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课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来源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456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对现有的高师声乐教学方式进行了反思,论述了在本科“大三上”和专科“大二上”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就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音乐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特点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高师声乐课改革的具体措施。
其他文献
本文为笔者《用科学的方法发展音乐听觉》系列论文之一。此篇以音乐语言及音乐语言的表现性为发展“音乐耳朵”的立足点,针对人耳听音所涉生理、心理及乐音的客观物理性诸因素
本文对音乐学本科考生的专业素质和考试科目的对应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以往考试的问题在于:“才、学、识”三者在结构上严重失衡。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全面衡量音乐学考生的专
虽然在我们今天看来,莫扎特是18世纪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但在当时他却远未取得现在的地位,尤其在歌剧创作方面。本文从大量的史实出发,较为系统地介绍了18世纪莫扎特在同时代歌剧作曲家
西周统治者以礼乐对天下进行文明理性的统治,通过礼乐的程式化行为弘扬周民族的道德政治观,给分封状态下的欠周族团体固结.按照演艺场所和演出内容及功用的不同,可将宫廷礼仪音乐
瓦格纳指挥艺术中的美学见解周进编译[编者按]威廉·里夏德·瓦格纳(WilhelmRichardWagner,1813-1883)是德国作曲家、指挥家、作家和诗人,在音乐家中以文字著作数量宏富而且论述透彻著称.《论指挥》(onConducting,18...
本文借用钱钟书先生的“通感”理论,从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幻觉、意觉等六个方面逐一对唐诗中关于音乐诗篇涉及器乐演奏审美效果的描写部分作了一个分析。指出眼、耳、鼻
本文以笙的音响实验为依据,对笙的簧管共鸣发音原理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证,并以声学和物理学为指导,阐述了笙的簧与管在配合发音过程中的独特性。
本文认为孙新财先生在《电脑翻译工尺谱之商榷》中,对中国音乐体系中的“一均三宫”认识不清晰,将影响到翻译后作品的原汁原味,为推进音乐与科技的结合进程,特与孙先生就此问题进
作者曾随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进修,在纪念沈湘先生逝世5周年之际,回忆追溯了沈先生生前的几件具体事例;阐述了先生“传‘道’有道”、“授‘业’有法”、“解‘感’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