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課堂上教师多采用单调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能真正有效的参与到课堂中去,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教与学转化率低,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怎样把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成像公开课一样有“创意”、有吸引力,符合新课改和课标的要求和精神?这需要中学历史教师做到以下几点:①坚守教育教学理想、有奉献精神。②积养学识、勤于思考。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这三点有一定的联系,又互为促进,共同作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的逐步成长。
关键词:教育教学;学识;课堂;教学设计
很多时候高中历史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教师精心设计的公开课上学生们一个个热情洋溢,积极参与,课后意犹未尽,还在反复咀嚼。有的学生甚至会说:老师,您以后还这样给我们上课呗!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这样喜欢上公开课呢?反观我们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与公开课有什么区别呢?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我们历史教师基本上是一讲到底,尽职尽责地讲课程体系,讲章节结构,讲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回头再观我们精心设计、准备的公开课:我们老师仿佛一下子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摈弃了一讲到底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恰如其分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有效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的课堂,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学生还真正有效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且有新的情感体验,我们的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试想,如果每节课我们都可以这样精心设计,让我们的学生对历史拥有这么高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一定能实现,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如此,我们怎样才能把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成像公开课一样有“创意”、有吸引力,符合新课改和课标的要求与精神呢?这需要中学历史教师做到以下几点:①坚守教育教学理想、有奉献精神。②积养学识、勤于思考。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这三点有一定的联系,又互为促进,共同作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的逐步成长。
一、教师要坚守教育教学理想,有奉献精神
人类社會发展到今天,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面貌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社会上有一部分人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然,我从根本上也不反对改善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和教育教学条件。我认为改善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和教育教学条件,反而可以使教师不为物质生活所苦,能安心教学。但现在问题是:在教师的物质待遇和教育教学条件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怎样才能守得住内心的安宁?唯一的支撑力量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要有教育理想,把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当作我们毕生的事业去追求,乐于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忘初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抵住诱惑,坐得住冷板凳,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才能担当得起中学历史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二、教师要积养学识、勤于思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进行教育,首先要关切地、深思熟虑地、谨慎小心地触及青年人的心灵,为掌握这一门艺术,应多读书和多思考。”上海特级历史教师李惠军老师说“创意”决定历史课的品质和格调。创意从何而来?中学历史教师要成为一个有思想、课堂有创意、教育教学有特色的教师,那我们在读书,观摩、研究名师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历史专家研究的成果怎样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课堂教学服务,对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意识、人文素养进行培育。观摩、研究名师的课堂,把他们的教学艺术结合本校学情内化为自己教学艺术的一部分。在不断的阅读、观摩、反思、内化的过程中逐步成长。
三、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
新课标实施以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提出“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为落实新课标和考纲的要求,近年来高考历史命题也适应时代进步之要求、回应新课程之理念,继“知识立意”、“能力立意”之后,“素养立意”日益凸现,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考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师仍迷恋于讲、陶醉于讲,认为只有讲的多,学生才会知道的多。可事实胜于雄辩,近年来的我省历史学科水平结业测试成绩和高考历史学课分数都很不尽如人意却是不争的事实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的衡量标准是是否实现了教学转化,或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转化。教学转化也不是我们教师一厢情愿所能达到的。按此标准来衡量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转化程度或者说是教学转化率比较低。所以,我们教师要响应新课标和考纲的要求,真正转变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教学设计是上好历史课的重要环节,其基本理论我们在大学时都学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进步,我们教师还有必要关注新的研究成果。在这里我也不再一一赘述,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在做历史教学设计时一要关注学习的主体——高中的学生;二要把教学设计设计成一个开放式的系统,让学生能真正有效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三是注重教学反馈,关注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好不好关键要看教学效果怎样。
以上几点内容是我由学生喜欢上公开课进而反观平时的课堂教学所想到的。这三点在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活动中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是有一定联系的,“坚守教育教学理想、有奉献精神”是教师进行高效教育教学行为活动的前提,“积养学识、勤于思考”是课堂教学有“创意”的源泉和关键,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改和课标的要求与精神的方向保障、“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是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引下,运用丰厚的学识,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又反过来促使教师更能坚守教育教学理想、乐于奉献,积养学识、优化课堂教学。总之,这三方面相互联系、互为促进,共同作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的逐步成长。
