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结合川东北经济区特点,提出了“空间与功能网络化”模式,包括“空间网络化”和“功能网络化”两部分。具体实施中,提出了“双核”(南充和达州)增长极模式、“五带”(川东北经济区5大区域带)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并行模式。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关联发展,总结了川东北经济区当具备的4大条件:合理的城镇体系、完善的交通设施、统一的制度框架、有效的政府调控。
关键词 城乡关联模式;“空间与功能网络化”;川东北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5-268-04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rbanrural Associating Pattern in Northeast Sichuan
TAN Jicheng, CAI Wenchun, YANG Yuqing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ich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Guangyuan, Sichuan 628017)
Abstract Taking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east Sichuan into account,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Space and Function Networking ”pattern, which includes “Space Networking”and “Function Networking”. In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it puts forward two patterns. One is the growth pole pattern of “Dual Core” (Nanchong and Dazhou) ,the other is a parallel pattern of special industries and urbanization in “Five Zone” (the five areas in Northeast Sichua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urbanrural associating development better, the article summarizes four conditions that Northeast Sichuan should have, which are a reasonable urban system, perfect traffic facilities, a unified system framework, the effective government regulation.
Key words Urbanrural associating pattern; “Space and Function Networking ”; Northeast Sichuan
城乡关联模式的探索就是寻找促使资源在城乡间实行最有效的配置与流转,促进城乡经济、政治、社会、人文、技术等各种要素在城乡间协调发展的方式或途径[1]。在城乡关联发展的实践方面,国内主要有3种模式: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心城市带动模式,以苏南地区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带动模式,以佛山为代表的政府规划调控带动模式[2] 。中心城市带动模式要求当地经济非常发达,并且农村面积相对较小;乡镇企业带动模式要求当地有数量足够且实力不弱的企業;政府规划调控模式要求当地有较好的资源或区位优势,且当地政府财力雄厚。川东北经济区地域广阔,主要地形为山地,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所以不可能完全照搬上海、苏南地区、佛山等地的城乡关联发展模式。
基于国内城乡关联发展的经验,结合川东北经济区6大城市(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广安、遂宁)的地理位置,以及连通在6大城市之间的铁路、公路、水路交通设施,笔者认为,川东北经济区城乡关联发展应该走“空间与功能网络化”的模式,在具体实施中,“双核”(南充和达州两个城市)当走增长极模式,“五带”(将川东北经济区划分成了5个区域带)当走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并行模式。
1 川东北经济区城乡关联发展的“空间与功能网络化”模式
1.1 “空间与功能网络化”模式的内涵
“空间与功能网络化”包括“空间网络化”和“功能网络化”两部分,其基本概念如图1所示。“空间网络化”是指完善川东北经济区6大城市之间的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设施,同时加大对城市与重点镇的交通设施投入,将6大城市和重点镇网络在一起。以交通设施为依托,通过城市的发展,辐射周边地区,通过重点镇的发展,带动农村地区发展。“功能网络化”是指以“空间网络化”为前提,促进城市产业与农村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等的协调发展,加强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网络化发展。
图1 “空间与功能网络化”模式概念示意
1.2 “空间与功能网络化”模式实施的内容
川东北经济区处于链接川陕甘渝的枢纽地带,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且人口密度集中,具有极大的劳动力市场,所以大力发展川东北经济区成了四川省政府必然的选择。2014年7月,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在此规划中,提出了川东北经济区“双核五带”的发展战略,如图2所示。“双核”指将南充、达州打造成特大城市;“五带”指以围绕川东北经济区6大城市的交通设施为基础,打造出达广渝发展带、成南达发展带、广巴达发展带、南巴汉发展带、嘉陵江、渠江流域发展带[3] 。结合四川省政府规划,同时基于“空间与功能网络化”模式的构想,笔者提出:“双核”增长极模式、“五带”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并行模式。 1.2.1 “双核”增长极模式。
