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格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再现,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是一个没有学生实际参与的检验过程,由评委老师来判断上课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短时;再现;表演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关于微格课,我们认为就是在时间、内容上都给予了高度压缩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技能交流展示的新形式;它是一堂课的微缩,也可以是一堂课中某个教学内容或某个重点环节的展示,目的就是通过模拟教学让大家讨论该怎样教。其特点是:一、时间就需要限制在15—20(或者10—15)分钟;二、听课没有学生参与,完全由老师自编、自导、自演,在台上唱独角戏。但是微格课的教学,可以很容易的考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理念,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对教材的理解与驾驭,最重要的是可以预见该课题的教学效果。
微格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是一样的,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把教学过程进行展示,期间包括老师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再现。只不过由于没有学生,老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了,教师只需要将下一个教学环节继续展示下去。也因为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期间学生答疑或活动的时间是节约下来的。
微格课的关键在于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在微格课的做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教师在微格课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只是学生没有实际作,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这种估计是否恰当,这些建立在估计基础上点拨评价是否到位,要由专家评委做出判断。所以,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微格课中常出现的问题:
1.说课与讲课分不清楚。微格课是讲课而非说课。
2.教材、教案、课件与板书处理不当。教师不是拿着课本讲课而是在宣读教案,教案与课件内容不一致,把讲课当作是播放课件和讲解课件,板书内容与课件重复或呈现时间不当,完全没有板书或板书不得要领。
3.课件:过分强调课件的作用,用课件代替讲课,用课件代替板书;运用大量音效,影响教学效果;大量摘录课文原文,设计质量不高;不会正确操作,如在编辑窗口演示而不是在播放窗口演示;错别字和不规范表述;背景与文字的色彩运用不当,造成投影不清晰。
4.没有课改理念。教师一讲到底,没有学生的活动,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讲、学与练的时间比例严重失衡。
5.教案:要素不齐;不知道什么是“三维目标”,错误地认为“三维目标”就是“知识+能力+德育”;流程不清楚;教案、导学案和课堂实录分不清楚;排版随意,序列标注不规范;没有注明授课者单位及姓名。
6.因为无学生授课,教者普遍缺乏激情。
7.缺乏必要的反馈与评价。
8.课上得太“正”了,分析太多了,“问”的太多了,学生主体性太弱了。
9.艺体课示范不够。
10.讲得太精彩,学得太糊涂。
两个关键性问题:
问题一:无生上课与其它上课形式的主要区别
答:1.与普通课堂的区别。(1)面对的对象和地点不同。真实课堂的上课,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微格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面对的是同行或专家;(2)观察、研究的对象不同。真实的课堂上,我们观察、研究的对象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且以“学”为主。“微格课”的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3)目标不同。常态教研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情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也为管理者评价教师、制定校本教研计划等提供依据等。“微格课”活动的目标则主要在于在教师招聘中选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前者侧重学校的发展,后者侧重教师个体的发展。
2.与说课的区别。说课的重点是“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更偏重的是教学的理论依据,针对的对象是同行或专家;“微格课”的重点是“如何教”。偏重的是课堂教学实际中教的方法和过程。对象仍然是学生,只不过由于现场没有学生,需要通过动作和语言进行虚拟和模拟。
3.与模拟课堂的区别。模拟课堂的组织形式与无生上课相同的是都是面对专家或评委,但模拟课堂可以将在场的人员“当作”学生,教师可以现场提问他们,他们的回答也要求尽量模拟学生的思维方式。而微格课不能提问现场人员,一般是通过手势示意请学生回答,再通过教师将学生可能的回答表述出来。
问题二:假如在进场后比较紧张;过程中找不到激情,怎么办?