(作者单位:河南省宁陵县高级中学)
关键词:教育教学;学识;课堂;教学设计
很多时候高中历史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教师精心设计的公开课上学生们一个个热情洋溢,积极参与,课后意犹未尽,还在反复咀嚼。有的学生甚至会说:老师,您以后还这样给我们上课呗!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这样喜欢上公开课呢?反观我们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与公开课有什么区别呢?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我们历史教师基本上是一讲到底,尽职尽责地讲课程体系,讲章节结构,讲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回头再观我们精心设计、准备的公开课:我们老师仿佛一下子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摈弃了一讲到底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恰如其分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有效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的课堂,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学生还真正有效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且有新的情感体验,我们的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试想,如果每节课我们都可以这样精心设计,让我们的学生对历史拥有这么高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一定能实现,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如此,我们怎样才能把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成像公开课一样有“创意”、有吸引力,符合新课改和课标的要求与精神呢?这需要中学历史教师做到以下几点:①坚守教育教学理想、有奉献精神。②积养学识、勤于思考。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这三点有一定的联系,又互为促进,共同作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的逐步成长。
一、教师要坚守教育教学理想,有奉献精神
人类社會发展到今天,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面貌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社会上有一部分人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然,我从根本上也不反对改善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和教育教学条件。我认为改善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和教育教学条件,反而可以使教师不为物质生活所苦,能安心教学。但现在问题是:在教师的物质待遇和教育教学条件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怎样才能守得住内心的安宁?唯一的支撑力量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要有教育理想,把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当作我们毕生的事业去追求,乐于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忘初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抵住诱惑,坐得住冷板凳,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才能担当得起中学历史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二、教师要积养学识、勤于思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进行教育,首先要关切地、深思熟虑地、谨慎小心地触及青年人的心灵,为掌握这一门艺术,应多读书和多思考。”上海特级历史教师李惠军老师说“创意”决定历史课的品质和格调。创意从何而来?中学历史教师要成为一个有思想、课堂有创意、教育教学有特色的教师,那我们在读书,观摩、研究名师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历史专家研究的成果怎样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课堂教学服务,对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意识、人文素养进行培育。观摩、研究名师的课堂,把他们的教学艺术结合本校学情内化为自己教学艺术的一部分。在不断的阅读、观摩、反思、内化的过程中逐步成长。
三、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
新课标实施以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提出“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为落实新课标和考纲的要求,近年来高考历史命题也适应时代进步之要求、回应新课程之理念,继“知识立意”、“能力立意”之后,“素养立意”日益凸现,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考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师仍迷恋于讲、陶醉于讲,认为只有讲的多,学生才会知道的多。可事实胜于雄辩,近年来的我省历史学科水平结业测试成绩和高考历史学课分数都很不尽如人意却是不争的事实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的衡量标准是是否实现了教学转化,或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转化。教学转化也不是我们教师一厢情愿所能达到的。按此标准来衡量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转化程度或者说是教学转化率比较低。所以,我们教师要响应新课标和考纲的要求,真正转变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教学设计是上好历史课的重要环节,其基本理论我们在大学时都学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进步,我们教师还有必要关注新的研究成果。在这里我也不再一一赘述,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在做历史教学设计时一要关注学习的主体——高中的学生;二要把教学设计设计成一个开放式的系统,让学生能真正有效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三是注重教学反馈,关注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好不好关键要看教学效果怎样。
以上几点内容是我由学生喜欢上公开课进而反观平时的课堂教学所想到的。这三点在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活动中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是有一定联系的,“坚守教育教学理想、有奉献精神”是教师进行高效教育教学行为活动的前提,“积养学识、勤于思考”是课堂教学有“创意”的源泉和关键,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改和课标的要求与精神的方向保障、“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是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引下,运用丰厚的学识,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又反过来促使教师更能坚守教育教学理想、乐于奉献,积养学识、优化课堂教学。总之,这三方面相互联系、互为促进,共同作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的逐步成长。
(作者单位:河南省宁陵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