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读低年级孩子的作文,就会发现一种语病,在写人写事的文章中尤其常见。那就是写人物语言或对话时,学生往往只会把“你说”“我说”“他说”放在引用人物语言前面作提示,而且不懂得对话应该分段写。于是,有时整篇文章都是这样“某某”说对“某某”说一说到底,不仅读来无味,眼睛看着也很累。虽然语感会在长期的阅读和写作中自然地慢慢形成,但如果能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起步阶段的孩子,掌握一定的写作规范,不仅能提高写作水平,而且也会激发孩子写作的乐趣,增强写作的信心。
人教版第五册第二次习作主题是写一个熟悉的人,通过一件事写出人物特点。我除了按一般常规进行写作前指导外,还利用写人这个题材,进行了人物语言描写的强化训练。
首先,我选择了平行班孩子习作中的一个典型语段(不选自己班的是因为怕打击孩子的信心),上课前把它摘抄在黑板上:
我说:“我可以和您来一场比赛吗?”爸爸说:“好的。”我和妹妹还有爸爸游上岸。我走过去对妹妹说:“妹妹,你来当裁判吧!”妹妹说:“好的。”妹妹又神气地说:“开始。”
我告诉大家,这是跟我们一样大的孩子写的一段话。请大家读读,谈谈读后的感觉。孩子们自然是谈不出什么感觉,因为这段话本来就平淡无奇。于是我说:“这段话是人物之间的对话,许多同学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也都是像他这么写的。今天读了,就能发现这样写好像味道不怎么样,对吧?”孩子们虽然不是很明白,但都有这种感觉。
“那么怎样让我们烹调的‘作文菜’味道更好呢?我们来看看下面三句话吧!认真读读并说说你的发现。”这时,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语文园地二》中“我的发现”里的三句话: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因为很明显,所以孩子们都能马上发现三句话中的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写法上:引用人物的语言可以位置不同,在后、在前、在两边都可以。我引导孩子们对照黑板上的典型语段,这时再谈谈感觉。大家很快发现了,原来刚刚说不出的味道为什么不好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平时的写作,往往只用指示语在前这一种方式。
第二,标点的运用上:所有人物的语言都是用双引号引起来的,而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所用的标点也不同,为了突出这一不同,我把三句话改成了纯标点的形式展现在黑板上:
某某说:“……”
“……”某某说。
“……”某某说,“……”
发现这样的异同还仅仅停留于理论认识,只有通过操作实践,这些应注意的要点才能进一步被学生认同接受。还是以上课一开始出现的典型语段为例,我让孩子再读,并提出修改意见。经过孩子们的努力,原来那段“某某”一说到底的文章有了一些变化:
我说:“我可以和您来一场比赛吗?”“好的。”爸爸说。我和妹妹还有爸爸游上岸。我走过去对妹妹说:
“妹妹,你来当裁判吧!”“好的。”妹妹又神气地说,“开始。”
这样一改,读起来味道确实有了变化。但还不够,接着,我将事先准备好的第二单元中有对话的课文段落展示在大屏幕上,通过回读,孩子们又发现,正确的对话写作格式应该分段。于是,在孩子们的指挥下,我在黑板上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原来的语段便成了这样的形式:
我说:“我可以和您来一场比赛吗?”
“好的。”爸爸说。
我和妹妹还有爸爸游上岸。我走过去对妹妹说:“妹妹,你来当裁判吧!”
