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独立学院的发展方向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近年来本院一直讨论的热议话题。为了让毕业生顺利就业,本院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且针对这一目标开展了教学活动。本文对什么是创新能力,什么是应用型人才等问题进行了简单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教学活动和就业工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带有公办民助的性质。不同于以往普通高校按照公办机制、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他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由于独立学院的性质特殊,如何办好独立学院是很多教育专家学者探讨的热门话题。作为一名独立学院的工作者,我认为办好独立学院应着眼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定位
首先要认识清楚与其他普通教育形式的实质区别。切实把握自身的本质特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科学制定培养方案,真正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
我院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既然要培养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创新能力,什么是应用型人才,才能对症下药。
我认为创新能力的提出是非常准确的。创新能力就是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过程中的发现、发明、改进、创造的结果,对于学生采取具有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恰到好处。具有创新能力不等于创新型,换句话说创新型即为科研型,以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成为创新型人才有很大难度,不易实现,因此,应向培养创新能力的方向靠拢。
其次,应用型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它与知识型、研发型、技能型人才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联系在于应用型人才也同样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区别在于它既不需要知识型(学科型)人才那么丰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又不需要技能型(技艺型)人才那么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艺,更不需要研发型(创新型)人才那种研发能力和创新品质。
因此,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和高层次性。因此,要求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毕业生主要从事高等技术应用和生产运行中的技术管理工作。
二、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我们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必须有新思维,对这种教育的态度要转变,一切都要以学生就业为目的,为学生寻找毕业后的出口。
我国目前属于制造业大国,而目前我国高校却在培养大量只能适应于服务行业的大学生,因为我国的高校一直在向美国学习,而美国高校70%以上的毕业生都在服务业就业。目前服务业在国家经济所占的比重太低,容纳不下这么多的毕业生,故而导致目前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外一方面许多企业寻找不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我国技术类人才奇缺,技术类毕业生的工资很高,比方说一个优秀的厨师或者美发师,属于高收入阶层。但我国高校学生的现实心态是都想做白领,不需要出力气,不需要去工厂,要有好的工作环境和高工资,对这样的就业岗位才感兴趣。要改变这些不健康的心态,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让那些优秀的学子以学习技术为荣,这样才能培养出我国制造业大国所需的合格人才,改变目前的畸形培养体系导致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现在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方向错了,这个方向应该快速调整过来。
由于技术发展和经济形势变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讨论正成为热门话题。我院的发展应该以革新为主导思想。随着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学生现在可以不受校园的限制,学习到世界上最先进的课程。未来的学生可以“东写西读”,用远程、开放的模式,用而今流行的“重组”手段,完成自己的教育。另外,有人对教育的培养效果产生了怀疑,例如最近的美国《高校纪事报》登出了一篇评论《学校未能服务于民主社会》,谈及美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充分参与公民政治。美国经济的衰退,更是使得美国人开始怀疑由来已久的教育模式。
我们要时刻有高校危机感,学会在危机当中如何求新求变。大学应该引导创新,而不是反过来被人牵着鼻子走,充当附庸。大学应该成为创新的领头军,而不是跟从者。应该说培养“大师”不是大学的最终目的,成就大事才是更值得大学追求的事。
对于我国现实国情和现在社会的就业形势,我们应该强化创业教育。每个学科都应该把创业作为一门辅修专业,让学生认识到创业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如何创业,如何创好业。独立学院首先要像重视招生工作一样,重视就业工作,只有学生有了好的出口,才能够保证学院的稳定发展。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采取恰当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确保独立院校良性发展的关键问题。我认为,要以确保就业率和就业效果为目标,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探索性的工作。
1.以就业为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我们就多开这样的课程,让学生在毕业前能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树立就业自信心,认识到所学即有所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增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生产实践环境中来,并且要加大动手环节。现在我院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实验室的利用率低,学生动手的欲望不强,很多环节都是由老师代替了,以老师的讲授为主,以学生的动手为辅。我们尝试改变“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提倡和推广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互动型模式,鼓励案例教学法、实地考察法、模拟训练法、拼盘式教学和双语教学,探索基于研究的教学和以探索为本的学习,以及研讨式课程(Seminar)。只有从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变到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钻研能力引导的模式,才能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环节,以实验课来提高学生课堂理论学习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教学单位应该以“走出去,请进来”为指导思想,跟社会上的优秀企业进行合作性的交流和沟通。让企业里优秀的员工来现身说法,也可以尝试让一些资深的技术人员指导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到成熟的企业中感受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上课即是上岗的责任心,并且增强参与到工作中去的热情和积极性。
