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如何预防老年性骨折、骨质疏松的问题,一般人都要做两方面的回答:要补钙,提高骨密度;要配合维生素D,多晒太阳。应该说这是很专业的回答,但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骨质疏松防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这里面还有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维生素K的问题。老K很厉害呀。
“老K”能预防骨折?
还是从钙和维生素D说起。钙是构成骨骼的主体,骨质疏松就是骨里的钙含量少了,流失了。只有补充大量的钙、同时把吃入体内的钙变成了骨成分,才能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所以,首先要把钙吃进去,否则就没有构成骨的原料。当然光有原料还不够,它还要运到骨那里。谁来负责这个吸收和运输的过程呢?维生素D。维生素D完成了肠道对钙的吸收过程。
接下来,钙如何进入到骨头里去呢?这就涉及到一个专业问题,即骨钙素对钙的羧基化。这个过程必须要有维生素K的参加。如果没有老K的参与,人体肠道吸收的钙就不能变成骨成分。
目前发现维生素K至少与三种以上维持骨健康的蛋白质发生作用。其中一种叫作成骨细胞,它是参与骨构建、骨构成的,而维生素K促进它的成长与活跃。第二是破骨细胞,维生素K是抑制、减少它的。所以,维生素K的合理摄入,能在促进骨构成、骨构建,防止骨破坏两个角度维护骨的健康,从而达到预防、甚至部分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而很多其他物质只有其中一个方面的作用。
青少年补维K要尽早
钙在骨中沉积,也就是骨密度的增加,在25-30岁之前,是个增加的过程,即储存期。骨密度在25-30岁时,达到峰值。这个时期后,不管男性女性,都开始下降,没有例外。甚至由于雌激素锐减,女性在绝经期前,下降得更快一些。如果储存期的峰值高,那么下降后剩余的也多,所以25-30岁之前一定要提升骨量的峰值。同理,维生素D、维生素K也要提前补。青少年一定要从小关注维生素K的摄入,30岁以后再补就费力了。
那么,过了骨量的峰值后,再补还有用吗?有用!以骨质疏松来看,不管是补雌激素,还是其他措施,补钙始终是预防和治疗的基础。没有钙原料,其他手段再高明,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钙要维持终身补。同理,维生素D、维生素K的补充也要贯彻始终。
心脑血管防护,我也管
《家庭科学·新健康》第三期曾经谈到维生素P家族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其实维生素K的作用与它相似,它们的区别在于分工不同。维生素P的作用是预防血管太脆,及维持正常的通透性。维生素K的作用是,一旦血液渗透,它要参与血液的凝固,负责血液凝固的完整性。值得指出的是,维生素K参与的是血液渗出后的凝血,而不是增加血管中血液的凝固性。因为我们从食物中维生素K的摄入量,决定了维生素K不会有那么大的凝固性。
维K主要靠食补
天然的维生素K是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而且它主要靠食补。
从营养学上看,天然维生素K可以分成维K1和维K2。维K1主要来自各种深色的绿色蔬菜,比如香菜、菠菜、芥蓝、油菜等。维K2主要是肠道细菌合成的。量虽然小,但也不能忽视。当然,维K2是不足以维持人体的正常需要的,所以还得通过饮食补充维K1。如果每天保证1-2斤绿色蔬菜的摄取,维生素K是不至于缺乏的。
那么,水果中有没有维生素K呢?水果中维生素K的含量远不如绿叶蔬菜,所以爱吃水果的女孩要注意一下。
由于天然维生素K是脂溶性的,不是水溶性的,所以最好结合各种油的载体食用。绿色蔬菜在油炒的过程中,维生素K不会造成更多的损失,虽然不排斥生吃,但是热炒在补充维生素K方面是首选。
【超链接】
人工合成的维K3与维K4
