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定时/计数器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应用非常普遍,是单片机的重要内置部件,也是单片机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经验,从提高学生兴趣,完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入手,对定时/计数器环节进行了教学设计,以此完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单片机;定时/计数器;教学设计;教育教学
定时/计数器从应用角度看,可以分为定时器功能和计数器功能,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比如:在电的生产、传输过程中,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电能质量,也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更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需要每隔一定的时间,对线路上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等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这一定的时间间隔,就可以利用定时器功能实现,它就像一个闹钟,时间一到,就告诉计算机要去测量控制了。再比如,在一个生产流水线上,我们要对工件的数量进行统计,如每24瓶矿泉水打个包,这实际上就利用到了计数器功能。这样的例子实际上还有很多,可见,定时/计数器功能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因此,单片机制造商直接将其内置到单片机内部,使单片机应用的设计者能方便地应用其功能。定时/计数器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最终能否正确地、灵活自如地应用定时/计数器,也是检验这一环节教学效果的最终指标。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1)理解定时/计数器的功能;(2)了解定时/计数器的结构;(3)掌握定时/计数器相关的控制寄存器;(4)掌握定时/计数器的4種工作方式。(5)结合中断系统,掌握定时/计数器的应用设计。
(二) 能力目标:(1)根据系统控制需要,正确合理地选择定时/计数器的功能和工作方式,设置相关控制寄存器;(2)根据不同任务要求,正确设置计数初值,合理选择查询或中断方式设计功能程序;(3)通过简单地、对比性地应用举例,对学生进行定时/计数器设计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训练。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1)定时/计数器相关控制寄存器;(2)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二) 教学难点:(1)定时/计数器的定时器功能和计数器功能的区别;(2)定时/计数器各工作方式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3)程序设计时,查询方式和中断方式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4)根据任务要求不同,合理选择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程序处理方式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
三、 教学方法:对比法、归纳法
四、 教学过程及策略
教学过程中,总体上采取层次化的组织方式,分为定时/计数器的概念、定时/计数器相关控制寄存器和工作方式、定时/计数器的应用三个层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理论到实践进行引导式教学。
(一) 定时/计数器的概念
这一环节,分成两个部分,引出三个概念。第一部分,结合日常生活、生产举例,引出定时器和计数器的概念,注意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情况可能用到定时/计数器?第二部分,由定时/计数器它是怎么实现功能的,引出单片机中定时/计数器的结构框图。通过提问、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各功能环节的作用,知道它们缺一不可。比如:单片机里面的计数器是怎么计数的?为什么不同的计数输入脉冲信号,使得它实现了定时器和计数器两种不同的功能?是不是有计数脉冲,它就一定会计数呢?我能不能关掉它呢?最终,系统性地引出定时器功能、计数器功能的概念和TCON、TMOD、TH0、TL0、TH1、TL1相关控制寄存器的概念。
(二) 定时/计数器相关控制寄存器和工作方式。
这一环节,分成两个部分,掌握两个技能点。第一部分,结合前面中断系统学习的知识点,回顾、学习TCON寄存器中与定时/计数器相关的四个标志位TF0、TF1、TR0、TR1。结合前一步的思路,引出TMOD寄存器中的C//T,学习GATE、M1、M0的作用,进一步引出4种工作方式。第二部分,结合定时/计数器不同工作方式时的内部电路图,讲解每种工作方式的特点和注意点,每种工作方式间进行对比,最终掌握两点技能:①各工作方式下定时时间的计算和设定;②结合功能和工作方式要求设置TMOD,通过TCON控制计数启/停,反映计数溢出。
(三) 定时/计数器的应用。
这一环节,通过同一功能要求的例子,结合Keil、Proteus设计仿真软件,分别用4种不同的工作方式,采用查询和中断两种程序设计方法去实现。利用这种对比性的举例,不仅使学生掌握定时/计数器应用的设计方法,也培养训练学生根据任务要求不同,合理选择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程序处理方式的思维方式,以期达到灵活应用定时/计数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天汉.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董匀芬.《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15(66):151.