我院还根据一部分学科专业的具体特点,着手建设一批基于校园的集人才培养、教师提高、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在这类基地里,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的科研开发与社会服务实践中,在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开发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真刀真枪的第二课堂平台,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同时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4.组建特色班,加强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采取不同的系联办专业的方式。例如,我院的计算机专业,近年来一些企业为了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从国内诚招一些做软件外包的工作人员,大多为日本、韩国企业,如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日语韩语的机会,将來就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做针对日韩的软件开发工作;理工系可以和经济管理系联合办理科的会计专业,或者金融数学,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复合。
5.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到整个大学生涯中去。让学生从进校初期就对未来的人生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并且用积极的思想和行动来帮助学生实现这个规划。
6.独立学院应该为老师提供一些积极的学习机会,让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机会深造,了解现实社会真正的人才需求,使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制订出更贴合实际的教学计划,这样才会把这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准确而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前,首先要从制度和环境中,让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有新的突破,积极提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环境,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允许年轻教师适度地尝试和失败,不能只看结果,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在不断地失败中诞生的,培养模式也是一样的。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把发展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对于高校来说这比外延的规模发展任务更为艰巨:人才观的转变,对市场经济逻辑的适应,在整个高等教育领域寻找合理的发展坐标,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都绝非一蹴而就。有着母体高校在教育资源、学校声誉及办学传统方面鲜明优势的独立学院要在高素质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走出一条新的路子,这需要所有创新人才携起手来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兴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研究[DB/OL].
[2]王立人.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DB/OL].
[3]郑风田.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新思维[DB/OL].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带有公办民助的性质。不同于以往普通高校按照公办机制、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他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由于独立学院的性质特殊,如何办好独立学院是很多教育专家学者探讨的热门话题。作为一名独立学院的工作者,我认为办好独立学院应着眼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定位
首先要认识清楚与其他普通教育形式的实质区别。切实把握自身的本质特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科学制定培养方案,真正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
我院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既然要培养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创新能力,什么是应用型人才,才能对症下药。
我认为创新能力的提出是非常准确的。创新能力就是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过程中的发现、发明、改进、创造的结果,对于学生采取具有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恰到好处。具有创新能力不等于创新型,换句话说创新型即为科研型,以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成为创新型人才有很大难度,不易实现,因此,应向培养创新能力的方向靠拢。
其次,应用型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它与知识型、研发型、技能型人才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联系在于应用型人才也同样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区别在于它既不需要知识型(学科型)人才那么丰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又不需要技能型(技艺型)人才那么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艺,更不需要研发型(创新型)人才那种研发能力和创新品质。
因此,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和高层次性。因此,要求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毕业生主要从事高等技术应用和生产运行中的技术管理工作。
二、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我们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必须有新思维,对这种教育的态度要转变,一切都要以学生就业为目的,为学生寻找毕业后的出口。
我国目前属于制造业大国,而目前我国高校却在培养大量只能适应于服务行业的大学生,因为我国的高校一直在向美国学习,而美国高校70%以上的毕业生都在服务业就业。目前服务业在国家经济所占的比重太低,容纳不下这么多的毕业生,故而导致目前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外一方面许多企业寻找不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我国技术类人才奇缺,技术类毕业生的工资很高,比方说一个优秀的厨师或者美发师,属于高收入阶层。但我国高校学生的现实心态是都想做白领,不需要出力气,不需要去工厂,要有好的工作环境和高工资,对这样的就业岗位才感兴趣。要改变这些不健康的心态,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让那些优秀的学子以学习技术为荣,这样才能培养出我国制造业大国所需的合格人才,改变目前的畸形培养体系导致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现在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方向错了,这个方向应该快速调整过来。
