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色通道是确保普通高校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有效政策措施,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研究和深思。文章针对当前高校在落实绿色通道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通道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丁桂兰(1967- ),女,湖北鄂州人,湖北师范学院学工部(处)副部(处)长,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湖北黄石435002)姜旭萍(1956- ),女,湖北鄂州人,湖北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学生资助工作。(湖北武汉430071)杨志丹(1981- ),男,湖北襄樊人,湖北师范学院发规处,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湖北黄石435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课题“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教财司函[2007]311号)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0-0159-02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进入高校学习,事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工作。绿色通道制度是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
一、高校绿色通道的相关政策
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2000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规定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资助工作,落实并完善绿色通道制度,在每年高校招生录取期间,教育部都要发出专门通知,要求各高校做好绿色通道工作。2006年,教育部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出通知,要求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必须开辟绿色通道。2007年7月,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高等学校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和贯彻落实新资助政策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财[2007]9号)。2008年7月,教育部再一次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2008年高等学校新生资助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财[2008]11号),在这个通知中要求在高校新生入学时,各公办和民办普通高校要认真总结经验,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开通绿色通道,尤其是要确保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在各级职能部门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高校绿色通道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逐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但是在具体的落实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研究。
二、高校绿色通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色通道宣传工作不到位。为了让家庭贫困学生上得起学,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些媒体勇于承担责任,开展资助贫困生的活动。但绿色通道在经济落后地区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在偏远农村、山区、库区、牧区地区,尽管国家强调宣传要覆盖到这些地方,不过这种通过社会媒体宣传花费成本较高,成效难以得到检验。再者,对于众多需要帮助的贫困生来说,媒体宣传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少之又少,因为媒体不可能访遍所有的贫困生。
2.绿色通道贫困标准难以确定。界定贫困生,并对贫困生的贫困程度做出界定,成为绿色通道实施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些并不贫困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也开具了相关的贫困证明,使得一部分贫困证明存在较大的水分,而学校老师对学生开具的贫困证明又缺乏有效的鉴别,使得本来不贫困的学生也办理了绿色通道。此外,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各地消费水平不一样,标准也就不一样,有些同学在当地可能算贫困,但在所在院校就不属于贫困了。同时,由于对绿色通道宣传的不全面性,一些人对国家开辟绿色通道的好心在认识上产生了不交费也可上大学的误解,也使得入学开取贫困证明的学生人数愈来愈多,加大了高校对贫困学生界定的难度。
3.绿色通道变成“逃费通道”。绿色通道制度其实是针对那些确实因为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实施的,是“先上车后买票”,而不是不买票,也不是一项福利政策,谁都可享受的。就是这样一种惠及贫困生的好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日渐陷入两难境地。开学前夕,不少新生、家长致电高校,担心无钱无法报名,而高校则担心少数学生利用绿色通道,有钱不交,恶意欠费。
4.绿色通道有泄露隐私的可能。贫困新生入学先进绿色通道,是各高校迎新常见的现象。但很多高校绿色通道办理已经下放到院系,办理地点也是各不相同,大部分办理点都在露天架空层或校道的显眼位置,有的学院甚至将其设立在人来人往的过道中间,申请表往往直接摆放在桌面上,以致常出现有人围观的现象和随意翻看贫困生填写的个人资料的情况,有泄露学生隐私嫌疑,引起有些家长和学生的不满。
5.绿色通道手续复杂。部分学校在办理绿色通道的过程中,设置种种限制性的措施,动辄就要求学生办理过多的材料、盖无数的章,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按学校要求准备齐全材料和盖好章的贫困新生,要求其回家重新办理。这种过多限制,虽说有较多的材料能够更大程度上验证困难学生的证明,但就会在无形中增大了顺利办理绿色通道的难度系数,导致部分回家重新办理证明的学生因为面子原因而放弃了学习,这与开辟绿色通道的初衷是相悖的。
6.民办高校绿色通道存在盲区。近年来,为切实保证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我国公办高校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奖学金、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政策在内的国家助学体系。然而,在许多民办高校,这些对贫困生意义非凡的“阳光”政策,却有照耀不到的盲区。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国家的有关规定也没有明确表述将独立学院、民办学校放在国家资助政策的范围内,民办学校的学生与公办学校的学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三、高校加强绿色通道工作的对策思考
