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有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适合学生的课堂问题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的主动性,从而最大程度的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方法
1. 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问题的主要功能是创设问题情境,如果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成功地吸引学生进入了问题情境,那么课堂提问的目的就基本上达到了。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创设情境的方法。
1.1 以趣味性问题创设情境。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问题情境:教师出示几种纸牌,然后带领学生用这些纸牌进行游戏,游戏规则是先找一位学生来到讲台上,背对着多媒体屏幕,教师将其中的两张牌进行旋转,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猜一猜到底动了哪两张牌?学生经过分析可以看出旋转过的图形;问题2.为什么第一个图形变了位置,而平行四边形的位置却没有变?这时教师把第三张图放大进行旋转,引导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围绕一个点旋转180对后仍与本身重合这个道理。然后教师利用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判断出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这样教师就自然地引入了要学的新内容了。教师设计的问题形成了悬念,促进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2 以质疑性問题创设情境。有质疑才会有探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质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教师要抓住机会创设质疑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当学生遇到不能提出问题时,教师有意识地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教师要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重点。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小组讨论来解答疑难问题。
1.3 以探索性问题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利用给出的问题和引导学生解决的方案,把实际的生活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学生可以经过小组内的探讨得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2. 把握好问题的“度”
首先,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问题的难度应该适中,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过于简单或过难,都会使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其次,要安排好梯度。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阶梯性,提问要循序渐进,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对于有难度的问题选择优等生来回答。这样可以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而且不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要选择好角度。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涉及到与问题相关的一类题,选好问题的角度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
3. 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论
教师只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论才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评论学生的回答时,要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有根据地评论,教师进行分析评价和归纳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对学习知识进行深化的促进过程。教师在进行评论时要注意以表扬为主,多加肯定,这样可以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必要的追问或者补充问题,一方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当中可以了解学生的思路,如果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出思路当中的问题所在,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补充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更深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傅世球.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2] 赖小平.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J]. 开心素质教育,2016(1).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方法
1. 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问题的主要功能是创设问题情境,如果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成功地吸引学生进入了问题情境,那么课堂提问的目的就基本上达到了。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创设情境的方法。
1.1 以趣味性问题创设情境。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问题情境:教师出示几种纸牌,然后带领学生用这些纸牌进行游戏,游戏规则是先找一位学生来到讲台上,背对着多媒体屏幕,教师将其中的两张牌进行旋转,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猜一猜到底动了哪两张牌?学生经过分析可以看出旋转过的图形;问题2.为什么第一个图形变了位置,而平行四边形的位置却没有变?这时教师把第三张图放大进行旋转,引导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围绕一个点旋转180对后仍与本身重合这个道理。然后教师利用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判断出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这样教师就自然地引入了要学的新内容了。教师设计的问题形成了悬念,促进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2 以质疑性問题创设情境。有质疑才会有探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质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教师要抓住机会创设质疑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当学生遇到不能提出问题时,教师有意识地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教师要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重点。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小组讨论来解答疑难问题。
1.3 以探索性问题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利用给出的问题和引导学生解决的方案,把实际的生活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学生可以经过小组内的探讨得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2. 把握好问题的“度”
首先,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问题的难度应该适中,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过于简单或过难,都会使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其次,要安排好梯度。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阶梯性,提问要循序渐进,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对于有难度的问题选择优等生来回答。这样可以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而且不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要选择好角度。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涉及到与问题相关的一类题,选好问题的角度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
3. 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论
教师只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论才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评论学生的回答时,要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有根据地评论,教师进行分析评价和归纳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对学习知识进行深化的促进过程。教师在进行评论时要注意以表扬为主,多加肯定,这样可以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必要的追问或者补充问题,一方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当中可以了解学生的思路,如果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出思路当中的问题所在,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补充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更深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傅世球.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2] 赖小平.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J]. 开心素质教育,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