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面镜成像》的组织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平面镜现象,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经历实验的全过程,根据实验每步得到的结果,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物理思想,学习物理兴趣。
  【关键词】自主学习 学生实验 组织教学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物理思想
  一、设计思想
   这节课我是采取学生2人一组的实验课方式来组织教学的,运用多媒体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平面镜成像现象,日常生活中学生每天都接触到平面镜成像的现象,那它成像有哪些特点了?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把抽象的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学生动手、动脑的操作实验过程中通过亲身的感受和寻找很自然的就理解、掌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突出新课程理念。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节学生实验课我自己课前制做了器材,要求学生也参与,其实实验器材很简单,一块10cm×20cm的玻璃块,2个相同的短蜡烛,一把直尺就可以完成实验。就是教师要勤快一些,动手、动脑,不怕麻烦。初中学生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都可亲身参与而开齐。请人裁好的长方形玻璃一定要用透明胶带包好四周边,防止玻璃划伤学生的手。玻璃支架可找一些小木块锯出卡玻璃的槽就行了,买来的长蜡烛用刀削成大小一样的两个小蜡烛,直尺、白纸条,这样一套学生试验器材就准备好了,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因为课前布置有条件的学生和家长一起也制作一套实验器材,在家可按照书上要求做一做实验,家庭实验也是课堂教学延伸和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家庭亲情的培养。我带的班大部分学生在家都能做完实验,这样学生带着疑问主动来听课,教学效果就会提高。如果只是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不一定都看到,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只是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只是机械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不 能理解其中的物理规律。只有每个学生都亲手操作实验,经历实验的全过程,理解成像的物理规律,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组织教学
   这节课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师生共同实验。学生先拿起实验台上一个小平面镜,观察成像现象,进而引入新课,指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联系生活中相关现象,多媒体呈现一些光的反射现象,举例,如水中倒影,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文,知道本堂课学习什么,研究什么。进行实验前,提醒学生要设计好每一步实验步骤,知道每步操作研究什么。组装器材,准备实验。实验中教师要巡视,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因为学生才接触物理实验。
  (1)点燃蜡烛,提醒学生火柴棒要放到指定的位置,不能乱丢,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学生正透过玻璃板观察成像,然后不透过玻璃,直接观察光屏上能否接收到像,并前后移动光屏。(提醒学生看书59页加油站,知道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也为上凸透镜成像做准备)光屏上不成像,得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要记录结果)
  (2)接着学生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另一侧(提醒学生做完第一步要抓紧时间做第二步实验,以防蜡烛烧短,找像困难),寻找像的位置,学生先做,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提示学生要正透过玻璃板看,手在另一边移动蜡烛,与像重合,即像的位置。(调到这根未点燃蜡烛的烛芯好像也有了烛焰一样)得出像与蜡烛的大小相同、正倒等关系。得出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记录结果)
  (3)吹灭蜡烛,提醒学生不要移动两支蜡烛、玻璃板,在玻璃板对着点燃的蜡烛这边沿玻璃下边画一条直线,再移走玻璃板,用直尺测量两支蜡烛到该直线的距离,即蜡烛、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连接蜡烛、像两点的直线,看到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我巡视学生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个别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有的学生不是从两蜡烛的中心来测等)得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记录结果)
  实验结束,学生根据记录的结果,归纳、总结,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
  结语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物理教学有著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平时物理教学中,只要教师用心去教,勤动手,动脑,精心准备好每节实验课,让学生尽量动起来,师生互动,避免教师一言堂,来提高课堂效率。物理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在亲身操作实验的探究过程中通过直观形象的现象来理解和掌握,在物理现象再现的过程中去想、去问、去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机械的去记物理概念。感受到物理的奥妙、魅力,物理的美。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精神、物理思想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者简介:段天祥(1961.12-),男,汉族,本科学历,中一职称,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作者单位:合肥市第五十中学新校天鹅湖校区)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新课程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语文教学实践也不断的得到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性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其也产生了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本研究就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将中职语文的职业特色体现出来。  【关键词】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 职业特色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以教育为方法,将职业作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产生了巨大的革新。新课改的推行对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优质的智慧课堂,以此来深化学生成长,为学生提供最为优质的学习体验,深度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渗透到教学环境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内容,并通过自身知识储备来有效解决。本文就初中教师应如何创设数学智慧教育课堂做出了简单探析,同时叙述了相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根本,在新时代中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创新教学都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要不断的发现我国教育中的不足并不断的改正。而小学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中的最根本,我们的创新教育应该在根本上得到体现,使我们国家的教育向前迈进一大步。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小学语文  引言  创新教学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内容摘要】借助于课堂观察LICC范式对一线型和立体型这两种高三复习课型进行剖析研究。力求基于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一线型 立体型 教学探究  经过一个学期紧张有序的高考一轮复习,学生重新回顾了一遍遗忘的基础知识,并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重新建构,从更高的视角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重新认识,把散乱、繁琐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规律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必考内容,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情况也越来越“刁钻”。笔者梳理近六年来甘肃省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情况,尽管各地考卷考查形式不一,但还是能够从中窥见堂奥。在考查形式上有课内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单独篇目,有课内课程篇目两篇进行对比,有一篇课内与一篇课外对比,有一篇课内与两篇课外篇目对比,还有两篇课外篇目对比。但在考查的内容上变化不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
【内容摘要】职业高中教育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一股中坚力量,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势在必行。但是目前职高院校在该方面的成果表现并不甚良好。因此,在职高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寻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借助书本之力、严格为人师者的任用制度、借助于网络媒体的力量、积极开展专业竞赛活动等手段对学生进行一种渗透式的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优良道德情操的一个好方式。  【关键词】职高 渗透式 思想政治
【内容摘要】在传统的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关于德育教育具有多重的定义,古诗文学作为传统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中也需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而重新进行内容的丰富,现代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思想的渗透是当期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分析了经典古诗文教学中的德育品质,并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研究。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德育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明显的革新。高中教育体系作为一大重要的教学阶段,承载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储备的重要责任。数学是一门需要强悍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其难度之大时常让学生感到困扰,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能够正确选用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深刻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改善当前的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有效提
【内容摘要】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递人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工具,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考虑中职生毕业以后的就业需求。而作为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学生的听课障碍以及由此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负担。语文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课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才能提升特教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情境教学法成为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情境教学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除了对教学观念做出合理化的改善之外,还应该从根本上规范学生的解题意识,提升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老师也应该具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引导,本文通过对解题规范性的培养途径展开探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员,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數学 解题规范性 培养途径 探究  数学这门功课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