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法的重要性:1、 数学记忆及其特征 2 、巧用竞赛教学法 3、 让学生学会画图的策略 4、 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法;逻辑思维;培养;激发;记忆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具有更严谨的知识结构,需要逻辑与想象思维,需要反复操练与复习巩固。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缺乏有效方法,则会导致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形成厌倦情绪,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学习特点,选取有效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快乐学习。而竞争教学法正好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习得有活力的数学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应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和对完美世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构造,一般性和个别性.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很多中学生谈到数学就望而生畏,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差导致;二是学习中缺乏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归纳,不能在大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信号所致.而且后者占得比率较高,可见,记忆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记忆方法尤为重要.
重要性一:数学记忆及其特征。
数学记忆是指数学对象作用人的感观,使人脑形成一种特殊的信息印迹,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人的语言、情感、行动得以重现的记忆.数学记忆与一般记忆有所区别,它更侧重于逻辑性、解题思路、定理、公式等.数学记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尤其是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数学记忆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记忆的主要特点为:①操作性记忆.不需记忆具体数据,只需记忆解题思路、推理程序.②结构性记忆.将相似题型归纳、总结成一种结构进行记忆的基本方法.③系统性记忆.建立严密的逻辑体系,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数学记忆的常用方法.
就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方法.数学知识千变万化,题目灵活多样,光靠死记硬背只能形成短时记忆,时间一久就容易遗忘.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将公式、定理、概念等数学知识充分理解后再进行记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效果.例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学习,概念长且难理解,可以借助图形对概念解释,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同位角的理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八个角,每四个一组,每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两角即为同位角,这样不用刻意记忆就可将问题化难为简,轻松解决.
重要性二:巧用竞赛教学法,帮助学生有效复习训练。
在复习单元或章节知识时,教师可运用竞赛形式进行复习学习。如学习完《锐角函数》这一章知识后,教师可通过非常6+1 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式复习。在这一学习中,学习活动的主持者、参赛者的都是学生,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其次,对于一些数学竞赛题目,通常是教师分析与讲解,然后中等以下的同学可以比葫芦画瓢,把握即可。而对于成绩好的同学,则比比哪组会讲的多,则予以相应评分,然后确定小组名次。另外对试卷评奖,教师可先分析与讲解,而后学生相互讨论与学习。若学生有独特的、创新的解题方法,可向全班加以展示,接着数学教师抽选一些题目,要求全班进行测评,当学生做完题目之后,可小组推磨评卷。此外,在基础训练中,教师应先让学生牢固把握课本知识点,然后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基础训练中的每一练习。
同时,教师还可运用如下方法来检查小组竞赛学习情况:为避免小组相互作弊,不可对改,应运用推磨式检查;而为快速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让每组前四名对另一组的后四名加以检查,可利用后四名同学的成绩来定小组名次;数学教师可布置简单考试题,如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展开小测验,小组推磨改卷与评卷。而后以小组平均分确定名次;
重要性三:让学生学会画图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正确地理解题意,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寻找已知条件,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关知识的再现,解题判断的形成,直至解答过程的表述等,处处离不开数学语言。
由于一年级孩子年龄的局限,他们对符号、运算性质的推理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如果适时的。让孩子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实际上也就是画图解决问题的雏形了。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看懂图意,正确地列出算式。还鼓励孩子们自己也动手画一画。并告诉他们以后遇到解决问题时。都可以自己动手画画示意图。
重要性四: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数学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完整给出,只是完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中让启发式教学进入数学教学活动,具体地说,可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创造性;利用知识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连续性和广阔性;利用典型例、练习题的多解和延伸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利用学习中经验的积累和存在问题的矫正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和批判性。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忽视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难学。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猜想;通过对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共性)的规律,作出猜想;通过比较、概括,得到猜想;通过从宏观作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严密数学证明。这样“既教猜想,又教证明”,激励学生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并富有哲理的一门学。
总之,教师要巧用竞赛教学法,学习新知识与数学难题。巧用竞赛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探究。巧用竞赛教学法,帮助学生有效复习训练。这样一定能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学数学教学法》
收稿日期:2013-06-22
【关键词】教学法;逻辑思维;培养;激发;记忆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具有更严谨的知识结构,需要逻辑与想象思维,需要反复操练与复习巩固。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缺乏有效方法,则会导致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形成厌倦情绪,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学习特点,选取有效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快乐学习。而竞争教学法正好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习得有活力的数学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应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和对完美世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构造,一般性和个别性.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很多中学生谈到数学就望而生畏,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差导致;二是学习中缺乏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归纳,不能在大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信号所致.而且后者占得比率较高,可见,记忆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记忆方法尤为重要.
