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办得好,关键在于教师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bgm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张照片,勾起了我的很多回忆,时隔近30年,印象虽有些模糊,但有些场景是挥之不去的,一直萦绕在脑际。那是1986年,时任全国人民政协主席的邓颖超邓大姐在第二个教师节(1985年是第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和广大教师同祝节日快乐。在主席台上,我在一侧搀扶着邓大姐,另一侧是她的秘书赵炜女士。当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邓大姐来了,来到我们的身边,内心是无比的欣喜。
  当时,我还记得中间发生了一个小的插曲。邓大姐来时,刚下汽车,秘书赵炜女士的手就被汽车挤了一下,可见当时大家既激动又紧张。我记得是在操场上开的大会,至于邓大姐当时讲了什么,我有点儿记不清了,但她一直都在鼓励教师,激励教师要认真工作,努力学习。现在,回想起来,触动颇深:邓大姐十分关心教师,也非常关心北京师范大学的发展。她曾经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小学担任过教师,因此她认为她也是北师大的校友。这让我们感到特别亲切。在第二个教师节时来看望北师大教师,我们内心的感动无以言表。在尊师重教的氛围中,在中央领导的关心下,我校才有了这么大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提出要有7所重点建设大学,后来增加到10所,这里面就包括北京师范大学,这足以体现中央领导对我校的重视与关心。其实,关心北师大也就是在关心全国教师,因为北师大是培养教师的地方。在历届领导的关心下,北师大才会有今天的发展,这也给予我们很大的希望。
  我们当时还比较年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慢慢变老,我校也在各届中央领导的关心下发展得很快。2014年,在第30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习总书记也来北师大看望各位教师,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像一盏灯指明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也对北师大的发展特色提出了要求。我相信我校在中央领导的关心下,一定会发展得很好。我校是以培养教师为特色的师范大学,应该更为重视教师培养和教师教育工作。现在我校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但教师教育仍是其特色。我们应该把教师教育做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努力做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根本问题在于教师。近些年来,国家对基础教育增加大量投入,实现了农村学校建设工程。最近,我访问了青海,海拔3 000多米的乡村学校建设得都很好,但教师水平还是有点儿跟不上。应该说基础教育办不好,高等教育也做不好,而基础教育办得好,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当前推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进入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环节。教师是社会中最有知识、最有教养的群体,教师培养学生不仅靠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靠他的人格魅力。我校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把教师教育办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20世纪80年代,大家普遍认为教师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工资待遇也比较低,为此我们提出要重视教育。1985年年初,我与时任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的方明等联合给《光明日报》写信,希望各届政府在春节时去看望教师,表示尊师重教。此被《光明日报》刊登在1985年1月17日的头版头条。后来,方明作为政协委员提出要设置教师节,我校王梓坤校长也呼吁设立教师节。在酝酿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今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也做了不少工作,介绍了其他国家设有教师节的情况,我还参加了中央办公厅在中南海召开的座谈会。在大家的提倡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把每年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议案。
  尊师重教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也应提高自身水平,真正值得社会的尊重。因此,在1989年,我提出:教师要成为不可替代的职业,要实现教师专业化。为此,我们努力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争取研究生学位。1996年,此项提议终于得到学位委员会批准,即出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这不但可以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还能够让青年教师有个“奔头”,避免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职业倦怠。
  值此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希望全体教师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人生价值,享受人生幸福,把握正确方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真正做青少年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责任编辑:孙建辉
其他文献
人们对教育总是充满无限希望,即使在好莱坞影片中,教育也是大导演们极其热衷于阐释的主题,这类影片大都呼唤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破除一成不变的教规教条。而彼得·威尔导演的《死亡诗社》可以算是教育影片中的优秀代表,它呼吁教育须抵达心灵,有其独特且深刻的价值。  当基廷老师呼唤年轻人“Seize the Day”,焕发出青春的激情时;当基廷老师拒绝用理性分解的方式去评价诗歌,而选择用心灵去认真感悟时;当基廷老
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如潺潺细流般流进人们的心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随着岁月的流逝,《论语》、《大学》、《老子》等一批批经典名著的价值逐渐得到彰显,它们是广大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值得我们学习、诵读、推广与传承的经典,更是我们心灵深处的寄托与期望。2013年12月21日至2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中华诵”经典诵读协会主办、北京经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首
一、高等精英型教育入学机会不均问题凸显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只是服务于社会中的极少数人。随着中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高等教育已经开始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和过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性问题不存在了。当代高等教育并非匀质的系统,其中一部分高等学校办学条件优越,社会声誉卓著,毕业生更可能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入学机会平等问
山东省东营区第三中学是一所隐藏在闹市中的学校。因为她的存在,也使所处区域除具有宁静与喧嚣交相混杂的市井气外,还有一些不凡的气质。  “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校本培训先进单位”、“东营市教学示范学校”、“市十佳学校”……一块块闪光的奖牌,折射出学校绚烂的风采。  东营区第三中学建校于1987年,伴随着东营这座年轻城市
编者按:文言,古之雅言,记载中华五千年文化,为华夏子孙之瑰宝,亦人类文明之奇葩。“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以明道”,中华文化传承之径,得力于文言历代传习。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特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文科实验班师生的文言作品,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准教师们的文言习作,供广大读者品评与赏鉴。藉此希望我国基础教育从诵习优秀诗文入手,弘扬传统文化,以培育莘莘学子之人品情怀、审美雅趣、言语技能,亦为世界文
琼色 男,藏族,195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聂荣县完全小学书记,小学高级教师,教龄40年。他从师校毕业后自愿回乡执教,在特殊的环境中,他用牛车驮着帐篷在牧区间流动教书。为了给孩子们取课本,他曾骑马赶了四天四夜的路去县城,学生的事儿在他眼里就是天大的事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自治区级优秀教师、地区级先进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我从师校毕业的时候,家乡各方面的条件还很落后,我希望自
谭国强 男,藏族,生于1960年,从教34年,中共党员。数十年扎根山区,用爱育人,用心教学,当地震来临时,在亲人与师生之间,毅然选择后者,组织救援;数十年坚守在教师岗位,所带学校屡夺第一,关注学生安全,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平凡之人做出不平凡之事,令人敬佩。  我是一名乡村教师,在34年的教师生涯中,体味着教育的酸甜苦辣,有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欣喜,也有面对恶劣环境的愁苦,更有面对困境的抉择
认识刘老师是我初二的第一堂语文课。教室里走进来一位中年女教师,她没有打开书本,只是指着课本封面的图案就开始侃侃而谈,妙语连珠,我们深深地陶醉其中。正期待着第二节语文课的到来时,却突然换了老师。后来才知道,她本不教我们,却因走错教室才给我们上了一堂课。我遗憾极了:难道我们的缘分只有一节课吗?  山不转水转。再见刘老师,我已是师范大学大三的学生。暑假时回老家,正赶上语文教师暑期培训,我也参加了。我一眼
郜晏中,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浙江锦绣·育才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校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荣获浙江省希望工程20年杰出建设者、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等荣誉。  中国教师:到杭州育才中学(以下称“育才”)之前,您曾在一所国际学校任教,也算是小有成就,是什么原因促使您离开,开始新的创业?在创业中对您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郜晏中:
在政治哲学领域,自由、权利、公平、正义等问题一直是思想家们津津乐道的问题。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为后世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在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儿童一直是这些学科关注的中心对象,相关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在哲学领域,近年来对儿童哲学问题的研究开始起步,相关成果也逐步面世,但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探讨儿童问题,目前学界尚不多见。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儿童领域的政治哲学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