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院校应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以人才质量为生命线的意识,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大学生。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又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关系到人才质量、关系到一所大学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大学校园能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现在和未来能不能始终朝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和谐 思想道德素质 校园文化
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也包括校容、校貌、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放眼时下的校园文化受到多元文化的巨大冲击,传统校园文化正在走下坡路,网络文化在大学校园大行其道。网络歌曲、小说等的网络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由此而产生的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一、积极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和激进等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文明习惯。一是发挥师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尤其重要。在学校里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都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也就是向师性。因此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仪容和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教育。要通过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宣传现实生活中英模人物的先进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使师生员工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在心目中自觉建立起道德法庭,按照先进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逐步达到人心思“善”、思“进”、思“诚”、思“爱”,形成做好事、善事的风气。二是树立良好的校风。校风是一所学校的传统风气。是学校成员所处的精神环境,他体现在学校成员的精神面貌上。而且集中表现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领导的作风。校风一经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有较长时间内影响教职工和学生的心里和行为。好的校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凝聚力、约束力和推动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除了建设好校园环境和校风之外。
二、积极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必须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味和生存理念
推进和谐大学文化建设,应该以学生为主。因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因此,建设和谐大学文化要结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校园文化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让学生健康成长。从某种程度上校园文化又可分为宿舍文化、 教室文化、操场文化、图书馆文化等。宿舍文化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成败。大学里,每个人都处于某个特定的宿舍中,宿舍就是一个小集体。宿舍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难点,也是最敏感、最容易发生矛盾的地方,因为学生都是来自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甚至语言。在某种程度上说宿舍也是一所学校的缩影, 舍友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是学生全心全意投入学习的保证。教室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最重要的地方。良好的教室文化氛围对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知识只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谓良好的教室文化氛围就是营造一个浓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觉得教室是一个求知的地方,不是来聊天、睡觉、写短信、看小说的地方。教室文化除了传统的学习园地外,还可以布置教室文化长廊,张贴学生优秀的美术书法,及性情作文和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的照片等。操场是学生休闲,放松的地方,也是校园人气最旺的地方。
三、积极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必须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
优雅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的想象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娱乐身心,进化心灵,陶冶情操,促进文明,可以焕发青春激情,催人奋进。创建独特的文化氛围让大学生也感受文化,创造文化;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环境。变控制人、指挥人、约束人,为激励人、引导人、尊重人,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其关心集体、热爱学校,推动学校发展的活力。营造“心平气和、家庭祥和、亲爱朋和、政通人和、天感地和、内谐外和”的校园氛围。建立人与人之间、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师生、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调关系。实行开放式办学,加强与社会与学生家庭的交流沟通;净化人际关系,倡导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协调融洽的师生关系,团结协作的同学关系,温馨祥和的家庭关系。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创建平安校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加强基层,强化基础,落实责任为重点,建立学校稳定的长效机制,使学校有一个稳定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管理环境,安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实现“六不”:不发生群体性事件,不发生群死群伤的安全事故,不发生大规模食物中毒事故,不发生大的火灾和房屋倒塌事故,不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不发生邪教组织非法聚集活动。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种矛盾,保持校园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友菊.论加强中学德育学科中的责任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5.
[2]汪晓静.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责任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3]付蓉.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调适与矫正[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4]陈胜婷.坚持五个统一,发挥德育实效——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作者简介:韩小斌,男,1979.9,蒙古族,硕士学位,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关键词】和谐 思想道德素质 校园文化
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也包括校容、校貌、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放眼时下的校园文化受到多元文化的巨大冲击,传统校园文化正在走下坡路,网络文化在大学校园大行其道。网络歌曲、小说等的网络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由此而产生的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一、积极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和激进等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文明习惯。一是发挥师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尤其重要。在学校里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都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也就是向师性。因此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仪容和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教育。要通过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宣传现实生活中英模人物的先进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使师生员工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在心目中自觉建立起道德法庭,按照先进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逐步达到人心思“善”、思“进”、思“诚”、思“爱”,形成做好事、善事的风气。二是树立良好的校风。校风是一所学校的传统风气。是学校成员所处的精神环境,他体现在学校成员的精神面貌上。而且集中表现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领导的作风。校风一经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有较长时间内影响教职工和学生的心里和行为。好的校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凝聚力、约束力和推动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除了建设好校园环境和校风之外。
二、积极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必须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味和生存理念
推进和谐大学文化建设,应该以学生为主。因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因此,建设和谐大学文化要结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校园文化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让学生健康成长。从某种程度上校园文化又可分为宿舍文化、 教室文化、操场文化、图书馆文化等。宿舍文化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成败。大学里,每个人都处于某个特定的宿舍中,宿舍就是一个小集体。宿舍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难点,也是最敏感、最容易发生矛盾的地方,因为学生都是来自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甚至语言。在某种程度上说宿舍也是一所学校的缩影, 舍友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是学生全心全意投入学习的保证。教室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最重要的地方。良好的教室文化氛围对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知识只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谓良好的教室文化氛围就是营造一个浓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觉得教室是一个求知的地方,不是来聊天、睡觉、写短信、看小说的地方。教室文化除了传统的学习园地外,还可以布置教室文化长廊,张贴学生优秀的美术书法,及性情作文和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的照片等。操场是学生休闲,放松的地方,也是校园人气最旺的地方。
三、积极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必须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
优雅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的想象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娱乐身心,进化心灵,陶冶情操,促进文明,可以焕发青春激情,催人奋进。创建独特的文化氛围让大学生也感受文化,创造文化;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环境。变控制人、指挥人、约束人,为激励人、引导人、尊重人,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其关心集体、热爱学校,推动学校发展的活力。营造“心平气和、家庭祥和、亲爱朋和、政通人和、天感地和、内谐外和”的校园氛围。建立人与人之间、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师生、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调关系。实行开放式办学,加强与社会与学生家庭的交流沟通;净化人际关系,倡导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协调融洽的师生关系,团结协作的同学关系,温馨祥和的家庭关系。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创建平安校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加强基层,强化基础,落实责任为重点,建立学校稳定的长效机制,使学校有一个稳定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管理环境,安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实现“六不”:不发生群体性事件,不发生群死群伤的安全事故,不发生大规模食物中毒事故,不发生大的火灾和房屋倒塌事故,不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不发生邪教组织非法聚集活动。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种矛盾,保持校园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友菊.论加强中学德育学科中的责任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5.
[2]汪晓静.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责任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3]付蓉.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调适与矫正[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4]陈胜婷.坚持五个统一,发挥德育实效——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作者简介:韩小斌,男,1979.9,蒙古族,硕士学位,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