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 博容百川──彭修文艺术道路特色

来源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_l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彭修文是享誉海内外的民乐大师,本文介绍了他锲而不舍,自学成才,融中外古今,集传统、现代为一体的艺术道路。他自幼苦学多种民族乐器,是一位民乐通才,这为他日后任民族管弦乐乐队指挥和作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广涉各种艺术门类,在其作品中显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广泛、深入地学习西洋传统和现代作曲技法,在他的作品中反映出广博的艺术视野和多样的创作语言。
其他文献
本文以笙的音响实验为依据,对笙的簧管共鸣发音原理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证,并以声学和物理学为指导,阐述了笙的簧与管在配合发音过程中的独特性。
本文认为孙新财先生在《电脑翻译工尺谱之商榷》中,对中国音乐体系中的“一均三宫”认识不清晰,将影响到翻译后作品的原汁原味,为推进音乐与科技的结合进程,特与孙先生就此问题进
作者曾随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进修,在纪念沈湘先生逝世5周年之际,回忆追溯了沈先生生前的几件具体事例;阐述了先生“传‘道’有道”、“授‘业’有法”、“解‘感’不倦
文章对现有的高师声乐教学方式进行了反思,论述了在本科“大三上”和专科“大二上”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就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音乐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特点进行了比
本文认为,《二泉映月》是一首优美而深沉的经典二胡曲.作品用崎岖陡峭的音线和鱼咬尾式的旋律运动,以富于江南风味的音乐特色,描写了作者在苦难中憧憬光明的坎坷人生。全曲有六个
音乐分析与跨学科研究方法是两个不同的话题,文章要探讨的问题是,在音乐分析这一研究音乐的学术行为中,有没有涉及到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果涉及到,它是如何涉及的,以及跨学科
自学者的良师益友推荐《和声学基础教程》及其续编焰飞和声学是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基本技术之一。近几十年来,我国已先后出版了不少和声学教科书。有译著,如斯波索宾《和声
在歌唱基本技能的系统训练中,最关键的是在于中声区的训练,而要唱好中声区,则必须首先解决过渡声区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呼吸与喉咙的协调关系”、“用混合共鸣的感觉统一各个声
1999年10月11日~14日,“传播与传承:中国音乐的历史与今天”学术研讨会在古城西安召开。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国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中国音乐史学会、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与陕西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