1.采取多种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要想切实搞好高校绿色通道的工作,应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要解决考生不知道高校有绿色通道的问题。这不仅仅是靠媒体舆论宣传能够解决的事,更要靠高校有较强的诚意来解决问题。比如一些学校在邮寄录取通知书的同时,附带邮寄一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有关政策的介绍材料,这种介绍材料告诉每位新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在暑假期间办理什么困难证明材料,在开学的时候就可以顺利办理入学手续。另外,还可以将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宣传工作延伸进高中。在高中阶段,由班主任向全体高中生和家长解读高校资助政策体系。这样,绿色通道等资助政策就可以有效地覆盖到全体学生中。
2.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贫困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多种多样,给认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又由于政府基层部门所开具部分贫困证明不真实的影响,也增加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难度。因此,在具体的认定过程中,只凭当地政府开具的贫困证明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必须根据学生在校消费的实际情况,通过考察申请人日常的消费情况、衣着打扮等方面,来进一步确认该生是否贫困和其贫困等级。如查家庭所在地是否为贫困地区,如果来自城市,父母都有工作岗位,就不应放在重点考察范围;同时,辅导员、班主任除了接待学生外,还要重点观察多少家长陪同来报到,一般困难的学生都一个人,或只有一位家长,面色会比较疲惫,因为都是省钱坐火车硬座来的;学生还可以在报到时交一份《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来加强贫困证明的真实性。
3.严防绿色通道变成“逃费通道”。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和学生了解相关政策,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构筑一道安全的信用防线。学校应对学生提供的证明家庭贫困的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包括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符合要求,证明上的签字和公章是否清晰,各种证明材料是否完整等。同时还要通过其他渠道了解申请者的生活情况,对申请者名单进行公示,接受大家的监督和举报。还应建立完善后续跟踪机制及惩处机制。例如对学习成绩提出要求,规定减免学费和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学习成绩必须保证在全年级多少名之内;对钱款的用处进行跟踪,确保这些钱都是用在了学习上;对那些弄虚作假挤进绿色通道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处分。
4.加强绿色通道隐私保护。公共场合给贫困新生的压力是潜在的,学校应该采取更为“人性化”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可以将绿色通道单独设在室内,以保护学生的隐私。同时,高校应派专人负责绿色通道,由学校统一进行办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学校应对贫困学生及时通过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首先让他们摆脱贫困的阴影,走出心理弱势。然后让他们逐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鼓励和鞭策他们从弱势走向强势,依靠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创造财富,帮助自己实现从物质到精神的彻底脱贫致富。
5.简化绿色通道手续。各高校在新生开学报到时,要加强对绿色通道的组织领导工作,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建立责任制,资助、学工、财务、教务、后勤、保卫等有关部门和各院(系)要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在报到现场设立醒目的绿色通道指示标志,将学校办理绿色通道手续相关的部门集中在一处,明确专人负责,将登记、审批、收费、生活用品领取等手续在同一地点集中办理,以便遇到问题时相关部门及时沟通解决,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同时,学校应公布绿色通道投诉电话,入学新生如遇高校绿色通道不畅,可及时投诉,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便捷入学,使绿色通道真正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的“爱心通道”“便捷通道”,确保考入普通高校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6.实施绿色通道全覆盖。不管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不管是否硬性规定有无绿色通道,不管是按资助政策要求还是学校的教育要求,对于贫困生的入学,学校都必须高度重视。教育部早就有言在先,不能让一个贫困大学生因为学费而失学。即便是民办大学,也不能只紧盯着学费不放。况且国家早已有规定,学校要从事业收入中定额提取3%~6%的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硬性规定,明确绿色通道应覆盖所有高校。
绿色通道对贫困家庭学生的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参与。政府和学校在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争取社会多方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上给予贫困生资助的同时,社会和学校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积极引导他们自强不息,让他们在精神上脱贫,以切实保障贫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萍.学校实施“绿色通道”之我见[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2007(6).
[2]赵雪莲,邓争伟.对高校新生实行“绿色通道”的思考[J].决策咨询,2006(12).
[3]房磊.建立高校贫困生档案,建构“绿色通道”[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4]教育部新闻办公室.“绿色通道”通向希望——国家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具体措施[R].时事报告,2006(8).
