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德格尔说:“人是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人类需要诗意,教育需要诗意,语文更需要诗意。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应凭借诗意的追寻,让学生栖居在语文这片诗意盎然的广袤土地上,流淌情感、涌动灵性、创生生命。
如今,在应试教育羁绊中,教师的工作受束缚,贴标签似的说教、支离破碎的分析,陈陈相因的教学模式屡见不鲜,导致课堂没有吸引力。充满人性之美,富有情性之趣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应试之学。
那么,该如何还语文课堂一份诗意呢?
《现代汉语词典》对“诗意”的解释是这样的:“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由此可见,“美”是诗意的最显著特征,给人以美感享受应是语文课追求的目标。教学实践中,我努力用激情、智慧、平等为学生构建一个诗意的高中语文课堂。
一、激情碰撞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的情和美。用激情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味,这才是诗意语文的终极关怀。
教师的激情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对学生的关怀。很难想象一个视教学为谋取生活途径的人,对教书育人会充满激情,对语文教学会领悟诗情画意,对学生会施以温情关爱。
语文教学中许多典范的文本都给教师的再创造留下了无限空间,足以让我们激情奔放。《沁园春·雪》的壮志与豪情、《荷塘月色》的素淡与朦胧、《声声慢》的凄美与婉约、《离骚》的忠君爱国与坚贞不屈、《孔雀东南飞》中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敢与叛逆……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语文教师倘若不激情挖掘、表现,那么,再好的文本也会黯然失色。看春花秋月,春意盈怀;观惊涛骇浪,壮怀激烈;听高山流水,叹知音难觅;歌大江东去,抒发豪情……教师只有情动于衷,才能传情于外,以情激情,感染学生。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充满和谐、诗意的氛围。
有了激情,课堂就有了生机,有了活力,师生交流就有了一个稳固平台,课堂教学的诗意境界就有了坚实基础。
二、智慧引导
引导解读文本需要智慧,构建课堂需要智慧,引导学生需要智慧,促使学生发展更需要智慧。缺少“智慧”的课堂无疑是“空洞”的,缺少内涵的。
记得看过王崧舟老师的一个课例,上的是《草船借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节课展示给大家的就是充满智慧的课堂。课文中写诸葛亮语言的地方一共有十一处,其中一处在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句话时诸葛亮是笑着说的。诸葛亮究竟在笑谁?王老师要求学生自己读书,集体探究这个问题。学生充分读课文后,有的说笑曹操,是讥讽的笑、轻蔑的笑;有的说笑鲁肃,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有的说笑自己,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有的说笑周瑜,是会心的笑、自豪的笑。学生针对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后,师生分角色朗读,在学生理解和朗读的基础上学生深入理解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个微不足道的“笑”,一个平淡得足以让大家都忽视的“笑”,在王老师智慧的解读下拥有了丰厚的内涵: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个熠熠生辉的“笑”,笑出了王老师课堂的智慧、人生的智慧;笑出了学生的智慧,笑出了学生发展的智慧。
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能够从尴尬中捕捉契机,化平庸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描绘出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演奏出和谐温馨的育人旋律。当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始料未及的意外尴尬时,教师若装聋作哑,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则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则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这就需要教师能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这样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生成”中绽放美丽。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精彩回答、创新思维等都源于他们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对世界的独特感受,也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善于在课堂上捕捉学生这些智慧的火花,教师便可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精彩诗意的课堂。
三、平等交流
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心灵对话的语文。诗意语文大师王崧舟先生曾言:“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这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这是诗意语文、诗意课堂的应有之义。”
一个好的语文课堂,应是成全学生的发展,保护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堂,应是令学生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并按照他们的个性,敢说、敢想、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争论甚至敢反驳教师观点的课堂。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异常广泛,他们的思想异常活跃,在他们年青狂热的心中,他们需要的不是命令与呵斥,喜欢的是平等的交流、真诚的理解、合作式的对话。
因此,语文老师应与学生建立共同学习、成长、进步的友好关系,把语文学习建立在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平台上。只有在民主的课堂上,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谱写出诗意的旋律。如果教师不能更新观念,在学习中总是扮演知识权威的角色,不能构建起自主探索、互动式的学习模式,那么,语文教学势必走入死气沉沉的死胡同。
课堂上,我始终引导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是独立平等的交流。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身处课堂所感受到的不是压抑而是幸福,不是枯燥而是洋溢于生命周围的浓浓诗意。
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就好比一片荒野没有鲜花的点缀,苍凉而无生机。语文教学需要诗意灌溉,语文教师需要诗意涵养,当课堂变得绿意葱茏、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之时。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
[2]周成平,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美丽经典解读.
[3]语文教师的使命——点燃生命的激情《序一》[M].江苏教育出版社.