维生素K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即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维生素K1和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合成的维生素K2。另一类是水溶性的维生素,由人工合成,即维生素K3和K4。最重要的是维生素K1和K2。此外,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需要胆汁协助,水溶性维生素K吸收不需要胆汁。
维生素K的易缺人群
首先做自我评判。在纸上连续记录七天,看自己有没有吃绿色蔬菜。七天算是一个提示过程。当然如果长期不吃绿色蔬菜,那肯定就是缺乏人群了。此外,以下这些人群容易缺乏维生素K。
① 新生儿
新生儿是维生素K易缺乏的群体。因为他们易导致出血,比如脐带出血、包皮出血、肠道出血等。所以新生儿要注意维生素K的补充。如今儿科在常规检测与保健中都要注意这个问题。
缺乏的症状要细心观察,比如新生儿是否出现皮肤瘀斑、出血点。如果出现,就要考虑是否缺乏维生素K了。
至于早产婴儿,这与新生儿相似,它本身储存的就少,摄入的也少,更易造成维生素K的缺乏。
新生儿维K缺乏,可以采取母乳补充,早产婴儿只能靠打针输液的补充方式了。当然还要儿科医生视具体情况而定。
② 经期妇女
有的女性在经期失血量很大,如果维生素K缺乏,那可能导致出血更多,当然也包括铁质的流失。很多女性在经血多时,要补充一些含铁多的食品,这是对的,但往往事倍功半。所以,既要补血、补铁,又要补充维K的消耗。
③ 痔疮患者
痔疮能引起诸多问题,其中失血是重要的一项,如果维生素K再缺乏,失血就会更严重。
④ 经常流鼻血的人
除了联想到维生素C的缺乏、甚至一些恶性疾病的病变,还要联想到维生素K的缺乏问题。
⑤ 正在服用抗生素的人
有些抗生素可能造成肠道细菌群的紊乱,从而影响维生素K2的合成。当然这里指的是大剂量、长期服用。
⑥ 严重灼伤、外伤者
近期有严重灼伤、外伤的人,体液的大量丢失会导致大量的维生素K参与凝血而造成消耗,从而造成维生素K的缺乏。
⑦ 胆汁不足者
科学研究表明,维生素的吸收与胆汁的转运载体作用有关。如果胆汁不足的话,维生素K的吸收就要大打折扣。所以胆汁不足者要考虑维生素K的降低趋势。胆汁不足的通常表现是肉类、油类消化不好。
“老K”能预防骨折?
还是从钙和维生素D说起。钙是构成骨骼的主体,骨质疏松就是骨里的钙含量少了,流失了。只有补充大量的钙、同时把吃入体内的钙变成了骨成分,才能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所以,首先要把钙吃进去,否则就没有构成骨的原料。当然光有原料还不够,它还要运到骨那里。谁来负责这个吸收和运输的过程呢?维生素D。维生素D完成了肠道对钙的吸收过程。
接下来,钙如何进入到骨头里去呢?这就涉及到一个专业问题,即骨钙素对钙的羧基化。这个过程必须要有维生素K的参加。如果没有老K的参与,人体肠道吸收的钙就不能变成骨成分。
目前发现维生素K至少与三种以上维持骨健康的蛋白质发生作用。其中一种叫作成骨细胞,它是参与骨构建、骨构成的,而维生素K促进它的成长与活跃。第二是破骨细胞,维生素K是抑制、减少它的。所以,维生素K的合理摄入,能在促进骨构成、骨构建,防止骨破坏两个角度维护骨的健康,从而达到预防、甚至部分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而很多其他物质只有其中一个方面的作用。
青少年补维K要尽早
钙在骨中沉积,也就是骨密度的增加,在25-30岁之前,是个增加的过程,即储存期。骨密度在25-30岁时,达到峰值。这个时期后,不管男性女性,都开始下降,没有例外。甚至由于雌激素锐减,女性在绝经期前,下降得更快一些。如果储存期的峰值高,那么下降后剩余的也多,所以25-30岁之前一定要提升骨量的峰值。同理,维生素D、维生素K也要提前补。青少年一定要从小关注维生素K的摄入,30岁以后再补就费力了。