[关键词]绿色通道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丁桂兰(1967- ),女,湖北鄂州人,湖北师范学院学工部(处)副部(处)长,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湖北黄石435002)姜旭萍(1956- ),女,湖北鄂州人,湖北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学生资助工作。(湖北武汉430071)杨志丹(1981- ),男,湖北襄樊人,湖北师范学院发规处,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湖北黄石435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课题“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教财司函[2007]311号)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0-0159-02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进入高校学习,事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工作。绿色通道制度是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
一、高校绿色通道的相关政策
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2000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规定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资助工作,落实并完善绿色通道制度,在每年高校招生录取期间,教育部都要发出专门通知,要求各高校做好绿色通道工作。2006年,教育部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出通知,要求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必须开辟绿色通道。2007年7月,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高等学校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和贯彻落实新资助政策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财[2007]9号)。2008年7月,教育部再一次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2008年高等学校新生资助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财[2008]11号),在这个通知中要求在高校新生入学时,各公办和民办普通高校要认真总结经验,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开通绿色通道,尤其是要确保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在各级职能部门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高校绿色通道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逐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但是在具体的落实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研究。
二、高校绿色通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色通道宣传工作不到位。为了让家庭贫困学生上得起学,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些媒体勇于承担责任,开展资助贫困生的活动。但绿色通道在经济落后地区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在偏远农村、山区、库区、牧区地区,尽管国家强调宣传要覆盖到这些地方,不过这种通过社会媒体宣传花费成本较高,成效难以得到检验。再者,对于众多需要帮助的贫困生来说,媒体宣传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少之又少,因为媒体不可能访遍所有的贫困生。
2.绿色通道贫困标准难以确定。界定贫困生,并对贫困生的贫困程度做出界定,成为绿色通道实施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些并不贫困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也开具了相关的贫困证明,使得一部分贫困证明存在较大的水分,而学校老师对学生开具的贫困证明又缺乏有效的鉴别,使得本来不贫困的学生也办理了绿色通道。此外,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各地消费水平不一样,标准也就不一样,有些同学在当地可能算贫困,但在所在院校就不属于贫困了。同时,由于对绿色通道宣传的不全面性,一些人对国家开辟绿色通道的好心在认识上产生了不交费也可上大学的误解,也使得入学开取贫困证明的学生人数愈来愈多,加大了高校对贫困学生界定的难度。
3.绿色通道变成“逃费通道”。绿色通道制度其实是针对那些确实因为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实施的,是“先上车后买票”,而不是不买票,也不是一项福利政策,谁都可享受的。就是这样一种惠及贫困生的好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日渐陷入两难境地。开学前夕,不少新生、家长致电高校,担心无钱无法报名,而高校则担心少数学生利用绿色通道,有钱不交,恶意欠费。
4.绿色通道有泄露隐私的可能。贫困新生入学先进绿色通道,是各高校迎新常见的现象。但很多高校绿色通道办理已经下放到院系,办理地点也是各不相同,大部分办理点都在露天架空层或校道的显眼位置,有的学院甚至将其设立在人来人往的过道中间,申请表往往直接摆放在桌面上,以致常出现有人围观的现象和随意翻看贫困生填写的个人资料的情况,有泄露学生隐私嫌疑,引起有些家长和学生的不满。
5.绿色通道手续复杂。部分学校在办理绿色通道的过程中,设置种种限制性的措施,动辄就要求学生办理过多的材料、盖无数的章,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按学校要求准备齐全材料和盖好章的贫困新生,要求其回家重新办理。这种过多限制,虽说有较多的材料能够更大程度上验证困难学生的证明,但就会在无形中增大了顺利办理绿色通道的难度系数,导致部分回家重新办理证明的学生因为面子原因而放弃了学习,这与开辟绿色通道的初衷是相悖的。
6.民办高校绿色通道存在盲区。近年来,为切实保证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我国公办高校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奖学金、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政策在内的国家助学体系。然而,在许多民办高校,这些对贫困生意义非凡的“阳光”政策,却有照耀不到的盲区。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国家的有关规定也没有明确表述将独立学院、民办学校放在国家资助政策的范围内,民办学校的学生与公办学校的学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三、高校加强绿色通道工作的对策思考
