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有效教学下的作文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jia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目的是摒弃传统教学的不足,在继承传统教学的有利因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就是使其更具生命力,更具有效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直接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改革的关键不是简单的形式变化,本质上应立足在有效的教学上。
  作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师遵循作文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面对新教材,怎样才能真正组织好作文课程的有效教学呢?我们应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以“生”为本,重新审视中学作文教学现状,把作文教学放到有效教学的理论框架内展开研究,才能找到作文教学成功的答案。下面谈谈本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重构写作价值观,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作文有效教学应特别关注学生学习写作的心理,倡导正确的写作价值观。教师评判作文,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发展与日后生活、学习、工作相关的能力发展。一些学生特别害怕作文,因为他们从小到大的作文成绩都不好,渐渐失去了写作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确实,当前仍有不少教师他们评分的观念陈旧,再好的作文也只给八九十分,认为分数评得低,习作水平才会高。凡此种种,学生很难从分数中看到作文对现实和将来的意义,很少有成功的体验,就渐渐失去写作的信心和热情。
  在现实生活中,分数确实是学生的命根。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这一心理,权且通过分数来呈现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成功。从而达到激发写作兴趣的目的。目前,我采用“量化”评分法引导学生进行随笔写作,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随笔与大作文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空间。大作文适宜规范的操作训练,而随笔则更具有个性创作,内容、命题、文体、表达方式和字数等均较自由。这诸多自由,为学生生命内部潜藏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利用赏识心理,激发学生成功心态
  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和欣赏是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传统的作文讲评,教师往往关注学生作文的缺点。我认为预期过多地指责学生作文中的缺点,求全责备,还不如多多欣赏学生作文中的“亮点”,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在作文讲评中,用语应以褒扬为住,即使对待较差的作文,也应该持以欣赏的眼光来寻找其中的每一个“亮点”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是一点一滴也应即使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整篇不行,就欣赏段落,段落不行,就欣赏句子。如果说要指出学生作文的缺点也尽可能用温和的语气,绝不用生硬的话刺激学生,以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有一个学生写了《我的母亲》,文章结构层次混乱,病句、错别字连篇,书写也不认真,但文中这么个句子:“我是母亲的希望和寄托,但这个希望和寄托是多么沉重,压得我透不过气来。”对这个句子我给了很高的评价,特别是对他的内心深处的烦恼,表示了理解。我评曰:“能写一个句子,也一定能写出一篇好作文。”学生稍有亮色的一个句子,得到了老师的好评,他内心就会很高兴,从此可能就端正了写作态度,产生了写作兴趣。
  三、尊重个体感受,倡导展示真情
  作文有效教学强调作文的个性化和情感性。真情实感是写作的生命,因为惟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又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今中外的许多经典名篇,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绘景写物,无不蕴涵着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真实情感。朱自清的《背影》描写了父亲为给儿子买橘子努力挣扎攀登月台时吃力的神态。这些微小的事情所表现的父对子的至亲至爱的亲情,叫人感动不已,更加增进了对天下父母的理解。
  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展示真情时,一定坚持倡导表达的“真实性”和“自由性”。我们要引导学生写作中坚持实话实说,以吾手写吾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从根本上说,写作是没有什么技巧的,惟有真实和自由地反映思想内心的文章才能感动人心。我们应积极倡导“真实”的写作,引导学生大胆自由地展示自己率真的灵魂。
  四、改变批改模式,放开批改话语权
  作文有效教学非常强调评价的多元化。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教师独霸话语权评点学生的作文,不论是详细批改还是粗略批改,均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老师独霸话语权,有的批改的正确性与否,本身也值得推敲。这实在是一桩“力大作用小,出力不讨好”的事。改变批改模式实际上就是老师放开话语权,改变那种一方评价一方听命的不平等方式,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发挥他们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具体做法是:学生的作文可以由学生自己评价修改,也可以互相评价修改。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自批时可以自我欣赏,也可以自揭其短,然后根据自批的意见自改。在这种“当家作主”的心态下,学生兴趣盎然,批改的效果远远超过教师的“指指戳戳”。其实,学生的协作能力是靠自己写出来的,自己改出来的。当然共同批改也要有所变化。有时让学生先自改,再互改,最后由教师批改一部分。有时师生交叉互改。总之,我们在强调评价多元化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教学水平,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大胆地探索改革,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张志公语)永远成为过去。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集体备课为课堂教学的同步、有效、科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期准备,不过强化集体备课的同时也要考虑多元化教育价值的追求。避免教师依赖心理的产生和个体素养的不均衡,以及目标预设的单一化、教学过程的趋同性和形同作秀的表演式课堂的产生。  【关键词】集体备课课堂教师素养同质化  集体备课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各级教育行政领导所重视,通过集体备课可以避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来说,成功的教育不是去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教会他们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敢于自主探究,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展示个性,找准问题切入点,激起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做一个创造潜能的欣赏者、激发者、培养者。  一、解读课题找切入点探究  从课题中解析,研究升华,不仅能快速地探究课文的来龙去脉,而
白居易读书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李阳的“疯狂英语”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都说明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叶圣陶指出:“国文与英文一样,是语言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文学朗诵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能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朗诵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诗歌、散文,而冷落了小说、戏剧和古文
【内容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创新的驱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对促进新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有效促进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中学生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  皮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学习本课应完成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引发学生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正确的金钱观和亲情观。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班级建设 班风培养    良好的班风对全班学生起着巨大教育作用,这是做过班主任的老师均有的深刻体会,但较为遗憾的是,不少班主任,尤其是缺少工作经验的班主任,他们在班级建设中,往往很重视日常琐事的处理,而忽视班级整体风格的建设。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班主任,无论何时都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班级”并不等同于“班集体”。正如马卡连柯所说:“集体并不等于一群人,而是一个有目的地组织起来进行活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如能巧妙地设计教学突破口,充分运用课堂45分钟,会使得教者得心应手,学者轻松自如。  一、巧抓“题眼”  “题眼”是题目中的关键词,抓住了“题眼”就等于抓住了题目的关键,从而为正确、快速入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就紧抓“讽”这一题眼,和学生共同研析“讽”的内容和效果。“讽”的内容具体就是文中的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
【聚焦缘由】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段话,它提醒我们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化解读。于是,在新课程阅读课堂里,就出现一个我们熟悉的声音,“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个地方,并说明原因。”  “选择自己的最喜欢”是个多么美好的召唤啊!于
2011年南京市历史中考结束了,在学生的自我感觉上,普遍觉得试卷不难,但是从老师的观点上看,试卷虽不难,想得高分却不易。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应该说今年中考历史试卷的命题是相当成功的,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性质,注重对初中教学的积极导向,同时又考虑到了区分度,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今年的历史中考试题相比较往年来说,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不同之处:  一、考查内容力显新意,拒绝平庸  从试卷选择题的第一题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创新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班主任要加强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成自己的班级管理信念。充满阳光的班级管理需要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要有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激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建立学生档案,记录成长足迹;学生要留有适当的空间,展示个性风采。  【关键词】阳光班级管理创新意识个性风采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