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训练的“金钥匙”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15295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题一般都由积累与运用、各类文体的阅读以及作文三部分组成。而阅读题在一套语文题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重。相比考题的其他部分,阅读部分以其量多、涉及多方面的知识点等原因,无疑是教师和学生均感头疼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么阅读训练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要注意训练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即把握文章的文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的中心,把握文章的主观倾向。文章的文体一般分为记作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类文体无论其语言特征还是表述目的等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呈现形式均有所不同。作为训练,教师首当其冲的是根据各类文体的特征加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识别训练。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观情感的把握。这一点上,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读”的环节。
  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加强对学生“读”这一环节的训练,是一条整体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以及做题准确率的切实有效的途径。笔者的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做题前,要求学生不急着去关注文段后面的题目,而是先要通过教师示范阅读、个别学生演读、全体学生讨论、学生再做题的形式多方面、多渠道加深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感知。在学生对各类文体阅读技巧较为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各类文体语感的灵敏捕捉。这样,学生就能大大提高对文章内容以及情感的整体感知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做题的针对性和准确率。z要注意训练学生对文体常识的把握
  即把握各类文体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是各类文体知识点的大展台,是学生个体的语感能力、信息地捕捉及筛选能力、概括分析能力等方面的有效呈现。而这一切,都是以考查学生对各类文体相关知识点为依归。这些知识点具体是哪些呢?记叙文方面,有记叙的要素、顺序、人称,描写的方法,表现的手法等。说明文方面,有说明的方法、对象、类别、顺序以及说明的语言等。议论文方面,有议论的话题、文章的论点、论证的方式和方法、议论的语言及结构等。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对各类文体知识点中容易混淆以及模糊的部分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区分。如表现手法具体指的是哪些,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说明方法以及论证方法其区别点到底在什么地方。这些相关的知识点如果在学生做题前没有得到明确,学生即使在第一个环节做得再好,学生也会无从下手或者做题时张冠李戴。如学生在说明文阅读训练时常常把“举例说明法”说明“举例论证”,把说明法“打比方”说成修辞“比喻”等等。不一而足。“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3 要注意训练学生对问题题千的表述
  
  各类文体的题干表述应具有一定的“专业化”特征。如记叙文的问题往往这样回答:“通过对……的叙述,表达了……的感情。”如“通过对……的描写,表现了……”说明文的问题往往这样回答:“通过对……的介绍,说明了……”而议论文的问题往往这样回答:“通过对……的论述,强调了……”而大多数学生在做阅读题时往往忽略这一点,常常是牛头不对马嘴、风马牛不相及。如在一篇谈有关退耕还林的议论文中有这样一段句子:“山坡上种下几亩庄稼,秋天打下几颗粮食。”文末有这样一个题目:“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有的同学在回答时,忽略文体概念,题干表述时张冠李戴:“用‘几颗’一词,突出收成之少,说明了退耕还林的必要性。”这明明是一篇议论文,怎么“说明”呀?理应这样回答:“论证(强调)了退耕还林的必要性。”阅读训练中教师就要特别强调这一点,从各个方面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
  
  4 要注意训练学生对主观题的回答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语文人文性认识的回归,中考阅读题中主观题分量不断加强,仅以湖南常德周边的几个地(市)2007年中考题为例,赋分在阅读题中比重平均达18分之多,几乎占了阅读分值的39。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改对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关注的精神。但由于我们部分教师或者学生对主观题的处理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主观题的回答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教师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往往是放任自流,毫无立场地肯定学生的不成熟的意见,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对文本的真正解读,其结果,学生的回答完全脱离文本“风马牛不相及”,事实上,阅读是个体与文本的对话,是个体与文本的交流。个体的情感体验是不能脱离文本本身内容而呈现。
  因此,在阅读主观训练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文本意识,强调应根据文本的内容,对作者的情感倾向及价值观作出正确的研判,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阅历和对生活的积累作出正确的回答。如一篇《我的四季》的现代文阅读中有这样一道主观题:“本文是一篇关于生命的散文,你读后对生命有什么看法?请写出你对生命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提醒人们生命的意义在于一种宁静的感受,没有必要为自己的得失而哀叹和寂寞。正确的回答是紧紧围绕这一点谈自己的感受。而有的学生却完全脱离文本这样回答:“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生命是革命的本钱。”等等。如果教师在训练中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回答将会是让人啼笑皆非的“异彩纷呈”。
其他文献
教学艺术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对于我们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深感这方面的能力欠缺,而化学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环节。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艺术,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1 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
期刊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也逐渐得到普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课件的优势与弊端也越来越明显。那么,如何正确看待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大多数学者与教师们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优势;弊端    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现已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正在得到大力的推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大于课堂内容的问题,那就是语文与文化的一些要素及其相关的知识。教师有时不想讲,学生会步步紧逼,情绪高涨,故意考查教师的水平。我在课堂上多次相撞,学生缠着不依不饶,我就对此谈谈看法。  中国语文是中国文化的内质。如果没有语言与文章,文化就无从谈起。其实,语文的语,包括语言。语言就是说话。说话以口唇摩擦发出音响,然后表现在语音上,传达生活信息和经验。当然,特殊场合肢体语言也
期刊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和教改发展的需要,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落后的教学手段的矛盾更加突出,殛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以发挥计算机媒体的“特有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感官来获取信息,提高信息技术传播效率,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益。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期刊
有一位教育家如是说“数学学习的方法是践行创新,”也就是由彝族学生去发现和创造东西,民小教师是引导彝族学生再去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彝族学生。  在彝区历来比较重视知识灌输,这种教学方法有益于积累思维的培养,却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践行新课改的今天,学习数学需要创新,民小教师教学更应该创新。如何培养彝族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发现数学    从彝族学生的实际情况看,许多知识并不是家长
期刊
在农村的数学教学中,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对小学生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停留在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而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而加强学生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
期刊
小学语文新教材有不少优秀的课文,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可感性较强的艺术形象,特别是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有趣,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讲授这类作品的时候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尽情地享受,从而达到陶情养性,美化心灵的目的。    1 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美、欣赏美    面对这么色彩斑斓的书本,教师应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想象、体会课文所包含的自然美
期刊
爱因斯坦曾指山:“提山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住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群中让学生始终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拙见。    1
期刊
高考作文命题在逐渐减少对考生的限制,逐步放开思想禁锢,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这将给作文教学带来清新的气息。然而在某些高考改卷场上作文成绩的一般化,却具体反映出平时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学生写作缺乏深刻的思考和有个性的表达,语言积累不足,基础不扎实。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困惑却在于: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没有构建适合母语教学特点的科学的写作序列;写作课与阅读课各
期刊
摘要 每当期末临近时,学生总会变得紧张而忙乱,情绪也烦躁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复习,该学习什么内容。我认为复习课要善于归纳,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拓展,更要注重学习方法,讲究学习策略。  关键词 浓缩;记忆;拓宽;全面育人    “复习课怎么上?怎样的复习课才受欢迎、才有效?”这是每个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我认为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教会学生“会问和会学”,复习课应围绕学生的“问和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