由于技术发展和经济形势变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讨论正成为热门话题。我院的发展应该以革新为主导思想。随着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学生现在可以不受校园的限制,学习到世界上最先进的课程。未来的学生可以“东写西读”,用远程、开放的模式,用而今流行的“重组”手段,完成自己的教育。另外,有人对教育的培养效果产生了怀疑,例如最近的美国《高校纪事报》登出了一篇评论《学校未能服务于民主社会》,谈及美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充分参与公民政治。美国经济的衰退,更是使得美国人开始怀疑由来已久的教育模式。
我们要时刻有高校危机感,学会在危机当中如何求新求变。大学应该引导创新,而不是反过来被人牵着鼻子走,充当附庸。大学应该成为创新的领头军,而不是跟从者。应该说培养“大师”不是大学的最终目的,成就大事才是更值得大学追求的事。
对于我国现实国情和现在社会的就业形势,我们应该强化创业教育。每个学科都应该把创业作为一门辅修专业,让学生认识到创业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如何创业,如何创好业。独立学院首先要像重视招生工作一样,重视就业工作,只有学生有了好的出口,才能够保证学院的稳定发展。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采取恰当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确保独立院校良性发展的关键问题。我认为,要以确保就业率和就业效果为目标,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探索性的工作。
1.以就业为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我们就多开这样的课程,让学生在毕业前能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树立就业自信心,认识到所学即有所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增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生产实践环境中来,并且要加大动手环节。现在我院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实验室的利用率低,学生动手的欲望不强,很多环节都是由老师代替了,以老师的讲授为主,以学生的动手为辅。我们尝试改变“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提倡和推广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互动型模式,鼓励案例教学法、实地考察法、模拟训练法、拼盘式教学和双语教学,探索基于研究的教学和以探索为本的学习,以及研讨式课程(Seminar)。只有从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变到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钻研能力引导的模式,才能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环节,以实验课来提高学生课堂理论学习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教学单位应该以“走出去,请进来”为指导思想,跟社会上的优秀企业进行合作性的交流和沟通。让企业里优秀的员工来现身说法,也可以尝试让一些资深的技术人员指导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到成熟的企业中感受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上课即是上岗的责任心,并且增强参与到工作中去的热情和积极性。
我院还根据一部分学科专业的具体特点,着手建设一批基于校园的集人才培养、教师提高、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在这类基地里,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的科研开发与社会服务实践中,在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开发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真刀真枪的第二课堂平台,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同时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4.组建特色班,加强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采取不同的系联办专业的方式。例如,我院的计算机专业,近年来一些企业为了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从国内诚招一些做软件外包的工作人员,大多为日本、韩国企业,如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日语韩语的机会,将來就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做针对日韩的软件开发工作;理工系可以和经济管理系联合办理科的会计专业,或者金融数学,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复合。
5.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到整个大学生涯中去。让学生从进校初期就对未来的人生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并且用积极的思想和行动来帮助学生实现这个规划。
6.独立学院应该为老师提供一些积极的学习机会,让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机会深造,了解现实社会真正的人才需求,使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制订出更贴合实际的教学计划,这样才会把这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准确而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前,首先要从制度和环境中,让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有新的突破,积极提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环境,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允许年轻教师适度地尝试和失败,不能只看结果,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在不断地失败中诞生的,培养模式也是一样的。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把发展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对于高校来说这比外延的规模发展任务更为艰巨:人才观的转变,对市场经济逻辑的适应,在整个高等教育领域寻找合理的发展坐标,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都绝非一蹴而就。有着母体高校在教育资源、学校声誉及办学传统方面鲜明优势的独立学院要在高素质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走出一条新的路子,这需要所有创新人才携起手来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兴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研究[DB/OL].
[2]王立人.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DB/OL].
[3]郑风田.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新思维[D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