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创新精神、创新教育大发展的环境下,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化,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也不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为目标的教育。其内涵由“信息技术教学”和“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信息技术更需要创新精神,更呼唤创新教育。
一、 创新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素养的要求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成为创新教育阵地上的排头兵,首先要具备一般创新型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这种素养不是一年半载就能炼成的,而是需要通过树立创新教育的信念,坚持学习创新教育思想,坚持进行创新教育实践,不断地积累才能实现的。
具体来说,创新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创新教育环境下,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树立良好的教育思想观。②具有连续的、终身的、不间断的学习能力。③具有敢于冒风险、勇于创造的精神。④具有创新能力。⑤具有课题研究的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⑥具有广泛的知识面。
二、创新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要求
1.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普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正处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人都要学会学习,所以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授学生终身学习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课堂上应努力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促使学生在学到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满足学生终生发展需要”的教育思想。
2.教会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开拓学生创新能力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有创新的能力,不能一味地依赖教师。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运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做出判断和选择,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整个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创新过程。这个过程所培养的能力,便是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教师一定的引导和培养,但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需要靠自身来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但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进步的过程,无疑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很大的提高。
三、 创新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要求
在创新教育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要求应根据具体教学的内容、目标的特征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灵活、恰当地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练法、讨论法、探究法、任务驱动法等,使多种方法有机结合,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成功和课程目标的实现。要面对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要、个性发展需求,灵活、有弹性地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在保证基本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不同的技术应用思路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四、 创新教育对信息技术评价方法的要求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方式也以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出现。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如果只在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不光是会使考试形式落入俗套,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评价结果很可能与实际不相符。所以教学评价也要有创新、有发展,不能一成不变。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有独立性,又必须与其他课程整合,这才能体现其顽强的生命力,才是多年来信息技术创新性发展的结果。所以在创新教育大发展的环境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应有的教学素养,明确教学目标的新要求,掌握不断发展教学方法的新要求,熟练准确地作好教学评价,为教育教学服务。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 创新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素养的要求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成为创新教育阵地上的排头兵,首先要具备一般创新型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这种素养不是一年半载就能炼成的,而是需要通过树立创新教育的信念,坚持学习创新教育思想,坚持进行创新教育实践,不断地积累才能实现的。
具体来说,创新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创新教育环境下,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树立良好的教育思想观。②具有连续的、终身的、不间断的学习能力。③具有敢于冒风险、勇于创造的精神。④具有创新能力。⑤具有课题研究的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⑥具有广泛的知识面。
二、创新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要求
1.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普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正处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人都要学会学习,所以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授学生终身学习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课堂上应努力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促使学生在学到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满足学生终生发展需要”的教育思想。
2.教会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开拓学生创新能力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有创新的能力,不能一味地依赖教师。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运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做出判断和选择,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整个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创新过程。这个过程所培养的能力,便是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教师一定的引导和培养,但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需要靠自身来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但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进步的过程,无疑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很大的提高。
三、 创新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要求
在创新教育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要求应根据具体教学的内容、目标的特征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灵活、恰当地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练法、讨论法、探究法、任务驱动法等,使多种方法有机结合,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成功和课程目标的实现。要面对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要、个性发展需求,灵活、有弹性地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在保证基本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不同的技术应用思路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四、 创新教育对信息技术评价方法的要求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方式也以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出现。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如果只在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不光是会使考试形式落入俗套,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评价结果很可能与实际不相符。所以教学评价也要有创新、有发展,不能一成不变。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有独立性,又必须与其他课程整合,这才能体现其顽强的生命力,才是多年来信息技术创新性发展的结果。所以在创新教育大发展的环境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应有的教学素养,明确教学目标的新要求,掌握不断发展教学方法的新要求,熟练准确地作好教学评价,为教育教学服务。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