2012年南充与达州的GDP均超过1 000亿元,经济实力较为雄厚,而且人口也都达到500万以上,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潜力。同时,南充和达州区位优势明显,皆是交通枢纽城市:达成铁路、南巴汉铁路、兰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兰海高数公路以及嘉陵江贯穿南充;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包茂高速公路、达广高速公路贯穿达州。根据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川东北经济区应该着力发展南充和达州,使之成为指引发展的领头羊。要使“双核”真正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2.1.1 合理布局产业,起示范带头作用。众所周知,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灵魂,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对于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个地区当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同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发展注入可持续的活力。第一,加大特色产业开发。南充和达州都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对这类资源应进行科学利用。首先满足居民用气需要,保障居民生活;其次,促进当地汽车、电子、冶金等能源需要产业向用气转化,达到“绿色发展”;最后,加大天然气精细化开发研究,进行技术创新,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第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带来大力的就业、产生极强的集聚效应。南充和达州是交通枢纽城市,当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和中转站,使其成为贯通环渤海湾、长江经济区和新亚欧大陆桥的货物中转基地。第三,承接成渝经济产业转移。作为比邻成都和重庆的枢纽城市,积极承接大城市转移的产业,如汽车零配件加工业、家电代工产业、医药产业等。
1.2.1.2 完善城乡交通设施,促进城乡关联发展。城乡交通设施是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纽带,对于城乡关联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南充与达州要建设成川东北经济区的双核城市,完成向特大城市发展的过度,必然会向周边农村地区进行辐射。这时候,完善的城乡交通设施将变得非常重要。其意义具体如下:第一,有利于承接城市转移的产业。随着南充和达州的发展,城市将变得拥挤,各种城市病将不断出现。此时,必然会有大量的制造业向周围农村地区转移,较完善的城乡交通设施将有利于产业转移。第二,有利于农村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农村拥有大量的农产品资源,便利的交通会引导农业企业向农村转移,在农村设厂,这样就能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第三,有利于城市与农村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的交互式流动。
1.2.1.3 加快出川通道建设,促进对外交流合作。交通路线作为连接地区与地区的重要桥梁,在促进交流合作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南充和达州作为川东北经济区枢纽城市,担负着对外交流的重大责任,应当努力完善与外部核心经济区的交通设施。第一,在铁路方面。重点加快川渝、川陕、川甘之间的铁路快速通道建设,同时,进一步改善与华中、华东、 西北、华北的联系,尽快建成连接长三角地区、环渤海湾、 欧亚大陆桥的铁路通道。第二,公路方面。加快南大梁、巴陕、巴广渝等高速公路建設,形成便捷进出川高速公路通道。第三,水路方面。全面加强嘉陵江、渠江航道建设,进一步提升航道等级,畅通与长江黄金水道的联系。第四,航空方面。完成南充高坪机场扩建,加快达州河市机场迁建和巴中、阆中机场建设,开通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航线。
1.2.2 “五带”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并行模式。
贯穿于川东北经济区6大城市之间的交通要道,像一张网将整个区域划分成了5个特色经济带:达广渝发展带、成南达发展带、广巴达发展带、南巴汉发展带、嘉陵江与渠江流域发展带。这些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民俗文化富有特色,同时人口集中,密度为327人/km2,是四川省平均水平的1.96倍,人力资源丰富。欲全面发展“五带”地区经济,重点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2.2.1 发展特色产业,创造经济增长点。结合当地优势,进行差异性开发,避免同质化竞争,为地方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川东北经济区幅员辽阔,各有特色,应结合地方情况,打造出各自的特色产业。第一,达广渝发展带。合理开发天然气资源,打造出与天然气有关的生产、加工、消费、研发产业链。同时,加强与重庆的产业配套,承接产业转移。第二,成南达发展带。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区域物流商贸中心。同时,加强与成都经济区的交流和产业协作,积极承接成都经济区产业转移。第三,广巴达发展带。尽量将土地集中,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效率。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并且,利用山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打造秦巴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产业。第四,南巴汉发展带。加强与西北、中原的区域合作,构建川陕开放合作示范区及绿色经济走廊。第五,嘉陵江、渠江流域发展带。全面推进川东北经济区核心腹地开发,加快沿江城镇带和产业带建设,加强流域经济合作和生态经济带建设,带动川东北经济区全域发展。
