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k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课堂标准7—9年级阶段目标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是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积累,感悟能力就达不到,运用更谈不上。目前,教育部又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标准内容,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语文学科,除了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数量减少,会认的字数量增多,会写毛笔字之外,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则有136篇,较原来增加了20篇。其中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新课标对背诵篇目增加的要求,意味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积累的重要。无论写作还是口语表达,没有一定的语言积淀肯定是不行的。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能枝荣。
  1.把当堂背诵列入教学目标中
  教学目标明确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平常我们在上课中发现教师在教案中或课堂上很少体现背诵环节。一般都是从文章内容、表达方式、思想感情等方面体现教学目标。尤其是中学语文课上,几乎很少见到有老师把背诵列入自己本堂课教学目标之中,课堂只重视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中心思想、学习表达方式等等。我有幸听过戴建荣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课,深受感触。戴老师在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音律美、节奏美之后顺势让学生把全诗背诵了下来,还让学生古诗新唱,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颇多。还有赵谦翔老师执教的《湖心亭看月》,学生初读课文之后,马上让学生根据背诵提示进行背诵。有老师认为,中学语文教材篇目一般较长,课堂容量很大,根本没时间让学生背诵,背诵可以放在课下完成。殊不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除了掌握一些基本的基础知识之外,重视积累和运用是非常必要的,而且积累的过程不能丢本弃源。“本”即教材,教材是实现国家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之一。“源”也是教材,语言的学习应是宽泛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有语言,日常交际、媒体宣传、阅读材料等,但是,这一切的拓展,都应围绕教材这一“源”去寻觅、去开发、去积累。学生在课堂上把书中应该背诵的东西当堂背会了,既能体会到背诵的乐趣,对语言积累感兴趣,又能感受到积累给自己带来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把该背诵的东西列入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中,当做一项任务按质按量去完成,学生才会真正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逐渐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2.让学生抓住背诵的契机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均是名篇佳作,真正让学生把这些文章中的精华之处吸纳头脑,岂不美哉。况且中学生正处在记忆力旺盛时期,是背诵的最佳时机,如果忽视了这一宝贵时期的语言积累,那也许就会让学生造成“根底浅”、“腹中空”的后果。如何让学生乐意省时省力地完成背诵任务,我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抓住背诵的契机,“该出手时就出手”。
  《沁园春·雪》、《陋室铭》两篇文章都是经典之作。文章短小精悍,很好把握文章主旨。两位教师均按照“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作者生平——感悟内容——赏析佳句——读出音律——拓展运用。尤其在美读这一块,两位老师都适应新课标要求读出音律美、节奏美、感情美。需要指出的是:这么美的文章,没有一位教师让学生把文章背下来的,在师生与文本感情碰撞的关键处,学生感情在音乐、课件和老师的激情解说中达到高潮,而此时老师的指挥棒戛然而止。进行到了下一个环节:师自填词一首或“刘禹锡,我想对您说……”。天上人间,相隔万里,说些什么?试想,如果把此环节删去,在学生对文本激情美读中,抓住契机,让学生趁热打铁,把文章背下来,该多好啊,这既是语言的积累,更是感情的升华。再说,这时候也只会花费学生两三分钟时间就足够了,惜时惜力,而且对那些一时对学习无兴趣的学生进行了监督,对背诵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了指导,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往往有些老师非得到下课时布置作业说:同学们,课下把文章背会。或者是课下写一篇文章,等等。如果每节课我们都把课的高潮——真正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实践的过程都放在课下,那么,教学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了。我曾做过一次实验,课堂上学生读到兴致时把文章背诵下来的时间往往是很短的,而放到课下再让学生去完成,由于没有了背诵的氛围,不知会耗费学生多少时间了,甚至有学生就真成了做不完的作业了,一个星期下来都很难背熟练。反而让学生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这一点和新课标提倡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是相违背的。记得市教研室刘艳玲主任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背会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话很朴实,但蕴含的道路却很深刻。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一提笔没啥可写,有孩子说为什么我看的书也不少啊,原因在于,看归看,好的词句、优美的段落没背下来,还是不会成为自己的东西,当然提笔无语了。所以,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就需老师在课堂上少一些“精耕细作”、少一些“分析肢解”,给学生腾出一点时间,抓住背诵的契机积累语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有了“源头活水”,自然在有表达需要时,就会“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作者单位:永年县城南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面对火热的现实生活。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联系生活。而自主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各种条件,使老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挖掘潜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地市新闻媒体中的普遍应用,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增强其时效性、趣味性和关注性,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已成为地市新闻媒体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而又
摘要:新时代,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都将赋予高中政治课教学新的形式,新的内容和新的变化,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之一,为政治教师才能的展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同时也让高中政治教师看到了新的希望。  关键词;高中政治 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手段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优越性  现代教学媒体的多样化,具有信息量大,能运用声光电等技术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个案探究”教学策略是指师生围绕中心问题(个案)进行历史探究,通过“确定探究主题——提供历史资料——解读历史资料——合作探究问题——交流总结整合”等环节,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面貌,突出学生历史学习的主体性。这一教学策略以其主体性,具体性,开放性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个案探究 历史资料 主体性  一、“个案探究”策略的提出和操作模式  历史课枯燥乏味不受学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交际的素养。”将口语交际列入新课标,足见其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现状分析 影响因素 提高能力  一、初中生口语表达现状分析  现在的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差,在我九年的教学中,在上课、听课以及平时与学生交谈时,所了解到与听到的是声音太小、吞吞吐吐、啰啰嗦嗦且缺乏
摘要:英语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基本词汇、基础语法,并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情景和要求,写出120词左右的切中题意、内容连贯、文理通顺的文章。许多高中生都感到英语写作非常难,在考试中也失分甚多。因此,写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提高能力  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从量变到质变的系统工程。目前
本期发表了几篇论述自律的文章,命题虽不算新颖,但有现实意义。近年来,有偿新闻、广告新闻、假新闻和虚假广告屡禁不绝,无疑是当事媒体及从业人员为金钱或其他私欲所驱使,缺
摘要:究性阅读只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语文课程中是极其重要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我们常说,学习一篇课文,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探究性阅读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这些。关键在于,过去我们主要靠讲解分析,而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追究。简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探”就是探问写了什么、怎样写的,“究”就是究问为什么这样写。  关键词:阅读探究 特征方法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要实现教学目标,就如何构建师生的互动关系、教学关系和创新关系,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实现学习、探究和互相交流;在“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课程、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因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组织性、规律性和科学性,成为一个统一的灵活系统,运用这样方式方法来实施教学,课堂教学就会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