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以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不仅要求具有高智商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具有高情商。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重要的地位。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程度是关系到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具有健康体魄的必备条件。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社会调查中,看到和谐教育给学生带来的生机,同时看到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有家庭共同参与。
一、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包括许多方面,但归根结底是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和谐。
首先,要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成为共同的认知。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行为,教育行为是教育理念的体现。如“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当前教育的根本性理念,不仅学校要执行,家庭和社会都要执行。这个理念就要求教育者本身,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懂得学生是人,需要尊重;学生是成长中的人,需要引导;学生是发展的人,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学生最终要走进社会独立生活,需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自主。
其次,要让理想教育目标成为共同的追求。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是无可厚非的,但单一目标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确定学生的教育目标,应是大目标和小目标有机结合的产物,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成长中家长对学生的认识和定位要不时地调整,要时常让学生处于伸手不得跳而有获的状态中。让学生在小目标的实现中向大目标的成功迈进。这是当家长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第三,让丰富的教育内容成为共同的责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互沟通,相得益彰的。家长和学生之间有着天生的血缘关系和生活依存关系,这种关系在人生的生长和发展过程中作为学校是无法替代的。这就需要家长与学校在学生身心发展中做到和谐合作。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要和谐
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爱的氛围。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父爱与母爱缺一不可,只有在父母恩爱,充满亲情的和睦家庭环境中的学生,才能成为心理健全、情感丰富而完整的人。学生需要尊重,但不等于放纵,关爱不等于溺爱,两者之间的关系定论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许多家长过分替学生做事,无论学生能做的还是不能做的,都实行一揽子工程,不舍得让学生去做,这就使学生失去了实践机会。
和谐民主型的家庭中,亲子关系和谐,亲子之间相互沟通,关注学生心理需求,相互交流看法,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管制,坚持正确地观点,使平等尊重与管制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独立性、自信心与能动性的养成。因此,父母能用合理科学地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来对待学生,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期望的教育效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父母对学生的教育如同两个教师对着一个学生,两个教师如何教育学生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这就要求父母要协调一致,互补。父母教育学生只能一致不能相左,一是父母要多学心理学;二是深入学生心灵世界;三是父母多沟通,在如何教育学生成长上取得协调一致。父母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特长优势,实际的因素,既对学生分工教育,又整合起来对孩子教育,达到1+1=2的效果。
三、家庭氛围要和谐
家庭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上的第一站,对人生的成长发展起着启蒙作用。在家庭中感受到最初体验,这将决定他是否有安全感,被爱等情感,或者是焦虑、憎恨等情感。家庭要靠家庭成员相爱和睦相处,才能真正遮风避雨。家庭和睦最受益的毫无疑问是孩子。首先,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其次,和谐安宁给学生情感世界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心理家和教育学家艾弗罗姆在《爱的教育》一书中精辟的论述了单亲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父爱”与“母爱”缺一不可。要拓展学生心理空间,需要父母更新观念。父母可借用“共感”这个咨询术语,去体会孩子的内心感受,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发展空间,學生需要依据自己的意愿行事,需要独立思考。父母要给学生一块“领地”安排兴趣爱好。
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全方位的,和谐的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根本,唯有学校家庭所有教育者和谐一致,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一、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包括许多方面,但归根结底是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和谐。
首先,要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成为共同的认知。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行为,教育行为是教育理念的体现。如“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当前教育的根本性理念,不仅学校要执行,家庭和社会都要执行。这个理念就要求教育者本身,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懂得学生是人,需要尊重;学生是成长中的人,需要引导;学生是发展的人,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学生最终要走进社会独立生活,需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自主。
其次,要让理想教育目标成为共同的追求。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是无可厚非的,但单一目标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确定学生的教育目标,应是大目标和小目标有机结合的产物,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成长中家长对学生的认识和定位要不时地调整,要时常让学生处于伸手不得跳而有获的状态中。让学生在小目标的实现中向大目标的成功迈进。这是当家长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第三,让丰富的教育内容成为共同的责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互沟通,相得益彰的。家长和学生之间有着天生的血缘关系和生活依存关系,这种关系在人生的生长和发展过程中作为学校是无法替代的。这就需要家长与学校在学生身心发展中做到和谐合作。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要和谐
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爱的氛围。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父爱与母爱缺一不可,只有在父母恩爱,充满亲情的和睦家庭环境中的学生,才能成为心理健全、情感丰富而完整的人。学生需要尊重,但不等于放纵,关爱不等于溺爱,两者之间的关系定论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许多家长过分替学生做事,无论学生能做的还是不能做的,都实行一揽子工程,不舍得让学生去做,这就使学生失去了实践机会。
和谐民主型的家庭中,亲子关系和谐,亲子之间相互沟通,关注学生心理需求,相互交流看法,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管制,坚持正确地观点,使平等尊重与管制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独立性、自信心与能动性的养成。因此,父母能用合理科学地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来对待学生,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期望的教育效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父母对学生的教育如同两个教师对着一个学生,两个教师如何教育学生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这就要求父母要协调一致,互补。父母教育学生只能一致不能相左,一是父母要多学心理学;二是深入学生心灵世界;三是父母多沟通,在如何教育学生成长上取得协调一致。父母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特长优势,实际的因素,既对学生分工教育,又整合起来对孩子教育,达到1+1=2的效果。
三、家庭氛围要和谐
家庭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上的第一站,对人生的成长发展起着启蒙作用。在家庭中感受到最初体验,这将决定他是否有安全感,被爱等情感,或者是焦虑、憎恨等情感。家庭要靠家庭成员相爱和睦相处,才能真正遮风避雨。家庭和睦最受益的毫无疑问是孩子。首先,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其次,和谐安宁给学生情感世界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心理家和教育学家艾弗罗姆在《爱的教育》一书中精辟的论述了单亲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父爱”与“母爱”缺一不可。要拓展学生心理空间,需要父母更新观念。父母可借用“共感”这个咨询术语,去体会孩子的内心感受,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发展空间,學生需要依据自己的意愿行事,需要独立思考。父母要给学生一块“领地”安排兴趣爱好。
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全方位的,和谐的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根本,唯有学校家庭所有教育者和谐一致,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