1.2.2.2 打造重点小城镇,引领农村发展。大城市的人口聚集效应毕竟有限,产业辐射也仅限于城市四周,所以川东北经济区广大的农村要实现发展,必须注重小城镇的建设。只有无数发展较好的小城镇合理布局在广袤的农村,形成对产业与人口的聚集,才能实现城乡关联发展。第一,注重县域镇的建设。县域镇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是自然形成的人口聚集地,或者具有资源优势,或者具有交通优势。加大县域镇的投入,对于城乡关联发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加大对有资源优势的城镇的建设。具有特色资源的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有着天然的优势,能够产生很强的人口和产业聚集效应,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将其中十分重要带动作用。比如,广元的曾家镇有曾家山溶洞风景区,巴中的沙溪镇有红色文化,达州的龙泉土家族乡有百里峡风景区和土家族民俗文化等,应当加大对这些小城镇的投入,使之成为地区发展稳定的基石。第三,加大对交通便利的小城镇的建设。“要想富,先修路”。便利的交通能够有利于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的交互流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比如,广元的柏林沟镇远离城区,但是处在兰海高速公路边缘,南充的李桥先位于城巴高速与兰海高速交叉的枢纽位置,南充的坪滩镇兰海高速和嘉陵江2大交通要道,应当注重对这些交通便利的小城镇的建设。 1.2.2.3 发展现代农业,激发农村活力。广大的农村地区如果想致富,仅期望于城市的带动或者国家的政策支持,是不可能的,农村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在条件允许保证农民利益的情况下,将土地规模集中,然后在规模化的土地上投资修建完善的灌溉、交通等基础设施。其次,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投资,延长产业链,为农村农民带来就业和收入。最后,结合科研机构,加大对农产品研发的投入,积极探索培育出产高质量、高经济价值的特色农产品。在川东北经济区想发展现代农业,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结合地方具有的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园。比如,广元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药用植物2 500多种,中药材资源丰富。所以,在广元广大的农村地区可以进行中药材规模化生产,条件成熟时投资开办药材加工、服务、研发企业,打造出特色中药材经济开发园。第二,结合地区条件,科学引进优良农产品品种,发展地方经济。比如,在广袤的大山区,可以试着引进高品质的美国黑山羊进行纯天然饲养。时机成熟后,可开办羊肉加工厂,同时与地方高校合作,进行新的优良产品研发。第三,发展现代观光农业,打造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随着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有去體验农村生活的需求。可以考虑在川东北经济区北部的秦巴山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2 川东北经济区城乡关联发展“空间与功能网络化”模式实现的条件
要想更好地完成“空间与功能网络化”模式,更好地实现“双核”增长极模式与“五带”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并行模式,川东北经济区必须具备一些条件。笔者总结出以下4点:合理的城镇体系、完善的交通设施、统一的制度框架、有效的政府调控。
2.1 合理的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是城镇发展的高级地域组合形式,是一定区域在其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内,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城镇的有机整体[4]。 其体系模式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重点城镇—一般镇。合理的城镇体系能够形成有大有小的人口聚集点,小城镇聚集点能缓解大城市聚集点的人口压力,同时自身又能得到发展。只有这样,川东北经济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合理的城镇体系对于川东北经济区可持续的城乡关联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川东北经济区地域广袤,主要地形为山地,必须科学、合理、完整地布局川东北经济区城镇体系。第一,大力发展南充和达州两个中心城市。南充和达州作为GDP超过1 000亿的城市,经济基础雄厚。同时,这2个城市的天然气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而且交通便利,是铁路公路交互的枢纽城市。总的来说,南充和达州发展潜力巨大,政府应该大力投资发展两座城市,必将产生极强的人口、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第二,全面发展广元、巴中、广安、遂宁4个副中心城市。这4个城市以南充和达州为中心,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川东北经济区的四周,同样处在交通枢纽地带,它们的发展对于整个经济区的城乡关联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加大对各个县域镇和重点镇的建设。大城市的辐射作用毕竟有限,川东北经济区广大的农村要想得到发展,必须注重县域镇和重点镇的建设。小城镇的数量很多,能够像棋子一样分布在农村的各个位置,对农村的人口产业起集聚效应,带动大片农村地区发展。第四,注重对一般城镇的建设。川东北经济区地域广袤,很多小城镇既不具有资源优势,也没有交通优势,但是附近农村地区人口却很多,所以对这些一般的小城镇也不能忽视。
2.2 完善的交通设施