关键词:单片机;定时/计数器;教学设计;教育教学
定时/计数器从应用角度看,可以分为定时器功能和计数器功能,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比如:在电的生产、传输过程中,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电能质量,也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更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需要每隔一定的时间,对线路上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等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这一定的时间间隔,就可以利用定时器功能实现,它就像一个闹钟,时间一到,就告诉计算机要去测量控制了。再比如,在一个生产流水线上,我们要对工件的数量进行统计,如每24瓶矿泉水打个包,这实际上就利用到了计数器功能。这样的例子实际上还有很多,可见,定时/计数器功能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因此,单片机制造商直接将其内置到单片机内部,使单片机应用的设计者能方便地应用其功能。定时/计数器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最终能否正确地、灵活自如地应用定时/计数器,也是检验这一环节教学效果的最终指标。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1)理解定时/计数器的功能;(2)了解定时/计数器的结构;(3)掌握定时/计数器相关的控制寄存器;(4)掌握定时/计数器的4種工作方式。(5)结合中断系统,掌握定时/计数器的应用设计。
(二) 能力目标:(1)根据系统控制需要,正确合理地选择定时/计数器的功能和工作方式,设置相关控制寄存器;(2)根据不同任务要求,正确设置计数初值,合理选择查询或中断方式设计功能程序;(3)通过简单地、对比性地应用举例,对学生进行定时/计数器设计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训练。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1)定时/计数器相关控制寄存器;(2)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二) 教学难点:(1)定时/计数器的定时器功能和计数器功能的区别;(2)定时/计数器各工作方式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3)程序设计时,查询方式和中断方式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4)根据任务要求不同,合理选择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程序处理方式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
三、 教学方法:对比法、归纳法
四、 教学过程及策略
教学过程中,总体上采取层次化的组织方式,分为定时/计数器的概念、定时/计数器相关控制寄存器和工作方式、定时/计数器的应用三个层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理论到实践进行引导式教学。
(一) 定时/计数器的概念
这一环节,分成两个部分,引出三个概念。第一部分,结合日常生活、生产举例,引出定时器和计数器的概念,注意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情况可能用到定时/计数器?第二部分,由定时/计数器它是怎么实现功能的,引出单片机中定时/计数器的结构框图。通过提问、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各功能环节的作用,知道它们缺一不可。比如:单片机里面的计数器是怎么计数的?为什么不同的计数输入脉冲信号,使得它实现了定时器和计数器两种不同的功能?是不是有计数脉冲,它就一定会计数呢?我能不能关掉它呢?最终,系统性地引出定时器功能、计数器功能的概念和TCON、TMOD、TH0、TL0、TH1、TL1相关控制寄存器的概念。
(二) 定时/计数器相关控制寄存器和工作方式。
这一环节,分成两个部分,掌握两个技能点。第一部分,结合前面中断系统学习的知识点,回顾、学习TCON寄存器中与定时/计数器相关的四个标志位TF0、TF1、TR0、TR1。结合前一步的思路,引出TMOD寄存器中的C//T,学习GATE、M1、M0的作用,进一步引出4种工作方式。第二部分,结合定时/计数器不同工作方式时的内部电路图,讲解每种工作方式的特点和注意点,每种工作方式间进行对比,最终掌握两点技能:①各工作方式下定时时间的计算和设定;②结合功能和工作方式要求设置TMOD,通过TCON控制计数启/停,反映计数溢出。
(三) 定时/计数器的应用。
这一环节,通过同一功能要求的例子,结合Keil、Proteus设计仿真软件,分别用4种不同的工作方式,采用查询和中断两种程序设计方法去实现。利用这种对比性的举例,不仅使学生掌握定时/计数器应用的设计方法,也培养训练学生根据任务要求不同,合理选择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程序处理方式的思维方式,以期达到灵活应用定时/计数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天汉.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董匀芬.《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15(6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