那么,过了骨量的峰值后,再补还有用吗?有用!以骨质疏松来看,不管是补雌激素,还是其他措施,补钙始终是预防和治疗的基础。没有钙原料,其他手段再高明,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钙要维持终身补。同理,维生素D、维生素K的补充也要贯彻始终。
心脑血管防护,我也管
《家庭科学·新健康》第三期曾经谈到维生素P家族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其实维生素K的作用与它相似,它们的区别在于分工不同。维生素P的作用是预防血管太脆,及维持正常的通透性。维生素K的作用是,一旦血液渗透,它要参与血液的凝固,负责血液凝固的完整性。值得指出的是,维生素K参与的是血液渗出后的凝血,而不是增加血管中血液的凝固性。因为我们从食物中维生素K的摄入量,决定了维生素K不会有那么大的凝固性。
维K主要靠食补
天然的维生素K是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而且它主要靠食补。
从营养学上看,天然维生素K可以分成维K1和维K2。维K1主要来自各种深色的绿色蔬菜,比如香菜、菠菜、芥蓝、油菜等。维K2主要是肠道细菌合成的。量虽然小,但也不能忽视。当然,维K2是不足以维持人体的正常需要的,所以还得通过饮食补充维K1。如果每天保证1-2斤绿色蔬菜的摄取,维生素K是不至于缺乏的。
那么,水果中有没有维生素K呢?水果中维生素K的含量远不如绿叶蔬菜,所以爱吃水果的女孩要注意一下。
由于天然维生素K是脂溶性的,不是水溶性的,所以最好结合各种油的载体食用。绿色蔬菜在油炒的过程中,维生素K不会造成更多的损失,虽然不排斥生吃,但是热炒在补充维生素K方面是首选。
【超链接】
人工合成的维K3与维K4
维生素K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即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维生素K1和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合成的维生素K2。另一类是水溶性的维生素,由人工合成,即维生素K3和K4。最重要的是维生素K1和K2。此外,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需要胆汁协助,水溶性维生素K吸收不需要胆汁。
维生素K的易缺人群
首先做自我评判。在纸上连续记录七天,看自己有没有吃绿色蔬菜。七天算是一个提示过程。当然如果长期不吃绿色蔬菜,那肯定就是缺乏人群了。此外,以下这些人群容易缺乏维生素K。
① 新生儿
新生儿是维生素K易缺乏的群体。因为他们易导致出血,比如脐带出血、包皮出血、肠道出血等。所以新生儿要注意维生素K的补充。如今儿科在常规检测与保健中都要注意这个问题。
缺乏的症状要细心观察,比如新生儿是否出现皮肤瘀斑、出血点。如果出现,就要考虑是否缺乏维生素K了。
至于早产婴儿,这与新生儿相似,它本身储存的就少,摄入的也少,更易造成维生素K的缺乏。
新生儿维K缺乏,可以采取母乳补充,早产婴儿只能靠打针输液的补充方式了。当然还要儿科医生视具体情况而定。
② 经期妇女
有的女性在经期失血量很大,如果维生素K缺乏,那可能导致出血更多,当然也包括铁质的流失。很多女性在经血多时,要补充一些含铁多的食品,这是对的,但往往事倍功半。所以,既要补血、补铁,又要补充维K的消耗。
③ 痔疮患者
痔疮能引起诸多问题,其中失血是重要的一项,如果维生素K再缺乏,失血就会更严重。
④ 经常流鼻血的人
除了联想到维生素C的缺乏、甚至一些恶性疾病的病变,还要联想到维生素K的缺乏问题。
⑤ 正在服用抗生素的人
有些抗生素可能造成肠道细菌群的紊乱,从而影响维生素K2的合成。当然这里指的是大剂量、长期服用。
⑥ 严重灼伤、外伤者
近期有严重灼伤、外伤的人,体液的大量丢失会导致大量的维生素K参与凝血而造成消耗,从而造成维生素K的缺乏。
⑦ 胆汁不足者
科学研究表明,维生素的吸收与胆汁的转运载体作用有关。如果胆汁不足的话,维生素K的吸收就要大打折扣。所以胆汁不足者要考虑维生素K的降低趋势。胆汁不足的通常表现是肉类、油类消化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