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育人功能实现的策略思考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rs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功能是以体育人,即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身体和品德的活动。学校德育包括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其中,道德品质教育包括有诸如不怕苦,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等品质。体育课程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体育与健康课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联系和活动进行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
  策略一、利用体育教学常规达成育人目标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就是用较短的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调动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涨的开始一堂课的学习。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例如,在上课前,老师叫学生搬运器材(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拍等)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现象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协助老师劳动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准备活动包括整队、报数、清点人数,队列队形练习,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等。队列队形和体操队列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种严格的集体活动,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此外,体育课要求学生穿运动衣裤(如冬天不戴帽子、手套;夏天不穿拖鞋、凉鞋,女生不穿裙子等),口袋不装有碍活动安全的物品,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先请假,上课铃响后,迅速整队,报数,清点人数,师生相互问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队形、顺序、要求进行准备活动,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做与课无关的其他活动等,这些都能培养学生严格的纪律观点, 都是极好的德育渗透。
  策略二、体育教材二次开发达成育人目标
  体育教材的内容广泛,每节教材都有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德育内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队列队形的练习,基本体操练习可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体操项目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作风;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体育竞赛和球类项目则更有凝聚力,不仅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又可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团结友爱的品质,并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体育课学生个别活动的机会较多,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同时,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箱、双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要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要热情地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少畏怕的情绪。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学生终于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拨、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进行体育运动时学生情感得到充分释放,一些学生会出现出口成“脏”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能不管不问,而应该及时制止这种不良行为,使学生明白文明语言的重要。体育运动必然涉及到体力消耗,具备肯吃苦的品质对于体育课,尤其是体育训练来说,是尤为重要的。笔者在担任体育教学的同时,还担任田径队的教练任务。由于学生整体基本功不强,训练的初期安排了较多的基本功——体能训练。开始学生们练习很认真,但时间一久队员就产生厌烦的情绪,而且怕苦怕累。老师会把这归结为学生“不肯吃苦,怕吃苦”,教师应把准教育时机,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要求他们树立肯吃苦的意识,并帮助他们认清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在将来的真正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学校争光的观念。同时,体育老师又融入了培养集体荣誉感等德育因素,使得队员们信心倍增,练起来更加努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时,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热情帮助,讲清道理,分析原因,使学生感到既要严肃又亲切,激发学生改正错误动作的意志情感和信心。同时坚持正面教育,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善于发现先进,培养体育骨干。学生由于在年龄、健康状况、兴趣爱好、认识水平、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针对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使学生能在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氛围中形成优秀品质,并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巩固。
  策略三、把准学生心理特点来实现育人目标
  体育游戏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它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集体主义、增进同学友谊、自觉遵守纪律、勇敢、果断团队精神等道德意志品质,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击中目标”(用球代替枪)游戏,不仅能发展学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能使学生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互相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争取多打猎物而努力。又如,做头上胯下交叉传球游戏,则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队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
  此外,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类型,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通过积极因素给学生心理影响,并针对学生的适宜适度的心理表现加以引导和评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⒈巧用“逆反心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意志品质
  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常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但合理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师选编快速跑教学内容时,确立教学形式,考虑教材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用“激将法”为学生设定不同的期望目标,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一堂课内都能争取达到目标。   ⒉借用“上进心理”培养学生自信和自主能力
  有的学生天生胆小、性格内向,但也和大多数学生一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有的放矢,以自己亲切、和蔼、充满爱意的语言给予鼓励和帮助,表扬他们的长处,打破成功的神秘感,激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达到教学预期目的。
  ⒊利用“团体心理”激励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较强,上课中,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气氛活跃,并能产生心理上的温暖感,激发学生的热情。例如:在学习低单杠时,有的学生不能完成,教师可以组织大家相互帮助,争取全班掌握,提出目标,就有一个集体荣誉的问题,不能完成的学生怕因自己而影响全班,在大家的帮助下而努力学习,这样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能与老师主动配合有利于学生共同发展与提高,也有利于中职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策略四、巧用突发事件来实现育人目标
  体育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批评,以正面教育为主,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成长。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偶发事件的处理要灵活,手段要多样,使用语言要恰当,对出现的问题判断要准确,课下跟进教育要及时。对于有些问题需要课下解决时,一定要及时,不能拖延,否则同样的问题下节课还可能会出现。如进行篮球教学比赛时,安排学生做裁判,学生裁判水平不高,难免出现判罚不准确的时候,这时老师就要求队员必须服从裁判的判决,培养学生遵守规则,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学生裁判员也必须尽量有严肃认真、公正、正确的思想品德。同时在激烈的比赛中,学生由掩护、策应、传切等战术配合最后精彩得分的喜悦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也能明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真谛,还能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
  总之,体育教学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支持和指导,使它在学校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体育和德育分属不同的教育领域,但它们之间有很多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的地方。体育能给德育提供理论实践的场地,德育又能指导体育促进体育更好的发展。关于二者相互渗透课题,大有文章可做。特别是体育教学如何渗透德育真正内涵还有待同行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做进一步的挖掘和探讨。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信息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教师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巧设情境、立足生活、激励质疑、紧抓重点”这四招,便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一、巧设情境  (1)举物示例,巧设情境。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巧妙构思,精心组织,创设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情境。例如:在讲授“意志的特征”时,先让学生活动体验。让他们用肘关节夹住笔来写自己的名字
实施分层教学,数学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低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谨慎对学生进行分层  学生的分类应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教师需结合各种测试手段充分了解
摘 要:小学的知识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小学数学在各学科中占据了很高的地位,和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对数学课堂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秉持新课标的理念,探讨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新课程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基础知识与动手能力的获得,更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新教
在阅读教学中,挖掘文本的习作资源,积极渗透仿写、续写、改写、写读后感等习作训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实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必修)中,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是通过采用95%的乙醇与浓硫酸(体积比为1:3)20mL混合加热到170℃的方法制得。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