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程序为: 设科普讲座、指导选题、组织课题组、实施计划、处理结果,撰写报告、组织研究成果交流研讨。具体作法可以采取开放式、半开放式和集中式三种。“答辩”是评价结果目前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历史教学 一般程序 合作学习小组 评价
目前,研究性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话题。所谓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通常要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而展开,着眼点在于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着眼点是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比较,它具备教学主题问题化、学习过程自主化、学习资源开放化、学习方法多样化、学习结论个性化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灵活、开放同时也更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将竞争方式改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根据以小组合作为形式的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我们组织了一次“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研究性学习:
1、设科普讲座: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基础上,教师开展辅导讲座,做好有关“辛亥革命”的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提供选题范围,诱发探究动机。
2、指导选题:根据学生的兴趣,我为学生们提供了如下几个子课题:“辛亥革命成败之比较”、“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与民族工业的春天”、“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孙中山的让位与辛亥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比较”,较受欢迎。
3、组织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组多采用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的做法,一般一个课题组由7-8人组成,每组指定一名负责人。研究计划中要求学生写出选择“辛亥革命”有关子课题的目的、将采用的方法、需要进行的步骤与想要达到的目标。
4、实施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研究参考资料,如: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何小燕的《近二十年来辛亥革命史研究总述》、天虎新闻-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以及一些相关网站,并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的指导,学生做好比较详细的工作记录,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
5、处理结果,撰写报告: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加工处理信息,撰写历史小论文,要求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论述,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努力使之成为“一家之言”。
6、组织研究成果交流研讨:在撰写历史小论文的基础上,召开班级模拟学术讨论会,各小组还根据小论文制作电脑课件进行交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得失成败,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二)具体作法: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各合作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选择题目并据以建组的方式,可以取开放式、半开放式和集中式三种。
1、开放式:全班不设统一研究主题,小组研究题目由学生提出,学生自愿组成合作研究小组,各小组研究的课题互不重复。例如,我根据高一教材内容,设计教材拓展性研究。历史事件评价课题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关系、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历史人物课题有: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张学良等。我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的历史读物,收集相关的材料,进行更深入探讨。特点是题目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选题领域不受限制,对于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发展比较适合;选题领域广泛,学生同社会的联系面比较宽。
2、半开放式:全年级或全班确定一个共同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学习主题,然后由学生提出一个在该主题范畴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将这些题目交全班讨论并予以调整,确定一批可供开展合作研究的题目。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课题研究合作学习小组,实施研究,各小组研究主题相同但具体题目各不相同,特点是学生必须统一主题。比如,前面所提到的“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这个研究性课题就是采用半开放式。还比如,我根据地方史特点(所在地为福建马尾),在讲完洋务运动后,组织学生开展“船政精英”的研究。在“船政精英”这个主课题下,学生们选择“李鸿章”、“左宗棠”、“严复”、“萨镇冰”“邓世昌”等子课题来研究,效果很好。
3、集中式:由全体学生讨论或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研究课题作为唯一的研究题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独立开展研究。这种组织方式研究题目非常集中,但各合作小组就同一个题目独立地开展研究,其研究的视角、方法、过程及至结果各不相同,差异性大,所以,学习活动仍然具有开放性特点。但“组间竞争”比较激烈,相应地引发组内学习伙伴间较强烈的合作动机。今年高一新课程中,有一个子目为“左宗棠收复新疆”,讲完后,我组织全班同学研究“左宗棠”,结果,大家从不同角度入手,研究出了一个丰满的鲜活人物。
(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研究性课程主要地不是由教师通过作业、测验、考试,以及观察、提问等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而主要地是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同时在活动中要设计制定“课程实施用表”、“课程活动情况记录表”、“访谈表”、“实验记录表”等10余种信息记录用表。资料的整理就是将所获取的信息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使原来分散的、个别的、局部的、无系统的信息资料,变成能说明事物的过程或整体,显示其变化的轨迹或状态,论证其道理或指出其规律的系统的信息资料。我们在做“船政精英”这个课题时,学生就使用了“活动情况记录表”、“访谈表”、“问卷调查表”,且使用多媒体进行信息的统计与整理。
(四)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研究性学习目标的有效保证,与传统被动接受式学习评价有很大不同。
历史研究性学习评价重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不只是少数尖子学生。必须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目的应有利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为学生的自我发展与人格完善创造条件。
“答辩”是评价结果目前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评审老师不是死扣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逐条对照打分后再作出判断,而是在查阅了学生的相关信息材料后,先与心目中经验参照标准之间作比较再打分。当然不否认等级或分数,因为等级或分数毕竟是评价结果处理的一种形式。但强调的是,用实质性评述对学生研究性学习作结果处理可以比较实在,有针对性地发挥评价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诊断、鉴别、导向、激励等评价功效,即以动态的评价结果处理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
(五)结果:在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充分发挥自己个体的才智,还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养成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集体意识,形成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心态,这些不仅成为研究性学习能否成功进行的重要因素,也为学生以后走上复杂的社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实施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培养学生的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素质教育进课堂”真正得以实现。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历史教学 一般程序 合作学习小组 评价