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像大动脉一样,连接着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小城镇,然后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它们为城市、农村的发展输送着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对于城乡关联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应该完善川东北经济区交通设施。第一,加大对外通道建设。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对外合作,加快对外交通设施的建设,能极大地促进地区的发展。重点建设川渝、川甘、川陕的铁路、公路通道,加强与重庆、甘肃、陕西的互补互惠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华中、 华东、 西北、 华北的联系, 建成连接长三角地区、环渤海湾、 欧亚大陆桥的铁路通道。同时,加大对南充、达州和巴中机场的建设, 打造对外合作的航空路线。最后,加大嘉陵江沿岸港口投入,完善水路通道建设,加强与重庆经济区的交流合作。第二,加快川东北经济区内部城乡交通设施建设。加大6大城市与县域镇的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县域镇与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同时加大乡村道路投入,争取做到村村通公路。这样,密布的交通通道就会像网一样将整个经济区衔接起来,会极大地促进城乡关联发展。
2.3 统一的制度框架
我国农村发展相对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以道格拉斯·C·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有效制度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农村地区要想得到发展,必须破除阻碍城乡流动的各种制度因素,建立统一的城乡制度框架。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破除阻碍城乡人口流动的二元户籍制度。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对于保证城市重工业的发展、稳定社会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带有限制人口自由流动的制度必须被废除。当然,这个破除城乡二元制度应该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可以建立城市落户积分制度,保证长期在某城市生活的非城镇户口的市民能够尽快在城市落户。第二,废除建立在户籍制度上的各种不公平福利待遇。户籍制度对农村最大的影响不在于限制人口的流动,而是建立在户籍制度上的一系列不公平的福利制度,如医疗保险、子女教育、就业歧视等。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各种福利的投入,逐渐缩小城市与农村的距离,保证城市居民与农村农民能够享有相对公平的医疗、养老等福利。
2.4 有效的政府调控
市场是指导经济发展的“看不见之手”,政府则是协调经济发展的“看得见之手”。在改革开放、简政放权的背景下,市场对于经济发展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应该完全退出市场,因为市场会有失灵的时候,所以,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第一,完善政府规划作用。一个城市在空间上的科学、合理的布局是市场无法完成的。市场主体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任由自由发展,只会使城市显得杂乱无章,最终影响市民生活乃至城市的发展。政府必须从长远考虑,站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城市的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进行科学思考。第二,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般是由政府完成,毕竟这是关系民生的公益事业,企业一般不会从事这种投资期长、收益率也较低的事业。政府应该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维护和更新的投入,同时,提升服务人员的素养,培养出一批高素养、高智慧、高能力的“三高”的政府服务人才。第三,提升政府的监督水平。市场“看不见的手”有失灵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扰乱竞争和破坏公平、只求个人利益破坏公共利益的企业。政府应该及时处理这类问题,保证市场的健康运行。
3 结论
川东北经济区地域广袤,主要地形为山地,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要想实现城乡关联发展,必须走“空间和功能网络化”模式。这种模式包括“空间网络化”和“功能网络化”2层含义。“空间网络化”指的是完善川东北经济区6大城市之间的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设施,将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广安、遂宁连在一起,同时加大城市与重点镇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将6大城市和重点镇网络在一起。这样,在空间上实现“城市辐射周边、重点镇带动农村”的效果。“功能网络化”指的是建立在川东北经济区“空间网络化”基础上,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网络化的发展。总的来说,就是在产业结构、商品交换、社会服务、文化交流等方面,实现城市与农村进行交互式发展,达到城乡一体的效果。结合川东北经济区具体情况,“空间和功能网络化”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该走“双核”(南充和达州2个城市)增长极模式、“五带”(将川东北经济区划分为5个区域带)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并行模式。“双核”地区应当:合理布局产业,起示范带头作用;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辐射四周发展;加快出川通道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五带”地区应当:发展特色产业,创造经济增长点;打造重点小城镇,引领农村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激活农村活力。最后,要想更好地实现“空间和功能网络化”模式,川东北经济区必须具备以下4大条件:合理的城镇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统一的制度框架、有效的政府调控。
参考文献
[1]蔡文春,杨育箐,尤强林,等.川东北经济区城乡关联发展评价[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16):42-44.