答:1.无生上课的评委一般从考生一进入考场就开始关注,此时不提倡考生一进入考场就鞠躬,这样一方面给人感觉过于造作;另一方面显得自信心不足。提倡在进门前若比较紧张,可以通过深呼吸调整,然后昂首挺胸走向讲台,这一过程可以面带微笑地扫视一下评委,从容地整理一下讲台或上课过程中需要的器材,这里的整理在心理上也是一种调试,做好准备活动后,抬头微笑地问评委“是否可以上课了”,这是一种礼貌,容易获得好感。
2.“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点同平常的课堂一样,但无生上课时间有限,所以课的导入要精心设计,不宜过长,并且在入场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导入反复说几次,这样有了流畅的开端,自信心就容易增强。
3.提倡在上课过程中适当地做些动作,一方面显得比较自然,另外一个放开的动作也可以使自己变得放松,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4.要知道平常的课堂面对学生时,学生的积极参与会激发教师的激情,但无生上课面对的评委一般是“面无表情”,有时候甚至有皱眉或分神的动作,有的心理素质不太好的老师见此情景,自然就紧张起来,可能会认为评委对自己的课堂不满意,渐渐地就没有信心了。其实评委的“冷漠”是一种常态,可能你的课讲得很精彩,但他在外表没有流露和暗示。至于其它动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前面有较长时间的听课,体能上的不足,导致自然的倦怠表现和不自觉的调节动作。其实,即便在“分神”的表情下,他的耳朵还是能够清晰地听到你的语言的。总之,不要受评委的表情干扰,本着“前面的考生或许还不如我呢!”、“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要紧紧抓住,不抛弃、不放弃!”的想法,坚持并积极调整自己。
几点建议:
1.教案前面加印上教学内容(教材),并设计的精美一点,可以引起评委的好感。
2.讲课要有激情。激情,激情,还是激情!
3.加强学法指导。不要滔滔不绝,要处处想到这时学生应该做什么,因为听者的重心放心你组织学生的“学”上面的。
4.必须要体现课改精神,必须要环节清晰,必须板书课题,必须要有课堂训练,必须要心中有学生,必须讲普通话,必须要拿着教材而非教案上课,必须要有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必须要制作课件并尽量事先预演,必须要控制好节奏与时间。
参考文献:
1.邹强;小议“微格教学”在学科教学法课程中的运用[J];咸宁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朱致瑛;历史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张莉;微格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4.张统德;实施“微格教学”提高学生教学能力[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关键词】 短时;再现;表演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关于微格课,我们认为就是在时间、内容上都给予了高度压缩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技能交流展示的新形式;它是一堂课的微缩,也可以是一堂课中某个教学内容或某个重点环节的展示,目的就是通过模拟教学让大家讨论该怎样教。其特点是:一、时间就需要限制在15—20(或者10—15)分钟;二、听课没有学生参与,完全由老师自编、自导、自演,在台上唱独角戏。但是微格课的教学,可以很容易的考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理念,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对教材的理解与驾驭,最重要的是可以预见该课题的教学效果。
微格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是一样的,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把教学过程进行展示,期间包括老师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再现。只不过由于没有学生,老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了,教师只需要将下一个教学环节继续展示下去。也因为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期间学生答疑或活动的时间是节约下来的。
微格课的关键在于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在微格课的做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教师在微格课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只是学生没有实际作,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这种估计是否恰当,这些建立在估计基础上点拨评价是否到位,要由专家评委做出判断。所以,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微格课中常出现的问题:
1.说课与讲课分不清楚。微格课是讲课而非说课。
2.教材、教案、课件与板书处理不当。教师不是拿着课本讲课而是在宣读教案,教案与课件内容不一致,把讲课当作是播放课件和讲解课件,板书内容与课件重复或呈现时间不当,完全没有板书或板书不得要领。
