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入编我国高中、中职语文的多种版本的教材中,可以说这篇文章是高中、中职语文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散文之一。因此,教学该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散文的阅读方法,尤其是学会突破散文教学难点的方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荷塘月色》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很多读者从很多方面和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究,有社会学的、有心理学的、有伦理学的,甚至还有潜意识论的。大多数读者认为《荷塘月色》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各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几乎都沿用了这种说法;也有人认为《荷塘月色》抒发的是作者“浓浓的愁”。《荷塘月色》作为一篇课文,教师要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呢?这正是教学这篇文章的难点所在。
一、把握基调,准确领会作者的感情
作者开篇就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本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不宁静”就是不愉快、烦恼、哀愁。作者为什么会“颇不宁静”呢?这要引导学生联系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当时,由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作者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作者在当时说过这样的话:“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种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一法。”作者写这篇文章“颇不宁静” 的心境正是表现了这种愁闷、烦恼的感情。
二、理清脉络,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荷塘月色》先指出游荷塘的原因(“心里颇不宁静”),接着写游荷塘过程以及产生的联想,再写回到家中。表面上整个过程完整,平铺直叙,照实写来,但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作者构思精巧、独具匠心,寓意深刻。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散文的重要特點。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怎么会觉得“荷塘月色”那么美呢?这不是矛盾吗?有人说作者写“荷塘月色”的美,是抒发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这不又与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相矛盾吗?如果这种心情通过看看“荷塘月色”就能转变为淡淡的喜悦之情,那作者也不会开篇就说“这几天心情颇不宁静”了。通过这些矛盾的表面不难看出,作者描绘“荷塘月色”所表现出的“淡淡的喜悦”并非作者所抒之情,仅是作者向往这种“淡淡的喜悦”之情,亦或理解为作者想借这种美景产生的淡淡的喜悦之情来排除自己的“颇不宁静”。但作者这种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把他从“另一个世界”吵醒时,作者发出了无奈的叹息——“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眼前的美景不能改变作者的心情,就想远些吧,“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但“我早已无福消受了”,“惦着江南”才开头,“猛一抬头”又到了“自己的门前”。作者又回到了起点,寓示了作者当时面对社会无能为力的无奈。
三、抓关键词句,深入分析作者感情
有人说,要读懂《荷塘月色》就必须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这话很有道理。
⒈理解关键字的意思,分析作者感情
⑴“心情颇不宁静”。“颇”:很,相当地。说明了这几天心情不宁静的程度,表明作者的心情不是淡淡的愁,而是很愁,相当地愁。
⑵“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且”:姑且,暂且。一个“且”字反映了作者无可奈何,却又努力想勉强自己借“受用”“荷香月色”来摆脱愁苦、安宁心灵的心态。
2.理解句子的暗示意义,领会作者感情
⑴“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好像……也好像”表明作者当前的感觉只是“像”而已,不是真的,暗示了在平常,“这一片天地”不是作者的,作者没有思想、言行的自由,不是一个自由的人。
⑵“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借蝉声和蛙声进一步暗示自己的不自由。
(作者单位:湖南省绥宁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把握基调,准确领会作者的感情
作者开篇就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本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不宁静”就是不愉快、烦恼、哀愁。作者为什么会“颇不宁静”呢?这要引导学生联系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当时,由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作者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作者在当时说过这样的话:“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种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一法。”作者写这篇文章“颇不宁静” 的心境正是表现了这种愁闷、烦恼的感情。
二、理清脉络,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荷塘月色》先指出游荷塘的原因(“心里颇不宁静”),接着写游荷塘过程以及产生的联想,再写回到家中。表面上整个过程完整,平铺直叙,照实写来,但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作者构思精巧、独具匠心,寓意深刻。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散文的重要特點。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怎么会觉得“荷塘月色”那么美呢?这不是矛盾吗?有人说作者写“荷塘月色”的美,是抒发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这不又与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相矛盾吗?如果这种心情通过看看“荷塘月色”就能转变为淡淡的喜悦之情,那作者也不会开篇就说“这几天心情颇不宁静”了。通过这些矛盾的表面不难看出,作者描绘“荷塘月色”所表现出的“淡淡的喜悦”并非作者所抒之情,仅是作者向往这种“淡淡的喜悦”之情,亦或理解为作者想借这种美景产生的淡淡的喜悦之情来排除自己的“颇不宁静”。但作者这种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把他从“另一个世界”吵醒时,作者发出了无奈的叹息——“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眼前的美景不能改变作者的心情,就想远些吧,“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但“我早已无福消受了”,“惦着江南”才开头,“猛一抬头”又到了“自己的门前”。作者又回到了起点,寓示了作者当时面对社会无能为力的无奈。
三、抓关键词句,深入分析作者感情
有人说,要读懂《荷塘月色》就必须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这话很有道理。
⒈理解关键字的意思,分析作者感情
⑴“心情颇不宁静”。“颇”:很,相当地。说明了这几天心情不宁静的程度,表明作者的心情不是淡淡的愁,而是很愁,相当地愁。
⑵“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且”:姑且,暂且。一个“且”字反映了作者无可奈何,却又努力想勉强自己借“受用”“荷香月色”来摆脱愁苦、安宁心灵的心态。
2.理解句子的暗示意义,领会作者感情
⑴“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好像……也好像”表明作者当前的感觉只是“像”而已,不是真的,暗示了在平常,“这一片天地”不是作者的,作者没有思想、言行的自由,不是一个自由的人。
⑵“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借蝉声和蛙声进一步暗示自己的不自由。
(作者单位:湖南省绥宁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