[2] 王炬.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 四川省人民政府.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Z].2014-07-16.
[4] 张明霞.甘肃陇东南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 城乡关联模式;“空间与功能网络化”;川东北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5-268-04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rbanrural Associating Pattern in Northeast Sichuan
TAN Jicheng, CAI Wenchun, YANG Yuqing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ich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Guangyuan, Sichuan 628017)
Abstract Taking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east Sichuan into account,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Space and Function Networking ”pattern, which includes “Space Networking”and “Function Networking”. In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it puts forward two patterns. One is the growth pole pattern of “Dual Core” (Nanchong and Dazhou) ,the other is a parallel pattern of special industries and urbanization in “Five Zone” (the five areas in Northeast Sichua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urbanrural associating development better, the article summarizes four conditions that Northeast Sichuan should have, which are a reasonable urban system, perfect traffic facilities, a unified system framework, the effective government regulation.
Key words Urbanrural associating pattern; “Space and Function Networking ”; Northeast Sichuan
城乡关联模式的探索就是寻找促使资源在城乡间实行最有效的配置与流转,促进城乡经济、政治、社会、人文、技术等各种要素在城乡间协调发展的方式或途径[1]。在城乡关联发展的实践方面,国内主要有3种模式: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心城市带动模式,以苏南地区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带动模式,以佛山为代表的政府规划调控带动模式[2] 。中心城市带动模式要求当地经济非常发达,并且农村面积相对较小;乡镇企业带动模式要求当地有数量足够且实力不弱的企業;政府规划调控模式要求当地有较好的资源或区位优势,且当地政府财力雄厚。川东北经济区地域广阔,主要地形为山地,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所以不可能完全照搬上海、苏南地区、佛山等地的城乡关联发展模式。
基于国内城乡关联发展的经验,结合川东北经济区6大城市(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广安、遂宁)的地理位置,以及连通在6大城市之间的铁路、公路、水路交通设施,笔者认为,川东北经济区城乡关联发展应该走“空间与功能网络化”的模式,在具体实施中,“双核”(南充和达州两个城市)当走增长极模式,“五带”(将川东北经济区划分成了5个区域带)当走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并行模式。
1 川东北经济区城乡关联发展的“空间与功能网络化”模式
1.1 “空间与功能网络化”模式的内涵
“空间与功能网络化”包括“空间网络化”和“功能网络化”两部分,其基本概念如图1所示。“空间网络化”是指完善川东北经济区6大城市之间的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设施,同时加大对城市与重点镇的交通设施投入,将6大城市和重点镇网络在一起。以交通设施为依托,通过城市的发展,辐射周边地区,通过重点镇的发展,带动农村地区发展。“功能网络化”是指以“空间网络化”为前提,促进城市产业与农村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等的协调发展,加强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网络化发展。
图1 “空间与功能网络化”模式概念示意
1.2 “空间与功能网络化”模式实施的内容
川东北经济区处于链接川陕甘渝的枢纽地带,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且人口密度集中,具有极大的劳动力市场,所以大力发展川东北经济区成了四川省政府必然的选择。2014年7月,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在此规划中,提出了川东北经济区“双核五带”的发展战略,如图2所示。“双核”指将南充、达州打造成特大城市;“五带”指以围绕川东北经济区6大城市的交通设施为基础,打造出达广渝发展带、成南达发展带、广巴达发展带、南巴汉发展带、嘉陵江、渠江流域发展带[3] 。结合四川省政府规划,同时基于“空间与功能网络化”模式的构想,笔者提出:“双核”增长极模式、“五带”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并行模式。 1.2.1 “双核”增长极模式。