1.采取多种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要想切实搞好高校绿色通道的工作,应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要解决考生不知道高校有绿色通道的问题。这不仅仅是靠媒体舆论宣传能够解决的事,更要靠高校有较强的诚意来解决问题。比如一些学校在邮寄录取通知书的同时,附带邮寄一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有关政策的介绍材料,这种介绍材料告诉每位新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在暑假期间办理什么困难证明材料,在开学的时候就可以顺利办理入学手续。另外,还可以将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宣传工作延伸进高中。在高中阶段,由班主任向全体高中生和家长解读高校资助政策体系。这样,绿色通道等资助政策就可以有效地覆盖到全体学生中。
2.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贫困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多种多样,给认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又由于政府基层部门所开具部分贫困证明不真实的影响,也增加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难度。因此,在具体的认定过程中,只凭当地政府开具的贫困证明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必须根据学生在校消费的实际情况,通过考察申请人日常的消费情况、衣着打扮等方面,来进一步确认该生是否贫困和其贫困等级。如查家庭所在地是否为贫困地区,如果来自城市,父母都有工作岗位,就不应放在重点考察范围;同时,辅导员、班主任除了接待学生外,还要重点观察多少家长陪同来报到,一般困难的学生都一个人,或只有一位家长,面色会比较疲惫,因为都是省钱坐火车硬座来的;学生还可以在报到时交一份《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来加强贫困证明的真实性。
3.严防绿色通道变成“逃费通道”。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和学生了解相关政策,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构筑一道安全的信用防线。学校应对学生提供的证明家庭贫困的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包括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符合要求,证明上的签字和公章是否清晰,各种证明材料是否完整等。同时还要通过其他渠道了解申请者的生活情况,对申请者名单进行公示,接受大家的监督和举报。还应建立完善后续跟踪机制及惩处机制。例如对学习成绩提出要求,规定减免学费和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学习成绩必须保证在全年级多少名之内;对钱款的用处进行跟踪,确保这些钱都是用在了学习上;对那些弄虚作假挤进绿色通道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处分。
4.加强绿色通道隐私保护。公共场合给贫困新生的压力是潜在的,学校应该采取更为“人性化”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可以将绿色通道单独设在室内,以保护学生的隐私。同时,高校应派专人负责绿色通道,由学校统一进行办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学校应对贫困学生及时通过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首先让他们摆脱贫困的阴影,走出心理弱势。然后让他们逐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鼓励和鞭策他们从弱势走向强势,依靠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创造财富,帮助自己实现从物质到精神的彻底脱贫致富。
5.简化绿色通道手续。各高校在新生开学报到时,要加强对绿色通道的组织领导工作,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建立责任制,资助、学工、财务、教务、后勤、保卫等有关部门和各院(系)要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在报到现场设立醒目的绿色通道指示标志,将学校办理绿色通道手续相关的部门集中在一处,明确专人负责,将登记、审批、收费、生活用品领取等手续在同一地点集中办理,以便遇到问题时相关部门及时沟通解决,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同时,学校应公布绿色通道投诉电话,入学新生如遇高校绿色通道不畅,可及时投诉,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便捷入学,使绿色通道真正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的“爱心通道”“便捷通道”,确保考入普通高校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6.实施绿色通道全覆盖。不管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不管是否硬性规定有无绿色通道,不管是按资助政策要求还是学校的教育要求,对于贫困生的入学,学校都必须高度重视。教育部早就有言在先,不能让一个贫困大学生因为学费而失学。即便是民办大学,也不能只紧盯着学费不放。况且国家早已有规定,学校要从事业收入中定额提取3%~6%的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硬性规定,明确绿色通道应覆盖所有高校。
绿色通道对贫困家庭学生的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参与。政府和学校在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争取社会多方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上给予贫困生资助的同时,社会和学校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积极引导他们自强不息,让他们在精神上脱贫,以切实保障贫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萍.学校实施“绿色通道”之我见[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2007(6).
[2]赵雪莲,邓争伟.对高校新生实行“绿色通道”的思考[J].决策咨询,2006(12).
[3]房磊.建立高校贫困生档案,建构“绿色通道”[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4]教育部新闻办公室.“绿色通道”通向希望——国家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具体措施[R].时事报告,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