目前,研究性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话题。所谓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通常要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而展开,着眼点在于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着眼点是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比较,它具备教学主题问题化、学习过程自主化、学习资源开放化、学习方法多样化、学习结论个性化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灵活、开放同时也更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将竞争方式改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根据以小组合作为形式的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我们组织了一次“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研究性学习:
1、设科普讲座: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基础上,教师开展辅导讲座,做好有关“辛亥革命”的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提供选题范围,诱发探究动机。
2、指导选题:根据学生的兴趣,我为学生们提供了如下几个子课题:“辛亥革命成败之比较”、“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与民族工业的春天”、“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孙中山的让位与辛亥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比较”,较受欢迎。
3、组织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组多采用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的做法,一般一个课题组由7-8人组成,每组指定一名负责人。研究计划中要求学生写出选择“辛亥革命”有关子课题的目的、将采用的方法、需要进行的步骤与想要达到的目标。
4、实施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研究参考资料,如: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何小燕的《近二十年来辛亥革命史研究总述》、天虎新闻-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以及一些相关网站,并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的指导,学生做好比较详细的工作记录,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
5、处理结果,撰写报告: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加工处理信息,撰写历史小论文,要求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论述,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努力使之成为“一家之言”。
6、组织研究成果交流研讨:在撰写历史小论文的基础上,召开班级模拟学术讨论会,各小组还根据小论文制作电脑课件进行交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得失成败,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二)具体作法: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各合作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选择题目并据以建组的方式,可以取开放式、半开放式和集中式三种。
1、开放式:全班不设统一研究主题,小组研究题目由学生提出,学生自愿组成合作研究小组,各小组研究的课题互不重复。例如,我根据高一教材内容,设计教材拓展性研究。历史事件评价课题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关系、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历史人物课题有: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张学良等。我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的历史读物,收集相关的材料,进行更深入探讨。特点是题目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选题领域不受限制,对于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发展比较适合;选题领域广泛,学生同社会的联系面比较宽。
2、半开放式:全年级或全班确定一个共同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学习主题,然后由学生提出一个在该主题范畴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将这些题目交全班讨论并予以调整,确定一批可供开展合作研究的题目。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课题研究合作学习小组,实施研究,各小组研究主题相同但具体题目各不相同,特点是学生必须统一主题。比如,前面所提到的“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这个研究性课题就是采用半开放式。还比如,我根据地方史特点(所在地为福建马尾),在讲完洋务运动后,组织学生开展“船政精英”的研究。在“船政精英”这个主课题下,学生们选择“李鸿章”、“左宗棠”、“严复”、“萨镇冰”“邓世昌”等子课题来研究,效果很好。
3、集中式:由全体学生讨论或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研究课题作为唯一的研究题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独立开展研究。这种组织方式研究题目非常集中,但各合作小组就同一个题目独立地开展研究,其研究的视角、方法、过程及至结果各不相同,差异性大,所以,学习活动仍然具有开放性特点。但“组间竞争”比较激烈,相应地引发组内学习伙伴间较强烈的合作动机。今年高一新课程中,有一个子目为“左宗棠收复新疆”,讲完后,我组织全班同学研究“左宗棠”,结果,大家从不同角度入手,研究出了一个丰满的鲜活人物。
(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研究性课程主要地不是由教师通过作业、测验、考试,以及观察、提问等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而主要地是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同时在活动中要设计制定“课程实施用表”、“课程活动情况记录表”、“访谈表”、“实验记录表”等10余种信息记录用表。资料的整理就是将所获取的信息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使原来分散的、个别的、局部的、无系统的信息资料,变成能说明事物的过程或整体,显示其变化的轨迹或状态,论证其道理或指出其规律的系统的信息资料。我们在做“船政精英”这个课题时,学生就使用了“活动情况记录表”、“访谈表”、“问卷调查表”,且使用多媒体进行信息的统计与整理。
(四)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研究性学习目标的有效保证,与传统被动接受式学习评价有很大不同。
历史研究性学习评价重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不只是少数尖子学生。必须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目的应有利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为学生的自我发展与人格完善创造条件。
“答辩”是评价结果目前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评审老师不是死扣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逐条对照打分后再作出判断,而是在查阅了学生的相关信息材料后,先与心目中经验参照标准之间作比较再打分。当然不否认等级或分数,因为等级或分数毕竟是评价结果处理的一种形式。但强调的是,用实质性评述对学生研究性学习作结果处理可以比较实在,有针对性地发挥评价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诊断、鉴别、导向、激励等评价功效,即以动态的评价结果处理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
(五)结果:在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充分发挥自己个体的才智,还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养成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集体意识,形成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心态,这些不仅成为研究性学习能否成功进行的重要因素,也为学生以后走上复杂的社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实施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培养学生的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素质教育进课堂”真正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