2012年南充与达州的GDP均超过1 000亿元,经济实力较为雄厚,而且人口也都达到500万以上,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潜力。同时,南充和达州区位优势明显,皆是交通枢纽城市:达成铁路、南巴汉铁路、兰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兰海高数公路以及嘉陵江贯穿南充;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包茂高速公路、达广高速公路贯穿达州。根据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川东北经济区应该着力发展南充和达州,使之成为指引发展的领头羊。要使“双核”真正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2.1.1 合理布局产业,起示范带头作用。众所周知,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灵魂,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对于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个地区当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同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发展注入可持续的活力。第一,加大特色产业开发。南充和达州都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对这类资源应进行科学利用。首先满足居民用气需要,保障居民生活;其次,促进当地汽车、电子、冶金等能源需要产业向用气转化,达到“绿色发展”;最后,加大天然气精细化开发研究,进行技术创新,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第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带来大力的就业、产生极强的集聚效应。南充和达州是交通枢纽城市,当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和中转站,使其成为贯通环渤海湾、长江经济区和新亚欧大陆桥的货物中转基地。第三,承接成渝经济产业转移。作为比邻成都和重庆的枢纽城市,积极承接大城市转移的产业,如汽车零配件加工业、家电代工产业、医药产业等。
1.2.1.2 完善城乡交通设施,促进城乡关联发展。城乡交通设施是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纽带,对于城乡关联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南充与达州要建设成川东北经济区的双核城市,完成向特大城市发展的过度,必然会向周边农村地区进行辐射。这时候,完善的城乡交通设施将变得非常重要。其意义具体如下:第一,有利于承接城市转移的产业。随着南充和达州的发展,城市将变得拥挤,各种城市病将不断出现。此时,必然会有大量的制造业向周围农村地区转移,较完善的城乡交通设施将有利于产业转移。第二,有利于农村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农村拥有大量的农产品资源,便利的交通会引导农业企业向农村转移,在农村设厂,这样就能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第三,有利于城市与农村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的交互式流动。
1.2.1.3 加快出川通道建设,促进对外交流合作。交通路线作为连接地区与地区的重要桥梁,在促进交流合作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南充和达州作为川东北经济区枢纽城市,担负着对外交流的重大责任,应当努力完善与外部核心经济区的交通设施。第一,在铁路方面。重点加快川渝、川陕、川甘之间的铁路快速通道建设,同时,进一步改善与华中、华东、 西北、华北的联系,尽快建成连接长三角地区、环渤海湾、 欧亚大陆桥的铁路通道。第二,公路方面。加快南大梁、巴陕、巴广渝等高速公路建設,形成便捷进出川高速公路通道。第三,水路方面。全面加强嘉陵江、渠江航道建设,进一步提升航道等级,畅通与长江黄金水道的联系。第四,航空方面。完成南充高坪机场扩建,加快达州河市机场迁建和巴中、阆中机场建设,开通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航线。
1.2.2 “五带”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并行模式。
贯穿于川东北经济区6大城市之间的交通要道,像一张网将整个区域划分成了5个特色经济带:达广渝发展带、成南达发展带、广巴达发展带、南巴汉发展带、嘉陵江与渠江流域发展带。这些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民俗文化富有特色,同时人口集中,密度为327人/km2,是四川省平均水平的1.96倍,人力资源丰富。欲全面发展“五带”地区经济,重点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2.2.1 发展特色产业,创造经济增长点。结合当地优势,进行差异性开发,避免同质化竞争,为地方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川东北经济区幅员辽阔,各有特色,应结合地方情况,打造出各自的特色产业。第一,达广渝发展带。合理开发天然气资源,打造出与天然气有关的生产、加工、消费、研发产业链。同时,加强与重庆的产业配套,承接产业转移。第二,成南达发展带。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区域物流商贸中心。同时,加强与成都经济区的交流和产业协作,积极承接成都经济区产业转移。第三,广巴达发展带。尽量将土地集中,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效率。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并且,利用山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打造秦巴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产业。第四,南巴汉发展带。加强与西北、中原的区域合作,构建川陕开放合作示范区及绿色经济走廊。第五,嘉陵江、渠江流域发展带。全面推进川东北经济区核心腹地开发,加快沿江城镇带和产业带建设,加强流域经济合作和生态经济带建设,带动川东北经济区全域发展。