3.课件:过分强调课件的作用,用课件代替讲课,用课件代替板书;运用大量音效,影响教学效果;大量摘录课文原文,设计质量不高;不会正确操作,如在编辑窗口演示而不是在播放窗口演示;错别字和不规范表述;背景与文字的色彩运用不当,造成投影不清晰。
4.没有课改理念。教师一讲到底,没有学生的活动,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讲、学与练的时间比例严重失衡。
5.教案:要素不齐;不知道什么是“三维目标”,错误地认为“三维目标”就是“知识+能力+德育”;流程不清楚;教案、导学案和课堂实录分不清楚;排版随意,序列标注不规范;没有注明授课者单位及姓名。
6.因为无学生授课,教者普遍缺乏激情。
7.缺乏必要的反馈与评价。
8.课上得太“正”了,分析太多了,“问”的太多了,学生主体性太弱了。
9.艺体课示范不够。
10.讲得太精彩,学得太糊涂。
两个关键性问题:
问题一:无生上课与其它上课形式的主要区别
答:1.与普通课堂的区别。(1)面对的对象和地点不同。真实课堂的上课,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微格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面对的是同行或专家;(2)观察、研究的对象不同。真实的课堂上,我们观察、研究的对象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且以“学”为主。“微格课”的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3)目标不同。常态教研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情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也为管理者评价教师、制定校本教研计划等提供依据等。“微格课”活动的目标则主要在于在教师招聘中选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前者侧重学校的发展,后者侧重教师个体的发展。
2.与说课的区别。说课的重点是“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更偏重的是教学的理论依据,针对的对象是同行或专家;“微格课”的重点是“如何教”。偏重的是课堂教学实际中教的方法和过程。对象仍然是学生,只不过由于现场没有学生,需要通过动作和语言进行虚拟和模拟。
3.与模拟课堂的区别。模拟课堂的组织形式与无生上课相同的是都是面对专家或评委,但模拟课堂可以将在场的人员“当作”学生,教师可以现场提问他们,他们的回答也要求尽量模拟学生的思维方式。而微格课不能提问现场人员,一般是通过手势示意请学生回答,再通过教师将学生可能的回答表述出来。
问题二:假如在进场后比较紧张;过程中找不到激情,怎么办?
答:1.无生上课的评委一般从考生一进入考场就开始关注,此时不提倡考生一进入考场就鞠躬,这样一方面给人感觉过于造作;另一方面显得自信心不足。提倡在进门前若比较紧张,可以通过深呼吸调整,然后昂首挺胸走向讲台,这一过程可以面带微笑地扫视一下评委,从容地整理一下讲台或上课过程中需要的器材,这里的整理在心理上也是一种调试,做好准备活动后,抬头微笑地问评委“是否可以上课了”,这是一种礼貌,容易获得好感。
2.“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点同平常的课堂一样,但无生上课时间有限,所以课的导入要精心设计,不宜过长,并且在入场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导入反复说几次,这样有了流畅的开端,自信心就容易增强。
3.提倡在上课过程中适当地做些动作,一方面显得比较自然,另外一个放开的动作也可以使自己变得放松,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4.要知道平常的课堂面对学生时,学生的积极参与会激发教师的激情,但无生上课面对的评委一般是“面无表情”,有时候甚至有皱眉或分神的动作,有的心理素质不太好的老师见此情景,自然就紧张起来,可能会认为评委对自己的课堂不满意,渐渐地就没有信心了。其实评委的“冷漠”是一种常态,可能你的课讲得很精彩,但他在外表没有流露和暗示。至于其它动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前面有较长时间的听课,体能上的不足,导致自然的倦怠表现和不自觉的调节动作。其实,即便在“分神”的表情下,他的耳朵还是能够清晰地听到你的语言的。总之,不要受评委的表情干扰,本着“前面的考生或许还不如我呢!”、“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要紧紧抓住,不抛弃、不放弃!”的想法,坚持并积极调整自己。
几点建议:
1.教案前面加印上教学内容(教材),并设计的精美一点,可以引起评委的好感。
2.讲课要有激情。激情,激情,还是激情!
3.加强学法指导。不要滔滔不绝,要处处想到这时学生应该做什么,因为听者的重心放心你组织学生的“学”上面的。
4.必须要体现课改精神,必须要环节清晰,必须板书课题,必须要有课堂训练,必须要心中有学生,必须讲普通话,必须要拿着教材而非教案上课,必须要有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必须要制作课件并尽量事先预演,必须要控制好节奏与时间。
参考文献:
1.邹强;小议“微格教学”在学科教学法课程中的运用[J];咸宁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朱致瑛;历史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张莉;微格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4.张统德;实施“微格教学”提高学生教学能力[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