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学景物文章 促进高效课堂的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shi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我国许多地区使用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是苏教版的,其特点就是课文分类性较明显,如有的单元是安排人物的,有的单元是安排寓言故事的。在五年级教材上册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描写景物的文章——《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三篇文章都是通过描写我国美丽景物的特点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样的文章,词句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学习起来却容易产生枯燥的效果。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学生对课文中所介绍的风景过于陌生,很多没有亲自看过,体会不到这些景物的美,因此也缺乏兴趣,甚至有些學生对课文越读越不爱读。解决这样的问题,关键还在于一个“巧”字,笔者认为有几种教学方法不妨试一试,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巧设问题”教学法
  学习此类“写景”文章,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挖掘学生的兴趣。怎样激发学生兴趣,是值得探讨的。比如学习《黄山奇松》一课,可先从课题来设疑:“奇”是什么意思?(奇怪、奇特、非一般的)为什么说黄山的松树是奇特的?请带着这个问题来读课文。学生的好奇心因此问题而被激起。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由此又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独对它更有感情呢?他必定有它的奇特之处。接下来让学生读文章,找出各种松树的奇特之处。就这样,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抛出,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爱追根问底的儿童特性也被激发出来。可见,抓住一个“奇”字巧设问题,不仅可以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还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究,在探索中收获。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他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高效课堂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巧抓中心”教学法
  写景的文章往往层次比较分明,脉络比较清晰,像《莫高窟》一课便是如此,整体为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对于这样的课文教学,比较便利、简易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抓出中心句来学习。如《莫高窟》一课的开头是总起,结尾是概括,中间三段分别描写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这三处景物的特点,课文中都有一句总括的话。如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壁画“精妙绝伦”,藏经洞“藏有各种经卷、帛画”……抓住这些总括句,再通过具体语句来体会、感悟、理解,景物的样子便在头脑中有了明晰的轮廓。因此,运用此教学法便于学生集中思维、有序学习,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发展。
  三、“巧用课件”教学法
  写景文章中的景物若是静止的,相信谁也不爱看。那么,怎样使景物流动起来,那便要靠“多媒体课件”来做功了。如《黄果树瀑布》,书中的插图就是一幅画,无论怎样也感觉不到“雄伟壮观、气势非凡”。怎么办?那就借助课件。视频中黄果树瀑布那种从悬崖高处直泻下来,轰轰作响的气势犹如万马奔腾,不仅震撼了学生的眼,也震撼了学生的心。带着这样的印象,再从课文的具体语句描写中体会感受,不费劲就深化了主题。恰当的课件,给人留下的除了视觉冲击,还有心灵的震撼,确实是有益的学习方式,为高效课堂作了铺垫。
  四、“巧演角色”教学法
  本单元中所描写的景物比较奇特,教学方法上也应该“奇特”一些。如迎客松,“它有一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送客松,“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黄山松千姿百态,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学到这些,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一想自己的动作,或者自己的语言,如果他们是导游,会对游客说什么?做什么?实际模拟都来演一演。这样,有的演,有的看,还有的评一评……一下子,学生的兴趣上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也打开了,收获也多起来了。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吝啬,要给学生合适的时间与机会,要让学生的童真童趣尽情展现,这样孩子们会飞翔得更高,“高效课堂”的步伐会迈得更大。
  五、“巧读细思”教学法
  景物文章中描写的景物都很美。如果你都用相同腔调或感情读下来,再美的景物也不美了。所以在朗读时,应与景物特点紧密结合,读出不同的味道。
  如黄果树瀑布,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声音也不一样。读的时候要有层次,在远处时,读出微风拂过树梢的声音,越来越近,读出渐进渐响的气势;在山谷间读出浪花飞溅的感觉;在谷底读出訇然作响的声势。像《莫高窟》一课,可抓住“明珠”“瑰宝”等重点词来突出特点。不同的朗读,可把不同的景物特点展现出来。当然,朗读离不开学生的理解与感受,所以在读中思,在思中读,也是必需的方法。读文章中的景物,仿佛身临其境,人之感受也会神清气爽,舒服惬意,情感的丰富大大有益于课堂效益的提高。
  六、“巧联故事”教学法
  孩子都爱听故事。针对这一特点,在设计课时,不妨多加个环节。如在学莫高窟时,有学生问:莫高窟是怎样建成的?它经历过怎样的事情?这些问题就交给学生,让其课下查找资料,整理成故事。再上课时,就用故事把莫高窟的历史问题一一道来。学生在交流中不仅享受了听故事的乐趣,还享受了自主探索的乐趣。学生自主正是高效课堂的一种表现方式。
  七、“巧妙延伸’教学法