1.2.2.2 打造重点小城镇,引领农村发展。大城市的人口聚集效应毕竟有限,产业辐射也仅限于城市四周,所以川东北经济区广大的农村要实现发展,必须注重小城镇的建设。只有无数发展较好的小城镇合理布局在广袤的农村,形成对产业与人口的聚集,才能实现城乡关联发展。第一,注重县域镇的建设。县域镇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是自然形成的人口聚集地,或者具有资源优势,或者具有交通优势。加大县域镇的投入,对于城乡关联发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加大对有资源优势的城镇的建设。具有特色资源的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有着天然的优势,能够产生很强的人口和产业聚集效应,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将其中十分重要带动作用。比如,广元的曾家镇有曾家山溶洞风景区,巴中的沙溪镇有红色文化,达州的龙泉土家族乡有百里峡风景区和土家族民俗文化等,应当加大对这些小城镇的投入,使之成为地区发展稳定的基石。第三,加大对交通便利的小城镇的建设。“要想富,先修路”。便利的交通能够有利于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的交互流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比如,广元的柏林沟镇远离城区,但是处在兰海高速公路边缘,南充的李桥先位于城巴高速与兰海高速交叉的枢纽位置,南充的坪滩镇兰海高速和嘉陵江2大交通要道,应当注重对这些交通便利的小城镇的建设。 1.2.2.3 发展现代农业,激发农村活力。广大的农村地区如果想致富,仅期望于城市的带动或者国家的政策支持,是不可能的,农村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在条件允许保证农民利益的情况下,将土地规模集中,然后在规模化的土地上投资修建完善的灌溉、交通等基础设施。其次,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投资,延长产业链,为农村农民带来就业和收入。最后,结合科研机构,加大对农产品研发的投入,积极探索培育出产高质量、高经济价值的特色农产品。在川东北经济区想发展现代农业,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结合地方具有的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园。比如,广元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药用植物2 500多种,中药材资源丰富。所以,在广元广大的农村地区可以进行中药材规模化生产,条件成熟时投资开办药材加工、服务、研发企业,打造出特色中药材经济开发园。第二,结合地区条件,科学引进优良农产品品种,发展地方经济。比如,在广袤的大山区,可以试着引进高品质的美国黑山羊进行纯天然饲养。时机成熟后,可开办羊肉加工厂,同时与地方高校合作,进行新的优良产品研发。第三,发展现代观光农业,打造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随着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有去體验农村生活的需求。可以考虑在川东北经济区北部的秦巴山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2 川东北经济区城乡关联发展“空间与功能网络化”模式实现的条件
要想更好地完成“空间与功能网络化”模式,更好地实现“双核”增长极模式与“五带”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并行模式,川东北经济区必须具备一些条件。笔者总结出以下4点:合理的城镇体系、完善的交通设施、统一的制度框架、有效的政府调控。
2.1 合理的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是城镇发展的高级地域组合形式,是一定区域在其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内,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城镇的有机整体[4]。 其体系模式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重点城镇—一般镇。合理的城镇体系能够形成有大有小的人口聚集点,小城镇聚集点能缓解大城市聚集点的人口压力,同时自身又能得到发展。只有这样,川东北经济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合理的城镇体系对于川东北经济区可持续的城乡关联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川东北经济区地域广袤,主要地形为山地,必须科学、合理、完整地布局川东北经济区城镇体系。第一,大力发展南充和达州两个中心城市。南充和达州作为GDP超过1 000亿的城市,经济基础雄厚。同时,这2个城市的天然气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而且交通便利,是铁路公路交互的枢纽城市。总的来说,南充和达州发展潜力巨大,政府应该大力投资发展两座城市,必将产生极强的人口、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第二,全面发展广元、巴中、广安、遂宁4个副中心城市。这4个城市以南充和达州为中心,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川东北经济区的四周,同样处在交通枢纽地带,它们的发展对于整个经济区的城乡关联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加大对各个县域镇和重点镇的建设。大城市的辐射作用毕竟有限,川东北经济区广大的农村要想得到发展,必须注重县域镇和重点镇的建设。小城镇的数量很多,能够像棋子一样分布在农村的各个位置,对农村的人口产业起集聚效应,带动大片农村地区发展。第四,注重对一般城镇的建设。川东北经济区地域广袤,很多小城镇既不具有资源优势,也没有交通优势,但是附近农村地区人口却很多,所以对这些一般的小城镇也不能忽视。
2.2 完善的交通设施
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像大动脉一样,连接着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小城镇,然后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它们为城市、农村的发展输送着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对于城乡关联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应该完善川东北经济区交通设施。第一,加大对外通道建设。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对外合作,加快对外交通设施的建设,能极大地促进地区的发展。重点建设川渝、川甘、川陕的铁路、公路通道,加强与重庆、甘肃、陕西的互补互惠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华中、 华东、 西北、 华北的联系, 建成连接长三角地区、环渤海湾、 欧亚大陆桥的铁路通道。同时,加大对南充、达州和巴中机场的建设, 打造对外合作的航空路线。最后,加大嘉陵江沿岸港口投入,完善水路通道建设,加强与重庆经济区的交流合作。第二,加快川东北经济区内部城乡交通设施建设。加大6大城市与县域镇的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县域镇与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同时加大乡村道路投入,争取做到村村通公路。这样,密布的交通通道就会像网一样将整个经济区衔接起来,会极大地促进城乡关联发展。
