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有效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的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其重要含义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如何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笔者从以下方面作过尝试,颇有感触。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学中始终坚持贯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理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有可能调动教师内在的积极的创造力,想方设法去实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目标。课程改革不是一堂课、几堂课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改就能成功的,学生情况的差异将影响课改的成效,许多时候课改是不能立即见效的,但不能因为一时的无效而否定课改,否定课改的整体优势,要矢志不渝的贯彻课改的基本理念。
二、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数学兴趣的培养是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其渠道是多方面的。新教材中有许多素材能运用,如教材中的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阅读材料,教学配套光盘等,但还不够,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去提炼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化”。在每堂课的情境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引入问题与所涉及知识的相关性、类比性。上课的语言要精炼,有幽默感,富有激情,有抑有扬,知识的展现方式要多样化,能让学生动手的一定要让学生实践,如七年级上空间与图形中立体图形的制作,简单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等,能让学生欣赏的图片要让学生欣赏。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多鼓励、表扬学生,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教学
“课内情绪化”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调节。首先,教师要放松课堂,丢去“严肃性”,大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允许学生充分讨论,提出不同的见解、意见,特别对一些独特的看法,思维方式,解题方法,要不惜牺牲上课时间去给予鼓励、表扬、发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个别学生的不“正规性”问题,要善意指责,不呵斥,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对话,课堂的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充分估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有探讨和解决的可能性,不过分拔高课标的要求,这是学生思维能得到展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知识的检测题目难易要适当,针对本班学生命题,不照抄照搬资料,尽可能让90%的同学能及格,让大部分的同学能感受到学习是成功的,从而具有积极性,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四、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
通过调查,我校学生有60~70%的同学没有预习数学书的习惯,因此,我进行了自学辅导法教学。对于课本上较简单的、“明显性”的知识,常采用此法教学。首先通过情境教学引入课题,列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充分自学课本,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抽组内代表讲解、阐述自学问题,最后通过习题检查自学效果,师生总结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因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需时间和效果往往不同,开始常常在一节课内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它对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模仿能力,思维能力很有帮助。经过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同学都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且有时在一节课内会出现许多思维亮点。
五、制定、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设立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档案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外部标准,它必须通过内在的努力才能实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时表现得很强烈,但有的却在短时间内表现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因此必须加以强化,对此,我设立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案”,在一段学习时间后(一般是2个月)发一份给学生,让其对本段时间内的学习成就,取得成就的原因进行总结,找出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和改进的问题,列出学生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希望或建议,订一个后期的学习目标(打算),再由学生干部评议,最后由教师给每位同学的综合学习情况作出等级评定和评语,然后反馈给学生本人,学生本人看后由学习委员收集订成册放在班上,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资料或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材料,对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目标颇有效果。
六、设立教师助手,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合作意识
教师工作是繁忙的,设立适当的教师助手,不但可适当减轻老师的工作量,也能锻炼学生,增强所选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调查,我校有40~50%的同学有问题不想或怕问老师,而直接喜欢问同学,对此,我在班上设立了“数学问题小组”,由成绩较好的12人担任,2个组长,10个组员,其作用是收集班上同学学习数学的问题,为同学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老师检查课外作业,代替老师向同学讲解部分“难题”,有的问题由“问题组”攻破后向同学讲解,有的问题由“问题组”向老师请教后再向同学讲解,老师不定时的进行督促、检查、抽查,同学之间形成了一个探讨氛围,有利于合作学习。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学中始终坚持贯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理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有可能调动教师内在的积极的创造力,想方设法去实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目标。课程改革不是一堂课、几堂课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改就能成功的,学生情况的差异将影响课改的成效,许多时候课改是不能立即见效的,但不能因为一时的无效而否定课改,否定课改的整体优势,要矢志不渝的贯彻课改的基本理念。
二、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数学兴趣的培养是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其渠道是多方面的。新教材中有许多素材能运用,如教材中的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阅读材料,教学配套光盘等,但还不够,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去提炼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化”。在每堂课的情境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引入问题与所涉及知识的相关性、类比性。上课的语言要精炼,有幽默感,富有激情,有抑有扬,知识的展现方式要多样化,能让学生动手的一定要让学生实践,如七年级上空间与图形中立体图形的制作,简单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等,能让学生欣赏的图片要让学生欣赏。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多鼓励、表扬学生,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教学
“课内情绪化”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调节。首先,教师要放松课堂,丢去“严肃性”,大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允许学生充分讨论,提出不同的见解、意见,特别对一些独特的看法,思维方式,解题方法,要不惜牺牲上课时间去给予鼓励、表扬、发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个别学生的不“正规性”问题,要善意指责,不呵斥,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对话,课堂的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充分估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有探讨和解决的可能性,不过分拔高课标的要求,这是学生思维能得到展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知识的检测题目难易要适当,针对本班学生命题,不照抄照搬资料,尽可能让90%的同学能及格,让大部分的同学能感受到学习是成功的,从而具有积极性,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四、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
通过调查,我校学生有60~70%的同学没有预习数学书的习惯,因此,我进行了自学辅导法教学。对于课本上较简单的、“明显性”的知识,常采用此法教学。首先通过情境教学引入课题,列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充分自学课本,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抽组内代表讲解、阐述自学问题,最后通过习题检查自学效果,师生总结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因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需时间和效果往往不同,开始常常在一节课内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它对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模仿能力,思维能力很有帮助。经过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同学都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且有时在一节课内会出现许多思维亮点。
五、制定、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设立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档案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外部标准,它必须通过内在的努力才能实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时表现得很强烈,但有的却在短时间内表现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因此必须加以强化,对此,我设立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案”,在一段学习时间后(一般是2个月)发一份给学生,让其对本段时间内的学习成就,取得成就的原因进行总结,找出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和改进的问题,列出学生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希望或建议,订一个后期的学习目标(打算),再由学生干部评议,最后由教师给每位同学的综合学习情况作出等级评定和评语,然后反馈给学生本人,学生本人看后由学习委员收集订成册放在班上,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资料或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材料,对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目标颇有效果。
六、设立教师助手,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合作意识
教师工作是繁忙的,设立适当的教师助手,不但可适当减轻老师的工作量,也能锻炼学生,增强所选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调查,我校有40~50%的同学有问题不想或怕问老师,而直接喜欢问同学,对此,我在班上设立了“数学问题小组”,由成绩较好的12人担任,2个组长,10个组员,其作用是收集班上同学学习数学的问题,为同学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老师检查课外作业,代替老师向同学讲解部分“难题”,有的问题由“问题组”攻破后向同学讲解,有的问题由“问题组”向老师请教后再向同学讲解,老师不定时的进行督促、检查、抽查,同学之间形成了一个探讨氛围,有利于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