[4]王崧舟.王崧舟讲语文.
[5]王崧舟.诗意语文.
如今,在应试教育羁绊中,教师的工作受束缚,贴标签似的说教、支离破碎的分析,陈陈相因的教学模式屡见不鲜,导致课堂没有吸引力。充满人性之美,富有情性之趣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应试之学。
那么,该如何还语文课堂一份诗意呢?
《现代汉语词典》对“诗意”的解释是这样的:“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由此可见,“美”是诗意的最显著特征,给人以美感享受应是语文课追求的目标。教学实践中,我努力用激情、智慧、平等为学生构建一个诗意的高中语文课堂。
一、激情碰撞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的情和美。用激情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味,这才是诗意语文的终极关怀。
教师的激情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对学生的关怀。很难想象一个视教学为谋取生活途径的人,对教书育人会充满激情,对语文教学会领悟诗情画意,对学生会施以温情关爱。
语文教学中许多典范的文本都给教师的再创造留下了无限空间,足以让我们激情奔放。《沁园春·雪》的壮志与豪情、《荷塘月色》的素淡与朦胧、《声声慢》的凄美与婉约、《离骚》的忠君爱国与坚贞不屈、《孔雀东南飞》中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敢与叛逆……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语文教师倘若不激情挖掘、表现,那么,再好的文本也会黯然失色。看春花秋月,春意盈怀;观惊涛骇浪,壮怀激烈;听高山流水,叹知音难觅;歌大江东去,抒发豪情……教师只有情动于衷,才能传情于外,以情激情,感染学生。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充满和谐、诗意的氛围。
有了激情,课堂就有了生机,有了活力,师生交流就有了一个稳固平台,课堂教学的诗意境界就有了坚实基础。
二、智慧引导
引导解读文本需要智慧,构建课堂需要智慧,引导学生需要智慧,促使学生发展更需要智慧。缺少“智慧”的课堂无疑是“空洞”的,缺少内涵的。
记得看过王崧舟老师的一个课例,上的是《草船借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节课展示给大家的就是充满智慧的课堂。课文中写诸葛亮语言的地方一共有十一处,其中一处在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句话时诸葛亮是笑着说的。诸葛亮究竟在笑谁?王老师要求学生自己读书,集体探究这个问题。学生充分读课文后,有的说笑曹操,是讥讽的笑、轻蔑的笑;有的说笑鲁肃,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有的说笑自己,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有的说笑周瑜,是会心的笑、自豪的笑。学生针对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后,师生分角色朗读,在学生理解和朗读的基础上学生深入理解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个微不足道的“笑”,一个平淡得足以让大家都忽视的“笑”,在王老师智慧的解读下拥有了丰厚的内涵: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个熠熠生辉的“笑”,笑出了王老师课堂的智慧、人生的智慧;笑出了学生的智慧,笑出了学生发展的智慧。
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能够从尴尬中捕捉契机,化平庸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描绘出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演奏出和谐温馨的育人旋律。当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始料未及的意外尴尬时,教师若装聋作哑,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则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则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这就需要教师能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这样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生成”中绽放美丽。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精彩回答、创新思维等都源于他们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对世界的独特感受,也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善于在课堂上捕捉学生这些智慧的火花,教师便可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精彩诗意的课堂。
三、平等交流
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心灵对话的语文。诗意语文大师王崧舟先生曾言:“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这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这是诗意语文、诗意课堂的应有之义。”
一个好的语文课堂,应是成全学生的发展,保护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堂,应是令学生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并按照他们的个性,敢说、敢想、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争论甚至敢反驳教师观点的课堂。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异常广泛,他们的思想异常活跃,在他们年青狂热的心中,他们需要的不是命令与呵斥,喜欢的是平等的交流、真诚的理解、合作式的对话。
因此,语文老师应与学生建立共同学习、成长、进步的友好关系,把语文学习建立在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平台上。只有在民主的课堂上,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谱写出诗意的旋律。如果教师不能更新观念,在学习中总是扮演知识权威的角色,不能构建起自主探索、互动式的学习模式,那么,语文教学势必走入死气沉沉的死胡同。
课堂上,我始终引导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是独立平等的交流。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身处课堂所感受到的不是压抑而是幸福,不是枯燥而是洋溢于生命周围的浓浓诗意。
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就好比一片荒野没有鲜花的点缀,苍凉而无生机。语文教学需要诗意灌溉,语文教师需要诗意涵养,当课堂变得绿意葱茏、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之时。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
[2]周成平,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美丽经典解读.
[3]语文教师的使命——点燃生命的激情《序一》[M].江苏教育出版社.
[4]王崧舟.王崧舟讲语文.
[5]王崧舟.诗意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