2.3 统一的制度框架
我国农村发展相对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以道格拉斯·C·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有效制度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农村地区要想得到发展,必须破除阻碍城乡流动的各种制度因素,建立统一的城乡制度框架。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破除阻碍城乡人口流动的二元户籍制度。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对于保证城市重工业的发展、稳定社会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带有限制人口自由流动的制度必须被废除。当然,这个破除城乡二元制度应该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可以建立城市落户积分制度,保证长期在某城市生活的非城镇户口的市民能够尽快在城市落户。第二,废除建立在户籍制度上的各种不公平福利待遇。户籍制度对农村最大的影响不在于限制人口的流动,而是建立在户籍制度上的一系列不公平的福利制度,如医疗保险、子女教育、就业歧视等。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各种福利的投入,逐渐缩小城市与农村的距离,保证城市居民与农村农民能够享有相对公平的医疗、养老等福利。
2.4 有效的政府调控
市场是指导经济发展的“看不见之手”,政府则是协调经济发展的“看得见之手”。在改革开放、简政放权的背景下,市场对于经济发展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应该完全退出市场,因为市场会有失灵的时候,所以,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第一,完善政府规划作用。一个城市在空间上的科学、合理的布局是市场无法完成的。市场主体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任由自由发展,只会使城市显得杂乱无章,最终影响市民生活乃至城市的发展。政府必须从长远考虑,站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城市的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进行科学思考。第二,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般是由政府完成,毕竟这是关系民生的公益事业,企业一般不会从事这种投资期长、收益率也较低的事业。政府应该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维护和更新的投入,同时,提升服务人员的素养,培养出一批高素养、高智慧、高能力的“三高”的政府服务人才。第三,提升政府的监督水平。市场“看不见的手”有失灵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扰乱竞争和破坏公平、只求个人利益破坏公共利益的企业。政府应该及时处理这类问题,保证市场的健康运行。
3 结论
川东北经济区地域广袤,主要地形为山地,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要想实现城乡关联发展,必须走“空间和功能网络化”模式。这种模式包括“空间网络化”和“功能网络化”2层含义。“空间网络化”指的是完善川东北经济区6大城市之间的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设施,将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广安、遂宁连在一起,同时加大城市与重点镇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将6大城市和重点镇网络在一起。这样,在空间上实现“城市辐射周边、重点镇带动农村”的效果。“功能网络化”指的是建立在川东北经济区“空间网络化”基础上,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网络化的发展。总的来说,就是在产业结构、商品交换、社会服务、文化交流等方面,实现城市与农村进行交互式发展,达到城乡一体的效果。结合川东北经济区具体情况,“空间和功能网络化”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该走“双核”(南充和达州2个城市)增长极模式、“五带”(将川东北经济区划分为5个区域带)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并行模式。“双核”地区应当:合理布局产业,起示范带头作用;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辐射四周发展;加快出川通道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五带”地区应当:发展特色产业,创造经济增长点;打造重点小城镇,引领农村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激活农村活力。最后,要想更好地实现“空间和功能网络化”模式,川东北经济区必须具备以下4大条件:合理的城镇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统一的制度框架、有效的政府调控。
参考文献
[1]蔡文春,杨育箐,尤强林,等.川东北经济区城乡关联发展评价[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16):42-44.
[2] 王炬.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 四川省人民政府.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Z].2014-07-16.
[4] 张明霞.甘肃陇东南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