重要性一:数学记忆及其特征。
数学记忆是指数学对象作用人的感观,使人脑形成一种特殊的信息印迹,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人的语言、情感、行动得以重现的记忆.数学记忆与一般记忆有所区别,它更侧重于逻辑性、解题思路、定理、公式等.数学记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尤其是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数学记忆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记忆的主要特点为:①操作性记忆.不需记忆具体数据,只需记忆解题思路、推理程序.②结构性记忆.将相似题型归纳、总结成一种结构进行记忆的基本方法.③系统性记忆.建立严密的逻辑体系,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数学记忆的常用方法.
就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方法.数学知识千变万化,题目灵活多样,光靠死记硬背只能形成短时记忆,时间一久就容易遗忘.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将公式、定理、概念等数学知识充分理解后再进行记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效果.例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学习,概念长且难理解,可以借助图形对概念解释,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同位角的理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八个角,每四个一组,每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两角即为同位角,这样不用刻意记忆就可将问题化难为简,轻松解决.
重要性二:巧用竞赛教学法,帮助学生有效复习训练。
在复习单元或章节知识时,教师可运用竞赛形式进行复习学习。如学习完《锐角函数》这一章知识后,教师可通过非常6+1 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式复习。在这一学习中,学习活动的主持者、参赛者的都是学生,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其次,对于一些数学竞赛题目,通常是教师分析与讲解,然后中等以下的同学可以比葫芦画瓢,把握即可。而对于成绩好的同学,则比比哪组会讲的多,则予以相应评分,然后确定小组名次。另外对试卷评奖,教师可先分析与讲解,而后学生相互讨论与学习。若学生有独特的、创新的解题方法,可向全班加以展示,接着数学教师抽选一些题目,要求全班进行测评,当学生做完题目之后,可小组推磨评卷。此外,在基础训练中,教师应先让学生牢固把握课本知识点,然后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基础训练中的每一练习。
同时,教师还可运用如下方法来检查小组竞赛学习情况:为避免小组相互作弊,不可对改,应运用推磨式检查;而为快速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让每组前四名对另一组的后四名加以检查,可利用后四名同学的成绩来定小组名次;数学教师可布置简单考试题,如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展开小测验,小组推磨改卷与评卷。而后以小组平均分确定名次;
重要性三:让学生学会画图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正确地理解题意,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寻找已知条件,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关知识的再现,解题判断的形成,直至解答过程的表述等,处处离不开数学语言。
由于一年级孩子年龄的局限,他们对符号、运算性质的推理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如果适时的。让孩子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实际上也就是画图解决问题的雏形了。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看懂图意,正确地列出算式。还鼓励孩子们自己也动手画一画。并告诉他们以后遇到解决问题时。都可以自己动手画画示意图。
重要性四: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数学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完整给出,只是完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中让启发式教学进入数学教学活动,具体地说,可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创造性;利用知识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连续性和广阔性;利用典型例、练习题的多解和延伸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利用学习中经验的积累和存在问题的矫正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和批判性。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忽视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难学。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猜想;通过对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共性)的规律,作出猜想;通过比较、概括,得到猜想;通过从宏观作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严密数学证明。这样“既教猜想,又教证明”,激励学生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并富有哲理的一门学。
总之,教师要巧用竞赛教学法,学习新知识与数学难题。巧用竞赛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探究。巧用竞赛教学法,帮助学生有效复习训练。这样一定能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学数学教学法》
收稿日期:2013-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