  现在教师上课,都愿意搞课外延伸。其实景物文章更容易延伸,而且还有意义。如《黄山奇松》一课,除了奇松,黄山还有哪些景物值得观看?从而引出“隆石、云海、温泉”,引导孩子去观看,去写出更美的文章。由黄果树瀑布可以延伸到庐山瀑布;由莫高窟也可以延伸到龙门石窟等。这种教学法,实现了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的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分类施教,教无定法,笔者认为以上是对描写景物文章的一点探讨,有助于促进高效课堂的发展。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神话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它是一扇直接通向古代文明的后窗。神话对学生的精神审美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其幻想的色彩能为学生的文化建构创造巨大的神游场,因而深受学生喜爱。  《语文课程标准》按不同的年级段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准确把握学段特点,充分考虑不同目标的起始、达到的程度以及要求上的差异等问题。下面,本文从不同年段探讨小学神话
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为了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引发成就动机,把提问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一堂阅读课的有序进行依赖于教师系统发问的展开之中。好的提问能揭示儿童已有的认知水平跟阅读文本之间的矛盾,从而引起学生思考探究,以求得问题的解决。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形式多样、内涵深厚、激发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高效的引领、激发和牵动作用。  一、
波斯纳曾提出关于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即“经验 反思=成长”,他揭示了经验和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只有对所得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得到快速的成长。  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交流和一定的专业引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认为听课后的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捷径,因为反思听课给我带来以下的收获:  1.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修改这208篇听课记录,便可以得到208篇优秀教案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艺术课老师要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艺术老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学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进行小学“乡土”拼贴画教学的尝试。即:指导学生充分挖掘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创作材料,如:麦秆、蓝印花布、种子、竹木等,表现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建筑、民俗风情、农村
写作模型把作文分为预写、写作与重写三个阶段,这和写作的认知过程是相契合的。因此,必须切实重视作文评讲在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中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对评讲给予足够的关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那么,如何有效实现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的对接?在此,
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总目标、阶段目标。“说的能力的培养”是口语交际中的要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来让学生会说、乐说,帮孩子们的“说”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呢?本人结合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构筑平等关系,使学生敢说  “平等对话”是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理念。课堂上,教师只有放下架子,尊重学生,像亲人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教师把手藏到身边对学生说:“猜,老师手里有东西吗?”  学生猜:“有。”  老师出示“五星娃娃”,问:“想要吗?”    二、自主探究计算规律    (一)一个数减去它本身,结果是零  1 出示例1图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能看着老师的手势提个问题吗?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怎样列
阅读教学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体验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来自于生活,阅读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我们理应重视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阅读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一、紧密联系生活与文本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构成文本的因素有四个:作品、作者、世界(自然、生活)、读者。文本,其实就是作者把生活体验、见识与感悟诉诸
一根细木棒,几个冰糖山楂,经手艺人这么一穿,变成了一串串色泽鲜亮的冰糖葫芦。既引人注目又生津开胃,且食用方便,老少皆宜。看到这令人馋涎欲滴的冰糖葫芦,简洁明快的制作手法,不由得想到了语文教学中的主线与板块。  语文,顾名思义,即语言文字。语文水平其实就是感悟文字与表达语言的能力。然而,目前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在上语文课的时候,主要是偏重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而忽视了如何表达这个层面。在这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让我欣喜的,是我的学生们并不像其他同龄人那样,视作文为畏途。他们在作文方面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和取得的骄人成绩,都让我感到很欣慰。在探索作文教学新路的过程中,我不断被他们激发出灵感,在一步步前行时,我又及时反思、积淀。在作文天地里,我和学生们携手同行,在写作的道路上,留下了我们一串串稚嫩的脚印……  一、闪光的钻石,点滴的生活——捡拾身边的“钻石”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布置了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