是一两天,几节课就能实现的,它要我们在平时脚踏实地地去训练,有意识地培养。
三、指导质疑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传授学生质疑的方法本身比传授学生知识点本身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更有裨益。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以及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
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这一节,已知方程2x2-3x 1=0,求(1)两根的倒数和;(2)求两根的平方和,这一题中,教师讲了用求根公式一种方法后,再举一例,如:3x2-5x 3=0,求两根的倒数和,学生很自然地用老师示范过的方法即求根公式来解这道题。此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是否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一类题目,学生很自然地提出疑问。通过这样的训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学会质疑打好基础,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怀疑书本,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和结果,对所学内容能独立思考,并从多种角度认识同一事物,对数学课本中新知识形成过程的文字、说明、设问质疑,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处处掩盖着有关新知识的问题信息,可从中探索新的问题。
四、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数学质疑能力低下的原因,就是教师教育观念及方式的不适当。当前很多数学教师仍然把知识教育看成是教育的终结,灌输式教育方式仍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主流,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思维惰性,学生数学质疑能力低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置学生于“愤”、“悱”状态,使学生不得不疑,要注意如下控制:
1.时间控制。①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新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③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④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无所得,或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
2.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学困生质疑。学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实践证明,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数学学习;质疑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56-1
在数学教学中,针对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少疑、无疑、质疑能力相对欠缺等现象,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通过创设良好质疑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探索,从设疑、起疑、思疑到释疑逐步培养,使学生想问、敢问到会问,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创设质疑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为学生提供主动提问的机会,不局限于已有的答案,对同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个体的差异性。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时,我先是进行操作演示,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再让他们阅读课本材料,然后问学生:“当你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你的同学?”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有不少学生提出了比较好的问题,如“圆的对称轴是什么”,“为什么要说所在的直线”等。但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
同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充分解放学生的思维,创设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氛围。教师在创设环境,培养学生数学质疑能力时,必须给予学生鼓励。
二、引导学生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却无法解答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引导、创设情境等不同方法,选择有利于学生思考和质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导思考,大胆设想,发表见解,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质疑的能力。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看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数学知识之间总是存在多种多样的联系,学会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质疑,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时,我通常这样质疑“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等腰三角形”,在教学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课堂上学生有时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有的甚至是不沾边的问题。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进行筛选,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可以说,质疑的方法很重要,但这也不是一两天,几节课就能实现的,它要我们在平时脚踏实地地去训练,有意识地培养。
三、指导质疑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传授学生质疑的方法本身比传授学生知识点本身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更有裨益。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以及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
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这一节,已知方程2x2-3x 1=0,求(1)两根的倒数和;(2)求两根的平方和,这一题中,教师讲了用求根公式一种方法后,再举一例,如:3x2-5x 3=0,求两根的倒数和,学生很自然地用老师示范过的方法即求根公式来解这道题。此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是否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一类题目,学生很自然地提出疑问。通过这样的训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学会质疑打好基础,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怀疑书本,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和结果,对所学内容能独立思考,并从多种角度认识同一事物,对数学课本中新知识形成过程的文字、说明、设问质疑,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处处掩盖着有关新知识的问题信息,可从中探索新的问题。
四、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数学质疑能力低下的原因,就是教师教育观念及方式的不适当。当前很多数学教师仍然把知识教育看成是教育的终结,灌输式教育方式仍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主流,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思维惰性,学生数学质疑能力低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置学生于“愤”、“悱”状态,使学生不得不疑,要注意如下控制:
1.时间控制。①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新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③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④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无所得,或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
2.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学困生质疑。学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实践证明,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