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shin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缺失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越来越感到自身的知识、能力等多个层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仅靠很少的外出学习远远不够。因此,读书、学习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它成了教师“充电”、“吸氧”、“补钙”的源泉。
  
  一、加强学习,促进理念更新
  
  首先,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深入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摘录其要点。通过学习探讨、上课实践等形式,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特点。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落实在每一节课中,努力把课改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行为。鼓励青年教师认真阅读各类专业杂志,注重学习积累,组织交流、研讨,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在校内开设研讨课,在活动中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二、物质投入,营造书香氛围
  
  近年来,学校投资近4万余元更新添置了有关教学设备。上学期末又投资8千元,为全体教师订阅了两种以上的教学业务杂志,并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建立了教育网络资源库,让教师们上网学习,查阅资料,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经验方法。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
  近期,我校又投资一万多元为师生增添了新图书。其中为每位教师征订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组织大家阅读,定好主题讨论、交流,为校本培训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搭建平台,打造书香队伍
  
  1,组建教师读书会
  我校一直以“教师读书会”为教师成长的摇篮,成立了6个读书小组,组织教师认真阅读三类书籍:儿童文学、成人文学、专业理论著作。每周定时间,定地点,定学习内容。定期做好笔记,写好反思体会,采用交流、评比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沙龙、读书教研活动。切实增厚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学期结束评出书香教师。
  2,美文推荐和“教你一招”相结合
  在周一教师会上,推荐一篇美文,供教师阅读,并写好体会、反思,周五上交。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读者》上一篇让你心灵为之一动的短文,也可以是《教师博览》中的一篇教学故事,还可以是某著名特级教师的成长历程……内容不拘一格,形式不求统一。
  周一教师会上,安排一名教师“教你一招”,内容要求把教育教学点滴与班主任工作经验、做法结合起来,隔周进行,形式新颖,内容贴近教育教学实践。为教师交流、学习增添了亮色。
  3_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
  (1)举行骨干教师展示、青年教师评比活动。每学期校长都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组织教师们赛课,并要求教师能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在赛课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上课重在理念”、“重在构建良好的学习方式”。评比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每个学科评比结束。由专人作小结和点评。
  (2)实施青年教师“五个一”工程。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每年完成“五个一”任务,年终进行“五个一”工程评比。这“五个一”是要求教师每周练写古诗一首。学期结束举行检测;单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双周写好教育日记、教育随笔等;每月上交一篇教学设计或实录;每两月撰写一篇教科研论文;每学期至少制作一件有相当水准的课件。
  (3)每两周一次课改论坛。在每两周一次的课改论坛中,分为两个版块,第一个版块是“新课改论坛”,要求做好电子课件,接受同学和教师的各种发问。第二个版块是“新课改展示”,由理论到实践再上升为理论。
  (4)鼓励教师开设一项体现个人特长的微型课程。比如,电脑玩家型的教师可开设“小学生电脑绘画”活动课;喜爱文学的教师开设“小小文学社”……
  
  四、科研引领,深化书香研究
  
  1,构建科研网络
  目前,正在努力构建三个联网:(1)建立“校园网”。(2)构建课题“研究网”。(3)营造“辐射网”。三网建设从整体上搭建起了校本培训的框架,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2,深入课题研究
  (1)诵读经典。学校定期在教师中开展“优秀古诗文诵读”、“读书与师德演讲”比赛。
  (2)个性化研究。低年级教师以研究“儿歌、童谣”为主,中年级教师以研究“三字经”为主,高年级教师以研究“对联”为主,让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与精神营养更合理。
  (3)尝试师生共读。参与实验的教师为学生朗读名著。在声情并茂的朗读基础上,设针话题,组织学生讨论。
  (4)加强交流研讨。
其他文献
现在,我国许多地区使用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是苏教版的,其特点就是课文分类性较明显,如有的单元是安排人物的,有的单元是安排寓言故事的。在五年级教材上册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描写景物的文章——《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三篇文章都是通过描写我国美丽景物的特点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样的文章,词句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学习起来却容易产生枯燥的效果。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学生
“啊,四十分钟怎么过得这么快呀!”“老师,要是每一堂语文课都这么上,那该多好呀!”……一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以上的感慨。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听着学生的这些肺腑之言,心里既欣慰又惭愧。欣慰的是这堂多媒体语文课上得很成功,惭愧的是我没能尽可能多地将多媒体引入课堂,让这些农村学生早日领略多媒体教学的无穷魅力。  由教学《雾凇》一课总结下来,我认为将多媒体引入语文教学有以下五大优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说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由于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会造成学生间的差异;数学学科本身的特征也可能形成差异。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
对于儿童来说,学习的最根本途径是活动,它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在实践参与过程中去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下面,我以教学“方程”一课为例,谈谈怎样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最有效地开发他们的学习效度,让他们觉得学习简单而有效。  一、步步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是促使学生自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有效方法。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罢了。”许多名人的成功都是从质疑开始的。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习惯。  一、气氛活跃,学生想问  学生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在我们老师看来,有的根本就算不上是一个问题,但是,不管
语文教学实践中,教材文本单一的价值取向经常遭遇孩子们之多维思考、多元创生的挑战,语文教师往往因此陷入顾此失彼、左右为难的境地。我们不禁要问: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孩子的多元创生到底孰轻孰重?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二者能否结伴同行?  在“智慧、互动、成长”第二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上,窦桂梅老师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做到——文本与人本并重,单一与多元共生。  窦老师在执教《宋定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反映,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材料。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不应该惧怕学生出错误。该怎样有效利用课堂中产生的“错误资源”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看法。    一、将错就错,提高能力    1.顺应错误,提高判断能力  学生获取知识,本来就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出现错误当然也是难免的,但学生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就是注重积累和运用。词语积累的集中体现是每个单元练习中的“熟记成语”部分。到了高年级,由于数量和难度的提升,学生的成语学习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让成语教学焕发其应有的光彩,使学生兴味盎然且习有所获呢?我和学生一起探寻,以下是本人近年来实践所得。  一、读词先行,夯实情感基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早已被看做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要达到“正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优秀的教师都十分注重课始的导入设计。在音乐教学中,一个先声夺人的巧引妙导,能够优化、简化课堂教学的程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本文就一些教学的实例,谈谈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    一、妙趣横生的谜语故事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长的起点。在音乐教学中
班集体是学校组织的基本单位,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是一个让每个成员获得全面的自我实现的团队。然而,我们却遗憾地发现,在这个团队中出现了分化,那些性格开朗、认知能力较强的孩子通常表现出自信、主动、乐观,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的各种活动中来,并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和重视,他们是“教室的主人”。生活得自信而快乐;而那些性格内向、胆怯、认知能力较差的孩子,则往往选择沉默、逃避,仿佛班级的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