“好的。”妹妹又神气地说,“开始。”
虽然还是那段普普通通的对话,但作了几次调整后,读起来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就这样,我跟孩子们一起总结了写人物语言的两个妙招:
1.人物语言分段写。
2.提示语位置应多变。
当然,像这样从格式上注意写人物语言只不过是停留于形式上的规范,而文章中人物语言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就写人而言,借助语言还可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当孩子三读语段,发现改进之处后,我又来了个转弯:“如果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你觉得这一段对话符合我们这次作文的要求吗?”孩子有的发现这样写都不知道主角是谁了,有的发现哪个人有什么特点也丝毫感觉不到……借此机会,我们再与近期正在共读的《绿野仙踪》里的人物语言描写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透过人物语言,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每个角色的特点。这就是语言描写可以达到的更高层次的目标,孩子们目前当然不一定能做到,但先知就会先觉,进而就能慢慢促成能力的提升。
人教版第五册第二次习作主题是写一个熟悉的人,通过一件事写出人物特点。我除了按一般常规进行写作前指导外,还利用写人这个题材,进行了人物语言描写的强化训练。
首先,我选择了平行班孩子习作中的一个典型语段(不选自己班的是因为怕打击孩子的信心),上课前把它摘抄在黑板上:
我说:“我可以和您来一场比赛吗?”爸爸说:“好的。”我和妹妹还有爸爸游上岸。我走过去对妹妹说:“妹妹,你来当裁判吧!”妹妹说:“好的。”妹妹又神气地说:“开始。”
我告诉大家,这是跟我们一样大的孩子写的一段话。请大家读读,谈谈读后的感觉。孩子们自然是谈不出什么感觉,因为这段话本来就平淡无奇。于是我说:“这段话是人物之间的对话,许多同学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也都是像他这么写的。今天读了,就能发现这样写好像味道不怎么样,对吧?”孩子们虽然不是很明白,但都有这种感觉。
“那么怎样让我们烹调的‘作文菜’味道更好呢?我们来看看下面三句话吧!认真读读并说说你的发现。”这时,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语文园地二》中“我的发现”里的三句话: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因为很明显,所以孩子们都能马上发现三句话中的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写法上:引用人物的语言可以位置不同,在后、在前、在两边都可以。我引导孩子们对照黑板上的典型语段,这时再谈谈感觉。大家很快发现了,原来刚刚说不出的味道为什么不好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平时的写作,往往只用指示语在前这一种方式。
第二,标点的运用上:所有人物的语言都是用双引号引起来的,而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所用的标点也不同,为了突出这一不同,我把三句话改成了纯标点的形式展现在黑板上:
某某说:“……”
“……”某某说。
“……”某某说,“……”
发现这样的异同还仅仅停留于理论认识,只有通过操作实践,这些应注意的要点才能进一步被学生认同接受。还是以上课一开始出现的典型语段为例,我让孩子再读,并提出修改意见。经过孩子们的努力,原来那段“某某”一说到底的文章有了一些变化:
我说:“我可以和您来一场比赛吗?”“好的。”爸爸说。我和妹妹还有爸爸游上岸。我走过去对妹妹说:
“妹妹,你来当裁判吧!”“好的。”妹妹又神气地说,“开始。”
这样一改,读起来味道确实有了变化。但还不够,接着,我将事先准备好的第二单元中有对话的课文段落展示在大屏幕上,通过回读,孩子们又发现,正确的对话写作格式应该分段。于是,在孩子们的指挥下,我在黑板上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原来的语段便成了这样的形式:
我说:“我可以和您来一场比赛吗?”
“好的。”爸爸说。
我和妹妹还有爸爸游上岸。我走过去对妹妹说:“妹妹,你来当裁判吧!”
“好的。”妹妹又神气地说,“开始。”
虽然还是那段普普通通的对话,但作了几次调整后,读起来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就这样,我跟孩子们一起总结了写人物语言的两个妙招:
1.人物语言分段写。
2.提示语位置应多变。
当然,像这样从格式上注意写人物语言只不过是停留于形式上的规范,而文章中人物语言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就写人而言,借助语言还可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当孩子三读语段,发现改进之处后,我又来了个转弯:“如果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你觉得这一段对话符合我们这次作文的要求吗?”孩子有的发现这样写都不知道主角是谁了,有的发现哪个人有什么特点也丝毫感觉不到……借此机会,我们再与近期正在共读的《绿野仙踪》里的人物语言描写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透过人物语言,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每个角色的特点。这就是语言描写可以达到的更高层次的目标,孩子们目前当然不一定能做到,但先知就会先觉,进而就能慢慢促成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